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修杰 王朝俊 +2 位作者 肖恒怡 王旭华 陶德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761-764,共4页
为了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对食管鳞癌、癌旁鳞状上皮及乳头状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用生物素标记的HPV_(16)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癌旁鳞状上皮有凹空细胞等HPV感染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者为65.2%(15/23),HPV_... 为了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对食管鳞癌、癌旁鳞状上皮及乳头状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用生物素标记的HPV_(16)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癌旁鳞状上皮有凹空细胞等HPV感染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者为65.2%(15/23),HPV_(160)DNA检出率为56.5%(13/23);食管鳞癌有凹空样癌细胞者为27.8%(10/36),HPV_(16)DNA检出率为50.0%(18/36);6例乳头状瘤均检出HPV_(16)DNA(100.0%)。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Ⅰ、Ⅱ、Ⅲ级)HPV_(16)DNA检出率分别为100.0%(6/6),60.0%(9/15)和20.0%(3/15)。研究结果提示,HPV感染与食管鳞癌发生有关,并与其分化和某些组织学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对人胚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发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庚 徐刚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5-88,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用35mW氦氖激光辐照体外培养的人胚皮肤成纤维细胞,间日一次,每次10分钟,共15次,诱发了与致癌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相似的形态学转化。提示氦氖激光对人的体细胞可能具有潜在致癌性。
关键词 激光 人体 胚胎 皮肤 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高分辨染色体研究
3
作者 肖林 李世绩 +4 位作者 周宏远 高秀坤 毛祖彝 刘松筠 夏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2-35,T003,共5页
采用双同步化制备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对20例口腔鳞癌患者及20例对照组健康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口腔鳞癌患者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聚类分析提示,染色体数目畸... 采用双同步化制备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对20例口腔鳞癌患者及20例对照组健康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口腔鳞癌患者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聚类分析提示,染色体数目畸变多见于 D,E 和 G 组,染色体结构畸变多见于 A组,最常見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为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断裂,在某些病例还观察到一些异常染色体。提示:口腔鳞癌患者存在全身染色体不稳定性,同时讨论了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染色体 口腔肿瘤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核仁形成区的研究
4
作者 刘钧 周宏远 +5 位作者 赵永年 朱治键 张学杰 高秀坤 肖林 陶德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11-311,共1页
食管癌组织核仁形成区的研究1刘钧2周宏远1赵永年1朱治键1张学杰2高秀坤2肖林3陶德明作者单位:1川北医学院病解教研室,南充6370002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成都6100413四川省盐亭县肿瘤研究所我们通过对食管... 食管癌组织核仁形成区的研究1刘钧2周宏远1赵永年1朱治键1张学杰2高秀坤2肖林3陶德明作者单位:1川北医学院病解教研室,南充6370002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成都6100413四川省盐亭县肿瘤研究所我们通过对食管癌AgNOR的总数以及AgNOR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核仁形成区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中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5
作者 陈波洁 王靖华 +1 位作者 王世阆 黄光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08-309,共2页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卵巢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3%。有癌转移的淋巴结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0%。无癌转移的淋巴结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53蛋白染色均为阴性。1例透明细胞癌中检出了p53...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卵巢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3%。有癌转移的淋巴结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0%。无癌转移的淋巴结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53蛋白染色均为阴性。1例透明细胞癌中检出了p53蛋白的强阳性表达。p5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相应的有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p53蛋白阳性表达在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病变部位及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p53蛋白阳性表达在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卵巢肿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沐旭升 刘松筠 周宏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9-42,共4页
本文采用微量血培养法测定了4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为10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4.07±3.98‰、12±1.414‰和8.64±2.098‰,与... 本文采用微量血培养法测定了4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为10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4.07±3.98‰、12±1.414‰和8.64±2.098‰,与对照组(5.95±1.91‰)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微核率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05)。恶性肿瘤患者微核淋巴细胞的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在7.89%,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的2.48%和正常人的2.4%(P<0.05)。结果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检测可作为口腔颌面部癌肿辅助诊断和估计预后的指标;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与染色体畸变可能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肿瘤 淋巴细胞 微核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诱导HL-60细胞分化及凋亡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被引量:61
7
作者 黄韧敏 袁淑兰 +1 位作者 宋毅 黄光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500-503,共4页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了丹参酮作用前后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增殖指数、p53、c-myc、c-fos及bc1-2基因产物的表达变化,并以全反式维甲酸为对照。结果表明:0.5μg.ml-1的丹参酮作用后,HL-60细胞...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了丹参酮作用前后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增殖指数、p53、c-myc、c-fos及bc1-2基因产物的表达变化,并以全反式维甲酸为对照。结果表明:0.5μg.ml-1的丹参酮作用后,HL-60细胞趋向粒细胞系统分化,有部分细胞发生凋亡(11.8%),丹参酮通过阻止HL-60细胞进入S期而抑制其DNA合成,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与c-fos基因的表达增高、c-myc基因及bc1-2基因的表达降低有关,诱导分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丹参酮 诱导分化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诱导人宫颈癌ME180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光琦 袁淑兰 +2 位作者 周宏远 王修杰 江映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5-289,共5页
人宫颈癌ME180细胞经丹参酮(1mg·L-1)作用后,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集落形成率和[3H]TdR参入率明显降低;染色体数目有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趋向;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数目接近正常,并... 人宫颈癌ME180细胞经丹参酮(1mg·L-1)作用后,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集落形成率和[3H]TdR参入率明显降低;染色体数目有向正常细胞转化的趋向;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数目接近正常,并由散在型变为正常的聚合型;加药后的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降低,瘤细胞趋向良性分化;细胞RNA斑点杂交发现,c-myc,c-Ha-ras癌基因表达水平受到明显抑制.上述结果表明,丹参酮可逆转ME180细胞的某些恶性表型,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宫颈癌 肿瘤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食管癌的病因学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修杰 王旭华 +2 位作者 王朝俊 陶德明 肖恒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0-273,共4页
为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四川盐亭地区食管癌高发的病因学关系,用生物素标记的HPV16DNA探针对盐亭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正常食管上皮及成都食管癌低发区正常食管上皮脱落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检测HPV16DNA... 为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四川盐亭地区食管癌高发的病因学关系,用生物素标记的HPV16DNA探针对盐亭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正常食管上皮及成都食管癌低发区正常食管上皮脱落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检测HPV16DNA。结果:盐亭地区食管癌及正常食管上皮HPV16DNA阳性率分别为50.5%(20/40)和62.1%(36/5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都地区正常食管上皮HPV16DNA阳性率为15.4%(6/39),低于盐亭地区正常食管上皮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HPV感染与四川盐亭地区食管癌高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食管癌 原位杂交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颊粘膜鳞状细胞癌BCaCD_(885)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小宜 李芃 +8 位作者 温玉明 周志瑜 李冰 董朝庭 王模堂 白绍槐 张旋波 苏春六 杨志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8-241,共4页
BCaCD_(885)细胞系是从一男性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原发灶所获得组织块,经体外培养2年已传180代以上。作者对原患者组织切片,体外培养不同代细胞和移植瘤用光镜、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是三种细胞都具有鳞状上皮癌组织学特征。BCaCD_(885)... BCaCD_(885)细胞系是从一男性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原发灶所获得组织块,经体外培养2年已传180代以上。作者对原患者组织切片,体外培养不同代细胞和移植瘤用光镜、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是三种细胞都具有鳞状上皮癌组织学特征。BCaCD_(885)细胞系的细胞生长快,失去接触性抑制,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其染色体众数为亚三倍体,畸变率高;在裸鼠体内具有成瘤性。BCaCD_(885)为已建成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稳定的确立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粘膜 鳞状细胞癌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At标记抗胃癌单抗3H11及其Fab片段在荷人胃癌裸小鼠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叔渊 金建南 +7 位作者 刘宁 王娟 罗林 王方元 周懋伦 罗德元 万文徽 董志伟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6-172,共7页
利用HPLC和ELISA法对 ̄(211)At-3H11的分析鉴定表明,间接亲核标记法得到的产品具有3H11的天然性和纯度,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211)At在荷瘤裸小鼠体内分布的结果表明, ̄(211)At-3H11F... 利用HPLC和ELISA法对 ̄(211)At-3H11的分析鉴定表明,间接亲核标记法得到的产品具有3H11的天然性和纯度,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211)At在荷瘤裸小鼠体内分布的结果表明, ̄(211)At-3H11Fab和 ̄(211)At-3H11与胃癌细胞有明显的特异亲合力,注射药物3h后,其胃癌摄取率(%/g)分别为9.48±0.65和4.91±2.05,前者的T/NT值在12-14h左右明显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砹211 单克隆抗体 FAB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基因产物在贲门癌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修杰 王旭华 +2 位作者 王朝俊 黄光琦 肖恒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9-324,共6页
用c-src基因产物PP60c-sr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327对56例贲门癌、36例癌旁组织及20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癌旁正常上皮,增生上皮、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 用c-src基因产物PP60c-sr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327对56例贲门癌、36例癌旁组织及20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癌旁正常上皮,增生上皮、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94.4%(34/36)、71.4%(40/56)、60.0%(12/20),几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腺癌及癌旁增生上皮PP60c-src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上皮(P<0.005)。乳头状、管状、低分化及粘液腺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75.0%(6/8)、81.8%(18/22)、50.0%(10/20)、100.0%(6/6),几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粘液、管状腺癌的表达量高于乳头状和低分化腺癌(P<0.005)。结果提示,c-src基因激活表达与贲门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其癌变过程中PP60c-src表达量升高,并与贲门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胃肿瘤 src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的致突变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文庚 徐刚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对激光致突变效应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提示人们在应用激光时应注意其安全、卫生和防护等问题。
关键词 激光 致突变效应 致突 致癌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中多癌基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光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31-233,共3页
宫颈癌中多癌基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610041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黄光琦宫颈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妇科肿瘤第二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其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可能与HPV、HSV病毒感染、化学致癌、遗传及免疫... 宫颈癌中多癌基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610041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黄光琦宫颈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妇科肿瘤第二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其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可能与HPV、HSV病毒感染、化学致癌、遗传及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近代肿瘤分子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子宫肿瘤 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素B_1与tRNA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光琦 Fu L YU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7-230,共4页
本文应用肝微粒体系统在体外激活黄曲霉素B_1(AFB_1), 研究了其与tR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AFB_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tRNA与AFB_1不同的结合量呈直线关系,光谱分析显示AFB_1-tRNA加成物的最大吸收峰为339nm,而tRNA的λ_(max)为260nm,... 本文应用肝微粒体系统在体外激活黄曲霉素B_1(AFB_1), 研究了其与tR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AFB_1能与tRNA结合形成加成物,tRNA与AFB_1不同的结合量呈直线关系,光谱分析显示AFB_1-tRNA加成物的最大吸收峰为339nm,而tRNA的λ_(max)为260nm,AFB_1的λ_(max)为360nm,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FB_1-tRNA加成物对tRNA与氨基酸结合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转移核糖核酸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At标记胃癌单克隆抗体治疗裸小鼠皮下人胃癌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16
作者 罗德元 周懋伦 +7 位作者 罗琳 王方元 张叔渊 金建南 刘宁 王娟 万文徽 董志伟 《高技术通讯》 CSCD 1992年第2期24-27,共4页
^(211)At标记人胃癌单克隆抗体(^(211)At-3H11)单次尾静脉注射BALB/c裸小鼠后5~10天内,引起了裸小鼠皮下M85人胃癌细胞系移植瘤的一系列病理组织学变化。初步结果表明:8、16、24μCi^(211)At-3H11对胃癌有较特异的导向治疗作用,引起胃... ^(211)At标记人胃癌单克隆抗体(^(211)At-3H11)单次尾静脉注射BALB/c裸小鼠后5~10天内,引起了裸小鼠皮下M85人胃癌细胞系移植瘤的一系列病理组织学变化。初步结果表明:8、16、24μCi^(211)At-3H11对胃癌有较特异的导向治疗作用,引起胃癌细胞放射反应,减少癌细胞数和核分裂数,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单次^(211)At-3H11静脉注射荷瘤裸小鼠有效作用时间不超过5~6天,在16或24μCi作用下,癌细胞核分裂消失,无明显修复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1)At标记 胃癌 单克隆抗体 LGG 裸小鼠 移植瘤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转化的人胚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7
作者 张文庚 徐刚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3-206,共4页
本文对氦氖激光和致癌剂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转化的人胚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比较,表明氦氖激光的致转化效应和其转化细胞的恶性程度均较低。
关键词 氦氖 激光 皮肤 纤维细胞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的致畸和致癌效应
18
作者 张文庚 徐刚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6-99,共4页
本文对激光致畸、致癌和促癌效应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激光遗传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对激光的危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激光 致畸 致癌 致突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