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_(2)CO_(3)/聚乙烯亚胺功能化多孔型TiO_(2)及CO_(2)捕集性能研究
1
作者 雷嗣远 王思源 +6 位作者 何川 张伟 王乐乐 汪华 刘鹏 陈宝康 周长松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6,共7页
利用不同质量的K_(2)CO_(3)和PEI将TiO_(2)表面功能化并深入研究CO_(2)的吸附性能和机理;通过超声浸渍法,以K_(2)CO_(3)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功能化材料,以商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白胚(多孔型TiO_(2))为载体成功制备CO_(2)低温吸... 利用不同质量的K_(2)CO_(3)和PEI将TiO_(2)表面功能化并深入研究CO_(2)的吸附性能和机理;通过超声浸渍法,以K_(2)CO_(3)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功能化材料,以商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白胚(多孔型TiO_(2))为载体成功制备CO_(2)低温吸附剂;利用XRD、DTG、FTIR和XPS表征测试改性吸附剂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K_(2)CO_(3)和PEI可活化多孔型TiO_(2)孔隙结构,并提高表面碱性活性中心的密度,不仅有助于提升PEI和K_(2)CO_(3)的容纳能力,还有利于吸附活性位点的暴露以及CO_(2)的扩散与吸附;PEI负载可引入大量活性官能团和碱性胺位点,对CO_(2)的吸附容量可达2.11 mmol/g。通过测量50%PEI@TiO_(2)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量以及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的拟合发现,CO_(2)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时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CO_(2)最佳吸、脱附温度分别为50℃和110℃。循环实验表明,与PEI相比,K_(2)CO_(3)负载TiO_(2)更稳定,30次循环后CO_(2)吸附容量下降不超过10%,表明以商用SCR催化剂白胚为载体的功能化材料有望应用于烟气CO_(2)低温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低温吸附 功能化 TiO_(2)载体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功率区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孟起 肖俊峰 +9 位作者 吴昌兵 周刚 向东 王科 赵思勇 葛晓明 刘印 夏林 连小龙 王一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38,共7页
单轴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中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和汽轮机输出功率的合理区分是联合循环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性能分析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实施方便、通用性强的单轴联合循环机组燃气轮机与汽... 单轴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中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和汽轮机输出功率的合理区分是联合循环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性能分析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实施方便、通用性强的单轴联合循环机组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功率区分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获得的计算结果与某F级单轴联合循环机组(匹配三压再热凝汽式汽轮机)热平衡设计数据对比,汽轮机功率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6%,燃气轮机功率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42%。这表明本文提出的功率区分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燃气轮机 汽轮机 功率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级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双热源梯级加热天然气方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夏林 周刚 +9 位作者 吴昌兵 向东 张学华 刘印 赵思勇 葛晓明 肖俊峰 胡孟起 连小龙 王一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0,共7页
基于Thermoflow软件建立某F级联合循环机组底层蒸汽循环热力计算模型,并针对双热源梯级加热方案对机组性能的提升机理进行分析。与单热源加热方案相比,双热源梯级方案将大部分单热源加热方案中加热天然气的热量采用余热锅炉尾部的低品... 基于Thermoflow软件建立某F级联合循环机组底层蒸汽循环热力计算模型,并针对双热源梯级加热方案对机组性能的提升机理进行分析。与单热源加热方案相比,双热源梯级方案将大部分单热源加热方案中加热天然气的热量采用余热锅炉尾部的低品位废热来代替,并将中压省煤器处高品位的烟气热能用于产生更多的再热蒸汽、低压蒸汽流量,提升机组出力,并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随着机组负荷的下降或环境温度的增加,双热源梯级加热方案对机组性能的提升效果将减弱。经计算分析,F级联合循环机组采用双热源梯级加热方案的年收益将达到约6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约5.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余热锅炉 燃料加热器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燃气轮机关键部件运行效能软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孟起 肖俊峰 +9 位作者 吴昌兵 周刚 向东 王科 赵思勇 葛晓明 刘印 夏林 连小龙 王一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86,共7页
燃气轮机压气机效率、燃烧效率、透平效率、燃烧室出口温度等综合性指标或参数的准确辨识是燃气轮机效能监测与劣化致因诊断技术的关键之一,但这些综合性指标或参数往往无法直接测量。建立了基于热力学原理的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效能软测... 燃气轮机压气机效率、燃烧效率、透平效率、燃烧室出口温度等综合性指标或参数的准确辨识是燃气轮机效能监测与劣化致因诊断技术的关键之一,但这些综合性指标或参数往往无法直接测量。建立了基于热力学原理的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效能软测量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实现了上述综合性指标或参数的准确软测量。在此基础上,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对某型F级燃气轮机的关键部件效能参数进行了辨识并分析了其劣化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常年调峰运行、启停频繁的机组,透平等高温部件效率劣化程度相比压气机等冷端部件更为严重,建议在停机检修时对透平等高温部件的健康状态予以特别关注。该研究结果可为适时开展燃气轮机状态检修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燃气轮机 效能分析 效能监测 故障诊断 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