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证候规范和测量的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国春 王均琴 +2 位作者 刘德麟 余小金 吴勉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94-2396,共3页
中医证及证候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近30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证候学研究涉及到复杂科学,证本身具有"组学"特征,不是某一个微观指标所能表征。近年来由于多学科的介入,DME测量方法引入,以及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和... 中医证及证候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近30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证候学研究涉及到复杂科学,证本身具有"组学"特征,不是某一个微观指标所能表征。近年来由于多学科的介入,DME测量方法引入,以及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中医证候的复杂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证候规范和测量涉及到多指标的量化测量和降维等多元统计学方法,高级统计方法引入深化了证候研究。文章系统回顾了聚类分析、探索性和证实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数据挖掘等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规范 测量 多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方程模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型中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国春 李春婷 +2 位作者 黄蓝洋 单兆伟 陈启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有别于传统的因子分析的特点,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西医病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及其可行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的方法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中医宏观四诊信息和胃镜病理特征资料,根据病例... 目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有别于传统的因子分析的特点,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西医病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及其可行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的方法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中医宏观四诊信息和胃镜病理特征资料,根据病例特征的多维指标和中医先验理论建立合适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拟合模型,考核其合理性。结果运用专业的先验经验模型和模式修正指标确定最终专业模型,模型主要适配考核指标合理,模型可接受;202个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22个辨证相关指标,抽取了四个潜在因变量,分别对应于中医的四个常见证型: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和胃阴不足证,并与相应显性症状相关,四个潜在因变量都受一个潜在自变量影响,而潜在自变量反应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共有性质。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有四个,并分别与相应症状相联系,其联系的强弱有差别;疾病的共有症状主要为胃脘痛和纳差,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解释特定疾病下的中医证的存在和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在脑出血中医瘀热证量表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国春 吴勉华 +3 位作者 周学平 过伟峰 金妙文 叶放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在脑出血中医瘀热证量表信度和效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量表标准程序设计证候问卷,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的方法现场采集脑出血中医瘀热证25个相关条目四个时间点测评数据,依据中医先验理论建立合适的结构... 目的探讨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在脑出血中医瘀热证量表信度和效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量表标准程序设计证候问卷,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的方法现场采集脑出血中医瘀热证25个相关条目四个时间点测评数据,依据中医先验理论建立合适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LISREL8.70软件分别拟合时间序列测评数据的单水平和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考核其合理性。结果纵向研究的时间序列证候量表测评数据拟合多水平的结构方程模型更符合专业解释。结论评价中医证候量表测量效度的纵向多时点测评数据采用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能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模型更加合理,为瘀热证中医测量量表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平模型 SEM 脑出血 瘀热证量表 结构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聚类分析在中医方剂药量组合规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国春 戴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4,67,共3页
关键词 聚类分析 中医方剂 用药量 组合规律 method) analysis) Cluster过程 系统聚类法 SPSS软件 聚类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中风瘀热病机单元测量量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国春 周学平 +4 位作者 王均琴 过伟峰 叶放 吴勉华 金妙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制定出血性中风瘀热病机单元的测量量表,探索瘀热病机的客观、规范和定量测量方法。方法采用量表标准制作程序设计测量问卷,应用三轮专家咨询方法筛选瘀热表征信息,形成量表条目池。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的方法现场采集出血性中风... 目的制定出血性中风瘀热病机单元的测量量表,探索瘀热病机的客观、规范和定量测量方法。方法采用量表标准制作程序设计测量问卷,应用三轮专家咨询方法筛选瘀热表征信息,形成量表条目池。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的方法现场采集出血性中风瘀热病机相关条目4个时间点测量数据,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和适用性。结果通过主观评价法和基于重要性评价的逐步筛选法获得32个瘀热密切相关的表征信息,形成了出血性中风瘀热量表初表的条目池,分属于血热、血瘀和神志3个维度。通过临床样本的测试进一步优化了量表,所得量表的25个条目有较高的测量信度和效度。结论初步建立了一套出血性中风瘀热病机单元的测量工具,量表显示神志变化是出血性中风瘀热病机区别于其它疾病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中风 瘀热 机元量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分型规律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国春 李春婷 +2 位作者 黄蓝平 单兆伟 陈启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西医病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中医四诊信息和胃镜病理特征资料,根据病例特征的多维指标和中医先验理论建立合适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拟合和考...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西医病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中医四诊信息和胃镜病理特征资料,根据病例特征的多维指标和中医先验理论建立合适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拟合和考核模型。结果可接受的模型从202个CAG合格病例的22个辨证相关指标,抽取了4个潜在因变量,分别对应于中医的4个常见证型: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和胃阴不足证,并与相应的显性四诊信息相关,4个潜在因变量都受一个潜在自变量影响,而潜在自变量反映了CAG疾病的共有性质。结论CAG的最常见中医证型有4个,并分别与相应的辨证指标相联系,其联系的强弱有差别;本次研究中,公有症状主要为胃脘痛和纳差,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SEM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解释特定疾病下的中医证的存在和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分型 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丽娜 李国春 +8 位作者 周学平 吴勉华 金妙文 周仲瑛 过伟峰 叶放 陈诗娴 王延辰 周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比较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传统的Logistic回归构建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早期预后判别模型的预测性能,探索急性ICH预后研究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急性ICH患者339例,随访观察2... 目的:比较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传统的Logistic回归构建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早期预后判别模型的预测性能,探索急性ICH预后研究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急性ICH患者339例,随访观察21 d时的临床转归情况。应用随机数字法以3∶1的比例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训练样本用于筛选变量和建立预测模型,计254例;另一组作为验证样本,用于评价模型预测效果,计85例。建模方法采用SVM和常规统计方法中的Logistic回归。结果:通过对85例ICH患者的预测判别验证,SVM1的预测分类能力在4个模型为最强,4个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和Youden指数分别为:Logistic回归:72.9%(62.0%~81.7%)、0.441(0.249~0.633);SVM1:82.4%(72.3%~89.5%)、0.632(0.465~0.799);SVM2:78.8%(68.4%~86.6%)、0.557(0.379~0.735);SVM3:78.8%(68.4%~86.6%)、0.563(0.385~0.741)。结论:采用SVM能较好地判断急性ICH患者的早期预后,其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出血性脑卒中 预后 支持向量机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丽娜 李国春 +7 位作者 周学平 吴勉华 金妙文 周仲瑛 过伟峰 叶放 陈诗娴 周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急性ICH患者666例,随访观察21 d时的临床转归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ICH患者入院时的临床...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急性ICH患者666例,随访观察21 d时的临床转归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ICH患者入院时的临床指标及主要治疗方案与早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6 h(P=0.003)、入院时患有高血压(P=0.024)、高血糖(P=0.030)、合并肺部感染(P=0.035)及发热(P=0.003)、中风病类诊断评分分级(P<0.001)、出血部位(P=0.032)均是ICH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中西医治疗(P=0.001)则是ICH早期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综合预后有关的多个影响因素作为预测急性ICH早期预后的指标,有利于实施个体化临床决策,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出血性脑卒中 预后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