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McAb-AST及骨髓涂片法对四川省汶川县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孝素 林芳清 +7 位作者 阚兵 吴远祥 张安治 李国茹 陈明 张先钦 蒋能富 张显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7,共3页
作者等用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及骨髓穿刺涂片法对汶川县125只犬进行感染利什曼原虫调查,骨髓涂片法查出原虫的阳性犬46只,感染率为36.8%,较之历年来陇南、川北报道的犬感染率为高,不但查明了当地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严重... 作者等用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及骨髓穿刺涂片法对汶川县125只犬进行感染利什曼原虫调查,骨髓涂片法查出原虫的阳性犬46只,感染率为36.8%,较之历年来陇南、川北报道的犬感染率为高,不但查明了当地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严重性,且为本年在白蛉繁殖季节前消除这些传染源提供了确切依据。为了研究对犬利什曼病的简易、准确的调查方法,我们同时用McAb-AST对该125只犬的血清,检测其循环抗原,结果与骨髓涂片阳性符合率为97.8%,总符合率95.2%,可望取代骨髓涂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原虫 单克隆抗体 抗原斑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存条件下单克隆抗体活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子龙 胡孝素 +2 位作者 林芳清 刘佩娜 阚兵 《单克隆抗体通讯》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前,单克隆抗体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应用愈来愈广泛。众所周知,单克隆抗体如保存不当,将会很快失活,找出对单克隆抗体的最适宜保存条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10种保存条件对同一株单克隆抗体2H6-E3的活性变化进行了长达75周的动态... 目前,单克隆抗体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应用愈来愈广泛。众所周知,单克隆抗体如保存不当,将会很快失活,找出对单克隆抗体的最适宜保存条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10种保存条件对同一株单克隆抗体2H6-E3的活性变化进行了长达75周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在-30℃、-70℃的7种保存条件下抗体滴度下降不明显,而在较高保存温度(-18℃,4℃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条件 单克隆抗体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利什曼原虫表膜的制备及保护性McAb识别膜抗原的研究
3
作者 刘佩娜 胡孝素 +3 位作者 阚兵 吕洪刚 王远萍 杨志梅 《单克隆抗体通讯》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用匀浆及超声波破碎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犬分离株前鞭毛体,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其表膜,电镜观察见所得样品是单位膜和膜下微管组成的表膜,测得微管直径平均为23.3nm,微管间距巨平均为15.7nm,经SDS-PAGE分离显示1条主带,次带约15条,... 本文用匀浆及超声波破碎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犬分离株前鞭毛体,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其表膜,电镜观察见所得样品是单位膜和膜下微管组成的表膜,测得微管直径平均为23.3nm,微管间距巨平均为15.7nm,经SDS-PAGE分离显示1条主带,次带约15条,再转移到硝化纤维膜上,用单克隆抗体2H6-E3识别,仅见有一条区带,分子量为63kDa,该单克隆抗体是己经被证实定位于前鞭毛体表膜,并具有免疫保护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利什曼虫 前鞭毛体表膜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杜氏利什曼原虫犬分离株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用于病犬血清循环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雅静 胡孝素 +2 位作者 林芳清 阚兵 吕洪刚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1年第2期21-25,共5页
本文报道用杜氏利什曼原虫大分离株前鞭毛体膜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瘤细胞融合,得到多株分泌抗体较高且稳定的细胞株。进一步筛选出McAb C11-G10-A4可用于检测病犬血清循环抗原。用McAb-AST检测采自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的3... 本文报道用杜氏利什曼原虫大分离株前鞭毛体膜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瘤细胞融合,得到多株分泌抗体较高且稳定的细胞株。进一步筛选出McAb C11-G10-A4可用于检测病犬血清循环抗原。用McAb-AST检测采自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的30份犬血清,阳性率30%。与骨髓涂片查病原体的总符合率为86.7%,阳性符合率达100%。69份非流行区对照大血清检测结果,仅1份出现阳性反应,可见本试验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9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利什曼虫 循环抗原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瘤细胞在玻璃微载体培养中生物特性观察
5
作者 胡孝素 林芳清 +3 位作者 王雅静 阚兵 刘庆 王子龙 《单克隆抗体通讯》 CAS CSCD 1990年第2期46-50,共5页
本文报道以玻璃微载体小珠(CMB,Class microcarrier beads)作为载体培养杂交瘤细胞方法的建立。结果表明4株杂交瘤细胞在GMB培养显示GNB法上清中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滴度。OD值较单层培养法为高。比较培养7d后的杂交瘤细胞数,也以GMB法... 本文报道以玻璃微载体小珠(CMB,Class microcarrier beads)作为载体培养杂交瘤细胞方法的建立。结果表明4株杂交瘤细胞在GMB培养显示GNB法上清中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滴度。OD值较单层培养法为高。比较培养7d后的杂交瘤细胞数,也以GMB法获得细胞数为多。各株细胞都诱生出高滴度腹水。亚类鉴定方面,GMB法培养的4株杂交瘤细胞上清内McAb所属亚类,又都保持了与单层法培养者完全相同的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在CMB培养中,细胞迅速增殖,且保持各细胞株分泌其特异的McAb的生物特性,细胞活力旺盛,为今后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制备McAb,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载体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抗包虫囊液抗原McAb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6
作者 曹和洵 杨文天 +2 位作者 李英杰 欧阳明辉 巢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0-23,共4页
应用Oriel法制备的包虫囊液抗原经腹腔注入供实验的小鼠,作为脾细胞供体。此脾细胞与不能分泌的骨髓瘤细胞株SP2/0和P3u_1相融合,以生成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法从这些混合细胞培养基中筛选出上清液,用稀释法将上清液克隆,再克隆化之后... 应用Oriel法制备的包虫囊液抗原经腹腔注入供实验的小鼠,作为脾细胞供体。此脾细胞与不能分泌的骨髓瘤细胞株SP2/0和P3u_1相融合,以生成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法从这些混合细胞培养基中筛选出上清液,用稀释法将上清液克隆,再克隆化之后,生成能分泌单克隆抗体、抗包虫囊液活性的杂交瘤,其染色体数目在80~100范围之内。单克隆抗体类及亚类13Fs和31G_(12)分别是IgG_1和IgA。DD和ELISA用于鉴定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ELISA法比较杂交瘤和绦虫囊尾蚴液等其它寄生虫抗原制备物,包虫囊液和Pf抗原,表明单克隆抗体对包虫囊寄生虫有很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