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细胞因子及脂多糖诱导产生的一氧化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何志旭 周同甫 +5 位作者 廖清奎 徐学聚 罗春华 李钦伯 王树人 李丰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3-897,共5页
目的 :探讨炎症过程诱生的一氧化氮 (NO)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黄递酶法及Griess法检测可诱导性NO合酶 (iNOS)活性、NO-2 /NO-3 水平 ,RT -PCR技术分析iNOS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NO产生后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 :IL ... 目的 :探讨炎症过程诱生的一氧化氮 (NO)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黄递酶法及Griess法检测可诱导性NO合酶 (iNOS)活性、NO-2 /NO-3 水平 ,RT -PCR技术分析iNOS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NO产生后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 :IL - 1β 2× 10 5U/L、TNF -α 5× 10 5U/L、γ -INF 2× 10 5U/L联用LPS(10mg/L)可诱导出高浓度NOS合成及NO产生 ,比单用这些细胞因子或LPS诱导的量高两倍多 ,iNOS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 ;同时MDA及LDH释放率明显增加 ,细胞存活率下降 ,并伴随细胞受损的形态学改变。而单用上述细胞因子或LPS ,以及降低剂量或缩短处理时间 ,其诱生的NOS及NO与正常对照相比P >0 0 5 ;但MDA及LDH释放率仍增加明显。使用 2倍剂量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或延长处理时间到 48h ,与标准剂量及 2 4h组相比NOS和NO的增加虽不显著 ,但细胞生长受限更明显。NOS抑制剂能阻止NO的产生及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及脂多糖可激活iNOS大量表达诱生高浓度的N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胞活素类 脂多糖类 内皮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人体 诱导型 血管病变 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强毒力赖型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对大肠杆菌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鲍朗 晏菊芳 +3 位作者 胡昌华 谢勇恩 邱洪宇 张会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 :构建表达致病性赖型 0 17株钩端螺旋体OmpL1外膜蛋白的真核 -原核穿梭表达载体 ,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出目的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从 0 17株钩体基因组中钓出OmpL1蛋白基因 ,酶切纯化后与质粒pBK -CMV连接 ,通过电泳、限制性内切... 目的 :构建表达致病性赖型 0 17株钩端螺旋体OmpL1外膜蛋白的真核 -原核穿梭表达载体 ,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出目的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从 0 17株钩体基因组中钓出OmpL1蛋白基因 ,酶切纯化后与质粒pBK -CMV连接 ,通过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PCR鉴定筛选出正确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后提取总蛋白以SDS -PAGE检测表达情况 ,同时监测目的蛋白表达前后各时段宿主菌OD6 0 0值的变化。结果 :筛选出 5株带重组质粒菌 ,其中有 4株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37kD的特异蛋白 ,而且随着该外源蛋白的表达 ,宿主菌生长各时段的OD6 0 0值下降。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钩体OmpL1蛋白的穿梭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OmpL1融合蛋白 ,该异源蛋白的表达导致宿主菌的活力降低。本工作为OmpL1蛋白用于钩体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基因表达 质粒 克隆 大肠杆菌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牙周可疑致病菌抗菌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钟德钰 吴琦 +4 位作者 杨美薷 王伯瑶 俞汝佳 张蕴惠 李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6-28,T001,共4页
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检测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和两种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1,NP2)对放线共生放线杆菌(FDCY4)、牙龈卟啉菌(47A-1)、中间普氏菌(ATCC25261)、产黑色素普氏菌(ATCC1... 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检测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和两种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NP1,NP2)对放线共生放线杆菌(FDCY4)、牙龈卟啉菌(47A-1)、中间普氏菌(ATCC25261)、产黑色素普氏菌(ATCC13040)、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ATCC33612)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上述牙周可疑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随着浓度增高,抗菌活性增大。除产黑色素普氏菌和中间普氏菌外,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抗菌活性均超过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而且NP2均大于NP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牙周可疑致病菌 抗菌活性 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涂娅莉 阴正勤 刘应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0-611,共2页
目的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膜片记录 ,即根据电极进入溶液中到获得全细胞膜片的过程中 ,测试方波脉冲的变化来寻找细胞。结果 能成功地进行视皮层全细胞记录。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所需仪器... 目的 建立大白鼠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方法 利用盲法获得膜片记录 ,即根据电极进入溶液中到获得全细胞膜片的过程中 ,测试方波脉冲的变化来寻找细胞。结果 能成功地进行视皮层全细胞记录。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所需仪器简单 ,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膜片钳 全细胞记录技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2 位作者 王伯瑶 王偕秀 李成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从人中性粒细胞分离胞浆颗粒,以5%乙酸从中提取酸溶性组分,经SephadexG100及Bio-gel P10凝胶过滤层析后获得纯化的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纯化的HNP经AU-PAGE分析不含杂质蛋白区带,SDS—PAGE分析为一条分子量约3 000的带。氨基酸组... 从人中性粒细胞分离胞浆颗粒,以5%乙酸从中提取酸溶性组分,经SephadexG100及Bio-gel P10凝胶过滤层析后获得纯化的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纯化的HNP经AU-PAGE分析不含杂质蛋白区带,SDS—PAGE分析为一条分子量约3 000的带。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在被检测的17种氨基酸中,HNP含12种,各种氨基酸残基的推算数与文献报道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一致。HNP在体外实验中表现较强杀白色念珠菌活性,在浓度为100μg/ml时,白色珠菌死亡率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HL-60细胞毒性及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3 位作者 李成梁 王伯瑶 郑国瑛 陈立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54-757,共4页
本研究从新西兰家兔腹腔渗出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内提取酸溶性组分,经制备性AU-PAGE获得纯化的防御素(NP_1和NP_2),SDS-PAGE测定分子量为3kd左右。以HL-60细胞作靶细胞,当NP_1或NP_2在100μg/ml浓度时,可杀死60%以上的HL-60细胞。NP_1(26μ... 本研究从新西兰家兔腹腔渗出中性粒细胞溶酶体内提取酸溶性组分,经制备性AU-PAGE获得纯化的防御素(NP_1和NP_2),SDS-PAGE测定分子量为3kd左右。以HL-60细胞作靶细胞,当NP_1或NP_2在100μg/ml浓度时,可杀死60%以上的HL-60细胞。NP_1(26μg/ml)还可直接灭活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分别使病毒感染滴度降度98.2%和90%。本研究结果提示,中性粒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肿瘤细胞毒性和抗病毒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中性 白细胞 细胞毒性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免疫细胞化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1 位作者 王伯瑶 刘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6-338,共3页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肽抗原偶联技术,制备了免抗人防御素多克隆抗血清。并以此抗血清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查了一系列正常白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株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正常人中性粒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G1和HL-60...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肽抗原偶联技术,制备了免抗人防御素多克隆抗血清。并以此抗血清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查了一系列正常白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株的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正常人中性粒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G1和HL-60细胞呈现强阳性反应。在正常人单个核白细胞、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及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株中均为阴性反应,甚至在健康家兔及豚鼠中性粒细胞中亦呈阴性反应。本实验提示防御紊可能作为粒系白细胞分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膀胱粘膜抗菌蛋白的分离
8
作者 吴琦 徐罗玲 +1 位作者 王伯瑶 陈学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7-90,共4页
以1%乙酸冲洗雌性Wistar大鼠膀胱粘膜获得膀胱粘膜酸溶性提取物,AU-PAGE分析表明,膀胱粘膜提取物含10余条主蛋白带,但不含已知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防御素样分子。利用琼脂糖弥散法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杀菌试验发... 以1%乙酸冲洗雌性Wistar大鼠膀胱粘膜获得膀胱粘膜酸溶性提取物,AU-PAGE分析表明,膀胱粘膜提取物含10余条主蛋白带,但不含已知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防御素样分子。利用琼脂糖弥散法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杀菌试验发现,膀胱粘膜提取物有两条主蛋白带对致病性大肠杆茵ML-35P耐药株有强杀菌活性,这两条杀菌蛋白带命名为RatBP-1和RatBP-2,分别占膀胱粘膜提取物蛋白质总量的5%和2%。本实验的结果首次提示,大鼠膀胱粘膜内存在的抗菌蛋白,可能是膀胱粘膜杀菌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防御机制 抗菌蛋白 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司力农对培养鸡胚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的作用
9
作者 蔡志伟 蓝庭剑 +1 位作者 朱寄天 曾晓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研究维司力农对培养鸡胚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结果1×10-5mol·L-1维司力农可抑制Ik1通道的稳态电导,同时使斜率电导从28.44pS降至10.77pS,Ik1通道的开放时间常数也... 目的研究维司力农对培养鸡胚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结果1×10-5mol·L-1维司力农可抑制Ik1通道的稳态电导,同时使斜率电导从28.44pS降至10.77pS,Ik1通道的开放时间常数也缩短。结论维司力农对Ik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效应可部分解释为何作为强心药的维司力农还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司力农 心肌细胞 钾电流 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接头自发性递质释放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敬华娥 杨世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神经-肌接头存在三种类型的自发性乙酰胆碱释放:(1)Ca2+敏感的量子式释放,是活性带突触小泡的释放,突触后电位表现为常见的微终板电位;(2)Ca2+不敏感的量子式释放,是活性带外突触小泡的释放,突触后电位表现为较大... 神经-肌接头存在三种类型的自发性乙酰胆碱释放:(1)Ca2+敏感的量子式释放,是活性带突触小泡的释放,突触后电位表现为常见的微终板电位;(2)Ca2+不敏感的量子式释放,是活性带外突触小泡的释放,突触后电位表现为较大而上升缓慢的微终板电位,在正常肌肉较少见,而在多种削弱Ca2+敏感的量子式释放的情况下占优势;(3)胞浆乙酰胆碱的漏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接头 乙酰胆碱 神经递质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亚型
11
作者 郑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73-275,共3页
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一种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广泛分布于许多脑区。该受体被激活后,突触后膜产生一长时程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进而引起多种神经生物学效应或神经毒性作用。Ca^(2+)对于NMDA受体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氨基酸 受体 门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超载与心肌挫抑
12
作者 刘洪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40-441,共2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一种“心肌挫抑(myocardial stunning)”现象,指心肌短暂缺血后,心肌不发生坏死,但其组织学、代谢及功能均有损害,且不能立即恢复,需经数小时、数天或几周后才能复原。这就是说。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钙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兔血浆NO和ET-1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刚 沈学宁 王树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与方法:用兔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血浆NO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的相互影响。结果:LPS组血浆NO浓度于ivLPS后120min升高,180min达峰;ET-1升高较早,60min达峰,随... 目的与方法:用兔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血浆NO和内皮素-1(ET-1)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两者的相互影响。结果:LPS组血浆NO浓度于ivLPS后120min升高,180min达峰;ET-1升高较早,60min达峰,随后衰减。L-NMA抑制NO和ET-1生成,而phosphoramidon只抑制ET-1生成,两者均纠正LPS引起的SV下降。Dex组血浆NO与ET-1含量波动较小。结论:ET和NO是参与内毒素休克不同时相的体液因子,且一定浓度的NO是ET-1生成的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休克 脓毒性休克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啶醇对大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能抑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崇涛 刘协和 +1 位作者 吴前 柴慧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海马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效应的作用。方法利用离体海马脑片技术,采用逆-顺向双脉冲和顺向双脉冲的刺激模式,观察氟哌啶醇(20μmol/L)、舒必利(100μmol/L)对共计31例大鼠海马...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对海马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效应的作用。方法利用离体海马脑片技术,采用逆-顺向双脉冲和顺向双脉冲的刺激模式,观察氟哌啶醇(20μmol/L)、舒必利(100μmol/L)对共计31例大鼠海马脑片CA1区GABA能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氟哌啶醇、舒必利对锥体细胞群体峰电位无影响。氟哌啶醇增强逆-顺向双脉冲刺激诱发的双脉冲抑制,减弱顺向双脉冲刺激诱发的双脉冲易化,舒必利无此作用。结论氟哌啶醇增强海马CA1区GABA能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啶醇 氨基丁酸能抑制 精神分裂症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链脲佐菌素糖尿病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凌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9-61,共3页
近几年来,我国正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随着江苏响水、如东、福建等地的海上风电场相继开工建设,海上风电工程已逐渐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离岸距离较远的海上风电场工程中,220kV海底电缆是整个风电场的心脏(海上升压站)与指挥中枢... 近几年来,我国正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随着江苏响水、如东、福建等地的海上风电场相继开工建设,海上风电工程已逐渐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离岸距离较远的海上风电场工程中,220kV海底电缆是整个风电场的心脏(海上升压站)与指挥中枢(陆上集控中心)的唯一联系,即海上风电场工程的主动脉。因此,220kV海底电缆敷设施工在海上风电场建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包氏复合体区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特性
16
作者 张翠英 余微 郑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成年大鼠前包氏复合体(preBotzingercom plex)区LENK、NPY、SP和5HT 等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前包氏复合体区均有...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成年大鼠前包氏复合体(preBotzingercom plex)区LENK、NPY、SP和5HT 等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前包氏复合体区均有分布,其中LENK 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呈梭形、三角或多角形,胞体直径为20~45 μm ; NPY 阳性细胞多呈梭形,直径为15~42 μm ; SP 阳性细胞多呈梭形或三角形,胞体直径为12~25 μm ,以上三种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多,呈密集分布。5HT 阳性细胞呈三角形或梭形,胞体直径为15~38μm ,数量少,呈散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脑啡肽 神经肽Y P物质 前包氏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抑制兔内毒素休克进程中血浆ET 1和NO的异常升高
17
作者 郝刚 王文权 王树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抗毒作用原理。方法 兔iv 内毒素600 μg·kg- 1 诱发休克,30 min 时分别iv 生理盐水或Dex 、LNMA、phosphoramidon (phos), 测平均动脉压(MAP...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抗毒作用原理。方法 兔iv 内毒素600 μg·kg- 1 诱发休克,30 min 时分别iv 生理盐水或Dex 、LNMA、phosphoramidon (phos), 测平均动脉压(MAP) 、每搏心输出量(SV)、和血浆ET1 与NO-3 浓度。结果 休克兔血浆NO-3 、ET1 浓度升高, 血流动力学进行性紊乱直至死亡。LNMA 和Phos 分别抑制血浆NO-3 或ET1浓度异常升高及基础分泌,短暂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Dex 不影响NO、ET1 基础水平,但抑制休克时兔血浆NO-3和ET1 异常升高、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提高动物生存率。结论 Dex 抑制休克兔血浆NO、ET1 异常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休克 内毒素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澳洲型钩端螺旋体复合抗原基因ompL_1/flaB_2表达质粒的构建
18
作者 王敏 戴保民 游自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 为增强澳洲型钩端螺旋体 (简称澳洲型钩体 ) 6 0 7株抗原的免疫原性 ,而构建其外膜蛋白抗原基因ompL1和内鞭毛抗原基因flaB2 的复合抗原基因重组质粒。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ompL1及flaB2 ,将其分别克隆到pcD NA3 1/Myc-His... 目的 为增强澳洲型钩端螺旋体 (简称澳洲型钩体 ) 6 0 7株抗原的免疫原性 ,而构建其外膜蛋白抗原基因ompL1和内鞭毛抗原基因flaB2 的复合抗原基因重组质粒。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ompL1及flaB2 ,将其分别克隆到pcD NA3 1/Myc-His(+)载体T7启动子下游 ,进行序列测定分析 ,在此基础上将ompL1及flaB2 同时克隆至表达载体 pcD NA3 1/Myc -His(+) ,构建成A - pcLMF1复合抗原基因表达质粒。结果 澳洲型钩体 6 0 7株的ompL1及flaB2 与报道的其它株钩体的序列呈很高的同源性。澳洲型钩体重组质粒A -pcLMF1经酶切鉴定证实 :有一 1 8kb片段插入。结论 澳洲型钩体复合抗原基因ompL1/fla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型钩端螺旋体 内鞭毛 外膜 复合抗原基因 钩端螺旋体病 融合表面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粘附缺陷综合征
19
作者 徐罗玲 王伯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7-190,共4页
一、前言白细胞粘附缺陷综合征(I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 syndrome,LADS)是新近认识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反复细菌感染,脓肿形成和伤口愈合障碍,广泛的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粘附及其相关功能异常为特点。
关键词 LADS 遗传病 染色体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