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型半胱氨酸对培养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玉芳 王树人 +2 位作者 陈海艳 杨志梅 顾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8-270,T002,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 ,以揭示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 2 4h后 ,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的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总蛋...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 ,以揭示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 2 4h后 ,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细胞的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总蛋白含量、凋亡及脂质过氧化的程度。结果 :(1)同型半胱氨酸不仅可诱导细胞凋亡而且在较高浓度时可致细胞坏死 ;(2 )同型半胱氨酸有较强的促脂质过氧化的效应 ,并呈量效关系 ;(3)同型半胱氨酸的上述效应因加入LDL而增强 ,示同型半胱氨酸与LDL有协同作用。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导致内皮细胞出现坏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龈下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钟德钰 杨美薷 +1 位作者 吴琦 王伯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对18例中、重度成年型牙周病患者的40颗患牙,在牙周探诊5mm以上的牙周袋内放置防御素药线一根(含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8μg),4d后取出,实验为期11d。观察用药前后龈下微生物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防御素在牙周... 对18例中、重度成年型牙周病患者的40颗患牙,在牙周探诊5mm以上的牙周袋内放置防御素药线一根(含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8μg),4d后取出,实验为期11d。观察用药前后龈下微生物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防御素在牙周袋内保持3d后,牙龈指数及出血指数明显改善(P<0.05),龈下菌斑的菌细胞密度降低;同时,球菌的相对比例升高,螺旋体和杆菌的相对比例降低(P<0.05),并能维持到实验结束。本实验结果提示防御素在牙周袋内应用,不仅能降低细菌的数量,还能使龈下菌群的组成向牙周健康部位的菌群组成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药线 龈下微生物 口腔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在检测腮腺唾液抗菌活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琦 杨美薷 +1 位作者 钟德钰 李成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1-203,206,共4页
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包括琼脂糖弥散法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直接检测腮腺唾液样品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腮腺唾液对变形链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而对血链球菌则无明显的抗菌活性。在腮腺唾液中起抗菌... 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包括琼脂糖弥散法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直接检测腮腺唾液样品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腮腺唾液对变形链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而对血链球菌则无明显的抗菌活性。在腮腺唾液中起抗菌作用的物质主要是富组蛋白分子Histatin3.Histatin5和Histatin6.而Histatin1对变形链球菌无抗菌活性。这些结果提示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作为一种高度敏感的方法,可用于直接检测不同来源的唾液标本(腮腺、颌下腺唾液和全唾液)对各种口腔致病菌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唾液 变形链球菌 琼脂糖 弥散抗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炎症条件下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志旭 廖清奎 +5 位作者 徐学聚 罗春华 周同甫 李钦伯 李丰益 王树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 :探讨炎症时阿司匹林 (AS)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NO)的产生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Griess法测上清液NO-2 /NO-3 水平、黄递酶法测NOS活性、常规生化法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 (MDA)浓度 ,染料排... 目的 :探讨炎症时阿司匹林 (AS)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NO)的产生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Griess法测上清液NO-2 /NO-3 水平、黄递酶法测NOS活性、常规生化法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 (MDA)浓度 ,染料排除法测细胞活力 ,RT -PCR技术分析iNOSmRNA水平。结果 :白介素 (IL) -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γ -干扰素 (INF)联用脂多糖 (LPS)诱导后上清液中NO-2 /NO-3 由 (4 2 7± 0 75 ) μmol/L增加到(9 35± 1 2 5 ) μmol/L ,对内皮细胞造成明显的损伤。但 3mmol/LAS组NO生成及NOS活性明显降低 ,LDH释放率及MDA浓度下降 ,细胞存活率上升 ,与NO诱导组相比差异显著。并随AS剂量的增加对NO的抑制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但AS对生理水平的NO没有抑制作用。同时发现 10mmol/L浓度以下AS对iNOSmRNA表达水平没有影响 ;但 10 - 2 0mmol/L的AS则可在转录水平上抑制iNOSmRNA的表达。并观察到水杨酸钠及消炎痛不具有抑制NO产生的作用。结论 :AS具有明显抑制IL - 1β、TNF -α、γ -INF及LPS诱导NO生成的作用 ,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避免炎症时高浓度NO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一氧化氮 炎症 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细胞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铁代谢变化参与阿司匹林抗氧化作用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志旭 廖清奎 +5 位作者 周同甫 徐学聚 罗春华 李钦伯 李丰益 王树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铁蛋白 (Fn)表达及细胞内铁的变化在阿司匹林 (AS)抗氧化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AS诱导Fn的表达 ,以及FeCl3和去铁胺对AS诱导Fn表达的影响 ;同时使用RNA -proteinbandshiftassay及RT -PCR检测AS诱导铁... 目的 :探讨铁蛋白 (Fn)表达及细胞内铁的变化在阿司匹林 (AS)抗氧化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AS诱导Fn的表达 ,以及FeCl3和去铁胺对AS诱导Fn表达的影响 ;同时使用RNA -proteinbandshiftassay及RT -PCR检测AS诱导铁蛋白表达过程中铁调节蛋白 (IRP)结合活性及IRP2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0 1mmol/L的AS可诱导内皮细胞Fn表达超过对照 2 5 % ,随AS剂量的增大诱导Fn表达逐渐增加 ,二者间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AS诱导Fn表达后能明显增强细胞抗H2 O2 损伤的能力。但去铁胺 +AS组细胞Fn表达明显降低 ,此时IRP的结合活性却为正常的 3倍 ,IRP2 mRNA的表达水平也升高 ;而FeCl3+AS组Fn表达明显高于去铁胺组 ,但IRP的结合活性降低、IRP2 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阿司匹林通过下调IRP结合活性及IRP2 mRNA水平 ,导致细胞铁蛋白表达增加而发挥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抗氧化药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防御素-1基因在大鼠皮肤和肾脏固有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宁 吴琦 +2 位作者 唐彬 陈新年 王伯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检测大鼠 β -防御素 - 1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 方法 :从GenBank检索到的Norway大鼠 β -防御素 - 1cDNA序列 ,据此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采用RT -PCR技术在Wistar大鼠 10种受检测组织的总RNA中 ,扩增其特异cDNA片段 ,然后进行克隆... 目的 :检测大鼠 β -防御素 - 1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 方法 :从GenBank检索到的Norway大鼠 β -防御素 - 1cDNA序列 ,据此设计一对特异引物 ,采用RT -PCR技术在Wistar大鼠 10种受检测组织的总RNA中 ,扩增其特异cDNA片段 ,然后进行克隆扩增、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结果 :在 10种大鼠组织中 ,仅从皮肤和肾脏扩增出一条长度为 2 72bp的cDNA片段 ,在气管、子宫、骨髓、膀胱、小肠、脾脏、骨骼肌、腮腺等均未检测出其mRNA。其RT -PCR产物经测序分析证明系大鼠 β -防御素 - 1cDNA。 结论 :本研究显示大鼠 β -防御素 - 1基因除在肾脏表达外 ,亦在皮肤组织固有表达 ,提示 β -防御素 - 1亦可能在大鼠皮肤天然抵抗微生物感染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大鼠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复流现象发生机制及其与心肌挫抑关系的实验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洪斌 王树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2-365,共4页
本文在离体鼠心Langendorff模型上探讨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心肌挫抑的关系。在15mim低流缺血及10min再灌后,心功能降低出现心肌挫抑。形态学检查见心肌水肿,内皮细胞轻度肿胀。体视学检查示开放的毛细血... 本文在离体鼠心Langendorff模型上探讨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心肌挫抑的关系。在15mim低流缺血及10min再灌后,心功能降低出现心肌挫抑。形态学检查见心肌水肿,内皮细胞轻度肿胀。体视学检查示开放的毛细血管数明显减少,表明有明确的无复流现象存在。升高灌注液中镁的浓度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水肿、内皮肿胀,但无复流现象无改善。结果表明:无复流现象在心肌挫抑发生发展中不起重要作用。心肌水肿、内皮细胞肿胀、白细胞嵌塞在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中可能都不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心肌挫抑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培养上清对正常人淋巴细胞cAMP、IL-2及IL-2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简志瀚 沈学宁 +4 位作者 潘模英 马志楷 潘伟雄 杨惠玲 黄静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8,共4页
在正常人淋巴细胞,加入鼻咽癌低分化细胞(CNE-2)培养上清(CNE-2S)400μl/ml。分别测定不加入和加入CNE-2S的淋巴细胞内cAMP、IL-2及对IL-2的增殖活性,11例正常人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平均值为13.77±4.92pm/1×10~6,加入CNE-2S后... 在正常人淋巴细胞,加入鼻咽癌低分化细胞(CNE-2)培养上清(CNE-2S)400μl/ml。分别测定不加入和加入CNE-2S的淋巴细胞内cAMP、IL-2及对IL-2的增殖活性,11例正常人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平均值为13.77±4.92pm/1×10~6,加入CNE-2S后为26.1±15.14pm/l×10~6。比未加入前有明显升高(P<0.05)。9例正常人的IL-2活性的平均值为2048±1590cpm,加入后为1236±761cpm。比未加入前有明显降低(P<0.05)。9例正常人淋巴细胞对IL-2增殖活性平均值为4478±5755cpm,加入后降为2942±2706cpm,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CNE-2S可提高正常人淋巴细胞内cAMP水平。与此同时,IL-2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但淋巴细胞对IL-2增殖活性的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免疫抑制 环腺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免疫抑制因子研究——鼻咽癌细胞培养上清对正常人淋巴细胞cAMP、IL-2及对IL-2增殖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简志瀚 沈学宁 +4 位作者 潘模英 马志楷 潘伟雄 杨惠玲 黄静姝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46-49,共4页
在正常人淋巴细胞加入鼻咽癌低分化细胞培养上清(CNE-2S)。分别测定不加入和加入CNE-2S的淋巴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白细胞介素-2(IL-2)及对IL-2的增殖活性。绪果,11例正常人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加入CNE-2S后比未加入前有明显升高(P<... 在正常人淋巴细胞加入鼻咽癌低分化细胞培养上清(CNE-2S)。分别测定不加入和加入CNE-2S的淋巴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白细胞介素-2(IL-2)及对IL-2的增殖活性。绪果,11例正常人淋巴细胞内cAMP含量加入CNE-2S后比未加入前有明显升高(P<0.05)。9例正常人的IL-2活性加入后比未加入前有明显降低(P<0.05)。9例正常人的IL-2受体的增殖活性加入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CNE-2S可提高正常人淋巴细胞内cAMP水平。与此同时,IL-2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但淋巴细胞IL-2受体增殖活性的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免疫抑制因子 CAMP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协同损伤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景冬樱 王树人 +3 位作者 王廷华 杨志梅 顾玲 邓峰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 :探索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中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方法 :将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和共同作用于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 ,以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含量和内皮细胞的凋亡为检测指标。结果 :共... 目的 :探索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中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方法 :将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和共同作用于培养的兔主动脉内皮细胞 ,以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含量和内皮细胞的凋亡为检测指标。结果 :共同作用的丙二醛生成量为分别作用的 4 9~ 7 7倍 ,并产生明显的内皮细胞凋亡 ,即使将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分别作用相加 ,二者的丙二醛之和也仅及共同作用的 1/3 ,且未发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表现。加入叶酸、叶酸和L -精氨酸或谷氨酸和甘氨酸可一定程度的抑制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促脂质氧化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效应。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中具有协同效应 ,该效应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自由巯基和它们对一氧化氮系统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甙R_1诱导HL-60细胞系分化的形态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罗玲 吴崎 +2 位作者 高军 李成梁 王伯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5-58,共4页
用三七皂甙R_1(80μg/ml)处理HL-60细胞,发现68%的HL-60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其中晚幼粒细胞32%,杆状核粒细胞30%,分叶核粒细胞6%;进一步实验显示分化后细胞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吞噬功能、细胞膜补体受体以及酸性磷酸酶(ACP)... 用三七皂甙R_1(80μg/ml)处理HL-60细胞,发现68%的HL-60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其中晚幼粒细胞32%,杆状核粒细胞30%,分叶核粒细胞6%;进一步实验显示分化后细胞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吞噬功能、细胞膜补体受体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β-Gr)活性都明显增高。结果表明,三七皂甙R_1能诱导HL-60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三七皂甙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可控心肌缺血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洵 王树人 +2 位作者 沈学宁 黄宁 何晓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猪可控心肌缺血模型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成都610041)李洵,王树人,沈学宁,黄宁,何晓嫱轻、中度心肌缺血是远比心肌梗死更常见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国内常用的急性动物实验模型多采用结扎某一支冠脉,以造成完全的... 猪可控心肌缺血模型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成都610041)李洵,王树人,沈学宁,黄宁,何晓嫱轻、中度心肌缺血是远比心肌梗死更常见的病理过程,而目前国内常用的急性动物实验模型多采用结扎某一支冠脉,以造成完全的阻塞。但轻、中度缺血和完全梗塞在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可控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