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红霉素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萍 秦永平 +7 位作者 俞汝佳 梁茂植 周志强 邹远高 朱淑缓 黄英 钟利 余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09,213,共4页
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照试验方法以 12例男性健康自愿受试者 ,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和罗红霉素片 (对照药品 )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服药后 48h内的血清罗红霉素浓度。结果表明罗红霉素分散片... 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照试验方法以 12例男性健康自愿受试者 ,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和罗红霉素片 (对照药品 )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 C)测定服药后 48h内的血清罗红霉素浓度。结果表明罗红霉素分散片和罗红霉素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 Tmax分别为 1.6 7± 0 .6 0和2 .31± 0 .48h,峰值血药浓度 Cmax为 11.0 9± 1.6 8和 9.35± 1.31mg/L ,T1 / 2β分别为 19.5 9± 8.11和 17.70± 4.2 2 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16 9.90± 6 6 .41和 142 .77± 40 .0 9mg.h/L ,经双单侧 t检验两者的 Tmax、T1 / 2β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 Cmax高于普通片 (P<0 .0 5 ) ,AUC略高于普通片 ,但无明显差异 (P=0 .2 386 )。罗红霉素分散片对罗红霉素片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18.89% ,以上说明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生物利用度略优于普通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分散片 罗红霉素片 相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牙周可疑致病菌抗菌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钟德钰 吴琦 +4 位作者 杨美薷 王伯瑶 俞汝佳 张蕴惠 李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8,T001,共4页
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检测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和两种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1,NP2)对放线共生放线杆菌(FDCY4)、牙龈卟啉菌(47A-1)、中间普氏菌(ATCC25261)、产黑色素普氏菌(ATCC1... 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检测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和两种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1,NP2)对放线共生放线杆菌(FDCY4)、牙龈卟啉菌(47A-1)、中间普氏菌(ATCC25261)、产黑色素普氏菌(ATCC13040)、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ATCC33612)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上述牙周可疑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随着浓度增高,抗菌活性增大。除产黑色素普氏菌和中间普氏菌外,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抗菌活性均超过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而且NP2均大于NP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牙周可疑致病菌 抗菌活性 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帕沙星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慧琳 冯萍 +6 位作者 冒国光 段温铀 吕晓菊 王睿 刘自贵 周志强 俞汝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6,共6页
采用司帕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 112例接受司帕沙星 2 0 0 mg每日 1次 ,重症感染 40 0 mg每日 1次 ;111例接受洛美沙星 2 0 0 mg每日 2次 ,或 2 0 0 mg每日 3次 ,疗程为 5~ 14d。两组的痊愈率与有效... 采用司帕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多中心临床研究。 112例接受司帕沙星 2 0 0 mg每日 1次 ,重症感染 40 0 mg每日 1次 ;111例接受洛美沙星 2 0 0 mg每日 2次 ,或 2 0 0 mg每日 3次 ,疗程为 5~ 14d。两组的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 75 .89%、6 3.37% (P=0 .2 95 8)与 91.96 %、88.2 9% (P=0 .3790 )。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阳性率、清除率及阴转率分别为 88.39%、85 .5 8% (P=0 .5 5 6 5 ) ,90 %和 91.6 7% (P=0 .2 435 ) ,95 .96 %、91.5 8(P=0 .2 436 )。临床分离的 196株致病菌对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的高敏率分别为89.2 9%、81.6 3%、87.75 %、87.75 %和 73.46 %。 MIC结果提示司帕沙星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的 MIC90 均低于其他 4种喹诺酮类药物 ,对其他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的 MIC比后 4种氟喹酮类药物略低或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14%和 7.2 1%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80 92 )。该研究结果提示 ,司帕沙星为一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治疗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帕沙星 洛美沙星 多中心研究 喹诺酮类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