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6活性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作孝 徐文桢 +5 位作者 章崇杰 刘杰 魏大鹏 赵宗蓉 张平 陈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在重症肌无力 (MG)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3H -TdR掺入法检测 40例正常对照及 42例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分泌活性。  结果 MG患者组IL -6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IL -6活性...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在重症肌无力 (MG)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3H -TdR掺入法检测 40例正常对照及 42例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 -6分泌活性。  结果 MG患者组IL -6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IL -6活性变化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产生以及与MG临床类型、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 IL -6在MG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检测IL -6活性对区分MG临床类型、判断病情、推测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白细胞介素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细胞表面及培养上清液中抗原提取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文立亚 岳松龄 +2 位作者 蔡美英 高巽坤 张传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14,T003,共3页
对变形链球菌中的远源链球菌(S·Sobrinus)的菌细胞表面抗原及培养上清液中抗原的提取在质与量上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二者的中抗原总浓度相近似,SDS—PAGE 中的高、低分子量的蛋白条带均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故认为二者均为提取抗... 对变形链球菌中的远源链球菌(S·Sobrinus)的菌细胞表面抗原及培养上清液中抗原的提取在质与量上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二者的中抗原总浓度相近似,SDS—PAGE 中的高、低分子量的蛋白条带均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故认为二者均为提取抗原的重要来源,但利用菌细胞表面提取抗原则更具有省时、省力、节约经费之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源链球菌 培养上清液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文立亚 张传彬 岳松龄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3-14,共2页
用自制的抗远缘链球菌OMZ176220kD表面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OMZ176菌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MCAb(WC3A6d)与OMZ176菌作用后,其生长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 用自制的抗远缘链球菌OMZ176220kD表面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OMZ176菌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MCAb(WC3A6d)与OMZ176菌作用后,其生长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变形链球菌 生长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的方法探讨
4
作者 张传彬 文立亚 钱凤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9-250,T013,共3页
采用培养基加载体的方法培养变形链球菌,提取细菌表面蛋白抗原Ⅰ/Ⅱ(SAⅠ/Ⅱ),可使常规从培养上清液中提取SAⅠ/Ⅱ的程序明显简化且操作方便。该方法所获得的SAⅠ/Ⅱ的量是常规法等体积培养液中所得的16倍。该法对于需... 采用培养基加载体的方法培养变形链球菌,提取细菌表面蛋白抗原Ⅰ/Ⅱ(SAⅠ/Ⅱ),可使常规从培养上清液中提取SAⅠ/Ⅱ的程序明显简化且操作方便。该方法所获得的SAⅠ/Ⅱ的量是常规法等体积培养液中所得的16倍。该法对于需大量培养细菌提取蛋白抗原的实验研究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存真菌玻片培养的一种改良方法
5
作者 张传彬 顾淑君 +1 位作者 高巽坤 林志靖 《微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60-60,共1页
真菌形态的比较研究,较为困难,真菌玻片培养封存一直不令人满意。本法可在封片前全部去除培养基、显示真菌真实结构。标本染色或不染色形态均清晰、立体感强。所用封片剂为芳香族异氰酸酯、粘着力强、固化快、固化后可经3%盐酸酒精和0.... 真菌形态的比较研究,较为困难,真菌玻片培养封存一直不令人满意。本法可在封片前全部去除培养基、显示真菌真实结构。标本染色或不染色形态均清晰、立体感强。所用封片剂为芳香族异氰酸酯、粘着力强、固化快、固化后可经3%盐酸酒精和0.1%的新洁尔灭浸泡3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玻片培养 琼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或免疫鼠的ADCC活性和cAMP水平变化
6
作者 余华葵 冯慧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24,共3页
本文用^(61)Cr释放试验和~3H-cAMP蛋白竞争结合分析法研究了实验性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或免疫鼠的ADCC活性和cAMP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强毒株(B株)和减毒株(49株)接种后均能导致鼠脾细胞的ADCC水平增高及cAMP水平降低,但灭活立克次体接种... 本文用^(61)Cr释放试验和~3H-cAMP蛋白竞争结合分析法研究了实验性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或免疫鼠的ADCC活性和cAMP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强毒株(B株)和减毒株(49株)接种后均能导致鼠脾细胞的ADCC水平增高及cAMP水平降低,但灭活立克次体接种后对鼠脾细胞的ADCC活性及cAMP水平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立克次体 ADCC CAMP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