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宇伟 于庆云 +5 位作者 刘培 张卫华 于金高 李会伟 张颖 朱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5期661-665,共5页
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若干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中药材栽培、中药作用靶点... 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若干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中药材栽培、中药作用靶点、中医证候本质及对方剂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为蛋白质组学进一步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中医药研究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至丸抗大鼠肾细胞衰老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佳 刘其南 +4 位作者 翟园园 冯丽 谢彤 姚卫峰 张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8-464,共7页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细胞(NRK)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衰老有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讨二至丸对衰老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复制NRK细胞衰老模型,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细胞(NRK)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衰老有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讨二至丸对衰老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复制NRK细胞衰老模型,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组细胞样本进行测定,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及Dunn's多重比较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来筛选差异性代谢物.结果经PLS-DA模式识别分析,对照组、模型组和EZW组细胞样本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共鉴定出3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二至丸含药血清给药后衰老NRK细胞胞内的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二至丸可以使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NRK细胞胞内的异常代谢有所恢复,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机体内31个代谢物及10条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二至丸 细胞代谢组学 GC-MS 大鼠肾细胞 含药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法对百合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聂慧 严辉 +4 位作者 钱大玮 段金廒 欧阳臻 钱叶飞 管汉亮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研究加工方法对百合质量的影响,为百合加工方法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新鲜百合样品分别采用煮制和蒸制2种烫片方法、不同干燥方法(包括热风烘干、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和冷冻干燥)进行加工,样品中酚性甘油酯类、核苷、氨基... 目的:研究加工方法对百合质量的影响,为百合加工方法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新鲜百合样品分别采用煮制和蒸制2种烫片方法、不同干燥方法(包括热风烘干、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和冷冻干燥)进行加工,样品中酚性甘油酯类、核苷、氨基酸及多糖等成分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UPLC-TQ/MS)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结果:烫片过程,煮5~8min和蒸8~10min样品不仅外观色泽较佳,而且各成分含量较高;干燥方法,60~80℃烘干和冷冻干燥法较好。结论:烫片是百合干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煮5~8min,60~80℃烘干或冷冻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烫片 干燥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常见联合用药类型及其配伍禁忌文献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李建萍 郭建明 +3 位作者 段金廒 范欣生 杜晓曦 孙骏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7期432-438,共7页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过程中产生配伍禁忌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为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研究提供指导,也为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功能主治将中药注射剂分为抗肿瘤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急...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过程中产生配伍禁忌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为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研究提供指导,也为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功能主治将中药注射剂分为抗肿瘤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急救类和其他类型,总结各类中药注射剂常见联合用药类型。选择36种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基于联合用药类型对其配伍禁忌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常与基础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相对于心脑血管类和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研究相对较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常与抗菌药联合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混合后,普遍会发生不溶性微粒增加、产生沉淀等配伍禁忌现象。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常与循环系统药物联合使用;此外,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抗菌药也是常见的联合用药类型。结论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但是,当前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研究内容简单粗放,研究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联合用药 配伍禁忌 抗肿瘤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枣属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盛 段金廒 +1 位作者 唐于平 钱大玮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8期1-5,共5页
我国枣属可供药用的植物主要包括枣、酸枣及滇刺枣。枣属药用植物所含资源化学成分类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核苷类及神经酰胺类等。各类成分在不同植物及同种植物不同组织器官的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不同栽培... 我国枣属可供药用的植物主要包括枣、酸枣及滇刺枣。枣属药用植物所含资源化学成分类型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核苷类及神经酰胺类等。各类成分在不同植物及同种植物不同组织器官的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不同栽培品种及产地样品的资源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成熟期样品的资源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属 中药资源化学 大枣 酸枣 滇刺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葵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彦华 钱大玮 +1 位作者 唐于平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建立龙葵药材的质量标准,并对市售龙葵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龙葵中上述2种生物碱的含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中相应测定方法分析考察了... 目的建立龙葵药材的质量标准,并对市售龙葵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龙葵中上述2种生物碱的含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中相应测定方法分析考察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 10批药材中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含量范围分别为0.005%~0.048%,0.006%~0.053%、水分范围为7.25%~11.2%、总灰分范围为10.1%~15.7%、酸不溶性范围为0.499%~2.08%、浸出物范围为14.1%~23.9%。结论所建立的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的薄层鉴别及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药材 澳洲茄碱 澳洲茄边碱 TLC HPLC EL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贞子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防治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念云 汪六英 +5 位作者 秦欢 康佳宁 许红梅 唐于平 刘培 钱大玮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8期638-641,共4页
目的: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女贞子对此模型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同时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给予高脂饮食同时以女贞子对其进行干预,与正常饮食组对照。喂养4周后检测血清肝脏酶学(ALT、A... 目的: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女贞子对此模型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同时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给予高脂饮食同时以女贞子对其进行干预,与正常饮食组对照。喂养4周后检测血清肝脏酶学(ALT、AST)、血脂肝脂(TG、TC、LDLC、HDLC)水平;肝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的肝功能和脂质水平上升,肝细胞形态明显改变,肝索消失或不清晰;与模型组相比,女贞子干预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脂质水平均显著下降,肝细胞气球样变较少,无明显肝细胞坏死。结论:女贞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防治效果,能减轻脂肪沉积、改善血脂紊乱、纠正肝功能,保肝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非酒精性脂肪肝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优化技术提取促进中药资源化学成分的有效利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念云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2期83-87,共5页
现代高效的提取方法和技术为中药资源化学成分利用率提高提供了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提取技术相互渗透、补充、组合和发展,多元技术的集成优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总结归纳了常见的资源性成分提取集成优化技术,包... 现代高效的提取方法和技术为中药资源化学成分利用率提高提供了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提取技术相互渗透、补充、组合和发展,多元技术的集成优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总结归纳了常见的资源性成分提取集成优化技术,包括溶剂提取、酶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提取、超高压提取、仿生提取等过程的集成优化技术,以期为中药资源化学成分有效利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化学 集成优化技术 有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蜈蚣生物活性物质与毒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于金高 刘培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521-1527,1536,共8页
中药蜈蚣以其显著的生物活性以及含有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功能物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多肽类物质既存在于蜈蚣毒液中,又可由虫体蛋白质经降解而产生,这些多肽结构式样新颖,生物活性丰富。本文对蜈蚣类药用生物资源类群及其重... 中药蜈蚣以其显著的生物活性以及含有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功能物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多肽类物质既存在于蜈蚣毒液中,又可由虫体蛋白质经降解而产生,这些多肽结构式样新颖,生物活性丰富。本文对蜈蚣类药用生物资源类群及其重要的资源性化学物质多肽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生物活性及其多肽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知识挖掘,提出了该类中药资源未来研究的重点和资源深度开发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企业家等客观认识蜈蚣的资源价值和产业化前景提供借鉴,也为中医临床对蜈蚣药材的致毒物质基础、不同加工方式、用法以及不同疾病状态下合理、安全使用该类药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动物药资源 生物活性物质 毒性物质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剂数据和网络关联分析的芍药-甘草药对应用规律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利梅 陈艳琰 +8 位作者 乐世俊 赵琦 黄露 高欢 毕诗杰 栗端威 尚尔鑫 唐于平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5期815-825,共11页
目的:基于中医方剂数据库,通过网络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究芍药-甘草药对的配伍应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含芍药、甘草的方剂共7484首,统计方剂中芍药和甘草的用药量、配伍比例、配伍药物、制法用法与方剂功效、科属... 目的:基于中医方剂数据库,通过网络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究芍药-甘草药对的配伍应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含芍药、甘草的方剂共7484首,统计方剂中芍药和甘草的用药量、配伍比例、配伍药物、制法用法与方剂功效、科属间的联系,采用Cytoscape 3.7.0、SPSS Modeler等工具对其关系进行挖掘分析并用网络关联图呈现。结果:芍药常用量为31.25 g(1114次)、15.53 g(799次),甘草常用剂量为15.53 g(1043次)、31.25 g(873次);芍药-甘草常用配伍为1∶1,占总数的37.06%;芍药-甘草常用配伍药为当归、川芎、人参、茯苓、地黄,占总数的16.63%;常用制法用法为水煎、生用内服、酒煎、外用、水酒共煎、膏煎、醋煎;方剂功效以止痛、补虚、解毒、祛风、消肿、明目为主;科属以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为主。且用药量、配伍比例和制法用法与功效、科属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研究结果为芍药-甘草药对用于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及现代中药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甘草 药对 中医方剂数据库 网络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活性导向分离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鹭 钱大玮 +6 位作者 唐志书 宋忠兴 王明耿 刘峰 陈衍斌 许刚 许洪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目的:研究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使用干馏釜制备山楂核干馏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对干馏液进行分离;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楂核干馏液进行分析;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一氧化氮模型评... 目的:研究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使用干馏釜制备山楂核干馏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对干馏液进行分离;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楂核干馏液进行分析;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一氧化氮模型评价山楂核干馏液的抗炎作用,采用微稀释法评估其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以评估其抗炎和抗菌活性,并筛选主要活性化合物。结果:山楂核干馏液及其4个亚流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其中Fr.B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均较强。从山楂核干馏液4个流分的色谱图中确定12个共有峰,其中发挥主要抗炎作用的成分为4、6、2、9号峰,质谱分析鉴定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1,2,5-三甲氧基-3-甲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和乙酰丁香酮;发挥主要抗菌作用的成分为4、2、9、11号峰,质谱分析鉴定这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酮和二氢芥子醇。结论:山楂核干馏液具有较好的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作用,同时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确了山楂核干馏液中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1,2,5-三甲氧基-3-甲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和乙酰丁香酮4个成分对其抗炎作用贡献最大,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酮和二氢芥子醇对其抗菌作用贡献最大。研究结果为山楂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核干馏液 灰色关联度分析 2 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 谱效关系 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和西洋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陆文娟 周婧 +3 位作者 马宏跃 吕高红 尤奋强 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和西洋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动态心电图QRS时程、Q-T间期、T波幅度、心率(HR)的变化,统计各心律失常发生率、存活时间、...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和西洋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模型的动态心电图QRS时程、Q-T间期、T波幅度、心率(HR)的变化,统计各心律失常发生率、存活时间、死亡率及心律失常评分。结果给予蟾酥后小鼠心电图发生显著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明显抑制QRS时程的增宽及T波幅度的加大;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延长存活时间。人参总皂苷显著抑制QRS时程增宽、T波幅度的加大;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延长存活时间。西洋参总皂苷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抑制Q-T间期延长及T波幅度加大。结论黄芪甲苷、人参总皂苷对蟾酥致小鼠心律失常有一定保护作用,而西洋参总皂苷对该模型保护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心律失常 黄芪甲苷 人参总皂苷 西洋参总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反药组合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丁爱华 华永庆 +4 位作者 段金廒 陈艳琰 宿树兰 陶伟伟 姜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从离体回肠运动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的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大鼠离体回肠模型,以回肠收缩张力为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单煎液、合并液、合煎液对大鼠离体... 目的从离体回肠运动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的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大鼠离体回肠模型,以回肠收缩张力为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单煎液、合并液、合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结果甘草单煎液呈现抑制回肠收缩作用,而大戟、甘遂、芫花各单煎液则表现为不同程度促进回肠收缩作用;甘草分别与大戟、甘遂、芫花合并给药后,可减弱后者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各合煎液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均弱于其单煎液,其中甘草-甘遂合煎液的作用弱于其合并液,而甘草-大戟合煎液与甘草-芫花合煎液强于其合并液。结论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合用后能显著抑制后者促进回肠收缩作用,从该角度探讨和揭示了甘草与具有峻下逐水功效的各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作用特点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甘草 大戟 甘遂 芫花 离体回肠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至丸对D-半乳糖诱导大鼠肾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其南 徐佳 +5 位作者 翟园园 姚卫峰 张丽 曹雨诞 包贝华 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二至丸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的大鼠肾(NRK)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D-gal(1、5、10、20、40g/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h)诱导NRK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染色法鉴定细胞衰老;荧... 目的探讨二至丸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的大鼠肾(NRK)细胞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不同浓度D-gal(1、5、10、20、40g/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h)诱导NRK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染色法鉴定细胞衰老;荧光素二-β-D-吡喃半乳糖苷(Fluorescein di-β-D-galactopyranoside,FDG)法检测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以GSH-PX、SOD活力与MDA含量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构建体外NRK细胞衰老模型。根据FDG的结果来评估不同浓度二至丸(0.01、0.1、1g/L)处理对衰老NRK细胞的影响,检测GSH-PX、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来探讨二至丸对衰老NRK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0g/L D-gal处理48h)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明显增加,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增加;GSH-PX、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0.01),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β-半乳糖苷酶含量明显降低,阳性染色率显著下降,GSH-PX、SOD活力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建立D-gal诱导的NRK细胞衰老模型;二至丸能够减轻D-gal诱导的NRK细胞衰老的程度,其保护效应的产生可能与二至丸抗氧化应激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二至丸 大鼠肾细胞 细胞衰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遂不同提取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姜玮 王新敏 +2 位作者 唐于平 尚尔鑫 彭蕴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评价甘遂不同提取物对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方法制备甘遂水提物、醇提物、先醇提后水提物;将甘遂不同提取物按几何级数设置浓度梯度,添加到鱼只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h鱼只的死亡情况,以此为判断待测药物... 目的评价甘遂不同提取物对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方法制备甘遂水提物、醇提物、先醇提后水提物;将甘遂不同提取物按几何级数设置浓度梯度,添加到鱼只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h鱼只的死亡情况,以此为判断待测药物毒性大小的依据,采用SPSS 13.0软件计算各药物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斑马鱼对甘遂不同提取物均表现出急性毒性反应,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毒关系;甘遂水提物LC50为31.00μg/mL,甘遂醇提物LC50为6.89μg/mL,甘遂先醇提后水提物LC50为4.26μg/mL。结论以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发现甘遂先醇提后水提物急性毒性最强,水提物毒性最弱,为进一步认识与评价甘遂的毒性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不同提取物 斑马鱼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魏丹丹 郭盛 +5 位作者 宿树兰 钱大玮 朱振华 尚尔鑫 耿钟毅 段金廒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42,共9页
为探索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分别采用无水乙醇和阿司匹林建立小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胃溃疡面积及指数,胃液量、pH、游离及总酸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胆红素(TBil),胃组织... 为探索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分别采用无水乙醇和阿司匹林建立小鼠急性胃溃疡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胃溃疡面积及指数,胃液量、pH、游离及总酸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胆红素(TBil),胃组织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评价黄秋葵种子油对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黄秋葵种子油可显著减少小鼠乙醇性胃溃疡的出血面积、溃疡评分、游离酸度、总酸度,减少血清Tbil和TNF-α,以及胃组织NO、MPO;增加胃液pH和胃组织SOD。同时,其能增加小鼠阿司匹林性胃溃疡组胃液pH,血清IL-10和胃组织SOD;显著减少游离酸度及总酸度,降低血清TNF-α和IL-6以及胃组织NO和MPO。黄秋葵种子油通过多种途径对急性胃溃疡小鼠发挥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秋葵种子油 阿司匹林 乙醇 胃溃疡 抗氧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炒炭前后茜草中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含量的UPLC测定 被引量:8
17
作者 单鸣秋 陈星 +1 位作者 王侃 丁安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建立茜草及茜草炭中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的U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BEH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3%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mL.min-1,进样量为2μL,柱温30℃,检测波长276nm。结果:1,3,6-... 目的:建立茜草及茜草炭中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的U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BEH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3%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2mL.min-1,进样量为2μL,柱温30℃,检测波长276nm。结果: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在1.66~82.98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1.47%,RSD=1.9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优选茜草炭炮制工艺和建立茜草炭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 炒炭 1 3 6-三羟基-2 甲基蒽醌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后续修订的思考——源自《日本药局方》第十六改正版中生药标准的规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丽 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1-305,308,共6页
介绍了《日本药局方》第十六改正版中生药标准的概况,对相关标准特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后续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药局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质量标准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黄、蒲黄炭与五灵脂配伍对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沈旭楠 刘晨 +1 位作者 陈佩东 丁安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考察蒲黄、蒲黄炭分别与五灵脂配伍对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云南白药组与生品复方、炭品复方高(7.2 g·kg-1)、中(3.6 g·kg-1)、低(... 目的:考察蒲黄、蒲黄炭分别与五灵脂配伍对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云南白药组与生品复方、炭品复方高(7.2 g·kg-1)、中(3.6 g·kg-1)、低(1.8 g·kg-1)剂量组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Born比浊法测定盐酸肾上腺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淤模型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提高(P<0.01),TXB2显著增加(P<0.01),6-keto-PGF1α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使TXB2显著减少(P<0.01),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P<0.05);炭品复方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中、低剂量组均能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与相同剂量下蒲黄炭品复方比较,蒲黄生品复方使血瘀模型大鼠TXB2显著减少,6-keto-PGF1α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蒲黄生品复方高、中、低剂量组,炭品复方低剂量组均可抑制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浆中TXB2、6-keto-PGF1水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活血作用,且相同剂量下生品复方作用优于炭品复方。炭品复方中、高剂量组可提高血瘀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这与蒲黄生品行血,炒炭后活血作用减弱的传统炮制理论相符合,为蒲黄在临床上的生熟异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生品复方 蒲黄炭品复方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素B2 6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戟遂芫”与甘草配伍对大鼠离体回肠组织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麻智祥 华永庆 +2 位作者 丁爱华 樊宏伟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从离体肠组织通透性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产生禁忌的可能机理。方法以FITC-右旋糖苷4kDa(FD4)及FITC-右旋糖苷40kDa(FD40)为指示剂,采用Ussing chamber技术分别观察"藻戟遂芫&qu... 目的从离体肠组织通透性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产生禁忌的可能机理。方法以FITC-右旋糖苷4kDa(FD4)及FITC-右旋糖苷40kDa(FD40)为指示剂,采用Ussing chamber技术分别观察"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对大鼠离体回肠组织旁路途径通透性及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甘草与芫花明显提升回肠组织FD4通透量,大戟和甘遂对FD4透过量影响不显著;芫花、海藻、大戟、甘遂与甘草合用后,FD4透过量与甘草组相比均显著降低。甘草、海藻、甘遂对FD40透过量没有显著影响;大戟和芫花单用能显著增加FD40透过量,二者与甘草合用后FD40透过量不变或略下降;海藻、甘遂与甘草合用后FD40透过量与单用组比显著上升。结论 "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阻碍了甘草增加肠道通透性的效应,可能是其与甘草"相反"的机制之一。另一方面,大戟和芫花对于离体肠组织屏障功能可产生明显损伤,合用甘草之后有一定改善,体现了甘草的黏膜保护作用;海藻和甘遂单用对肠组织屏障功能影响不明显,而与甘草合用后肠道屏障功能受到明显损伤。"藻戟遂芫"和甘草合用后肠道旁路转运能力及屏障功能的改变可能导致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减效或增毒等"相反"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配伍禁忌 甘草 肠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