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无线授时条件下的时间同步精度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的时间偏差改进算法,并应用于无线授时测试试验中,提高了无线授时测试试验的时间基准精度。针对实际网络传输中往返传输延时往往...针对无线授时条件下的时间同步精度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的时间偏差改进算法,并应用于无线授时测试试验中,提高了无线授时测试试验的时间基准精度。针对实际网络传输中往返传输延时往往不同的特点,将经典时间偏差算法的最小延迟假设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最小方差序列的改进算法;在无线授时测试试验中,利用时间偏差改进算法提高了测试试验中的时间基准精度。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算法的时间偏差估计精度较经典算法提升36%,在无线授时测试试验中的实测数据结果显示,改进算法的时间偏差估计精度提升23%,提高了无线授时测试精度,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为研究真实工况下人员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开展某型云爆弹静爆作用下工事内仿人形装置(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ATD)和绵羊的毁伤试验研究。采用爆炸测试装置和简易假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6发爆炸试验分析爆炸冲击波...为研究真实工况下人员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开展某型云爆弹静爆作用下工事内仿人形装置(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ATD)和绵羊的毁伤试验研究。采用爆炸测试装置和简易假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6发爆炸试验分析爆炸冲击波在ATD表面传播规律,开展2种人员损伤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工况下,冲击波和崩落的混凝土碎块是主要的毁伤元;爆炸冲击波在ATD表面首先发生反射,随后绕射至其他部位,压力曲线表现出非典型冲击波特征,反射叠加效应明显;在典型冲击波特征正压作用时间区间内,由于Axelsson损伤模型线性阻尼项的影响,求解的胸壁运动速度呈现出先增大至峰值后降低的现象;Axelsson损伤模型与UFC 3-340-02规范相比,在人员损伤预测方面相对保守。所得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应用及毁伤评估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面向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试验任务全周期,明确了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信度评估的概念,并从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仿真试验过程监测、仿真试验结果可信度评估三个层次对仿真试验可信度评估模型及流程进行了说明。构建了基于TOPSIS(Tech...面向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试验任务全周期,明确了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信度评估的概念,并从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仿真试验过程监测、仿真试验结果可信度评估三个层次对仿真试验可信度评估模型及流程进行了说明。构建了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的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方法及仿真与实弹飞行数据相结合的仿真试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应用验证。能够很好的分析仿真试验可信度,有效提高可信度评估的实际应用意义,为半实物仿真试验应用于制导武器鉴定试验提供有力支撑。展开更多
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测试装置模型以获取人耳内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并采用超压传感器测量对比位置处的自由场冲击波压力。利用小波分析法对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分析2种发射冲击波安全限值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发射时的高声强冲击波具有不稳定性,超压峰值高,持续时间短,具有多个脉冲;高声强冲击波频带宽,成分复杂,有明显的低频率高声压特性;无护听器装置时耳内压力有所增强;佩戴护听器装置后可大幅度削弱冲击波对人耳的作用,正射手右耳超压峰值削弱95.7%、声压级峰值削弱14.8%;改进后的国家军用标准GJB 2A—1996“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对人员听觉器官损伤的限值”和美军标MIL-STD-1474E“Department of defense design criteria standard noise limits”中AHAAH模型2种方法得到的单日允许射击数范围接近,对佩戴护听器装置后的冲击波测量曲线评估的方法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冲击波测试系统优化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无线授时条件下的时间同步精度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的时间偏差改进算法,并应用于无线授时测试试验中,提高了无线授时测试试验的时间基准精度。针对实际网络传输中往返传输延时往往不同的特点,将经典时间偏差算法的最小延迟假设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最小方差序列的改进算法;在无线授时测试试验中,利用时间偏差改进算法提高了测试试验中的时间基准精度。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算法的时间偏差估计精度较经典算法提升36%,在无线授时测试试验中的实测数据结果显示,改进算法的时间偏差估计精度提升23%,提高了无线授时测试精度,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文摘为研究真实工况下人员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开展某型云爆弹静爆作用下工事内仿人形装置(Anthropomorphic Test Device,ATD)和绵羊的毁伤试验研究。采用爆炸测试装置和简易假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6发爆炸试验分析爆炸冲击波在ATD表面传播规律,开展2种人员损伤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工况下,冲击波和崩落的混凝土碎块是主要的毁伤元;爆炸冲击波在ATD表面首先发生反射,随后绕射至其他部位,压力曲线表现出非典型冲击波特征,反射叠加效应明显;在典型冲击波特征正压作用时间区间内,由于Axelsson损伤模型线性阻尼项的影响,求解的胸壁运动速度呈现出先增大至峰值后降低的现象;Axelsson损伤模型与UFC 3-340-02规范相比,在人员损伤预测方面相对保守。所得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应用及毁伤评估提供参考。
文摘面向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试验任务全周期,明确了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信度评估的概念,并从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仿真试验过程监测、仿真试验结果可信度评估三个层次对仿真试验可信度评估模型及流程进行了说明。构建了基于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的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方法及仿真与实弹飞行数据相结合的仿真试验结果可信度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应用验证。能够很好的分析仿真试验可信度,有效提高可信度评估的实际应用意义,为半实物仿真试验应用于制导武器鉴定试验提供有力支撑。
文摘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测试装置模型以获取人耳内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并采用超压传感器测量对比位置处的自由场冲击波压力。利用小波分析法对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分析2种发射冲击波安全限值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发射时的高声强冲击波具有不稳定性,超压峰值高,持续时间短,具有多个脉冲;高声强冲击波频带宽,成分复杂,有明显的低频率高声压特性;无护听器装置时耳内压力有所增强;佩戴护听器装置后可大幅度削弱冲击波对人耳的作用,正射手右耳超压峰值削弱95.7%、声压级峰值削弱14.8%;改进后的国家军用标准GJB 2A—1996“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对人员听觉器官损伤的限值”和美军标MIL-STD-1474E“Department of defense design criteria standard noise limits”中AHAAH模型2种方法得到的单日允许射击数范围接近,对佩戴护听器装置后的冲击波测量曲线评估的方法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冲击波测试系统优化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