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营养因子(NGF、NT-3、BDNF及CNTF)和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和胳鼠脊髓移植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长满 杨青峰 +2 位作者 鄂玲玲 单文戈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但在脊髓后角的分布稍有不同,BDNF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染色;而NT-3的胞核染色较胞浆为深,核仁不染色。在胎鼠脊髓移植体,NGF、BDNF、CNTF和NT-3及受体trkA、trkB、trkC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大鼠脊髓神经元内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提示神经营养因子除具有靶源性来源以外,还有神经元自分泌的产物。而在胎鼠移植体内和其周围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在移植体内的移植细胞自分泌和成鼠脊髓损伤的刺激所引起的,这在移植体的存活和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脊髓移植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同种异体甲状旁腺脑室内移植后胶质细胞的c-fos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昭金 万选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0,共3页
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在立体定向仪上将同种异体的甲状旁腺移植到SD大鼠的侧脑室。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移植后脑内c-f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移植后24h,前脑内开始出现c-fos的表达,4d达到高峰,持续1周后逐渐减少。到... 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在立体定向仪上将同种异体的甲状旁腺移植到SD大鼠的侧脑室。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移植后脑内c-f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移植后24h,前脑内开始出现c-fos的表达,4d达到高峰,持续1周后逐渐减少。到移植后4周,c-fos表达基本消失。c-fos表达的部位主要出现在白质内(如胼胝体。前连合等)以及侧脑室周围的脑组织(如隔区、纹状体等)。诱导表达的c-fos阳性细胞呈簇状、大小不等,类似正在分裂增殖中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本文结果提示,在同种异体甲状旁腺脑室内移植过程中c-fos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表达 胶质细胞 甲状旁腺移植 同种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同种异体甲状旁腺脑室内移植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昭金 万选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57,共3页
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在立体走向仪上将同种异体的甲状旁腺移植于SD大鼠的侧脑室,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移植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进行了研究。GF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侧脑室内移植后第3~14d,在移植物与宿主接触... 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在立体走向仪上将同种异体的甲状旁腺移植于SD大鼠的侧脑室,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移植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进行了研究。GFAP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侧脑室内移植后第3~14d,在移植物与宿主接触的界面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移植后第3周,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开始向移植物生长;移植后4周,移植物内可见孤立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后第8周,移植物内可见成团的星形胶质细胞.H-E染色证明在移植物内血管和星形胶质细胞迁入的部位,甲状旁腺正常结构消失。脑实质内甲状旁腺移植后4周即可见到大量的星形胶质细胞迁入并伴有正常的甲状旁腺结构消失。这一结果说明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变化可能与免疫排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星形胶质细胞 迁移 甲状旁腺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B-HRP标记支配大鼠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和胸乳突肌的神经元及其树突 被引量:1
4
作者 葛敏 万选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243-249,共7页
给成年雄鼠的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注射酶标类霍乱原,在腰骶段脊髓灰质可标出三组神经元:背内侧组(DM)、腹组(V)及腹外侧组(VL)。各组神经元树突通过不同途径抵达软脊膜下,DM组神经元树突可达室管膜下。给雄鼠胸乳突肌注射CB-HRP,在... 给成年雄鼠的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注射酶标类霍乱原,在腰骶段脊髓灰质可标出三组神经元:背内侧组(DM)、腹组(V)及腹外侧组(VL)。各组神经元树突通过不同途径抵达软脊膜下,DM组神经元树突可达室管膜下。给雄鼠胸乳突肌注射CB-HRP,在颈髓标出:背内侧组(DM)、腹组(V)及位于Rexed第X板层(或Rexed第Ⅶ板层最内侧)的背内侧背组(RDM)三组神经元。RDM组的发现为胸乳突肌的特殊内脏运动的本质提供了新证据.DM组神经元树突可达软膜下和室管膜下,RDM神经元树突可达室管膜下。上述软膜下及室管膜下树突的存在,反映了中枢运动神经元“旁侧回路”存在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霍乱原 辣根过氧化物酶 嫌高尔基树突 坐骨海绵体肌 球海绵体肌 胸乳突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T-HRP法研究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白质树突的生后发育
5
作者 何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235-242,共8页
以CT-HRP逆行标记出生后一天(P_1)至成体(AD)的99只大鼠胫前肌运动神经元(TaMn)。结果,P_1至AD的TaMn标记计数减少71.5%,其它生长参数均与生后日龄呈正相关。TaMn的树突分布在幼鼠时就已初具AD的模式,其中30%以上的树突分布于白质索... 以CT-HRP逆行标记出生后一天(P_1)至成体(AD)的99只大鼠胫前肌运动神经元(TaMn)。结果,P_1至AD的TaMn标记计数减少71.5%,其它生长参数均与生后日龄呈正相关。TaMn的树突分布在幼鼠时就已初具AD的模式,其中30%以上的树突分布于白质索内。白质树突(WMD)的生后发育以后外侧索内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运动神经元 树突发育 嫌高尔基树突 CT-HRP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