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重症肝炎近况及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薛博瑜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63-65,共3页
重症肝炎(FH)是在急剧而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或高度肝功能损害基础上,出现以肝性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肝炎。其发生率,国内资料为肝炎住院病人中的0.6~1.88%;国外资料本型在全部病毒性肝炎中占0.2~0.4%。FH病死率很高,1983年以前国内... 重症肝炎(FH)是在急剧而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或高度肝功能损害基础上,出现以肝性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肝炎。其发生率,国内资料为肝炎住院病人中的0.6~1.88%;国外资料本型在全部病毒性肝炎中占0.2~0.4%。FH病死率很高,1983年以前国内外一般报告为80%~90%。近年来我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使其病死率有较大下降,根据本文资料统计,存活率约在44%~68%之间。一、病机治则中医文献虽无FH这一病名,但在《诸病源候论》、《圣济总录》、《明医杂著》、《杂病源流犀烛》等著作中,与本病类似的记载极为丰富。一般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中医药疗法 重症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与中医辨证论治的配合应用
2
作者 杨文娟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31-32,共2页
大量实践证明,中药对保护机体功能,减少化疗副作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兹就个人运用中药配合化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化疗前近年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而且接受化疗的病人多数是手术后,患者因先天不足,手术损伤多为脾肾... 大量实践证明,中药对保护机体功能,减少化疗副作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兹就个人运用中药配合化疗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化疗前近年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而且接受化疗的病人多数是手术后,患者因先天不足,手术损伤多为脾肾两亏,气血不足,不能立即接受化疗,此时给予中药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西医结合 治疗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97例
3
作者 韩旭 龚丽娟 郭惠芳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38-40,共3页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的广泛运用,耐药菌株日渐增多,发挥中医药特长对防治尿路感染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97例急慢性尿路感染病人用中药进行了治疗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人,女性89人。年龄最大65岁,最小21...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的广泛运用,耐药菌株日渐增多,发挥中医药特长对防治尿路感染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97例急慢性尿路感染病人用中药进行了治疗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人,女性89人。年龄最大65岁,最小21岁,21~45岁最多,共81人。94例已婚,其中女性86人,经产者72人。曾在其它医院接受抗菌素或其他化学药物治疗者共90例(92.8%),其中用过一种抗菌素者15例,二种以上抗菌素者80例,未用过抗菌素者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中虚气滞证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胃粘膜的局部免疫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朱云华 王雅如 +3 位作者 朱长乐 孙景军 周晓白 朱白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6-7,共2页
作者过去的研究表明中虚气滞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观察了中虚气滞型胃粘膜HP阳性和阴性时的局部免疫反应,为中医“扶正祛邪”治疗HP感染性胃病的基本理论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胃炎 病理学 脾虚 气滞 螺旋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厥通脉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及重症失血型休克家兔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朱荃 孙小玉 +2 位作者 马骋 李晓东 仝小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39,共4页
静脉注射(1.0g/kg)加静脉点滴(2.0g/kg)抗厥通脉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及重症失血型休克家兔的血压、肾血流量及存活率均有明显的改善,优于多巴胺(dopamine)及枳实注射液(剂量相同)(P<0.05... 静脉注射(1.0g/kg)加静脉点滴(2.0g/kg)抗厥通脉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及重症失血型休克家兔的血压、肾血流量及存活率均有明显的改善,优于多巴胺(dopamine)及枳实注射液(剂量相同)(P<0.05,P<0.01),表现出明显的抗休克作用。抗厥通脉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4h末)及重症失血型(2h末)休克家兔的存活率分别为100%与78%,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未观察到dopamine有提高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休克家兔存活率的作用(P>0.05);也未观察到枳实注射液有提高重症失血型休克家兔存活率的作用(P>0.05)。此外,抗厥通脉注射液改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休克家兔的心率,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厥通脉注射液 肠系膜上动脉 夹闭型 失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中虚气滞证与幽门弯曲菌 被引量:3
6
作者 朱云华 王黎 +2 位作者 徐景藩 张梅涧 郭宏敏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2-43,共2页
通过组织病理学,尿素酶试验和电镜观察,探讨不同证型慢性胃炎与CP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虚气滞组不仅CP检出率高,菌量多、侵犯部位深,进入细胞内引起变性崩解的多,且活动性慢性胃炎、重度炎症及中性白细胞浸润与其他证型组间也存在显著差... 通过组织病理学,尿素酶试验和电镜观察,探讨不同证型慢性胃炎与CP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虚气滞组不仅CP检出率高,菌量多、侵犯部位深,进入细胞内引起变性崩解的多,且活动性慢性胃炎、重度炎症及中性白细胞浸润与其他证型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电镜观察CP与寄居上皮的关系证实了它在该证型组中的致病作用,提示CP与不同证型慢性胃炎间可能存在着病因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脾气虚 幽门弯曲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36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单兆伟 喜新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7-8,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临床治疗甚为棘手.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方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经内镜的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AG,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辨证标准者,共36例.其中住院病人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病,临床治疗甚为棘手.我们采用益气活血方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经内镜的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AG,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辨证标准者,共36例.其中住院病人8例.门诊病人28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2~65岁.平均43.6岁;病程8~15年,平均13.6年.1.2 辨证标准 参照1986年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拟定的“中医虚证”参考标准,和1988年10月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拟定的“血瘀证”参考标准,结合本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制定了如下辨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肾补气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脾肾气虚证102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孙伟 邹燕勤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18-20,共3页
本文通过临床调查,提示脾肾气虚证在各类慢性肾炎中分布最广。运用健脾益肾补气法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102例,取得近期总有效率90.2%的良好效果。指出脾肾气化机能虚弱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同时亦阐述了该证型辨证施治的要点。
关键词 肾炎 健脾 补肾 补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宁冲剂治疗慢性尿路感染11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惠芳 余江毅 +1 位作者 邓颖 阎虹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6-47,共2页
我们应用纯中药制剂“康宁冲剂”临床治疗慢性尿路感染11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12例确诊的尿路感染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7例,女105例,男女之比为1:15,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1.3岁,病程6月~24年... 我们应用纯中药制剂“康宁冲剂”临床治疗慢性尿路感染11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12例确诊的尿路感染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男7例,女105例,男女之比为1:15,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1.3岁,病程6月~24年,平均病程3.2年,所有病例均为服用多种抗生素(如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氨苄青霉素等),难以控制病情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中医药疗法 康宁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法对内毒素性DIC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洪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13-15,共3页
我们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家兔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造成了符合瘀热型血证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凉血化瘀制剂——地丹凉血针剂进行治疗,以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的制作和... 我们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家兔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造成了符合瘀热型血证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凉血化瘀制剂——地丹凉血针剂进行治疗,以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的制作和分组取健康青紫兰家兔30只(南京中医学院动物房提供),体重2~2.8Kg,雌雄不拘,随机分成凉血化瘀组、肝素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各组均采用精制大肠杆菌O_(?)B_4内毒素(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批号9001—1)造模,即将内毒素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首次按20ug/Kg体重剂量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间隔24小时后再用加倍剂量重复注射,制成符合瘀热型血证的DI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凝血 中医药疗法 凉血 祛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哮宁”治疗支气管哮喘38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锁芳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5-46,共2页
近年来,笔者在学习和继承李石青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挖掘民间验方基础上,结合中西医理论,拟定了“平哮宁”方,治疗支气管哮喘3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病人均符合1984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 近年来,笔者在学习和继承李石青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挖掘民间验方基础上,结合中西医理论,拟定了“平哮宁”方,治疗支气管哮喘3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病人均符合1984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哮喘病诊断标准和1990年国家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26.5岁,病程2~16年,平均7年.病情分级为重度7例,中度23例,轻度8例.辨证分型为热喘17例、寒喘5例、寒热挟杂型1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中医药疗法 平哮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履秋运用经方治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悦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汪履秋老中医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处方用药独具匠心,尤其对经方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现援引数例,以飨读者。一、桂枝汤加味治多寐多寐即嗜睡,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的病证,一般多从阳虚阴盛、痰湿困扰立论,而汪老认为多寐除阳虚阴盛外... 汪履秋老中医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处方用药独具匠心,尤其对经方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现援引数例,以飨读者。一、桂枝汤加味治多寐多寐即嗜睡,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的病证,一般多从阳虚阴盛、痰湿困扰立论,而汪老认为多寐除阳虚阴盛外,营卫不和也是重要的因素。卫属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桂枝汤 麻黄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六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永桢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29-30,共2页
本病的治疗不离滋阴润燥之原则,但因病变波及的脏腑有别,病情浅深不一,笔者将其治疗归纳为以下六法:1 甘寒滋润法本法适用于肺胃津伤,燥热稽留者,多见于干燥综合征的早期和轻型.临床表现以口干少津、口舌经常破溃、极易感冒,或咽干作燥... 本病的治疗不离滋阴润燥之原则,但因病变波及的脏腑有别,病情浅深不一,笔者将其治疗归纳为以下六法:1 甘寒滋润法本法适用于肺胃津伤,燥热稽留者,多见于干燥综合征的早期和轻型.临床表现以口干少津、口舌经常破溃、极易感冒,或咽干作燥、咳而少痰,苔薄质干红,脉细数.方药常选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化裁,药物如南北沙参、天麦冬、玉竹、白芍、生石膏、知母、天花粉、寒水石、芦根、生甘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履秋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顺贤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26-27,共2页
汪履秋教授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根据高血压病的主要规律,以平肝熄风、苦泄泻火、化痰消瘀、下气降逆和补益肝肾为五大治则,并在临证时有机地进行串联贯通,多可控制血压和减轻症状,现就随师诊疗本病的有关经验,搜集整理,以飨同道.1 平肝... 汪履秋教授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根据高血压病的主要规律,以平肝熄风、苦泄泻火、化痰消瘀、下气降逆和补益肝肾为五大治则,并在临证时有机地进行串联贯通,多可控制血压和减轻症状,现就随师诊疗本病的有关经验,搜集整理,以飨同道.1 平肝熄风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巅顶之上,惟风可到.”从症求因,盖高血压病的头痛眩晕之候,并非外来之风,而是厥阴肝木不静,肝风上冒,清空被扰,窍络不利,故出现头昏头胀,著于两侧太阳及巅顶部位,甚则痛如抽挈,双目模糊涩胀.若素体阳盛,或长期忧思恼怒,肝失条达,可致气郁化风生火,风阳升动,临床上除血压明显升高外,又可伴见面色潮红、烦躁少寐、口苦耳鸣等症.其治疗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法,天麻钩藤饮是首选方剂,若兼阳热亢盛,非羚羊角莫属,意取凉肝镇惊之功,除天麻具熄风镇痉,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外,钩藤、姜蚕、全蝎、玳瑁、蜈蚣、马宝等均能平肝熄风、清热镇惊,临床应随证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压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肾论治泄泻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单兆伟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20-220,119,共2页
肾虚泄泻多由年迈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脾运失健,而致水湿停聚,下趋大肠而致泄泻。《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关”为水液出入之关口,肾居下焦,为... 肾虚泄泻多由年迈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脾运失健,而致水湿停聚,下趋大肠而致泄泻。《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关”为水液出入之关口,肾居下焦,为“至阴之脏”。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极为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水入于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中医药疗法 四神丸 附子理中丸 真人养脏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治疗肺系疾病七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树人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21-222,共2页
肺系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肺炎、慢支感染等)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均与瘀血有关。运用活血化瘀治疗肺系疾病,因其病种及临床见症不同,常与清肺、化痰、逐饮、止血、软坚、和络及扶正(益气、养阴、温阳、固脱)等法组合运用。现分述如下: ... 肺系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肺炎、慢支感染等)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均与瘀血有关。运用活血化瘀治疗肺系疾病,因其病种及临床见症不同,常与清肺、化痰、逐饮、止血、软坚、和络及扶正(益气、养阴、温阳、固脱)等法组合运用。现分述如下: 一、化瘀清肺法此法常用治肺炎、慢阻肺伴感染,支气管哮喘及肺脓疡等病。症见发热、咳喘、胸闷胁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中医药疗法 活血祛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临床运用举隅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实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9-50,共2页
附子味辛、大热、大毒,《本草经》列为下品,丹溪谓其“雄悍无补,而且杀人”,初学医者每多惧用。笔者使用附子多年,或重至数十克,或轻用二、三克,随证配合它药。治疗多种病证常获良好效果。兹结合病例略述体会。一、湿经通脉疗心悸(心肌... 附子味辛、大热、大毒,《本草经》列为下品,丹溪谓其“雄悍无补,而且杀人”,初学医者每多惧用。笔者使用附子多年,或重至数十克,或轻用二、三克,随证配合它药。治疗多种病证常获良好效果。兹结合病例略述体会。一、湿经通脉疗心悸(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案) 孙某,女,54岁,家庭妇女。1988年11月4日初诊;心慌三月余,近渐加重,曾发生数次晕厥,省某院心脏专科诊为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6次/分。)来中医院就诊。刻下心悸不宁,动则为著,甚则晕蹶,面色暗红,唇甲淡紫,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下肢浮肿,舌淡红有紫气,苔薄白,脉迟而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舒合剂治疗气滞型胃脘痛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王志英 周学平 金妙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95-397,共3页
运用以理气和胃为大法的胃舒合剂治疗气滞型胃脘痛38例,近期痊愈率23.68%,近期痊愈显效率81.58%,总有效率97.37%,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理气和胃是治疗胃脘痛的基本大法,临床应用能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 胃脘痛 理气和胃 中医药疗法 胃舒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石性胆囊炎活动期合并慢性胃炎辨证论治初探
19
作者 俞荣青 于文英 +4 位作者 张梅涧 罗盛裕 王天龙 邵明 俞翁非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结石性胆囊炎往往合并慢性胃炎,国内近年已有一些报道。但有关结石性胆囊炎活动期合并慢性胃炎的辨证论治尚未见有探讨。我们收集结石性胆囊炎活动期合并慢性胃炎103例与同期未合并慢性胃炎的89例结石性胆囊炎活动期,比较其临床表现及... 结石性胆囊炎往往合并慢性胃炎,国内近年已有一些报道。但有关结石性胆囊炎活动期合并慢性胃炎的辨证论治尚未见有探讨。我们收集结石性胆囊炎活动期合并慢性胃炎103例与同期未合并慢性胃炎的89例结石性胆囊炎活动期,比较其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全部病例为本院住院、肝胆专科门诊病例及本院消化科3503厂分院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并发症 中医药疗法 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一得
20
作者 金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54-54,共1页
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中医称之为“口僻”。一般资料认为,多数面神经麻痹病人在起病后2~3个月内恢复,病程在三个月以上者较难恢复,六个月以上尚未恢复者,则完全复原的希望不大。笔者仿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意... 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中医称之为“口僻”。一般资料认为,多数面神经麻痹病人在起病后2~3个月内恢复,病程在三个月以上者较难恢复,六个月以上尚未恢复者,则完全复原的希望不大。笔者仿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意,试用祛风化痰、益气活血通络方法,治疗病程在三个月以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三例(其中三个多月、七个多月、二年各一例),结果痊愈二例,显著好转一例,收到初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全蝎 僵蚕 面瘫 全虫 平肝熄风药 祛风化痰 活血通络 胆星 桃仁 活血祛瘀药 黄茂 口僻 当归 补血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