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NK/T细胞淋巴瘤——15年研究报道 被引量:52
1
作者 刘卫平 李甘地 +1 位作者 刘永惠 梁传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 (原诊断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病变性质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过去 15年中对近 2 0 0例“中线恶网”病例做了一系列研究 ,包括临床病理分析、LSAB法免疫组化染...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 (原诊断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病变性质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过去 15年中对近 2 0 0例“中线恶网”病例做了一系列研究 ,包括临床病理分析、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作免疫表型分析、用PCR技术作T细胞受体β和γ链基因重排及EBV DNA检测、EBER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标记DNA片段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鼻NK/T细胞淋巴瘤有特征性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表现 ;②瘤细胞表达CD3ε:89 8% ;CD45RO :81 2 % ;CD5 6 :81 2 % ;TIA 1:10 0 %。不表达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 ;③TCR β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85 7% ,TCR γ链基因重排检出率为 94 45 % ;④EBV DNA检出率为 6 7 86 % ;EBER原位杂交阳性率为 90 6 3% ;⑤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与Ki 6 7+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0 6 3) ,Ki 6 7+细胞数量变化与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有明显关系 (P <0 0 2 )。结论 :“中线恶网”实为EB病毒相关、细胞毒性NK/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NT/T细胞淋巴瘤 病理 EB病毒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及治疗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慧芬 廖小宜 +4 位作者 徐丽蓉 郑谦 孙莹 王凯 郑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与腭裂修复术及术前年龄的关系。了解腭裂患者伴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情况及鼓室置管治疗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声导抗检查和纯音测听判断中耳功能及听力。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了解分泌性... 目的:探讨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与腭裂修复术及术前年龄的关系。了解腭裂患者伴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情况及鼓室置管治疗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声导抗检查和纯音测听判断中耳功能及听力。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了解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物特点。结果:腭裂术前患者75.5%为异常鼓室图,其中3岁前患者高达81%,术后患者41.2%为异常鼓室图。鼓室分泌物细菌培养,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阳性率分别为20.1%和24%。6耳分泌性中耳炎经中耳置管治疗后,由中度听力下降恢复至正常听阈,4/8耳鼓室图由B型转为A型。结论:①早期修复腭裂,有助于咽鼓管功能的改善。②患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早期鼓室置管能改善听力,有助于正常语音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咽鼓管 鼓室图 中耳功能障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置管治疗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2
3
作者 廖小宜 徐慧芬 +5 位作者 郑谦 肖晓蓉 孙莹 郑燕 王凯 徐丽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5-275,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腭裂 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内窥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思庆 王力红 +4 位作者 安惠民 易章超 李国平 李昌林 梁传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利用内窥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MRI和/或CT确诊的37例垂体腺瘤,在全麻下鼻内窥镜电视监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平均4天出院,无死... 目的 探讨利用内窥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MRI和/或CT确诊的37例垂体腺瘤,在全麻下鼻内窥镜电视监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平均4天出院,无死亡、无感染,无内分泌功能障碍加重,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再次经鼻蝶入路修补后痊愈。随访4~35个月,视力恢复1.0以上5例,内分泌功能正常15例,月经恢复正常10例。结论内窥镜能提供良好的深部照明,术野清晰,经单鼻腔切除垂体腺瘤能显著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手术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垂体腺瘤 经蝶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2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焕 杨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3-193,共1页
颈动脉体瘤系化学感受器瘤,属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1992~1994年与口腔科协同治愈2例较大的颈动脉体瘤,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一女,42岁,左耳后下肿物缓慢增大10年,以“腮腺... 颈动脉体瘤系化学感受器瘤,属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1992~1994年与口腔科协同治愈2例较大的颈动脉体瘤,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一女,42岁,左耳后下肿物缓慢增大10年,以“腮腺颌下区肿物”收入住院。检查:左腮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化学感受器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