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串联重复序列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孟海英 侯一平 +2 位作者 陈国弟 吴瑾 李英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法医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学文书与证据及相关法律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振华 易旭夫 +1 位作者 廖志钢 肖明松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6-197,共2页
1医学文书医学文书是指取得资格的医药卫生人员在诊疗、护理、预防、检疫等工作过程中,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记载并制作反映人体病理生理状况等各类文件的总称。按其形式分为文字、符号、图形、照片、磁记录资料等;按内容分... 1医学文书医学文书是指取得资格的医药卫生人员在诊疗、护理、预防、检疫等工作过程中,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记载并制作反映人体病理生理状况等各类文件的总称。按其形式分为文字、符号、图形、照片、磁记录资料等;按内容分为病历、医疗证明、病原微生物检验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文书 证据特征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损伤的法医学鉴定——附48例分析
3
作者 邓振华 吴家馼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76-77,共2页
本文仅对6年来我系鉴定的48例上肢损伤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与鉴定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上肢损伤 法医学鉴定 统计分析 初步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诱发性癔症及其法医学鉴定——附7例报告
4
作者 肖明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3期44-45,39,共3页
癔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常由外伤后的强烈精神刺激而诱发。患者具有精神、神经和躯体等方面各种各样的,不能用神经系统一般器质性损害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民事和刑事诉讼中涉及的外伤诱发的癔症,是司法办案过程中十分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 外伤诱发性癔症 法医学鉴定 神经症 精神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测方法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贾福升 吴家馼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7-30,3,共5页
损伤时间的确定.是法医病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审理案件中.常常需要法医鉴定人提出损伤和死亡是否在同一时间发生.这对于法医鉴定人员侦破案件和事件重建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测方法 法医病理 法医鉴定学 死亡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肾上腺出血法医尸检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易旭夫 廖志钢 +3 位作者 邓振华 汪秉康 官鹏 李元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1983~1996年间685例尸检中44例肾上腺出血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肾上腺出血主要以20~40岁的男性为主,外伤性肾上腺出血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疾病性肾上腺出血以年幼及老人为主。肾上腺出... 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1983~1996年间685例尸检中44例肾上腺出血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肾上腺出血主要以20~40岁的男性为主,外伤性肾上腺出血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疾病性肾上腺出血以年幼及老人为主。肾上腺出血双侧多见,主要见于皮髓质交界处,其出血病理分级与外伤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生存时间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出血 尸检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BFP)染色法对诊断心肌早期缺血的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赖跃 廖志钢 聂忠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18,30,F003,共5页
法医病理学检验中,常需一种诊断心肌早期缺血性损害的准确方法,以便解决疑为心肌早期缺血,迅速死亡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因为HE染色病变不典型,难以作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为此,我们采用Lie等介绍的苏术素碱性苦味酸(HBFP)染色... 法医病理学检验中,常需一种诊断心肌早期缺血性损害的准确方法,以便解决疑为心肌早期缺血,迅速死亡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因为HE染色病变不典型,难以作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为此,我们采用Lie等介绍的苏术素碱性苦味酸(HBFP)染色法,对26例法医尸体解剖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研究,并同HE染色进行了对比观察。期望在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方面作出一恰当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早期缺血 染色法 诊断 碱性品红 苏木素 急性心肌缺血 早期心肌缺血 HE染色 病理学检验 缺血性损害 碱性苦味酸 组织切片 尸体解剖 对比观察 不典型 法医 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FRP2、FIBRA和ACTBP2位点的法科学应用研究
8
作者 徐振波 吴梅筠 +5 位作者 孙光云 朱元亮 赖跃 胡海洋 李荣华 杜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用 PCR- ST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 DHFRP2、 FIBRA和 ACTBP2三个 STR位点的法科学应用进行探讨,显示三个位点的扩增效率高, DNA降解至 400 bp以下时也可扩增成功,可用于法医学个人识别。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偶合率为 7.6... 用 PCR- ST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 DHFRP2、 FIBRA和 ACTBP2三个 STR位点的法科学应用进行探讨,显示三个位点的扩增效率高, DNA降解至 400 bp以下时也可扩增成功,可用于法医学个人识别。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偶合率为 7.6× 10- 5,累积非父排除率达 96.81%,将此三个位点用于法科学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均获得满意结果。种属研究发现, 9种常见动物 DNA样本 (兔、鸡、鼠、牛、猪、蛙、猫、鱼和蛇 )中,兔、鸡 DNA在 DHFRP2位点有一长度为 179 bp的扩增片段;兔、牛、猪、鸡、鱼 DNA在 FIBRA位点出现一长度为 207 bp的扩增片段; 9种动物 DNA在 ACTBP2位点均无扩增产物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科学应用 DHFRP2位点 FIBRA位点 ACTBP2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NA体外扩增法鉴定人类牙髓的性别
9
作者 许云秀 孙光云 吴梅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54-55,67,T002,共4页
牙齿是犯罪及重大意外事故现场最易得到的物证,需对其进行个人识别.本文报导了从人的牙髓中提取DNA,用两对引物Y^(1.1)、Y^(1.2)及A1u^(9.1)、Alu^(9.2)作PCR法进行扩增,7颗人牙均有Alu^(9.1)、 Alu^(9.2) 扩增产物,4例男性牙髓有Y^(1.1... 牙齿是犯罪及重大意外事故现场最易得到的物证,需对其进行个人识别.本文报导了从人的牙髓中提取DNA,用两对引物Y^(1.1)、Y^(1.2)及A1u^(9.1)、Alu^(9.2)作PCR法进行扩增,7颗人牙均有Alu^(9.1)、 Alu^(9.2) 扩增产物,4例男性牙髓有Y^(1.1)、Y^(1.2)扩增产物,3 例女性牙髓则无,正确地判定了牙齿的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体外扩增法 鉴定 人类 牙髓 性别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抗夹心间接ELISA方法检测p30确证人类精斑
10
作者 苟清 侯一平 +1 位作者 毛咏秋 吴梅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0-13,共4页
检测p30确证精斑有下列几种方法:免疫扩散,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胶乳凝集抑制试验,薄层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就灵敏度而论,则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高。最近,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 检测p30确证精斑有下列几种方法:免疫扩散,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胶乳凝集抑制试验,薄层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就灵敏度而论,则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高。最近,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了双抗夹心间接ELISA法来确证人类的精斑,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夹心间接ELISA方法 检测 P30 精斑 法医物证检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染法检测STR复合扩增产物应用于法医个体识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宝文 陈国弟 张华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为提高法医生物检材利用率和检案效率 ,研制银染法能检测的 4个基因座和 6个基因座STR复合扩增试剂。对一例轮奸案检材DNA ,运用同步复合PCR技术对CSF1PO、TPOX、THO1和vWA(A组 ) 4个STR基因座 ;D18S5 1、D7S82 0、D13S317、D5S818、D3S... 为提高法医生物检材利用率和检案效率 ,研制银染法能检测的 4个基因座和 6个基因座STR复合扩增试剂。对一例轮奸案检材DNA ,运用同步复合PCR技术对CSF1PO、TPOX、THO1和vWA(A组 ) 4个STR基因座 ;D18S5 1、D7S82 0、D13S317、D5S818、D3S135 85个STR基因座和Amelogenin(B组 )性别基因座分别进行 4个基因座和 6个基因座的PCR复合扩增 ,两组扩增产物同时经测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 ,扩增片段互不干扰。两组试剂用于一例个体识别案获得了 2 .43× 10 -19的个体识别率。证实了银染法检测STR 4个基因座和 6个基因座复合扩增产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复合扩增 个体识别 银染法 法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震荡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于晓军 赵福弟 +2 位作者 刘卯阳 王兆辰 吴家馼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19-123,145+148-149,共8页
本文介绍用单摆式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意识丧失1~6分钟,并迅速恢复而无定位性神经病学征象。打击时鼠头部吸收能量约2.35J。常规病理学检查发现脑组织有淤血、水肿和灶性出血。病变有明显的时序:脑震荡后15分钟脑血管痉挛;1... 本文介绍用单摆式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意识丧失1~6分钟,并迅速恢复而无定位性神经病学征象。打击时鼠头部吸收能量约2.35J。常规病理学检查发现脑组织有淤血、水肿和灶性出血。病变有明显的时序:脑震荡后15分钟脑血管痉挛;1小时开始出现淤血,水肿;6小时病变达到高峰,可见散在小出血灶;24小时恢复至1小时水平;48小时基本正常。Woil氏染色,显示弥漫性轴索、髓鞘肿胀;伤后6小时开始出现“收缩球”。病变以脑干、枕极、小脑、额极、海马及脑室壁等中线区为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意识模糊 时序变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串联重复序列D7S2201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代新 张林 +2 位作者 吴梅筠 陈国弟 陈于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短串联重复序列D7S220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在262个中国成都地区汉族无关个体及119个泰国曼谷地区泰人无关个体中分别发现7个和5个等位基因,首次获得该基因座在两群体中的频率分布,其等位基因片段大小... 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短串联重复序列D7S220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在262个中国成都地区汉族无关个体及119个泰国曼谷地区泰人无关个体中分别发现7个和5个等位基因,首次获得该基因座在两群体中的频率分布,其等位基因片段大小范围为100~124bp。两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该基因座在两群体中的个人识别能力(PD)、杂合度(H)、多态性信息含量(CPI)及非父排除率(PE)分别为0.7038、0.5992、0.4789、0.2900和0.7351、0.5882、0.5012、0.2770。家系调查证实了等位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χ2检验表明两群体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生育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 D7S2201基因座 多态性 群体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闭合性脑损伤酯化银和白蛋白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晓军 肖飞 +1 位作者 吴家馼 吴梅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9-73,76,共6页
目的 研究闭合性脑损伤立即死亡和伤后 15min至 5天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 HE染色法观察闭合性脑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伤后立即死亡组大鼠脑干、大脑和小脑大量神经元表现为皱缩 (Ⅰ型变 )和肿胀 (Ⅱ型变 ),脑干大片... 目的 研究闭合性脑损伤立即死亡和伤后 15min至 5天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 HE染色法观察闭合性脑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伤后立即死亡组大鼠脑干、大脑和小脑大量神经元表现为皱缩 (Ⅰ型变 )和肿胀 (Ⅱ型变 ),脑干大片神经纤维波浪样变形;伤后 2~ 8h,出现神经元水肿和轴索肿胀明显;伤后 8~ 24h,出现轴索收缩球。之后,Ⅰ型变、Ⅱ型变和收缩球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增多加重。伤后 4~ 5天,组织水肿减轻或消失,收缩球仍存在。酯化银染色观察,各种损伤性改变均较 H.E.染色更清晰。 ABC法,血浆 Al随伤后时间延长,从血管周围逐渐向周围扩散,并进入损伤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 脑震荡性损伤改变呈冲击性、对冲性和向心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脑损伤 病理改变 生物力学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闭合性脑损伤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晓军 彭雪梅 +1 位作者 肖飞 吴梅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4,共2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直接致死及伤后15分钟至伤后5天处死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发现大鼠脑震荡性损伤后病变主要为:全脑弥漫性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扭曲、波浪状变形和断裂;髓鞘脱落或套袖样剥离;轴索肿胀;轴索断... 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直接致死及伤后15分钟至伤后5天处死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发现大鼠脑震荡性损伤后病变主要为:全脑弥漫性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扭曲、波浪状变形和断裂;髓鞘脱落或套袖样剥离;轴索肿胀;轴索断端收缩球形成;神经纤维表面颗粒状隆起(芽生现象);神经细胞球形肿胀;神经细胞膜穿孔状破裂;神经细胞膜表面突触脱失或减少;脑实质血管壁破裂穿孔。神经纤维的各种改变均随伤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其中轴索收缩球于伤后8h出现,直径约为3~5μm,伤后3~5天可达7~8μm。损伤多见于额叶和顶叶、皮质-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和内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 脑损伤 扫描电镜 生物力学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油对亚慢性铅中毒家兔排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伟 梁冰 +1 位作者 张健 杨文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1-73,共3页
选用家兔 2 0只 ,雌雄对半 ,随机分为Ⅰ~Ⅴ组 ,每组 4只。其中Ⅰ组为阴性对照组 ,Ⅱ组为阳性对照组 ,Ⅱ~Ⅴ组以 1.5 7mg/kg的剂量隔日腹注Pb(Ac) 2 溶液 2 0d ,同时除阳性对照组外 ,其余三组每天分别喂饲 70mg/kg、140mg/kg、42 0mg/k... 选用家兔 2 0只 ,雌雄对半 ,随机分为Ⅰ~Ⅴ组 ,每组 4只。其中Ⅰ组为阴性对照组 ,Ⅱ组为阳性对照组 ,Ⅱ~Ⅴ组以 1.5 7mg/kg的剂量隔日腹注Pb(Ac) 2 溶液 2 0d ,同时除阳性对照组外 ,其余三组每天分别喂饲 70mg/kg、140mg/kg、42 0mg/kg的大蒜油 ,连续观察 40d。饲喂大蒜油各组的尿铅排泄量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 ,脑、肝、肾、骨、血铅含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证明大蒜油对素食类动物亦有很好的驱铅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油 排泄 铅中毒 家兔 解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代新 张林 吴梅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单核甘酸多态性( SNPs)是继 RFLP和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之后的新一代遗传标记系统,具有密度高、遗传稳定、分析易自动化等特点。 SNPs可通过电泳、 PCR、酶切及测序等方法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基因作图、疾病相关性分析、群体遗传学及药... 单核甘酸多态性( SNPs)是继 RFLP和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之后的新一代遗传标记系统,具有密度高、遗传稳定、分析易自动化等特点。 SNPs可通过电泳、 PCR、酶切及测序等方法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基因作图、疾病相关性分析、群体遗传学及药物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标记 生物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扩增DNA序列测定人发的性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梅筠 孙光云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3,14,共4页
最常用的DNA分析方法是测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 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此法需要微克量的未降解大分子DNA,一般难以从案例检材中获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能使DNA的特异... 最常用的DNA分析方法是测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 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此法需要微克量的未降解大分子DNA,一般难以从案例检材中获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能使DNA的特异区域扩增,供序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人发 性别 DNA分析方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法医物证检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测定C1m(f)因子及成都地区汉族频率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林 李英碧 +2 位作者 侯一平 苟清 吴梅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45-147,共3页
作者用抗G1m(f)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人类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G1m(f)因子的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同时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群体G1m(f)因子的频率.在478份样本血清中,G1m(f)因子阳性占83.26%,计算G1m(f)的基因频率为0.5909,方差为0.0004.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 单克隆抗体 成都地区 抑制试验 频率调查 因子 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 测定 汉族群体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精神障碍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附16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霍克钧 刘协和 +1 位作者 张伟 胡泽卿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68-72,共5页
作者对16例酒精性精神障碍鉴定案例进行分析.鉴定结论,诊断为普通醉洒13例,慢性酒精中毒3例.16例中,评定无责任能力2例(12.5%),限制责任能力2例(12.5%),完全责任能力12例(75.0%).作者强调应根据被鉴定人的既往饮酒史,醉酒后的表现,精神... 作者对16例酒精性精神障碍鉴定案例进行分析.鉴定结论,诊断为普通醉洒13例,慢性酒精中毒3例.16例中,评定无责任能力2例(12.5%),限制责任能力2例(12.5%),完全责任能力12例(75.0%).作者强调应根据被鉴定人的既往饮酒史,醉酒后的表现,精神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作案动机,作案前有无预谋,案发后有无掩饰行为,以及各种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被鉴定人对其危害行为是否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精神障碍 刑事责任能力 慢性酒精中毒 神经系统检查 鉴定结论 精神检查 检查结果 控制能力 危害行为 综合判断 作者 作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