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上游积雪演变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居嘉 杨明祥 +4 位作者 王贺佳 张利敏 李红刚 管镇 董宁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9,共8页
融雪水是澜沧江流域春季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澜沧江上游积雪变化规律,准确模拟融雪径流过程,对澜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水资源科学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卫星遥感积雪覆盖率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澜沧江... 融雪水是澜沧江流域春季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澜沧江上游积雪变化规律,准确模拟融雪径流过程,对澜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水资源科学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卫星遥感积雪覆盖率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澜沧江上游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规律,构建了融雪径流模型(SRM),模拟了澜沧江上游2008—2018年融雪期径流过程,并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开展了参数率定。结果表明:①澜沧江上游积雪覆盖率在春季、秋季、冬季呈不显著增大趋势,在夏季呈不显著减小趋势,春、夏、秋、冬四季多年平均积雪覆盖率分别为0.16、0.06、0.13、0.17。②澜沧江源区西南和北部沿界狭长区域积雪覆盖率在四季均呈增大趋势,东南区域积雪覆盖率呈减小趋势;其中,西北部区域积雪覆盖率增幅在冬季达到最大,可达3%/a。③SRM在澜沧江上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5月份率定期和验证期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7和0.78。研究结果对高寒区融雪径流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上游 积雪覆盖率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融雪径流模型 趋势分析 融雪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梯级电站运行对湄公河枯水期的影响
2
作者 张攀全 管镇 +1 位作者 李红刚 杨庆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变化环境下湄公河径流正在改变,科学认识澜湄流域干旱和澜沧江梯级水库调度的作用,有利于跨境水资源的管理和澜湄合作的开展。为了探究澜沧江梯级电站运行对湄公河枯水期的影响,基于景洪电站出库流量和湄公河4个水文站实测流量,以及SPE... 变化环境下湄公河径流正在改变,科学认识澜湄流域干旱和澜沧江梯级水库调度的作用,有利于跨境水资源的管理和澜湄合作的开展。为了探究澜沧江梯级电站运行对湄公河枯水期的影响,基于景洪电站出库流量和湄公河4个水文站实测流量,以及SPEI指数、气温、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湄公河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为25.6%,其中枯水期干旱频率为21.4%,丰水期干旱频率高达35.7%,SPEI下降趋势0.14/(10 a);2000年后持续升温和降水的年际不稳定易导致湄公河气象干旱频发。2010年以来经过澜沧江梯级电站调节,景洪电站枯水期平均出库较多年平均增加92.9%,景洪出库流量在清盛、万象、巴色、桔井4个水文站中占比分别为83.5%、68.1%、37.3%和35.0%,流量最小的3—4月份对下游桔井站的补水占比还可达45%左右;特别是在澜湄流域遭遇干旱期间,通过对下游补水,可有效缓解干旱期间用水需求。澜沧江梯级电站运行对枯水期湄公河的补水效果非常显著,充分体现出电站巨大的调节作用和对下游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枯水期 电站运行 影响分析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上游5座梯级水库坝前鱼类空间分布格局
3
作者 陈娜 连玉喜 +4 位作者 秦鑫 杨延东 熊定松 熊鹰 陈柏言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明确澜沧江上游梯级水库鱼类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合理设计和建造过鱼设施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夏季(8月)和2020年春季(5月)采用水声学与多网目复合刺网相结合的方法对澜沧江上游5座梯级水库(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桥和苗尾)坝前鱼类及... 明确澜沧江上游梯级水库鱼类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合理设计和建造过鱼设施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夏季(8月)和2020年春季(5月)采用水声学与多网目复合刺网相结合的方法对澜沧江上游5座梯级水库(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桥和苗尾)坝前鱼类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展开了调查,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判断鱼类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并对鱼类密度与水深等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共调查到鱼类3目6科13属19种,以鲤科鱼类为主,共11种,占总种数的57.9%,其次为花鳅科鱼类3种,占总种数的15.8%;主要优势种为裂腹鱼属鱼类和高原鳅属鱼类。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桥和苗尾坝前水域春季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8.3±5.7)×10^(-3)、(10.5±5.3)×10^(-3)、(12.0±6.7)×10^(-3)、(11.1±5.3)×10^(-3)、(5.7±4.5)×10^(-3)尾/m^(3);夏季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5.1±2.3)×10^(-3)、(6.6±7.2)×10^(-3)、(14.7±16.8)×10^(-3)、(5.8±8.0)×10^(-3)、(5.2±4.5)×10^(-3)尾/m^(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水平方向上,鱼类密度与距离岸边的最近距离呈负相关性,但只有里底、黄登、大华桥和苗尾4库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乌弄龙水库鱼类密度与离坝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其余4库鱼类密度与离坝距离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在垂直方向上,鱼类丰富度随水深增大逐渐降低,69.5%~93.5%的鱼类都分布在水面以下30m,鱼类密度与断面平均水深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建议过鱼设施的上行出口和下行入口尽量靠近鱼类偏好分布的水域,一方面有利于其翻越大坝后迅速恢复体力和找到适宜的庇护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大鱼类下行通过过鱼设施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鱼类 过鱼设施 空间分布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蓄水失稳诱发涌浪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大儒 吴述彧 +3 位作者 罗超鹏 邓辉 李鹏飞 王照英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8,共11页
澜沧江上游拟建RM水电站,其蓄水运行可能导致近坝左岸RS巨型堆积体发生变形失稳,进而诱发滑坡涌浪灾害,威胁枢纽建筑物和下游居民安全。结合前期大量地质勘察及物理力学试验资料,采用大型离心机模型试验等方法,进行了RS堆积体蓄水潜在... 澜沧江上游拟建RM水电站,其蓄水运行可能导致近坝左岸RS巨型堆积体发生变形失稳,进而诱发滑坡涌浪灾害,威胁枢纽建筑物和下游居民安全。结合前期大量地质勘察及物理力学试验资料,采用大型离心机模型试验等方法,进行了RS堆积体蓄水潜在失稳破坏模式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RS堆积体至大坝段全河道的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RS堆积体滑坡-涌浪链式灾害动力学灾变全过程数值分析,对滑坡涌浪的首浪高度、对岸爬坡浪高、沿途传播特征、坝前浪高、沿大坝爬升高度等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库蓄水位逐步抬升至2800 m高程,RS堆积体最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失稳破坏,其后缘拉裂边界为蓄水位以上一定范围的堆积体碎石土层、前缘剪切边界为堆积体中下部细颗粒层。堆积体失稳破坏后诱发滑坡涌浪,首浪高度在入水点附近达到峰值,约为31.5 m,历时约15 s。涌浪沿河道向下游传播通过①号河湾前后浪高衰减39.5%,涌浪在约147 s时传至大坝处并沿坝坡继续爬升,爬坡浪高约为2.6 m,历时180 s,首浪及后续小浪均无翻坝风险。首浪受大坝阻挡消能后,随即向上游反向传播形成回涌现象,回涌与后续涌浪撞击形成局部高浪区,至P5监测点处回涌浪高达到最大,约为4.56 m,历时219 s。涌浪传播过程中,河湾地形及回涌现象可大幅加速涌浪能量衰减,有效降低涌浪冲击与次生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巨型堆积体 离心机模型试验 失稳模式 滑坡-涌浪链式灾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云南吻孔鲃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钟文武 周睿 +5 位作者 鲁祥兴 吴敬东 严燕群 方晗 袁溯 吴胜亮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人工繁殖饲养的云南吻孔鲃肌肉营养成分,测定了云南吻孔鲃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质元素。结果表明,云南吻孔鲃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8.05%、17.16%、2.22%和1.13%。云... 试验旨在探究人工繁殖饲养的云南吻孔鲃肌肉营养成分,测定了云南吻孔鲃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质元素。结果表明,云南吻孔鲃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8.05%、17.16%、2.22%和1.13%。云南吻孔鲃肌肉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3.98±0.30)%,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为(5.80±0.05)%,非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为(8.18±0.26)%,鲜味氨基酸所占比例为(5.28±0.33)%,必需氨基酸总量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标准,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5.77。云南吻孔鲃肌肉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4.13%,以C18系列为主,油酸含量最高,为(43.32±9.43)%。常量元素中,云南吻孔鲃肌肉钾(K)含量最高,为(3 516.00±82.73) mg/kg;镁(Mg)含量最低,为(319.04±15.58)mg/kg。微量元素中,云南吻孔鲃肌肉铁(Fe)的含量最高,为(18.35±6.28) mg/kg;锰(Mn)含量最低,为(0.12±0.02) mg/kg。研究表明,云南吻孔鲃是一种富含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且营养均衡的膳食鱼类,其在作为高油酸膳食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吻孔鲃 肌肉 营养成分 分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坝前水温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梁斯琦 陆颖 +3 位作者 杨福平 赵著燕 肖复晋 蒋永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6-162,共7页
水温是水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水环境系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大型水库建成蓄水后改变原有河道水温结构,垂向上会出现水温分层现象。以澜沧江小湾水电站为研究对象,获取坝前1~200m水深不间断高密度水温数... 水温是水生态系统中关键的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水环境系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大型水库建成蓄水后改变原有河道水温结构,垂向上会出现水温分层现象。以澜沧江小湾水电站为研究对象,获取坝前1~200m水深不间断高密度水温数据,开展小湾水电站坝前垂向水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湾水库为典型分层型水库,坝前水温存在全年分层现象,夏季分层现象最明显,冬季分层现象最弱;表底层水温年平均温差达8.14℃,水温相对水深年变化率为0.05℃/m;坝前表层水温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水温最值出现时间较气温滞后;温跃层厚度变化趋势与深度相反,温跃层深度随季节发生变化,春季温跃层深度下降,冬季上升,夏秋两季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湾水电站 垂向分布 温跃层 澜沧江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征地移民工作探索与创新 被引量:4
7
作者 安可君 方向前 +1 位作者 赵培双 戴继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7-200,214,共5页
澜沧江流域地处西南横断山区,交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区域性产业基础薄弱,移民贫困面大,人地矛盾突出,征地移民补偿、安置和后扶问题典型而复杂。研究了澜沧江流域移民政策和安置方式的变化历程,分析了征地移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 澜沧江流域地处西南横断山区,交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区域性产业基础薄弱,移民贫困面大,人地矛盾突出,征地移民补偿、安置和后扶问题典型而复杂。研究了澜沧江流域移民政策和安置方式的变化历程,分析了征地移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澜沧江征地移民工作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国内进行流域式开发和澜沧江上游段藏区境内水电项目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移民 移民安置 后期扶持 澜沧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WNL水电站水库放鱼净水创新实践
8
作者 杨潇 刘航 任云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16-320,共5页
从澜沧江已发电的WNL水电站水库部分库段水体轻度营养化的现状着手,通过分析其水质、藻类和鱼类等水生态因子的本底资料,划定JY沟库湾为放鱼试验水域,监测放鱼前后水质和藻类变化趋势,研究澜沧江裂腹鱼等土著鱼除藻降盐的效果;同时对试... 从澜沧江已发电的WNL水电站水库部分库段水体轻度营养化的现状着手,通过分析其水质、藻类和鱼类等水生态因子的本底资料,划定JY沟库湾为放鱼试验水域,监测放鱼前后水质和藻类变化趋势,研究澜沧江裂腹鱼等土著鱼除藻降盐的效果;同时对试验水域土著鱼群进行监测,研究其生态适应性、经济养殖可行性等,为WNL水电站水库长期生态治理提供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水域 裂腹鱼 除藻降盐 经济养殖 生态适应性 水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水电工程科技与智能建造创新及实践
9
作者 李志 曾伟 +1 位作者 刘金山 路立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70-975,共6页
作为澜沧江公司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的标志性工程,TB电站肩负着新时代下水电工程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总结澜沧江公司20年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提出“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建造平台为支撑、打造T... 作为澜沧江公司实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的标志性工程,TB电站肩负着新时代下水电工程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总结澜沧江公司20年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提出“以关键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建造平台为支撑、打造TB水电标杆工程”为目标,建立了“1+3+N”科技创新及绿色智能建造体系,实现了智能建造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全面应用。通过创新科技与智能建造体系和管理体制,为工程安全、绿色、优质、高效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最终使TB水电站较可研进度提前一年实现投产发电,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动诠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水电工程 智能建造 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乌弄龙水库泥沙淤积及排沙运行方式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娜 李仲钰 +2 位作者 杜志水 王盼 何洋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由于乌弄龙电站上游梯级水库未如期开发,乌弄龙水电站入库沙量较设计时明显增加,淤积床面抬高,回水淹没范围增大。为保证水库运行安全,充分发挥电站效益,结合上游梯级建设时序变化的情况,拟定不同汛期排沙水位,采用泥沙冲淤数值模型,计... 由于乌弄龙电站上游梯级水库未如期开发,乌弄龙水电站入库沙量较设计时明显增加,淤积床面抬高,回水淹没范围增大。为保证水库运行安全,充分发挥电站效益,结合上游梯级建设时序变化的情况,拟定不同汛期排沙水位,采用泥沙冲淤数值模型,计算各排沙水位方案的水库泥沙淤积及回水,对水库淹没范围以及发电量进行影响分析,综合比选,推荐合适的排沙运行水位,为电站建成后的运行方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淤积 一维恒定非均匀沙全沙数学模型 水库排沙运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机组振动评价和测点布置现行标准对比分析
11
作者 李志华 李明 +6 位作者 王远洪 王猛 郭金忠 刘殿程 夏绍云 马优 周科衡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6,共9页
比对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关于水电机组振动/摆度的越限评价和测点布置要求,阐述了工程现场振动/摆度测点的布置等,发现评价标准、测点布置标准和工程现场之间出现了振动评价边界条件、评价准则、评价工况、测点布置等不一致或不明确... 比对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中关于水电机组振动/摆度的越限评价和测点布置要求,阐述了工程现场振动/摆度测点的布置等,发现评价标准、测点布置标准和工程现场之间出现了振动评价边界条件、评价准则、评价工况、测点布置等不一致或不明确的现象。分析发现:各标准间不统一之处均出现在固定部件的振动评价和测点布置,对机组轴系径向振动(摆度)的规定相对统一;各标准中的不一致现象,不利于标准广谱应用,且容易产生歧义和分歧;评价标准和测点标准不一致的现象,不利于大型或者巨型机组现场全面振动评价;所有标准中评价准则中缺少振幅越限幅度与累计时长权重系数考虑,不利于水电机组新型角色下振动故障及状态检修开展和数据积累。该结论可为水电机组振动标准编制、安装验收、运行管理和科研试验等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摆度 振动评价 测点布置 不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 被引量:24
12
作者 黄光明 王海龙 +4 位作者 王伟营 陈豪 丁诚志 熊合勇 李坤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92,共7页
现阶段我国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主要采用过鱼、鱼类增殖放流作为主要的鱼类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介绍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为加强鱼类资源保护的适应性管理以及后续栖息地设计、建设、管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主要采用过鱼、鱼类增殖放流作为主要的鱼类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介绍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为加强鱼类资源保护的适应性管理以及后续栖息地设计、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澜沧江流域功果桥以上江段以高原区系的鱼类为主,功果桥以下江段东洋区系鱼类逐渐增多。从流域层面进行栖息地保护规划,需要在上游建立高原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和在下游建立东洋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干流在侧格、约龙、班达、如美库尾及卡贡河段保留了流水江段,乌弄龙至古水间保留了51.9km的流水江段,托巴至里底梯级之间保留了约26km的干流为流水江段,橄榄坝到南腊河出境口段也保留了流水江段;支流拟定大桥河、永春河、基独河、德庆河、罗闸河、右支小黑江、左支小黑河为栖息地保护河段。橄榄坝至南腊河河口段的干支流均维持了较好的自然生境,2012年对补远江进行的2次鱼类调查共调查到25种,2014年已达37种;基独河电站拆除前该河仅有少数鮡科和鳅科鱼类,电站拆除后监测到鮡科、鳅科和鲤科等鱼类15种;资助成立了澜沧江下游河段鱼类保护管理所,在澜沧江下游主要鱼类栖息地设置保护标识牌,开展鱼类保护日常巡查及栖息地环境调查,并进行鱼类保护法律法规宣传。鱼类栖息地保护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引导,提高各方开展栖息地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开展鱼类、环境等长期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栖息地保护 水电工程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及抽水蓄能助力区域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查荣瑞 郗发刚 +6 位作者 燕翔 何林波 何信林 杜玉照 孙尔军 赵子文 陈帝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低碳转型是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力消费和生产地区也面临着低碳转型的迫切需求。为探讨广西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问题,明晰水电和抽水蓄能在低碳转型中的助力作用,构建以最小化运行成本为目标,... 低碳转型是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力消费和生产地区也面临着低碳转型的迫切需求。为探讨广西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问题,明晰水电和抽水蓄能在低碳转型中的助力作用,构建以最小化运行成本为目标,考虑机组输出效率、启动成本、水库容量、各机组运行特性等约束的区域电力系统优化模型;提出包括系统装机容量、调峰能力、碳排放、系统费用等关键指标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25、2030和2050年广西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并评估水电和抽水蓄能对低碳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评估体系可以从技术和经济双层角度为能源转型提供有效支撑;合理配置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对于平衡电力系统负荷和供应、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为广西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对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和构建低碳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 抽水蓄能 碳排量 低碳转型策略 电力系统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澜沧江上游径流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红刚 张攀全 管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9,38,共7页
澜沧江作为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澜沧江上游河川径流的演变规律与变化趋势,对澜沧江水资源利用与区域绿色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乌弄龙断面径流资料与上游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 澜沧江作为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澜沧江上游河川径流的演变规律与变化趋势,对澜沧江水资源利用与区域绿色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乌弄龙断面径流资料与上游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对近30 a澜沧江上游径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有径流资料以来,澜沧江上游径流在年代际尺度上变化不大,但在季节上表现为冬季径流增加,夏季径流减少的特点,其中8月份径流在20世纪70年代初存在突变,并以4.8%/(10 a)的显著趋势下降,折合水量2.0亿m^(3)/(10 a),且近30 a下降速率还在进一步加快,上游中部地区降水量减少与径流减少的趋势一致。研究还发现,近30 a以来,随着春季气温升高,上游径流对5月份气温的响应有所减弱,而4月份两者的关系变得密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澜沧江上游融雪(冰)期逐渐提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径流演变 趋势回归 响应分析 澜沧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土著鱼类叉尾鲇人工繁殖鱼苗野化及放流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贵权 高海涛 +5 位作者 肖海斌 李光华 薛晨江 陈豪 金方彭 周睿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8期29-32,35,共5页
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诸如渔业资源滥捕、水利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活动、经济养殖鱼类的引进等对澜沧江土著鱼类的干扰越来越强烈,甚至导致了部分鱼类的濒危,严重影响了澜沧江的鱼类多样性。为了保护澜沧江鱼类... 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诸如渔业资源滥捕、水利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活动、经济养殖鱼类的引进等对澜沧江土著鱼类的干扰越来越强烈,甚至导致了部分鱼类的濒危,严重影响了澜沧江的鱼类多样性。为了保护澜沧江鱼类资源和鱼类物种多样性,相关研究人员进行澜沧江土著鱼类人工繁殖研究。目前,已有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Tsao)、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alis Cui et Chu)、巨魾(Bagarius yarrelli)、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 Chaux et Fang)、叉尾鲇(Wallago attu)等澜沧江土著鱼类繁育成功,部分种类已经进行了人工增殖放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殖放流 土著鱼类 人工繁殖 科学技术 澜沧江 野化 鱼苗 水利工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真核浮游生物的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愈炘 金磊 +6 位作者 刘威 谭庆军 梅增荣 胡圣 王英才 熊少凯 邓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前关于澜沧江浮游生物的研究多局限于浮游植物,缺乏从整个真核生物群落的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为填补相关方面的研究空白,于2020年10月在澜沧江近2 000 km的区域布设了36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基于18S rRNA宏条形码技术探究了真核浮游... 目前关于澜沧江浮游生物的研究多局限于浮游植物,缺乏从整个真核生物群落的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为填补相关方面的研究空白,于2020年10月在澜沧江近2 000 km的区域布设了36个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基于18S rRNA宏条形码技术探究了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测序共得到1 269个OTU,涵盖了45门284属,测序深度足够反映物种多样性。NMDS和ANOSIM分析显示澜沧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依据地理空间分布可划分为3个分组:上游的自然河道段、中游的乌弄龙电站和功果桥电站之间区域、下游的功果桥电站以下区域。根据多样性及群落组成数据发现:属于自然河道段的上游群落组成最为均匀,金藻门和硅藻门广泛分布于该区域;属于水库段的中游和下游多样性类似且均低于上游,隐藻门广泛分布于该区域。影响澜沧江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水温和碱度。上、中、下游的环境驱动因子有所不同,电导率是影响上游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水温是影响中游的关键环境因子,而下游则主要受总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真核浮游生物 18S rRNA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大朝山-糯扎渡区间主汛期月径流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红刚 王昱倩 管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2-45,共4页
为解决流域梯级水电站水库群运行调度工作中大区间中长期降雨径流预测问题,以澜沧江主汛期大朝山—糯扎渡区间(简称大糯区间)降雨径流为例,建立数学模型,率定了模型参数,采用组合赋权的方法考虑前期区间降雨对当月区间径流的影响、采用... 为解决流域梯级水电站水库群运行调度工作中大区间中长期降雨径流预测问题,以澜沧江主汛期大朝山—糯扎渡区间(简称大糯区间)降雨径流为例,建立数学模型,率定了模型参数,采用组合赋权的方法考虑前期区间降雨对当月区间径流的影响、采用数学期望评价当月区间降雨集中程度对当月区间径流的影响,获得了澜沧江主汛期大糯区间降雨径流的预测公式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预测准确度较高,可推广至其他类似大区间中长期降雨径流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朝山—糯扎渡区间 降雨径流 前期降雨 组合赋权 降雨集中度 数学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土著鱼类光唇裂腹鱼人工繁殖鱼苗野化及放流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海涛 肖海斌 +5 位作者 李光华 付贵权 刘跃天 陈豪 金方彭 周睿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197-200,共4页
选择人工繁育已实现规模化的澜沧江中上游土著鱼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野化及放流技术研究,探索光唇裂腹鱼人工繁殖鱼苗野化及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停食野化组放流前10 d减少喂食且放流前5 d停食效果最佳;流水野化组放流... 选择人工繁育已实现规模化的澜沧江中上游土著鱼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野化及放流技术研究,探索光唇裂腹鱼人工繁殖鱼苗野化及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停食野化组放流前10 d减少喂食且放流前5 d停食效果最佳;流水野化组放流前10 d加大流水野化效果最佳;放流规格组以全长3~8 cm时效果最佳;放流方式组以平衡水温放流方式效果最佳。试验结果可为提高澜沧江野生土著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的鱼苗成活率和增殖放流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唇裂腹鱼 人工繁殖野化 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厂智能化励磁系统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郗发刚 何信林 +2 位作者 梁炯 张会军 倪继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165,175,共5页
为了解决水电厂内的励磁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程度不高与功能单一的问题,介绍了发电机励磁系统智能化的设计与实现,开发了智能化分布式测控装置,由智能化功率控制柜、智能化灭磁采集装置及包括荧光光纤测量计与霍尔传感器在内的高精度传... 为了解决水电厂内的励磁系统智能化、集成化程度不高与功能单一的问题,介绍了发电机励磁系统智能化的设计与实现,开发了智能化分布式测控装置,由智能化功率控制柜、智能化灭磁采集装置及包括荧光光纤测量计与霍尔传感器在内的高精度传感器组成,通过分布式测控装置采集励磁系统的灭磁电流等多项关键参数,辅以智能化励磁调节器及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励磁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通过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分析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达到励磁系统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等目的,进而实现对励磁系统的集成化管理;此外,通过分析数据,还可达到预警建议及综合分析等全面化功能。所提出的励磁系统具有智能化、集成化及功能全面化等优势,可大大增加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励磁系统 分布式测控装置 励磁调节器柜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水光互补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显峰 冉超越 +1 位作者 周文 李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5-247,共13页
【目的】水光互补优化调度中光伏出力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其求解空间通常较高维、复杂且为连续空间,水光互补优化调度问题中涉及的多种连续控制决策问题。【方法】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中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适合... 【目的】水光互补优化调度中光伏出力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其求解空间通常较高维、复杂且为连续空间,水光互补优化调度问题中涉及的多种连续控制决策问题。【方法】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中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适合处理求解空间连续、复杂的问题,首先对水光互补问题进行强化学习建模,并基于水光互补机理考虑需调、可调概念设置环境、动作、奖励函数与惩罚函数,采用DDPG算法进行优化。对比分析只使用初始DDPG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优化结果,讨论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澜沧江上游大型水光互补基地为例,设置三个梯级水电站配置方案,三种水文代表年,开展实例研究。【结果】(1)采用DDPG算法运行速度较快,在考虑需调、可调水光互补机理建模后光伏消纳电量达到129.93亿kWh,为三种模型最高。(2)来水越枯,光伏消纳能力越强;梯级水电站装机862万kW时,平水年到枯水年光伏消纳能力只提高1%,此时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水电系统的互补能力。(3)在丰水期的光伏消纳能力较低,三个方案光伏消纳率分别为77.43%、79.85%、89.39。【结论】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水光互补优化调度中展现出快速收敛的优势,将“需调”和“可调”机理融入强化学习建模能够显著提升光伏消纳效果,实现更优的资源利用,有效提升了水光互补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光伏电量消纳能力。该方法在清洁能源基地的容量配置和运行调度领域有较好效果,为后续清洁能源系统的扩展应用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光互补 强化学习 DDPG 优化调度 影响因素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