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平衡试桩法在渡槽桩基础承载性能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缪国军 王磊 丁浩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青兰高速连接线交叉工程中,采用渡槽跨越青兰高速连接线。渡槽槽身为分离式扶壁梯形渡槽,渡槽下部支承结构由实体板墩、承台和桩基础三部分组成。本文结合该工程2根试桩自平衡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单桩极限承载力、桩...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青兰高速连接线交叉工程中,采用渡槽跨越青兰高速连接线。渡槽槽身为分离式扶壁梯形渡槽,渡槽下部支承结构由实体板墩、承台和桩基础三部分组成。本文结合该工程2根试桩自平衡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单桩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土层摩阻力等技术参数,对桩基础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施工工艺对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桩基承载力均高于设计要求,其中干挖作业法因沉渣较少,桩基承载力相对得到了提高,在类似工程中推荐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试桩法 南水北调 渡槽 桩基检测 桩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降控制的组合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戴国亮 万志辉 +1 位作者 龚维明 王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72-2181,共10页
以沉降控制标准为原则来确定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开展的6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桩压浆前后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组合后压浆对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 以沉降控制标准为原则来确定后压浆灌注桩的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开展的6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桩端桩侧组合压浆桩压浆前后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组合后压浆对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得出了在不同桩顶沉降条件下桩端阻力增强系数、桩侧阻力增强系数的取值范围,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沉降控制标准的组合后压浆桩承载力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组合后压浆条件下的深厚细砂层钻孔灌注桩承载变形性能显著提升,且承载力提高幅度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逐渐增大;组合后压浆桩加载至极限状态时,其极限承载力至少提高66%,且能有效地控制桩基沉降量;同时组合压浆后能有效地改善桩端支承性能与桩侧受力特性,显著提高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并对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此外,设计计算方法能较好地给出组合后压浆桩荷载沉降关系的范围,可保守地将计算结果的下限作为工程设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细砂层 组合后压浆桩 静荷试验 桩阻力 沉降控制 增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地层中PHC桩原位静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秦伟 戴国亮 +4 位作者 马李志 裴铭海 王磊 朱光耀 高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81-389,共9页
珊瑚地层是钙质砂和礁灰岩的统称。在珊瑚地层中开展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的原位堆载测试,分析了桩-珊瑚地质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采集加载过程中的试桩桩身应变,由计算获取桩身轴力,分析加载过程中珊瑚地层中... 珊瑚地层是钙质砂和礁灰岩的统称。在珊瑚地层中开展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的原位堆载测试,分析了桩-珊瑚地质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采集加载过程中的试桩桩身应变,由计算获取桩身轴力,分析加载过程中珊瑚地层中PHC桩基础的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桩-土响应处于线弹性阶段;(2)桩的承载发挥状态与入土深度显著相关,且入土深度超过15倍桩径时桩端阻力发挥峰值;(3)桩的安装方式几乎不影响其在珊瑚地层中的承载性能,但贯入能量的大小则显著影响;(4)入土深度和贯入能量的大小,影响珊瑚地质的破碎程度,颗粒破碎显著影响珊瑚地质中桩的承载发挥特性。通过原位测试可知在珊瑚地质中在贯入深度在15倍桩径以内,入土深度与桩端阻力正相关,与桩侧摩阻力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FBG)传感技术 珊瑚地层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桩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欧自平衡静载试验标准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建民 殷开成 +1 位作者 龚维明 谢礼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91-3499,共9页
针对我国标准JGJ/T 403-2017、美国标准ASTM D8169/D8169M-18、欧洲标准ISO 22477-1:2018中自平衡静载试验标准的差异之处,对其加载系统、位移量测系统、位移稳定标准、终止加载条件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探讨。美欧标准对荷载箱液压管布置... 针对我国标准JGJ/T 403-2017、美国标准ASTM D8169/D8169M-18、欧洲标准ISO 22477-1:2018中自平衡静载试验标准的差异之处,对其加载系统、位移量测系统、位移稳定标准、终止加载条件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探讨。美欧标准对荷载箱液压管布置的要求与我国显著不同。我国位移稳定标准明显严于欧美。对于桩身完整性,声波透射法等检出的荷载箱处异常不应直接判为桩身缺陷。通过环带式荷载箱的模型试验,证实了桩身断开面位置在液压缸缸套下缘、荷载箱上下桩身混凝土不会局部压碎。通过双荷载箱试桩现场测试,得出了桩身断开面土体填充率为50%~60%。给出了试验后荷载箱处注浆的建议,工程桩按要求注浆后可以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载试验 自平衡法 荷载箱 桩身完整性 桩身断开面 荷载箱处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环形构件混合配筋计算半解析解
5
作者 时仓艳 龚维明 +1 位作者 朱建民 王磊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2-225,230,共5页
为揭示圆环形构件配制的混合钢筋的受力机理,区分沿圆环布置的混合钢筋受力形态与矩形的区别,推演出其正截面受压、受弯承载力计算式。通过分析预应力筋在加工阶段预拉力和预应力筋、普通钢筋工作阶段外力作用下,所引起的应变、应力变... 为揭示圆环形构件配制的混合钢筋的受力机理,区分沿圆环布置的混合钢筋受力形态与矩形的区别,推演出其正截面受压、受弯承载力计算式。通过分析预应力筋在加工阶段预拉力和预应力筋、普通钢筋工作阶段外力作用下,所引起的应变、应力变化规律,并根据受力特点,以受压、受拉为截面界限线划分不同区域,对各区域分别计算受拉、受压合力以及合力矩,建立平衡方程,从而推演出预应力筋沿圆环形截面分布的受压、受弯承载力计算式。分析过程包括从圆心的零应力到界限破坏时混凝土、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值整个过程,并针对其中局部线性分布的应力图形,采用积分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推演的计算式与规范提供的圆环形构件配筋计算式一致,计算式适用于所有圆环形构件混合配筋计算,同时计算式及规范中计算式均为近似简化结果,非精确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形构件 混合配筋 解析解 线性分布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