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双向发酵技术建立中药微生物药代模型的设想 被引量:4
1
作者 潘扬 彭薇 刘春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简述传统中药药物代谢研究方法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利用微生物药代模型进行中药药代研究的技术优势,认为它为中药药物代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独特的"双向发酵"技术实用意义及应用前景的深入分析,提出运用其建立... 简述传统中药药物代谢研究方法的现状与不足,指出利用微生物药代模型进行中药药代研究的技术优势,认为它为中药药物代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独特的"双向发酵"技术实用意义及应用前景的深入分析,提出运用其建立中药微生物药代谢模型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发酵 中药 药物代谢 微生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对中药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光明 涂霞 潘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5-792,共8页
在当今中国,应用毒性中药治疗疑难病症已经非常普遍,但是毒性中药的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这一难题通常可以通过中药炮制这项独特的技术来解决。发酵技术也是重要的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发酵炮制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正影响着... 在当今中国,应用毒性中药治疗疑难病症已经非常普遍,但是毒性中药的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这一难题通常可以通过中药炮制这项独特的技术来解决。发酵技术也是重要的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发酵炮制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正影响着中药的各个领域。作者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从动物、植物、矿物药三方面分别综述了发酵炮制在中药减毒增效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发酵炮制有毒中药不仅可以保护中药成分活性中心免遭破坏,还可以对其中的毒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产生新成分,从而扩大毒性中药的适应症。发酵炮制为毒性中药减毒增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中药炮制 减毒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经朱红栓菌发酵前后毒性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亮镜 曹亮 +1 位作者 蒋亚平 潘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5-208,I0003,I0004,共6页
目的利用药用朱红栓菌发酵剧毒中药马钱子,使之毒性下降而镇痛和抗炎作用不受影响。方法选用菌丝生长旺盛、对马钱子药材适应性较强的药用真菌之一的朱红栓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马钱子进行固态发酵炮制;以马钱子生品(SSRM)对照,观察发酵后... 目的利用药用朱红栓菌发酵剧毒中药马钱子,使之毒性下降而镇痛和抗炎作用不受影响。方法选用菌丝生长旺盛、对马钱子药材适应性较强的药用真菌之一的朱红栓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马钱子进行固态发酵炮制;以马钱子生品(SSRM)对照,观察发酵后的马钱子菌质(SSFS)对小鼠i.g.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的抑制(镇痛)作用和对巴豆油所致鼠耳肿胀的减轻(抗炎)作用。结果SSFS的LD50为119.1 mg/kg,与SSRM的LD50为91.8 mg/kg相比,前者的LD50上升率为29.7%。与空白模型组相比,SSFS各剂量组和SSRM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和抗炎作用(P<0.05或P<0.01);但与SSRM组相比,SSFS各剂量组对腹注醋酸引起小鼠扭体次数的抑制作用和对巴豆油引起鼠耳肿胀程度的减轻作用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马钱子经朱红栓菌发酵后毒性明显降低,但发酵品的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与生品没有根本区别,提示利用发酵手段可达到对有毒药材马钱子"去毒"与"存效"并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朱红栓菌 发酵 毒性 镇痛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HPLC检测器测定莲子心中3种酚性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涂霞 商晶 +1 位作者 薛炎 潘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建立反相HPLC-荧光检测(fluorescence detector,FD)法,测定中药莲子心中莲心碱(liensinine,Lien)、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Iso)和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等3种酚性生物碱的含量,并与HPLC-紫外检测器(ultraviolet-vis-ible detect... 目的建立反相HPLC-荧光检测(fluorescence detector,FD)法,测定中药莲子心中莲心碱(liensinine,Lien)、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Iso)和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等3种酚性生物碱的含量,并与HPLC-紫外检测器(ultraviolet-vis-ible detector,UVD)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Phecda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乙腈-0.015 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冰醋酸(55∶45∶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FD的激发波长为280 nm,发射波长为319 nm;UVD的检测波长为282 nm。结果用FD检测莲子心中3种酚性生物碱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r)分别为:ALien=134 994CLien+970 790,rLien=0.999 0;AIso=330 030CIso+647 307,rIso=0.999 3;ANef=165 207CNef+807 442,rNef=0.999 5。三者均具有良好的加样回收率(>95%),且所得莲子心中Lien、Iso和Nef的含量与UVD测得值基本一致。结论 HPLC-FD法测定莲子心中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含量方法可靠、结果准确,与HPLC-UVD法一样适用于莲子心药材中酚性生物碱的定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心 酚性生物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药用真菌概况 被引量:62
5
作者 庄毅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共3页
从药用真菌的简史、现代药用真菌的概况及我国药用真菌的展望三个方面 ,论述了药用真菌自《神农本草经》起 15 0 0余年来的应用发展简史 ,近 40年的开发与生产状况 ,并展望了 2 1世纪我国药用真菌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 药用真菌 品种 液体发酵 固体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中国药用真菌事业发展阶段目标的设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庄毅 张李阳 谢小梅 《中国食用菌》 2006年第4期3-6,共4页
提出了中国药用真菌事业发展阶段目标;明确提出发展药用真菌事业当今首先应确定它应有的归属,对以真菌为起点所研制的新药应有清楚合理的定位。对扩展或成立药用真菌的专业性研究实体和在相应院校内设立相关专业、培养药用真菌专业人才... 提出了中国药用真菌事业发展阶段目标;明确提出发展药用真菌事业当今首先应确定它应有的归属,对以真菌为起点所研制的新药应有清楚合理的定位。对扩展或成立药用真菌的专业性研究实体和在相应院校内设立相关专业、培养药用真菌专业人才等,试对现有的三类院校所具优势和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已有计划的试行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真菌 菌物药 研究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炮制过程中的红外光谱与美拉德反应 被引量:9
7
作者 陆艳 张雨霏 +2 位作者 杨光明 潘扬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炮制过程中山茱萸红外光谱的宏观和指纹特征与美拉德反应的关系。方法以酒蒸法炮制山茱萸药材,对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酒萸肉饮片进行红外光谱信息采集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红外光谱信息,可以推断山茱萸中...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炮制过程中山茱萸红外光谱的宏观和指纹特征与美拉德反应的关系。方法以酒蒸法炮制山茱萸药材,对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酒萸肉饮片进行红外光谱信息采集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红外光谱信息,可以推断山茱萸中存在醇类、有机酸类、酯类等化合物,炮制过程中各类成分有规律地变化并趋于稳定,在3 309、1 713、1 028cm^-1有特征吸收。过程分析发现氨基化合物在0~24h内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而在24~48h之间含量呈下降趋势,结合前期对山茱萸炮制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理化参数研究结果,判断24h为最佳炮制时间。结论红外光谱分析快速、方便,特征性强,可以识别山茱萸炮制品中的主体成分,与美拉德反应相结合,为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红外光谱 炮制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炮制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底物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光明 张玉玲 +2 位作者 李萌 潘扬 蔡宝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4-889,共6页
采用UPLC-MS/MS法检测游离氨基酸含量,色谱柱以键合相C18硅胶为基质,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研究山茱萸炮制过程中参与美拉德反应的底物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质量分数... 采用UPLC-MS/MS法检测游离氨基酸含量,色谱柱以键合相C18硅胶为基质,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研究山茱萸炮制过程中参与美拉德反应的底物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山茱萸中共检测出15种游离氨基酸。各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还原糖质量分数在炮制中趋势不同于氨基酸,在炮制0~24 h逐渐降低,24~36 h还原糖质量分数有所上升,36 h后其质量分数变化趋于稳定。山茱萸中游离氨基酸和还原糖质量分数的变化与炮制中的美拉德反应密切相关,美拉德反应达到平衡时间与传统的炮制时间基本一致,这为炮制终点的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炮制 美拉德反应 游离氨基酸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形棘豆对SMMC-772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晓红 程海清 +2 位作者 邓易 杨光明 潘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Cyt C)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镰形棘豆总黄酮0.05、0.075、0.1g/L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24h后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镰形棘豆总黄...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Cyt C)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镰形棘豆总黄酮0.05、0.075、0.1g/L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24h后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镰形棘豆总黄酮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总体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对凋亡相关蛋白Cyt C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总黄酮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呈浓度依赖关系;镰形棘豆作用后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比例升高;可导致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降低,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中、高剂量组的细胞中Cyt C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并且与影响Cyt C及Caspase-3的表达有关。为镰形棘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 SMMC-7721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色素C Caspase-3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发酵物中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NMR数据解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东军 刘亮镜 +1 位作者 刘学湘 潘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确定马钱子发酵物所得化合物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结构,对它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和详细分析,为其结构鉴定提供了依据。方法从朱红栓菌发酵后的马钱子中提取、分离得到10多种生物碱,其中一种化合物经薄层层析分析,初步认... 目的确定马钱子发酵物所得化合物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结构,对它的1HNMR和13C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和详细分析,为其结构鉴定提供了依据。方法从朱红栓菌发酵后的马钱子中提取、分离得到10多种生物碱,其中一种化合物经薄层层析分析,初步认定为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结果以DMSO为溶剂、TMS作内标,采用1HNMR,13CNMR,DEPT,1H-1H COSY,TOCSY,NOESY,HSQC,HMBC等多种核磁共振方法,对它的1H和13C的NMR信号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精确归属,进一步确定了其结构。结论为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发酵物 马钱子碱氮氧化物 NMR数据 核磁共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超滤分离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光明 李萌 +3 位作者 张玉玲 李伟东 潘扬 蔡宝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0-153,157,共5页
目的:通过超滤分离中药山茱萸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最佳有效部位,并比较各截留产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山茱萸为美拉德反应底物,经高温反应后获得反应产物。采用中空纤维膜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级过滤,过膜级数为0.45、0.22μ... 目的:通过超滤分离中药山茱萸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最佳有效部位,并比较各截留产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山茱萸为美拉德反应底物,经高温反应后获得反应产物。采用中空纤维膜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级过滤,过膜级数为0.45、0.22μm、100、50、10、4 ku,对各分级截留产物分别进行冷冻干燥并测定它们的理化特性(紫外吸收和褐变程度);同时观察它们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结果:不同截留产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基本类同,且在284 nm处均有最大吸收。相比之下,0.45~0.22μm截留产物的褐变程度最大,同时其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也最高。结论:提示山茱萸美拉德反应产物中抗氧化的最佳活性部位为0.45~0.22μm的超大分子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美拉德反应产物 超滤 类黑精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玉夏稳压胶囊中防己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2
作者 祁俊 刘亮镜 +4 位作者 方佳 朱和平 周娟娟 刘昕 潘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以粉防己碱为含量指标,研究玉夏稳压胶囊中防己的最佳醇提工艺。方法以药材防己的粒度、提取次数、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进行优选试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己乙醇提取物中粉防己碱的含量。... 目的以粉防己碱为含量指标,研究玉夏稳压胶囊中防己的最佳醇提工艺。方法以药材防己的粒度、提取次数、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L9(34)进行优选试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己乙醇提取物中粉防己碱的含量。结果4种因素中乙醇浓度对提取物粉防己碱含量影响最大,提取时间次之。各因素不同水平对防己醇提物中Tet的含量虽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药材打成粉末(过20目筛),用95%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夏稳压胶囊 正交试验 乙醇提取 粉防己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子心新碱对肠系膜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军利 肖敏 +3 位作者 王鹏 张弦 潘扬 杨光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 研究莲子心新碱(Neo)对小鼠肠系膜血管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收缩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观察其对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和RhoA相关蛋白激酶(ROCK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引起该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仪观察... 目的 研究莲子心新碱(Neo)对小鼠肠系膜血管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收缩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观察其对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和RhoA相关蛋白激酶(ROCK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引起该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仪观察高钾溶液(KCl)对经Neo预处理后肠系膜血管收缩的影响,并通过Urea/glycerolPAGE法检测其MLC20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同时,利用成像分析技术考察高钾溶液对经Neo预处理后VSMCs收缩的影响,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测定VSMCs中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Neo预处理后的肠系膜血管能明显抑制高钾溶液引起的收缩,其IC50值为6.019μmol/L;且可阻断高钾溶液产生MLC20磷酸化。另外,与模型组(KCl)VSMCs的长度(40.94±1.94)μm相比,药物组(Neo+KCl)VSMCs的长度(44.95±5.15)μm显著延长(P<0.01),其ROCK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 Neo对肠系膜血管平滑肌收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平滑肌MLC20磷酸化和下调其ROCK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心新碱 平滑肌收缩 抑制作用 MLC20磷酸化 ROC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活性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俐燃 李冠聪 +2 位作者 杨光明 潘扬 蔡宝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将得到的黄酮化合物进行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活性筛选。方法:镰形棘豆药材浸提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该萃取部位通过聚酰胺柱色谱梯度洗脱,结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进一步纯化分离,获得单一...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将得到的黄酮化合物进行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活性筛选。方法:镰形棘豆药材浸提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该萃取部位通过聚酰胺柱色谱梯度洗脱,结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进一步纯化分离,获得单一黄酮化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及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黄酮化合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镰形棘豆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单体,鉴定为7-羟基二氢黄酮及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HPLC分析两者纯度均大于98%; CCK-8法结果显示,7-羟基二氢黄酮及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均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并呈量效关系,48 h的IC50值分别为137. 6μg/m L和63. 83μg/m L。结论:分离得到的2个黄酮成分对A549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后期抗肺癌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聚酰胺柱色谱法具有富集黄酮的作用,适用于分离黄酮类成分,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简便易行,为分离黄酮类成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形棘豆 黄酮化合物 聚酰胺色谱法 中压制备色谱法 A549细胞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