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稀动物性药材替代策略及其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武文星 刘睿 +4 位作者 郭盛 马宏跃 赵明 曹鹏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47-856,共10页
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和珍稀濒危动物药的替代资源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大任务,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动物药资源及替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替代策略、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性与功效相似药材替代策略、基于动物种类亲缘... 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和珍稀濒危动物药的替代资源研究与开发是国家重大任务,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动物药资源及替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野生药用动物驯化养殖替代策略、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性与功效相似药材替代策略、基于动物种类亲缘学的同种属或近缘药材替代策略、基于药效成分组合的合成替代策略、基于生物学技术的合成替代策略等珍稀动物药替代方法,以期为珍稀动物药替代品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指引,实现动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药用动物资源 动物药 替代策略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不同季节差异研究
2
作者 黄潇正 钟倩倩 +9 位作者 潘欣妤 包旺林 冯旗园 尹继洲 梁豇玉 颜盛汉 周继东 孙继鹏 吴皓 刘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目的分析舟山嵊泗贻贝不同采收月份中多类型资源化学成分差异,同时比较不同产地贻贝成分差异,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分光光度法对舟山嵊泗全年12个月份及5个不同产地的... 目的分析舟山嵊泗贻贝不同采收月份中多类型资源化学成分差异,同时比较不同产地贻贝成分差异,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分光光度法对舟山嵊泗全年12个月份及5个不同产地的贻贝中核苷类、氨基酸类、水溶性蛋白、总糖、多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及TOPSIS法对贻贝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贻贝中检测出氨基酸成分16种,核苷成分11种。舟山嵊泗贻中的全年总氨基酸类平均含量为4851.74μg·g^(-1),总核苷类平均含量为921.40μg·g^(-1),水溶性蛋白、多糖、总糖平均含量分别为51.32 mg·g^(-1)、74.39μg·g^(-1)、417.22 mg·g^(-1)。嵊泗贻贝核苷类成分3、4月份最高,氨基酸类成分、水溶性蛋白4、5月份最高,多糖、总糖成分10、11月份最高。不同资源化学成分的PCA、PLS-DA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采收的舟山嵊泗贻贝样品存在较大差异。熵权TOPSIS法分析表明,舟山嵊泗贻贝3、4月份(S7、S8)综合得分优于其他地区,且嵊泗贻贝4月份(S8)综合得分最高,确定为最佳采收月份。结论基于多类型资源化学比较结果表明,嵊泗贻贝不同采收季节资源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嵊泗贻贝品质优于其他地区,4月为其最佳采收季节,可为贻贝质量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泗贻贝 资源性化学成分 采收月份差异 核苷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动物资源学与动物药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段金廒 宿树兰 +4 位作者 刘睿 郭盛 赵明 曹鹏 吴啟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39-846,共8页
动物类中药资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且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作为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药用动物资源学科建设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亟需加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动物类中药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涉... 动物类中药资源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且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作为中药资源学的分支学科,药用动物资源学科建设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亟需加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动物类中药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药用动物资源调查、药用动物规范化养殖及质量标准体系、珍稀濒危药用动物新资源寻找与替代等方面。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分析基础上,提出药用动物资源学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为动物类中药资源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为我国动物类中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类中药 药用动物资源 学科建设 科技创新 资源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角含巯基类成分解热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思莹 冯旗园 +5 位作者 包旺林 黄潇正 武文星 赵明 段金廒 刘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目的制备水牛角含巯基类成分(-SH active fractions,SHF),评价其解热效应。方法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二硫苏糖醇(SDS-DTT)联合提取法制备水牛角SHF,并采用Ellman法测定游离巯基(-SH)浓度;基于nano LC-MS/MS分析表征水牛角SHF物质组成。... 目的制备水牛角含巯基类成分(-SH active fractions,SHF),评价其解热效应。方法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二硫苏糖醇(SDS-DTT)联合提取法制备水牛角SHF,并采用Ellman法测定游离巯基(-SH)浓度;基于nano LC-MS/MS分析表征水牛角SHF物质组成。采用脂多糖(LPS)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评价水牛角SHF解热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中前列腺素E 2(PGE 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测定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PGE 2、TNF-α的水平;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探究水牛角SHF对发热大鼠血浆代谢物干预情况。结果SDS-DTT联合提取法可有效制备水牛角SHF,其中主要成分为含丰富半胱氨酸残基(Cysteine,Cys)的Ⅰ型、Ⅱ型角蛋白、角蛋白相关蛋白等,SHF的-SH占蛋白质比例较水牛角水提液提高了约20倍。发热大鼠给予水牛角SHF 0.5 h后大鼠体温显著下降(P<0.01),且解热效应持续4.5 h;同时显著降低血浆及下丘脑PGE 2、IL-1β、TNF-α、cAMP等水平。从空白组与模型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137个潜在差异代谢物,水牛角SHF可回调其中31个代谢物,包括溶血磷脂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酸、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等,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结论水牛角SHF解热效应确切,给药剂量为水提液的1/10即可显示与其相当的解热效应,为水牛角清热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角 含巯基类 解热 抗炎 非靶向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药现代研究方法学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睿 武文星 +4 位作者 朱悦 郭盛 赵明 曹鹏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7-869,共13页
动物药资源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珍稀动物药资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人口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药用动物资源来源渠道多样、基原种类丰富,动物药功效物质类型复杂、适宜的活性评价方法较为薄弱等因素,我国动物药... 动物药资源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珍稀动物药资源为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人口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药用动物资源来源渠道多样、基原种类丰富,动物药功效物质类型复杂、适宜的活性评价方法较为薄弱等因素,我国动物药现代科学研究相较于植物药的研究进展尚显滞后,特别是符合动物药研究特色的系统方法体系亟待加强和完善。基于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中药资源化学、系统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结合动物药的品质形成、功效物质基础、药材生产与质量评价、多途径替代策略等层面,较为系统地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动物药研究的方法学进展。从基于多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等技术方法的动物药功效物质纯化、鉴定与制备研究,动物药生物效应评价与机制研究,基于专属肽类定性/定量分析的动物药精准质控研究,动物药现代研究方法学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凝练,以期为推动药用动物资源及动物药研究和产业化提供方法学借鉴,为进一步丰富完善适宜于动物药研究的系统方法学提供参考,为促进我国动物药资源与特色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药 药用动物资源 动物药研究方法学 动物药研究进展 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角对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的解热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晶晶 武文星 +4 位作者 朱昭颖 刘睿 宿树兰 郭盛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6-944,共9页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_(2)、cAMP的含量...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_(2)、cAMP的含量及血清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并结合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检测发热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探索牦牛角解热机制。结果牦牛角给药后1、2、3 h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低剂量组TNF-α及cAM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牦牛角给药组均能抑制IL-1β与PGE_(2)水平。从空白组与模型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15个潜在差异代谢物,牦牛角高剂量给药后可显著回调其中11个代谢物,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腺嘌呤、琥珀酸、L-苏氨酸、4-羟脯氨酸、磷脂酰胆碱、溶血性磷脂酰乙醇胺等,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结论牦牛角解热活性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热源与中枢体温正性调节介质释放、调节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角 解热 作用机制 非靶向血浆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药水牛角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汤佳瑶 武文星 +5 位作者 朱悦 郭盛 赵明 曹鹏 刘睿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0-891,共12页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主要用治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等疾病。查阅历代本草书籍和文献资料,系统整理水牛角的基原、性味功效、配伍应用、物质组成...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主要用治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等疾病。查阅历代本草书籍和文献资料,系统整理水牛角的基原、性味功效、配伍应用、物质组成、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生物效应评价、现代临床应用以及作为犀角代用资源的应用历史,为进一步阐明水牛角的功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质量标准提升等提供研究思路与策略。通过梳理与凝练,以期为水牛角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依据与借鉴,为完善水牛角质量与药效评价体系、推动中药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角 功效物质 生物效应 质量控制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