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Facebook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冠南 张恒 张宗明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发布在Facebook平台上的中医药相关传播内容反映出受众对中医药疗效的兴趣与肯定,然而也存在着浅显认识、负面舆论与错误解读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以术带道,借助实用疗法信息促进中医药文化理念的传... 发布在Facebook平台上的中医药相关传播内容反映出受众对中医药疗效的兴趣与肯定,然而也存在着浅显认识、负面舆论与错误解读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以术带道,借助实用疗法信息促进中医药文化理念的传播;二是转危为机,巧用负面信息促进树立中医药正面形象;三是倡导多元,倡导多元医学观念的同时避免传播过度偏激言论,充当好新媒体平台信息“把关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播 新媒体 FACEBOO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梦晨 张洪雷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236,共5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南京地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和探索,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建设健康江苏、人文江苏、魅力江苏、文化江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南京地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和探索,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建设健康江苏、人文江苏、魅力江苏、文化江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医药文化 软实力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理解中医:中医药新媒体传播伦理失范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丹青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77,共4页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传播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中医药事业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也应自觉接受新媒体时代的检验。从中医药新媒体传播现状看,存在信息污染与"把关人"缺失、学界自身"失语危机"、人文文...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被认为是人类社会传播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中医药事业在当代的传承与传播也应自觉接受新媒体时代的检验。从中医药新媒体传播现状看,存在信息污染与"把关人"缺失、学界自身"失语危机"、人文文化遮蔽科学文化、传播分化造成数字鸿沟等伦理失范现象。中医药新媒体传播实践应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符合传播伦理规范,在可信性、适用性和适度性原则的指导下,遵从"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从政府、行业、专家和受众四方面多管齐下,积极重构中医药新媒体传播伦理价值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传播 新媒体 传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华文媒体对中医药报道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晏华 钱敏娟 张宗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418-3422,共5页
华文媒体是中医药海外传播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了解华文媒体关于中医药的报道,对认识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的优势和阻碍,以及提出对策和建议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首个立法承认中医的国家澳大利亚,搜集并分析澳洲华文媒体对中医药的... 华文媒体是中医药海外传播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了解华文媒体关于中医药的报道,对认识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的优势和阻碍,以及提出对策和建议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首个立法承认中医的国家澳大利亚,搜集并分析澳洲华文媒体对中医药的报道情况,为华文媒体在海外传播中医文化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澳洲 华文媒体 实证研究 NVivo11 质性分析 海外传播 沟通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高等中医药院校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晶晶 张洪雷 高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6-939,960,共5页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弘扬的重要阵地,提升中医药的文化软实力是时代赋予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高等...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弘扬的重要阵地,提升中医药的文化软实力是时代赋予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增强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作出了有益尝试,并期望更好地发挥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 中医药文化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滕金聪 张宗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77-681,共5页
以古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着久远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医药作为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具有“简便验廉”的特征,也是中印在物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搭载着古丝路的“便车”,中医药在印度地区的传播以贸易往来、西行求... 以古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着久远的物质文化交流。中医药作为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具有“简便验廉”的特征,也是中印在物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搭载着古丝路的“便车”,中医药在印度地区的传播以贸易往来、西行求法、外交活动等具体形式的促进和带动为主。2013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医药在印度地区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充分利用和借鉴古丝路下中医药在印度传播发展的经验,促进新时期中医药在印度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普及则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丝绸之路 中医药 印度 传播 “一带一路” 贸易往来 求法 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遇与挑战:从网络争议看中医药网络舆论引导 被引量:3
7
作者 孔卓瑶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6期95-97,共3页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医药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冲击,面临严峻的舆论形势。通过列举中医药领域热点舆论事件,对比中医药网络舆论构建的场域与理想的"公共领域"之间的差距,研判当前中医药网络舆论导向存...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医药在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冲击,面临严峻的舆论形势。通过列举中医药领域热点舆论事件,对比中医药网络舆论构建的场域与理想的"公共领域"之间的差距,研判当前中医药网络舆论导向存在的现实偏差,不仅没有理性民主辩论,相反,谣言和不实信息不受辩驳地存在,甚至有可能反转公众对于中医药的认识和态度,进而提出网络争论是一个有待开发和规范的传播中医药的有效途径,并从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探讨加强中医药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合理的引导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网络舆论 舆论争议 舆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被引量:2
8
作者 申俊龙 魏鲁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2-15,共4页
本文阐述了中医学产生的文化渊源,认为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化是中医学产生的物质文化基础,封建宗法专制制度是中医学的社会文化基础,中国古代宗教对中医学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作者并探讨了中医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观察... 本文阐述了中医学产生的文化渊源,认为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和发达的农业文化是中医学产生的物质文化基础,封建宗法专制制度是中医学的社会文化基础,中国古代宗教对中医学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作者并探讨了中医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文化现象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经典文献视域下“风”的疾病源流新诠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进 王旭东 +3 位作者 吴承艳 朱博冉 李加慧 杨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文章力求探源中医经典文献里"风"可能涵盖的病理意义,并着重延伸探讨社会文化与医学典籍对"风"的描述理解以及衍生出的病证与治疗观念。在历代知识与经验不断扩充的同时,"风"的意涵逐渐脱离气候变化的界... 文章力求探源中医经典文献里"风"可能涵盖的病理意义,并着重延伸探讨社会文化与医学典籍对"风"的描述理解以及衍生出的病证与治疗观念。在历代知识与经验不断扩充的同时,"风"的意涵逐渐脱离气候变化的界域,时人也期冀透过掌握"风"的变化规则与特性为身体境遇找出更多的合理性存在。经典文献视"风"为重要议题,从直观自然界的风气变化逐渐将"风"的质性现象加以建构成群组理念并与疾病相贯通,由此"风邪"概念便不只是异常的空气流动现象,而是包含实际可感受的气象变化以及与风相类似的隐喻位阶,中国医学的精粹也就在此种原型概念与跨域整合交互浸润的过程之中逐渐堆迭出理论与实践相应的和谐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典 疾病理念 源流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忠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3,共7页
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安全作为保障、文化自觉作为基础,最终需要进行文化重建,这是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为此,我们应当以文化的安全拱卫文化的自信,以文化的自... 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安全作为保障、文化自觉作为基础,最终需要进行文化重建,这是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为此,我们应当以文化的安全拱卫文化的自信,以文化的自觉指引文化的自信,从而形成自信文化的总体属性:民族性、历史性是其基本特征,实践性、时代性是其基本品质,开放性、创新性是其基本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自信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重建后的基本面貌,其基本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观,就其实现路径而言,需要在化解文化危机中重建文化秩序、在消除文化自卑中增强文化供给、在克服文化自负中开展文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重建 文化安全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理、科学与中医 被引量:3
11
作者 殷忠勇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78,共4页
围绕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论争,辨析了真理与科学概念的内涵,阐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和现实冲突,并将中医学的发展归置于这一对概念及其关系中加以考察,指出中医学的终极追求是真理,而非当代西方科学范式及其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主导下的科学... 围绕中医科学性问题的论争,辨析了真理与科学概念的内涵,阐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和现实冲突,并将中医学的发展归置于这一对概念及其关系中加以考察,指出中医学的终极追求是真理,而非当代西方科学范式及其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主导下的科学。因为科学的概念和范式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作为追求真理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在其实现对真理追求的过程中是无限接近而不是完全一致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的,并且需要实践加以证明,因而,中医学对真理的追求也应当通过实践加以检验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科学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全科医学的哲学反思和现实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钱玺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1期75-79,共5页
中医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既融合中医学、全科医学的特点,又是两者的补充。通过对中医全科医学的哲学反思,发现中医学和全科医学具有相关性,两者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养生等医学观、诊疗方式、思维特点都十分契合,是中西医两... 中医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既融合中医学、全科医学的特点,又是两者的补充。通过对中医全科医学的哲学反思,发现中医学和全科医学具有相关性,两者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养生等医学观、诊疗方式、思维特点都十分契合,是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在哲学层面的交融,都强调整体观、辨证观、预防观。通过研究发现中医全科医学值得大力发展的必要性及意义,并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推广适宜技术、推动基层发展等三条拓宽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路径,以此并助力中医药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全科医学 中医全科医学 哲学反思 现实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哲学视域下对中医学的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洪雷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8期19-22,45,共5页
中医学身体范式与西医完全不同,在本体论层面中,医学身体是气化的身体,不是物化的身体;在宇宙观层面中,医学身体是感应的身体,不是机械的身体;在认识论层面中,医学身体是现象的身体,不是对象的身体;在身心观层面中,医学身体是身心合一... 中医学身体范式与西医完全不同,在本体论层面中,医学身体是气化的身体,不是物化的身体;在宇宙观层面中,医学身体是感应的身体,不是机械的身体;在认识论层面中,医学身体是现象的身体,不是对象的身体;在身心观层面中,医学身体是身心合一的身体,不是身心二元的身体。这种身体思想通过感应式的、体验式的理解,见微知著,由外而知内,向内反观生命,是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新时代传承中医学身体思想精华,守正创新,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身体哲学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告别SCI崇拜:重塑文化自信和变革评价制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忠勇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3,54,共5页
阐述了当前中国学术界SCI崇拜的情绪已经蔓延和传导到了SCI源期刊本身,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同时指出要辩证看待SCI的功用,客观合理地使用这种评价工具,不能泛化,也不能异化;不能妖魔化,也不能神化。分析了SCI崇拜产生的历史原因是... 阐述了当前中国学术界SCI崇拜的情绪已经蔓延和传导到了SCI源期刊本身,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同时指出要辩证看待SCI的功用,客观合理地使用这种评价工具,不能泛化,也不能异化;不能妖魔化,也不能神化。分析了SCI崇拜产生的历史原因是文化失落、现实原因是政府评价、直接原因是人才评价,指出告别SCI崇拜,需要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重塑文化自信,需要立足教学、科研、医疗等不同性质岗位的实际变革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引文索引 SCI崇拜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三宝”健康人文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玮娇 张洪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44,共4页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三宝”蕴含丰富的健康人文思想对于医者而言,“慈”意味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俭”意味着“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敢...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三宝”蕴含丰富的健康人文思想对于医者而言,“慈”意味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俭”意味着“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敢为天下先”意味着不能“訾毁诸医,自矜己德,谓天下无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慈”意味着关心和爱惜自己的身体,“俭”要求保守精气、养护身心,食饮有节、有度,不奢侈,“不敢为天下先”意味着要淡泊名利,居下不争、知足长乐,要顺应自然,尊重人的“生长壮老已”规律,坦然面对死亡。《老子》“三宝”健康人文思想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健康人文 不敢为天下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煌教授“方-病-人”诊疗模式的整体观内涵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国祥 殷忠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5-879,共5页
从构建过程、思维维度、临床实践等方面探究黄煌教授“方-病-人”诊疗模式的整体观内涵,认为“方-病-人”诊疗模式是建立在“形神合一”整体观的基础上,蕴含了丰富的“形-气-神”一体观的体质认识论,具有立体化、场景化、具身化的特征... 从构建过程、思维维度、临床实践等方面探究黄煌教授“方-病-人”诊疗模式的整体观内涵,认为“方-病-人”诊疗模式是建立在“形神合一”整体观的基础上,蕴含了丰富的“形-气-神”一体观的体质认识论,具有立体化、场景化、具身化的特征。该模式从治疗学角度衍生出“方人相应”和“方病相应”两个关键点,蕴含了“辨体-辨病-辨证-辨机”思维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强调方人、方病、方证、方机的统一,是病证结合思想的体现。“方-病-人”诊疗模式将整体观贯穿于疾病辨治全程,融合了“诊断-识证”一体的方证观以及“辨体-辨病”一体的治疗观,对辨治慢性病、疑难病尤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病-人”诊疗模式 整体观 方人相应 方病相应 黄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人文医学交叉学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逻辑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洪雷 张宗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87,共5页
人文医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视角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交叉学科。在系统分析我国高校人文医学交叉学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对人文医学学科建设重视不够、促进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人文医学... 人文医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视角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交叉学科。在系统分析我国高校人文医学交叉学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对人文医学学科建设重视不够、促进学科建设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人文医学联系临床实践不够紧密等问题。建议在未来学科优化上,完善政策体系,为人文医学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我国高校人文医学的体制机制建设,探索人文医学教学、科研、临床服务的耦合路径,从而更好地促进人文医学交叉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医学 交叉学科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以智“气火共构”的自然哲学新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盛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21-26,共6页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限的学术生命力。方以智继承中国哲学的气论思维,同时融汇西方哲学的自然知识,以“气以运火”“气动有火”“气盈天下”“天地一物”为核心要素,创立其“气火共构”的自然哲...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限的学术生命力。方以智继承中国哲学的气论思维,同时融汇西方哲学的自然知识,以“气以运火”“气动有火”“气盈天下”“天地一物”为核心要素,创立其“气火共构”的自然哲学。“气火共构”是兼容物质、精神于一体的多元有机范畴,建构在此种本体论基础上的自然哲学,是一种有别于西方哲学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方以智“气火共构”思想既彰显了传统气论哲学的人文主义关怀,又提供了生命义理命题的自然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气火共构 自然哲学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演进路径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雪 文庠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6期73-76,共4页
民国时期血吸虫病泛滥,社会组织及政府尝试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积极应对和解决此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在此时期,民国血防机构形成了“先社会后政府”、“国家与地方并举”的演进路径;呈现了中央机构与血防工作队“面点”结合,血防工作队与地... 民国时期血吸虫病泛滥,社会组织及政府尝试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积极应对和解决此病带来的严重危害。在此时期,民国血防机构形成了“先社会后政府”、“国家与地方并举”的演进路径;呈现了中央机构与血防工作队“面点”结合,血防工作队与地方力量“点点”结合,注重国际合作的工作特征;初步摸索出“病、螺兼治”、“防治结合”的血防理念。尽管如此,民国时期的血防工作仍极为薄弱,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血吸虫病给民众身体健康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不过,民国血防机构的建立及其运行方式的探索,为新中国血防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血防机构 血吸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西传的历史回顾及当代思考
20
作者 王点凡 张宗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52-1457,共6页
针灸自“西学东渐”以来开始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先后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掀起两股热潮。站在历史的角度,梳理针灸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可分析出针灸在两股热潮中的传播差异。在世界高度全球化的新态势下,针灸国际传播面临理论本土化、... 针灸自“西学东渐”以来开始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先后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掀起两股热潮。站在历史的角度,梳理针灸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可分析出针灸在两股热潮中的传播差异。在世界高度全球化的新态势下,针灸国际传播面临理论本土化、标准体系不健全以及在世界医疗体系中边缘化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现阶段针灸国际传播者应当着力促进针灸理论的推广,利用国际组织加强合作,把握针灸立法及标准建设的主导权;注重“以针带药”,完善中医治疗体系以打开国际市场;在解决针灸西传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医术与医道共同推进的新型传播体系,着力提高中医疗效以及理论文化的国际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热 西传 中医药文化 国际传播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 对策 针灸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