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电极导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1
作者 游潮 蒋正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5-18,21,共5页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神经影像学及以微电极导向为核心的神经电生理技术,使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不仅将解剖定位提高到神经组织乃至核团水平,还能从功能方面确认靶点,选择性地毁损核团中的细胞,即所谓“细胞刀”...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神经影像学及以微电极导向为核心的神经电生理技术,使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不仅将解剖定位提高到神经组织乃至核团水平,还能从功能方面确认靶点,选择性地毁损核团中的细胞,即所谓“细胞刀”的概念。本文就该技术的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应用方法、临床应用及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立体定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和氧化应激中NO介导培养神经元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官鹏 艾效蔓 +1 位作者 于如同 高立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低氧、氧化应激中一氧化氮( NO)和氧自由基之间关系及其对培养神经元的损伤机理。方法 对培养的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分别进行低氧、 H_2O_2氧化应激处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氧化应激处理,用比色法等检测培养上清液中 N... 目的 探讨低氧、氧化应激中一氧化氮( NO)和氧自由基之间关系及其对培养神经元的损伤机理。方法 对培养的新生大鼠神经细胞分别进行低氧、 H_2O_2氧化应激处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抗氧化应激处理,用比色法等检测培养上清液中 NO、丙二醛( MDA)、乳酸脱氢酶( LDH)和 SOD含量变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和 H_2O_2组的 NO、 LDH、 MDA含量均显著增高, SOD含量显著降低, NO与 SOD含量变化呈负相关关系。预先给予终浓度为 200U/ml的 SOD处理,可使神经细胞的 NO、 LDH和 MDA释放量明显减少。各组间 NO含量与 LDH、 MD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低氧、氧化应激促使神经元 NO产生增多, NO有增加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 SOD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减轻 NO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氧化应激 一氧化氮 氧自由基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2
3
作者 毛伯镛 刘艳辉 蔡晓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991年5月至199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有关资料,其中发生消化道出血者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总结1991年5月至199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有关资料,其中发生消化道出血者4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促使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1出血部位,2意识状态,3血肿量,4出血破入脑室,5使用激素这5个因素显示统计学意义。但进入Logistic多变量回归模型的因素只有出血破入脑室。结论出血破入脑室可能是导致消化道出血最危险的因素,尽早减压应是预防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消化道出血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惠旭辉 毛伯镛 何能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桥小脑角上皮样囊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后窝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临床及CT误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惠旭辉 毛伯镛 游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后窝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临床和CT特点 ,分析CT误诊原因 ,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32例颅后窝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及CT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术前仅 3例诊为本... 目的 探讨颅后窝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临床和CT特点 ,分析CT误诊原因 ,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32例颅后窝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及CT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术前仅 3例诊为本病 ;本病典型表现为青壮年CT平扫为等密度 ,增强后明显强化的高密度不规则或分叶状团块占位影 ,CT值 77~ 1 54Hu ,8例显示肿瘤供应血管影 ,瘤周无或有轻度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网织细胞瘤 CT 诊断 颅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发生及预后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良 毛伯镛 +1 位作者 张尚福 成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nm23H1单克隆抗体对52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78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在肺癌中,nm23H1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的发...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nm23H1单克隆抗体对52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78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在肺癌中,nm23H1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的发生有关(P<005);而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原发肿瘤中nm23H1表达下降对脑转移瘤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肺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肺癌脑转移的指标之一;但可能对预测脑转移瘤预后没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继发性 NM23-H1蛋白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性颅咽管瘤内置管囊小剂量多次化疗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雷町 张跃康 +2 位作者 王伟 毛伯镛 高立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索神经外科综合治疗位于视丘下部附近区域的囊性颅咽管瘤之方法。方法 选择 16例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的颅咽管瘤 ,在CT介导立体定向内窥镜下切除部分囊壁或肿瘤实质 ,排除囊液减压后囊内置入Ommaya管 ,术后经反复抽吸囊液 ,并反... 目的 探索神经外科综合治疗位于视丘下部附近区域的囊性颅咽管瘤之方法。方法 选择 16例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的颅咽管瘤 ,在CT介导立体定向内窥镜下切除部分囊壁或肿瘤实质 ,排除囊液减压后囊内置入Ommaya管 ,术后经反复抽吸囊液 ,并反复注入小剂量博来霉素 30~ 40次。结果  16例经治疗后视力、视野障碍明显好转 ,7例有颅内压增高者术后缓解。CT显示瘤腔缩小 ,无手术死亡 ,术后视丘下部功能紊乱反应轻。 14例获随访 2~ 3年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该疗法安全、简便、有效 ,是采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段治疗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颅咽管瘤 药物疗法 立体定向 疗效 临床应用 置管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内窥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思庆 王力红 +4 位作者 安惠民 易章超 李国平 李昌林 梁传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利用内窥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MRI和/或CT确诊的37例垂体腺瘤,在全麻下鼻内窥镜电视监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平均4天出院,无死... 目的 探讨利用内窥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经MRI和/或CT确诊的37例垂体腺瘤,在全麻下鼻内窥镜电视监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平均4天出院,无死亡、无感染,无内分泌功能障碍加重,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再次经鼻蝶入路修补后痊愈。随访4~35个月,视力恢复1.0以上5例,内分泌功能正常15例,月经恢复正常10例。结论内窥镜能提供良好的深部照明,术野清晰,经单鼻腔切除垂体腺瘤能显著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手术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手术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垂体腺瘤 经蝶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