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女性的年龄相关骨密度、骨丢失率、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参考数据库--多中心合作项目 被引量:73
1
作者 程晓光 杨定焯 +14 位作者 周琦 卓铁军 张华俦 项靖 王洪福 欧品中 徐黎 刘建立 徐苓 黄公怡 黄琪仁 H.S Barden L-S Weynand K-G Faulkner 孟迅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21-228,共8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合作调查了中国女性的年龄相关骨密度(BMD)、骨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生率。调查结果被用来建立一个BMD参考数据库,用以诊断中国女性的骨质疏松。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合作调查了中国女性的年龄相关骨密度(BMD)、骨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生率。调查结果被用来建立一个BMD参考数据库,用以诊断中国女性的骨质疏松。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和嘉兴地区20~89岁女性的腰椎(L1~L4)(n=8142)和髋部(n=7290)的BMD值。不同部位骨骼BMD随年龄的变化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来描述。结果股骨颈和全股骨的BMD峰值出现在30~34岁,脊柱和股骨粗隆部的峰值出现在40~44岁。年轻成人的(YA)的BMD值(均值和标准差(SD)用20~39岁年龄段的平均BMD进行计算)在后前位脊柱、股骨颈、股骨粗隆和全股骨分别为1.116±0.12g/cm2、0.927±0.12g/cm2、0.756±0.11g/cm2和0.963±0.13g/cm2。85岁老年女性脊柱的BMD减少了32%,股骨减少了30%~35%。骨质疏松的定义是BMD值与本研究组中确立的年轻成人BMD值相比≤-2.5个标准差,在50岁及以上的女性,发生率分别为脊柱28%、股骨任何部位15%、脊柱或者股骨为31%。结论本研究为中国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数据,并且建立了一个可供全中国范围内女性骨质疏松诊断使用的可靠的参考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中国女性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骨质疏松 参考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1835例女性骨密度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锦富 李金祥 +3 位作者 杨定焯 安珍 尚家芸 淦小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为探索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作者对20~90岁的1835例女性,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NeckWard’sTr... 目的为探索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作者对20~90岁的1835例女性,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其中腰椎1805人,髋部115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7组。结果腰椎L2-4和髋部的BMD最高值均见于30~39岁组,40岁以后BMD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BMD明显降低。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髋部BMD累积丢失率高于腰椎,腰椎BMD累积丢失率在50岁以后达20%~35%,髋部三个部位中BMD累积丢失率最高的是Ward’s三角,在50岁以后达40%~60%:分别以低于峰值BMD减低2s和2.5s为诊断OP的标准,前者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50岁以后O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髋部OP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70岁以后达90%以上。结论以峰值BMD-2s为女性OP的诊断标准更适合中国女性。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在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腰椎BMD正常而有症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髋部 腰椎 OP 骨密度 检出率 女性 诊断 部位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A测量BMD与超声测量SOS的比较 被引量:20
3
作者 安珍 杨定焯 +2 位作者 王文志 张祖君 姜光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本文通过对同一个人的跟骨超声声速 (SOS)测量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 2 -4,股骨近端骨密度 (BMD)的临床对比来评价超声骨密度仪测量跟骨的SOS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与DXA测量BMD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2 3名 8~ 87岁健康人... 目的 本文通过对同一个人的跟骨超声声速 (SOS)测量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 2 -4,股骨近端骨密度 (BMD)的临床对比来评价超声骨密度仪测量跟骨的SOS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与DXA测量BMD的相关性。方法 对 5 2 3名 8~ 87岁健康人群同时采用DXA测量L2 - 4 ,股骨近端 (Neck ,Ward三角 ,Troch)BMD和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左跟骨SOS值并进行相关分析。对 10 0 6名 3~ 87岁健康人群测量左右跟骨的SOS值。结果 SOS与DXA测量BMD的骨峰值 (PBM)均出现在 2 0~ 39岁 ,SOS的PBM男性为 (15 42 83± 2 7 44 )m s ,女性为 (15 31 0 2± 2 9 96 )m s。 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 ,二者均逐渐下降。健康成人中BMD与SOS的相关系数为 0 3~ 0 6 ,骨质疏松患者BMD与SOS的相关系数 (r=0 16~ 0 39)较健康人 (r=0 33~ 0 6 1)低。左右足跟SOS无显著差异 ,DXA的BMD与SOS诊断骨质疏松症 (OP)的符合率为 6 0 %。结论 DXA测量BMD与超声SOS为中等相关。建议在单独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SOS来诊断OP时 ,应当参照临床症状和X线的检查全面考虑 ,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超声 双能X线吸收法 骨质疏松 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热低渗液灌注化疗预防胃癌腹膜转移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志新 陈佳平 +2 位作者 彭德恕 郑吉祥 谭建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64-467,共4页
选用70只LACA。小鼠于其腹腔内植入H22瘤细胞(每鼠瘤细胞数目2×107个)24小时后,分别进行(43C)单纯热低渗液、等渗液、DDP及43C低渗液DDP腹腔内灌注治疗,观察其预防腹膜癌转移,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选用70只LACA。小鼠于其腹腔内植入H22瘤细胞(每鼠瘤细胞数目2×107个)24小时后,分别进行(43C)单纯热低渗液、等渗液、DDP及43C低渗液DDP腹腔内灌注治疗,观察其预防腹膜癌转移,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结果发现:以上方法均能破坏小鼠腹水瘤细胞,抑制腹水生长,阻止腹膜癌转移的发生(P<0.01),以热低渗液DDP的作用最强(P<0.01),该组无1例发生腹膜癌转移。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1991年9月~1992年9月对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术毕采用预防性腹腔内热低渗液DDP灌注治疗46例,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药物疗法 热低渗液化疗 腹腔内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骨强度概念探索骨密度测量的诊断指标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定焯 张倩 +1 位作者 杨惠 祁力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30多年来 ,医学上一直用骨矿密度 (BMD ,g cm2 )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引起骨折 ,骨折由骨强度减低引起 ,体重是骨强度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引入体重评价BMC(g)和BMD两个指标。结果 ,体重与BMC的相关明显强于与BMD的相关 ,证明男女之间... 30多年来 ,医学上一直用骨矿密度 (BMD ,g cm2 )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引起骨折 ,骨折由骨强度减低引起 ,体重是骨强度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引入体重评价BMC(g)和BMD两个指标。结果 ,体重与BMC的相关明显强于与BMD的相关 ,证明男女之间的BMC差由体重引起 ,男女间相同体重配对的BMC没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矿含量 骨强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情况及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马锦富 杨定焯 +4 位作者 安珍 姚志刚 杨小明 王文志 尚家芸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 本文旨在探明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高发部位、患病率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以及BMD、BMC 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居住在成都地区具有正式户口年龄在50~89 岁的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对每名受试者进... 目的 本文旨在探明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高发部位、患病率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以及BMD、BMC 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居住在成都地区具有正式户口年龄在50~89 岁的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对每名受试者进行胸腰椎侧位摄片,若楔形指数(椎体前缘/后缘)≤0.8 即诊断为压缩性骨折,同时采用DXA 对全部受试者腰椎正位及髋部的BMD 进行测定。计算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段的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情况。配对后对骨折组和对照组的BMD 及其他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 胸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为8.49% ,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76.1% ,其中T6、T7、T11、T12的患病率高,共占胸椎压缩性骨折的69.14%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23.9% ,主要集中于L1、L2,占腰椎压缩性骨折的93.55% 。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骨折组腰椎BMD、BMC 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但二者的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绝经后妇女随着年龄的增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患病率高于腰椎,主要发生于T6、T7、T11、T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胸椎压缩性骨折 BMD 患病率 对照组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腰椎压缩性骨折 患病情况 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密度危险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宁华 区品中 +2 位作者 朱汉民 杨定焯 郑苹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 :调查了解我国汉族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骨密度 (BMD)危险阈值 ,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 60岁以上 2 2 5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及 1382例健康人髋部进行骨密度测定 ;用Logistic... 目的 :调查了解我国汉族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骨密度 (BMD)危险阈值 ,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对 60岁以上 2 2 5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及 1382例健康人髋部进行骨密度测定 ;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骨密度与骨折危险性。结果 :骨密度每下降 0 1g/cm2 ,男性髋部骨折危险性增加 2倍 ,女性髋部骨折危险性增加 1 6倍 ;危险性大于 10 %时 ,男性髋部骨折阈值为 0 5 776g/cm2 ,危险性大于 2 0 %时 ,女性髋部骨折阈值为 0 4935g/cm2 。结论 :老年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危险性呈负相关 ,骨密度越低 ,髋部骨折危险性越大 ,提高老年人骨密度则是有效防止髋部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密度 老年人 骨质疏松 危险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测量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定焯 安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18,共5页
病人的骨密度测量要求方法选择合理 ,结果判断准确 ,否则缺乏科学性。为此 ,本文对科研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的选择、提高准确度的措施、精度应用的方法及克服椎骨退变对骨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骨密度测量 精度 准确性 双能X线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5-187,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双能X线吸收法 骨密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骨密度值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宁华 铃木隆雄 +9 位作者 吉田英世 区品中 朱汉民 杨定焯 赵晰 廖二元 张大新 李恩 郑宏 折茂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和日本两国老年人群骨密度值 (BMD)差异 ,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对中日两国 330 3例 6 5岁以上男女老人进行BMD测量。所得BMD值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 :按BMD丢失率... 目的 :了解中国和日本两国老年人群骨密度值 (BMD)差异 ,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对中日两国 330 3例 6 5岁以上男女老人进行BMD测量。所得BMD值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 :按BMD丢失率最高部位Ward’s三角统计 ,中国老年人男性BMD均值为 0 5 6 8g cm2 ,日本老年人男性BMD均值为 0 436g cm2 ,前者是后者的 1 3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中国老年人女性BMD均值为 0 46 6g cm2 ,日本老年人女性BMD均值为 0 2 96g cm2 ,二者相差 1 6倍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中国老年人BMD值无论男性女性均比日本老年人高 ,须进一步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查找其差异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骨密度 比较研究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身高对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1 位作者 安珍 杨定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通过体重 (W)、身高 (H)对成都地区青壮年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研究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合理应用骨量参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39岁 2 37名(男 1 0 8名 ,女 1 2 9名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 目的 通过体重 (W)、身高 (H)对成都地区青壮年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研究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合理应用骨量参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39岁 2 37名(男 1 0 8名 ,女 1 2 9名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疾病 ,骨代谢疾病及脊椎畸形者。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DXA)测定全部受试者腰椎 (L1 L4 )正位骨密度 (BMD)、面积 (Area)、骨矿含量 (BMC)及腰椎形态 (横径及高径 )。结果 男性L2 4 BMC、L2 4 Area及L2 4 Area/H均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L2 4BMD、L2 4 BMC/W、L2 4 Area/W、L2 4 BMC/H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L2 4 BMD/W、L2 4 BMD/H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5)。由L1 至L4 腰椎的横断面积逐渐增大 ,横径 >高径 ,男性腰椎横径及高径均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横径更明显。横径 /W、高径 /H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高径/W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横径 /H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结论 L2 4 BMC较L2 4 BMD更好反映体重、身高及骨几何尺寸的变化 ,体重主要影响腰椎横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身高 W H 峰值骨量 腰椎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对老年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的几点做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艳 安绪淑 伍碧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整体护理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