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的奇迹——探访山口林场高产杉木林基地 被引量:1
1
作者 甘剑伟 韦波 叶古金 《广西林业》 2015年第12期11-14,共4页
在南丹县山口林场,有一连片达3万亩树龄23~25年的杉木林分。杉木林平均每亩每年蓄积生长量在2立方米以上,最高达到2.4立方米。
关键词 杉木林分 林场 山口 南丹县 生长量 立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凡胜 韦明宝 +4 位作者 莫少壮 杨正文 何斌 南雅薇 惠柳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98-100,105,共4页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丹县20年生秃杉人工林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碳含量为436.4~501.2 g/kg,其由大到小依次为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树叶。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分别为449.8、392.5和424...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丹县20年生秃杉人工林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碳含量为436.4~501.2 g/kg,其由大到小依次为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树叶。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分别为449.8、392.5和424.7 g/kg。土壤(0~80 cm)平均碳含量为19.0 g/kg,各土层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20年生秃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255.81 t/hm^(2),其中乔木层为99.43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8.87%;灌草层为2.14 t/hm^(2),占0.84%;凋落物层为2.52 t/hm^(2),占0.98%;林地土壤(0~80 cm)为151.72 t/hm^(2),占59.31%。秃杉人工林各器官碳储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关系,干材的生物量最大,其碳储量也最高,占植被层碳储量的59.48%,树枝、树叶、干皮和树根的碳储量共占36.05%。20年生秃杉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2.52 t/(hm^(2)·a),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5.98 t/(hm^(2)·a),年净CO 2吸收量为21.93 t/(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碳储量 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基层护林站管理工作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耀盛 《南方农业》 2022年第7期195-198,共4页
护林站是国有林场管理的基础单位,为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森林资源,护林站要以“碳达标、碳达峰”为基本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管理工作,明确管理目标,为基层护林站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以南丹县山口林场为例,分析国有林场基层... 护林站是国有林场管理的基础单位,为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森林资源,护林站要以“碳达标、碳达峰”为基本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化管理工作,明确管理目标,为基层护林站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以南丹县山口林场为例,分析国有林场基层护林站管理工作的内容,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护林员综合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应用先进设备、志愿者参与护林宣传与合理应用护林防火技术的优化途径,以提升国有林场基层护林站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基层护林站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立地指数下杉木生长量及材种结构的立地及密度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琴 谢树 +5 位作者 段爱国 陈仕昌 韦家国 罗星乐 莫运勇 黄开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及材种结构的影响,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龄28~36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上、中、下不同坡位以及不同坡向设置63块标准样地,调查林分生长量及林分基本情况,... [目的]探讨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及材种结构的影响,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龄28~36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上、中、下不同坡位以及不同坡向设置63块标准样地,调查林分生长量及林分基本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拟合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当林分密度相近时,立地指数越高,培育相同年限所获得的单株材积、蓄积量和大径材出材率越高;同一立地条件下,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大径材出材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蓄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大;立地指数相同时,密度对胸径生长分化的影响大于树高,立地指数不同时林分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分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结论]在立地指数达22及以上的立地条件下培育杉木大径材,可通过3次间伐进行密度控制,林分最终保留密度宜为650~1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径材培育 杉木 生长量 材种结构 出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林与杉木连栽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比较 被引量:32
5
作者 黄承标 曹继钊 +3 位作者 吴庆标 韦家国 蒙跃环 李保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选择在杉木1代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8,11和14年生秃杉林及8,11和14年生杉木连栽2代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秃杉林地土壤密度依次为0.893~1.112,0.797~1.256和0.598~1.211g.cm-3,比杉木林下降0... 选择在杉木1代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8,11和14年生秃杉林及8,11和14年生杉木连栽2代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11和14年生秃杉林地土壤密度依次为0.893~1.112,0.797~1.256和0.598~1.211g.cm-3,比杉木林下降0.9%~6.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总孔隙度依次为45.69%~65.33%,46.45%~68.74%和39.82%~68.26%,比杉木林提高6.6%~8.7%;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通气度依次为3.43%~11.43%,4.15%~19.73%和2.28%~12.23%,比杉木林提高14.2%~24.4%;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饱和持水量依次为46.89%~66.50%,40.90%~68.09%和42.36%~98.15%,比杉木林提高12.4%~14.9%;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pH值依次为4.30~5.10,4.40~4.80和4.13~4.55,比杉木林降低1.3%~6.3%;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46.03~71.45,34.96~68.67和25.59~79.38g·kg-1,8年生比杉木林略低,11和14年生比杉木林提高23.4%~77.1%;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依次为1.78~3.55,1.97~3.04和2.01~3.12g·kg-1,水解氮含量依次为146.9~355.3,185.0~370.5和136.6~365.9mg·kg-1,均表现为8年生秃杉林比杉木林略低,11和14年生秃杉林比杉木林提高20.1%~35.6%;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依次为0.5~2.7,0.6~1.5和0.6~2.8mg·kg-1,比杉木林提高11.1%~54.5%;3个林龄秃杉林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依次为15.4~137.5,34.5~115.5和18.7~89.1mg·kg-1,比杉木林降低23.6%~47.6%;3个林龄秃杉林分平均胸径依次为10.70,12.67和14.13cm,比杉木林提高12.4%~36.7%;3个林龄秃杉林分平均树高依次为8.63,11.47和13.33m,比杉木林提高11.7%~30.2%;3个林龄秃杉林分平均蓄积量依次为93.308,153.418和203.824m3.hm-2,比杉木林提高37.7%~1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连栽 秃杉引种 土壤理化性质 林木生长量 广西南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探讨 被引量:52
6
作者 陈代喜 陈琴 +5 位作者 蒙跃环 黄开勇 黄海仲 刘凡胜 韦家国 莫亮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促进杉木大径材科学经营。【方法】调查南丹县山口林场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分析不同种质来源、立地条件和保留密度对培育大径材杉木效果的影响。【结果】良种林分的杉木年均生长量、生长量及大径材比率均... 【目的】探讨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促进杉木大径材科学经营。【方法】调查南丹县山口林场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分析不同种质来源、立地条件和保留密度对培育大径材杉木效果的影响。【结果】良种林分的杉木年均生长量、生长量及大径材比率均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P〈0.05,下同)高于对照(普通种);在21年生时,良种林分杉木大径材株数比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对照高5.4和7.4倍。立地指数对杉木大径材林分生长具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表现不同。立地指数在20以上(含20)适宜培育大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900株/ha;立地指数为18适宜培育大、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100株/ha;立地指数为16适宜培育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200株/ha。【结论】采用杉木良种,在立地指数20以上、保留密度800-900株/ha条件下,可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大径材 立地指数 保留密度 高效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何斌 黄承标 +4 位作者 韦家国 莫限农 韦明宝 荣薏 陈玉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6,共3页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不同林龄(8、14和28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凋落物的储量及其最大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水分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储量为1.31~7.39t.hm-2,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各...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不同林龄(8、14和28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凋落物的储量及其最大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水分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人工林凋落物储量为1.31~7.39t.hm-2,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各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大小依次为28年生(22.35t.hm-2)>14年生(11.83t.hm-2)>8年生(3.54t.hm-2)。8、14和28年生秃杉人工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70.2%、292.8%和302.4%。3个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方程W=a+b.t-1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凋落物 持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5
8
作者 何斌 刁海林 +4 位作者 黄恒川 黄承标 黄海仲 曹明 韦明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18,27,共3页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官比例与林分年龄相关,林分年龄增加,干材和干皮生物量组成比例随之增加,而树叶和活枝则呈下降趋势。8和14年生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叶或根>皮,28年生则为:干>根>枝>皮>叶。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8、14和28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0.17、112.98和247.61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26.92、60.27和155.72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52、8.07和8.84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林分年龄 生物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秃杉与杉木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宏温 黄恒川 +3 位作者 黄承标 黄海仲 梁欣 蒙跃环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对采自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8年生、14年生和28年生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进行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秃杉和杉木的木材密度及主要力学强度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秃杉木材... 对采自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8年生、14年生和28年生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进行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秃杉和杉木的木材密度及主要力学强度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秃杉木材的气干密度(含水率为12%)、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系数、弦向干缩系数、体积干缩系数、弦面硬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径面抗剪强度和弦面抗剪强度的平均值与杉木相比分别低2.3%,4.4%,1.6%,2.6%,1.5%,3.6%,3.8%,3.4%,17.5%和14.4%,但其端面硬度、径面硬度、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径面抗劈力和弦面抗劈力的平均值与杉木相比则分别高6.6%,6.1%,3.4%,2.3%,15.0%和16.3%。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秃杉与杉木人工林的木材密度、硬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和抗劈强度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干缩系数和冲击韧性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秃杉 杉木 人工林 木材 物理力学性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代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玉萍 何斌 +3 位作者 蒙跃环 曹明 韦家国 荣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0,共5页
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11年生和14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325.18、343.55和482.6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8.31%... 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与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11年生和14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325.18、343.55和482.6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8.31%、89.15%和85.64%,灌草层分别占10.90%、2.77%和5.28%,地表现存凋落物层分别占10.79%、12.13%和9.08%;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其次是K和P,Mg最小;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8年生和11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14年生以干材、树根和树皮为主;林分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31.83、27.84和29.52 kg/(hm2.a),林木中同一组分各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K或Ca>P>Mg,3个林分年龄杉木林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的营养元素总量分别为7.12、5.56和5.45 kg,其中对N或Ca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K和P,Mg最小.因此,在杉木林的经营管理中,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将有利于维持林地持久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第2代杉木人工林 营养元素 积累与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不同林龄秃杉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覃祚玉 罗星乐 +2 位作者 杨家强 程飞 何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85,共6页
依据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栽植和分布状况,于2018年3—4月份在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9、17、25、37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中,分别选择邻近分布、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地段,各设置3块20 m×30 m的标准样地;在每块标... 依据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栽植和分布状况,于2018年3—4月份在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9、17、25、37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中,分别选择邻近分布、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地段,各设置3块20 m×30 m的标准样地;在每块标准样地内按S形随机设置5个代表性采样点,按照土层深度(h)0<h≤20 cm、20 cm<h≤40 cm、40 cm<h≤60 cm、60 cm<h≤80 cm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将同一样地同一土层样品混合均匀,自然风干并粉碎过筛后,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用环刀法采集各土层原状土,测定土壤密度、自然含水量;依据试验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邓肯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林龄秃杉人工林0~8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全氮储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加深而下降、随林龄增加而增大。②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土壤(0~8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42.47、144.42、151.90、160.64 t·hm-2,全氮储量分别为12.34、12.92、14.41、15.11 t·hm-2,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③不同林龄土壤,土壤碳质量分数(w(C))∶土壤氮质量分数(w(N))在8.23~13.43之间,随林龄增长而减少、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④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w(C)∶w(N)、土壤密度4个指标之间,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全氮质量分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两者也均与w(C)∶w(N)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但两者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⑤综合试验测定结果,秃杉人工林的生长过程,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生物积累,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人工林 林龄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碳储量 土壤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斌 吴庆标 +1 位作者 莫少壮 李嘉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以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对不同年龄阶段(9、17、25和37年生)秃杉人工林的5种微量元素(Fe、Mn、Zn、Cu和B)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进行... 为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以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对不同年龄阶段(9、17、25和37年生)秃杉人工林的5种微量元素(Fe、Mn、Zn、Cu和B)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微量元素在乔木层中平均质量分数为w(Mn)>w(Fe)>w(Zn)>w(B)>w(Cu);各微量元素在秃杉不同器官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且随林龄变化而变化。(2)9、17、25和37年生的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总贮存量分别为15.828、29.675、35.428和48.379 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贮存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少,分别占总贮存量的91.32%、88.00%、84.53%和83.59%;灌草层微量元素贮存量分别占总贮存量的2.41%、2.76%、3.94%、3.62%;凋落物层微量元素贮存量分别占总贮存量的6.27%、9.24%、11.52%、12.79%;各微量元素中Mn或Fe的贮存量最高,其次是Zn和B,Cu的贮存量最低。(3)乔木层中微量元素贮存量的分配随林龄的增加发生变化,树干(干材和干皮)和树根的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冠(树叶和树枝)所占比例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4)林分微量元素年积累量分别为1.606、1.536、1.218和1.041 kg·hm^(-2)·a^(-1),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微量元素中Mn的年净积累量最高,其次是Fe、B和Zn,Cu的年净积累量最低。(5)微量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2.800、3.344、4.527和4.630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1.164、2.651、3.309和3.589 kg·hm^(-2)·a^(-1),微量元素的利用系数分别为0.194、0.128、0.149和0.117 a,循环系数分别为0.416、0.793、0.731和0.775;周转期分别为12.417、9.851、9.203和11.014 a。因此,秃杉人工林生长9年生时微量元素的积累较快,但归还速率慢,周转期较长,会较多消耗林地微量元素的有效养分;9年生后微量元素积累速率逐渐减慢,归还速率加快,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微量元素生物循环,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年龄阶段 微量元素 分布 生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诗雄 罗励 +3 位作者 黄恒川 吴敏 韦家国 黄海仲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760-763,768,共5页
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经济评价指标,对主伐期秃杉人工林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年生秃杉人工林投资项目的总产值为631 860元/hm2,总利润为455 484元/hm2;项目的净现值为15 489.84元/hm2,财务内部收益率15.76%,项目年均利润为17... 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经济评价指标,对主伐期秃杉人工林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6年生秃杉人工林投资项目的总产值为631 860元/hm2,总利润为455 484元/hm2;项目的净现值为15 489.84元/hm2,财务内部收益率15.76%,项目年均利润为17 518.6元/hm2。秃杉人工用材林投资项目处于盈利状态,竞争力较强,并且具备较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人工林 经济评价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初期生长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戴俊 陈琴 +6 位作者 陈代喜 罗启亮 董利军 黄开勇 程琳 韦家国 黄鹏艳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1期18-21,共4页
在不同试验地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闽楠(Phoebe bournei)、刨花润楠(Machilu spauhoi)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混交林早期生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生长量在贝江河林场和山口林... 在不同试验地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闽楠(Phoebe bournei)、刨花润楠(Machilu spauhoi)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混交林早期生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生长量在贝江河林场和山口林场的不同混交模式间差异显著,在同一混交模式下不同试验地间亦有差异。初步筛选出红锥为适合与杉木混交的阔叶树种。在杉木+红锥混交模式中,杉木年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1.33 m和2.06 cm,红锥年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1.14 m和1.1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效应 混交林 杉木 阔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戴俊 罗启亮 +3 位作者 董利军 黄鹏艳 韦明宝 黄开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84-290,共7页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 为完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高效栽培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施肥、造林密度和种植穴规格3个因素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杉木高产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和施肥条件是影响杉木早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种植穴规格影响不显著。不同区域的最优栽培技术组合略有不同,融安县和融水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_(3)B_(1)C_(3),即造林密度1666株/hm^(2),种植穴规格40 cm×40 cm×40 cm,施用基肥+追肥;全州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_(1)B_(2)C_(2),即造林密度2500株/hm^(2),种植穴规格50 cm×50 cm×50 cm,施用基肥;南丹县试验点最优组合为A_(1)B_(3)C_(3),即造林密度2500株/hm^(2),种植穴规格60 cm×60 cm×60 cm,施用基肥+追肥。经综合分析,杉木造林密度宜选择1666~2500株/hm^(2),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可适当稀植,种植穴宜选择40 cm×40 cm×40 cm的规格,基肥+追肥的施肥条件可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正交试验 杉木 施肥 造林密度 种植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大中径材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代喜 戴俊 +11 位作者 陈琴 蓝肖 罗启亮 贺锦锋 唐文 蒙跃环 唐红亮 董利军 王晓波 刘凡胜 谭文婧 黄光友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1期8-17,共10页
以不同气候区域3~27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控制、立地控制和密度控制等试验示范林的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探讨杉木大中径材培育技术。结果表明,12~26年生杉木良种大中径材试验林分的蓄积生长量比普通种林分平均提... 以不同气候区域3~27年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控制、立地控制和密度控制等试验示范林的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探讨杉木大中径材培育技术。结果表明,12~26年生杉木良种大中径材试验林分的蓄积生长量比普通种林分平均提高84.94%,26年生时有99.60%的林木达大中径级,其中中径材占比44.00%,大径材占比55.60%。宜选择东坡、南坡、西坡、东南坡、东北坡和西南坡以及坡位为中坡或下坡的地块作为造林地。以水平带状和穴垦方式整地,穴的规格为40 cm×40 cm×40 cm(底长×底宽×深),每穴施用0.25 kg磷肥或杉木专用复混肥作为基肥。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每年3~4次,幼龄林期施用杉木1号专用复混肥,中龄林期施用杉木2号专用复混肥,施肥总量为3.50 kg/株。立地指数为16~18时,以培育中径材或大中径材为主,在第7~8年进行第1次间伐,保留株数1500~1800株/h^(m2);第12~13年进行第2次间伐,保留株数1200~1400株/h^(m2),16年后可根据情况进行主伐。立地指数大于20时,以培育大径材为主,在前两次间伐基础上,第18年进行第3次间伐,保留株数约800~1000株/h^(m2),21年后可根据情况进行主伐。该技术模式可显著提高营林成效,在培育相同年限的条件下,其林分生长量可比国家行业标准所规定的林分生长量提高30%以上,使大中径材生长量提前5~10年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 杉木 大中径材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北部地区毛竹种子产量及表型性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振国 梁梅华 +2 位作者 刘凡胜 杨正文 黄大勇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4期531-536,共6页
为提高毛竹种子产量并进行品质改良,以桂北地区开花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区域开花毛竹林的土壤营养状况、种子产量及种子表型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毛竹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全氮、全磷和... 为提高毛竹种子产量并进行品质改良,以桂北地区开花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区域开花毛竹林的土壤营养状况、种子产量及种子表型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毛竹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随海拔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区域土壤的全钾含量均最高,平均含量占养分总量的82.3%,随海拔升高呈不规则变化;速效氮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速效钾含量随海拔升高呈不规则变化;毛竹开花区域的土壤整体上处于营养缺失状态,尤其缺磷肥。单株平均种子产量为0.91 kg,最大产量为2.80 kg;不同区域的毛竹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区域带稃和去稃种子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均差异极显著;不同区域带稃种子和去稃种子的宽度和长宽比变异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产量 表型性状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北不同地区毛竹种子育苗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振国 杨正文 +2 位作者 刘凡胜 韦海良 梁萍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第1期42-45,57,共5页
采集广西桂林北部3个县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开展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毛竹种子的出苗率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灌阳4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高,灌阳3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低;3个县之间的毛竹种... 采集广西桂林北部3个县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开展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毛竹种子的出苗率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灌阳4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高,灌阳3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低;3个县之间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毛竹种子实生苗地径、苗高及平均根数在9个地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根径则无显著差异;3个县之间比较,恭城县毛竹种子实生苗的平均地径最大,而灵川2区的平均苗高最大。利用种子实生苗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个地区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种子育苗 种源 桂林北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秃杉幼林不同间作模式的林木生长和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蒙跃环 覃祚玉 +4 位作者 何斌 廖倩苑 李远航 舒凡 卢万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4种秃杉幼林间作模式(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玉米和秃杉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与秃杉纯林相比,秃杉幼林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生长,且增长作用随林龄增加而增大;... 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4种秃杉幼林间作模式(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玉米和秃杉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与秃杉纯林相比,秃杉幼林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生长,且增长作用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但间作模式对秃杉幼林造林成活及保存率影响不大。(2)各间作模式较纯林相比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不同间作模式2年内纯收益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秃杉-玉米>秃杉-旱谷>秃杉-小米。因此,在秃杉幼林地间种农作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促进秃杉幼林生长,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幼林 农作物 间作模式 生长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养分元素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南雅薇 何斌 +3 位作者 黄光友 韦家国 吴庆标 黄振格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4,共8页
2018年3—4月份,在广西南丹县地理位置毗邻、立地条件相似的区域,以9、17、25、37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林龄的秃杉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个样地(20 m×30 m),测定样地林冠郁闭度、林分密度,林木胸径、树高... 2018年3—4月份,在广西南丹县地理位置毗邻、立地条件相似的区域,以9、17、25、37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林龄的秃杉人工林中分别设置3个样地(20 m×30 m),测定样地林冠郁闭度、林分密度,林木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在每个林龄阶段样地外选择3株平均木并伐倒,分别测定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根系鲜质量,并按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测定生物量鲜质量,计算林分各结构层次生物量;在每个样地内随机设置5个1 m×1 m木框架尼龙网收集器,按凋落叶、凋落枝、杂物等组分分别测定年凋落物归还量;选取不同结构层次植物各组分样品,分别测定N、P、K、Ca、Mg质量分数;以养分贮存量与分配、养分年净积累量、养分利用系数、养分循环系数、养分周转期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邓肯(Duncan)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林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养分积累、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结果表明:①林木各器官5种养分元素质量分数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干皮、树枝和树根,干材最低;各器官中不同养分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N、Ca、K、P、Mg。②乔木层中,各器官养分元素积累量占总累积量比例随林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树叶养分元素占总累积量比例随林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干材和树皮养分元素占总累积量比例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③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养分元素总贮存量,分别为775.91、1120.41、1320.50、1570.39 kg·hm^(-2);其中,乔木层养分元素贮存量,分别占总贮存量的89.30%、86.66%、83.62%、82.04%,随林龄增加而下降;灌草层养分元素贮存量,分别占总贮存量的5.01%、5.93%、6.55%6.43%、5.69%;凋落物层养分元素贮存量,分别占总贮存量的5.69%、7.42%、9.83、11.53%,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④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养分元素年积累量分别为76.99、57.10、44.18、33.90 kg·hm^(-2)·a^(-1),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以N最高,其次是K、Ca,P、Mg较低。⑤9、17、25、37年生秃杉人工林养分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114.57、135.39、142.66、118.67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37.58、78.29、98.48、85.52 kg·hm^(-2)·a^(-1),养分元素利用系数分别为0.17、0.14、0.13、0.09,养分元素循环系数分别为0.34、0.58、0.69、0.72,养分元素周转期分别为18.44、12.40、11.21、15.20 a。秃杉人工林,9年生以前自身养分积累速率较快,但养分利用率较低,归还速率较慢,周转时间较长;25年生后养分积累速率减慢,归还速率加快,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养分元素生物循环,恢复和维持林地持久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林龄 营养元素 养分积累 养分分布 养分生物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