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省级)发电公司生产实时监管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创学 刘鲁清 +5 位作者 王智微 李玉军 申大伟 葛新 王毅 王文庆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1,共5页
根据区域发电公司生产管理特点,研发了1套完整的生产实时监管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计算分析和实用功能模块,实现了区域发电公司各部门、各电厂之间生产数据的传输和共享,使相关人员可迅速、及时、全面、详细、准确地... 根据区域发电公司生产管理特点,研发了1套完整的生产实时监管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计算分析和实用功能模块,实现了区域发电公司各部门、各电厂之间生产数据的传输和共享,使相关人员可迅速、及时、全面、详细、准确地得到区域发电公司的各发电厂生产运行情况,提高区域发电公司的技术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电公司 生产实时监管系统 实时对标 运行管理 指标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数据的风力发电机组性能在线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徐创学 刘鲁清 +3 位作者 谢云明 申大伟 王智微 杨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1,共4页
在分析常规风电机组出力特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介绍了一种通过实时/历史数据库获取风电场相关生产数据,并将所得数据换算成标准条件下的环境工况值,进行实时在线计算。通过自动绘制风电机组风速-电功... 在分析常规风电机组出力特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介绍了一种通过实时/历史数据库获取风电场相关生产数据,并将所得数据换算成标准条件下的环境工况值,进行实时在线计算。通过自动绘制风电机组风速-电功率的特性曲线,结合标定的额定设计值,对实际运行结果数据进行离散度偏差比较,从而实时监测和评价风电机组在某段时间内和当前时期内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性能 在线评价 风速 功率 实时数据库 历史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司与厂级联合实时节能对标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创学 刘鲁清 +3 位作者 李玉军 王智微 申大伟 王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7,共6页
基于区域公司实时监管系统和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开发了1套区域公司与厂级联合实时节能对标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电厂生产指标(标杆)体系及分级经济技术指标,实现了实时数据的在线对标管理,以此建立了机组实时能耗分析... 基于区域公司实时监管系统和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开发了1套区域公司与厂级联合实时节能对标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电厂生产指标(标杆)体系及分级经济技术指标,实现了实时数据的在线对标管理,以此建立了机组实时能耗分析和设备状态检修分析模型。利用对标分析结果量化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和转换效率,可指导机组优化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厂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司 厂级 实时监管 SIS 实时节能对标 耗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集团统一事件报警处理及分析平台设计开发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瑞瑞 王毅 +5 位作者 刘鹏飞 应成楼 吴涛 申大伟 谢云明 刘鲁清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电企业各种类型的异常或报警,设计开发了发电集团统一事件报警处理及分析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生成并处理各种类型的事件报警,还能按照规范格式接收来自公司ERP、数据中心、应急管理系统等第三方数据源产生的报警,同... 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电企业各种类型的异常或报警,设计开发了发电集团统一事件报警处理及分析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生成并处理各种类型的事件报警,还能按照规范格式接收来自公司ERP、数据中心、应急管理系统等第三方数据源产生的报警,同时对这些报警信息进行统一分类、展示及发送。该平台能实现发电企业对大量不同系统和类型事件报警的定位、统计分析、查询和综合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设备报警分析和运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企业 报警平台 报警信息 报警分析 应急管理 短信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振动数据的海上风电基础冲刷损伤识别分析
5
作者 邱旭 李会 +3 位作者 司广全 王金寿 赵昊 刘鑫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6-682,共7页
运用数值模型分析桩周海床冲刷对海上风电机组动力特性的影响,发现单桩基础的风电机组自振频率对冲刷较为敏感,而高桩承台基础的机组则不敏感,可通过分析单桩基础机组的频率变化来反演桩周冲淤变化情况。进一步地,选取了3台典型机组,利... 运用数值模型分析桩周海床冲刷对海上风电机组动力特性的影响,发现单桩基础的风电机组自振频率对冲刷较为敏感,而高桩承台基础的机组则不敏感,可通过分析单桩基础机组的频率变化来反演桩周冲淤变化情况。进一步地,选取了3台典型机组,利用机组的振动实测数据及冲刷扫测数据,分析了振动信号时变特性同桩周海床冲淤变化的关系。当桩周海床发生冲刷、淤积或基本不变时,机组自振频率呈现出下降、上升和基本不变的趋势,验证了通过机组实测振动信号判断桩周海床冲淤特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局部冲刷 动力特性 损伤识别 单桩基础 高桩承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多源耦合发电技术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一坤 徐晓光 +4 位作者 王栩 张华东 邓磊 周平 员盼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8,共9页
燃煤机组耦合发电能够大幅度提高生物质及可燃固废的利用效率并降低机组碳排放,是今后燃煤机组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我国燃煤机组耦合发电的技术现状和工程案例,并分析了耦合发电对燃煤机组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 燃煤机组耦合发电能够大幅度提高生物质及可燃固废的利用效率并降低机组碳排放,是今后燃煤机组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我国燃煤机组耦合发电的技术现状和工程案例,并分析了耦合发电对燃煤机组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耦合发电适合耦合比例小且燃料Cl、F含量低的机组;间接耦合发电适合耦合比例大和重金属及燃料Cl、F含量高的机组;并联耦合发电不存在政策风险,但需要进行系统优化提高耦合经济性。耦合发电目前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标准规范缺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生物质 可燃固废 生活垃圾 耦合发电 耦合比例 二氧化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一坤 邓磊 +3 位作者 贾兆鹏 张华东 周彦军 员盼峰 《广东电力》 2022年第7期32-40,共9页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能够降低机组碳排放,同时显著提高现有生物质的燃料化利用水平。针对某在建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通过锅炉热力校核计算和建立经济分析模型,分析其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直接耦合20t/h成型生物质发电后,锅...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能够降低机组碳排放,同时显著提高现有生物质的燃料化利用水平。针对某在建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通过锅炉热力校核计算和建立经济分析模型,分析其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直接耦合20t/h成型生物质发电后,锅炉排烟温度升高0.38~2.10℃,锅炉热效率下降0.05%~0.17%;原有的送、引风系统无需改造就可满足要求;年减排CO_(2)约(1.3~1.4)×10^(5)t。生物质燃料价格、补贴时长和标煤价格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较大,考虑我国目前的碳税实际情况,建议此类项目从降低生物质燃料价格、降低投资成本和争取补贴政策等方面提高项目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生物质 直接耦合发电 CO_(2)减排 技术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火焰锅炉SCR脱硝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志 王晓冰 +10 位作者 潘栋 何育东 晋中华 尚桐 范玮 邓彪 任建永 兰永胜 杨小金 杨晓刚 李淑宏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95%的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剩余均为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其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高达750~1200 mg/m^(3),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大,是我国实现超低排放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95%的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剩余均为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其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高达750~1200 mg/m^(3),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大,是我国实现超低排放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流场技术主要有“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全烟道断面混合流场技术”“常规精准喷氨技术”等。以某设计脱硝效率需高达95%的W火焰锅炉为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方式对比3种技术的性能指标,“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技术。工程改造后,在脱硝系统入口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为1000 mg/m^(3),出口低于50 mg/m^(3)时,可实时保持氨逃逸量小于3μL/L,远超常规SCR脱硝系统最高设计效率(93%),为W火焰锅炉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脱硝 SCR 流场技术 氨逃逸 分区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用油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娟 付龙飞 +7 位作者 王笑微 吕秀娟 曹红梅 王垚 张兰庆 康夜雨 潘成福 齐吉锴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通常采用比较法,即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或查阅标准谱图;定量检...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通常采用比较法,即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或查阅标准谱图;定量检测是通过测量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计算出对应组份含量。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电力用油酸值、水分、抗氧化剂、糠醛等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油品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电力用油 酸值 水分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网络回归的实际采暖热指标估算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敬德 黄嘉驷 +8 位作者 乔磊 李杰 孙鹏 贺凯 刘圣冠 尚海军 王钰泽 史耀辉 宋佳怡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为满足热电联产企业估算区域热负荷的需求,提出一种使用弹性网络回归模型的估算方法。首先对实际采暖热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参数;然后以西安市123个小区2022—2023年采暖季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估算模型,并证明... 为满足热电联产企业估算区域热负荷的需求,提出一种使用弹性网络回归模型的估算方法。首先对实际采暖热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参数;然后以西安市123个小区2022—2023年采暖季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估算模型,并证明该模型相较于Lasso回归和岭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提高了3.88%和4.22%;最后从多角度选取西安市部分小区相关数据构成验证集对弹性网络回归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弹性网络回归模型综合了Lasso回归和岭回归的优点,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和拟合优度分别为1.150和0.953,相较于传统模型能在符合热负荷需求的同时降低4%的能源消耗。说明该方法能准确估算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实际采暖热指标,可以满足热电联产企业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实际采暖热指标 弹性网络回归模型 热负荷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arson系数与多元线性拟合的330MW汽轮机高压汽缸轴向膨胀定量监测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杰 赵海波 +3 位作者 李宗杰 赵玉伦 孙钦云 刘东旭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高压汽缸轴向膨胀反映了汽轮机缸体在运行过程中的受热状态,是表征机组发生异常动静碰摩和滑销系统卡涩潜在风险的重要参数,也是机组运行期间重点监测的对象之一。然而,实际中不少服役时间较长的机组缺少可全面反映轴向缸胀的测点,现有... 高压汽缸轴向膨胀反映了汽轮机缸体在运行过程中的受热状态,是表征机组发生异常动静碰摩和滑销系统卡涩潜在风险的重要参数,也是机组运行期间重点监测的对象之一。然而,实际中不少服役时间较长的机组缺少可全面反映轴向缸胀的测点,现有研究中也缺乏对轴向缸胀的定量分析。针对一台330MW汽轮发电机组的实际情况,根据轴向缸胀对滑销系统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增加测点方案并进行工程实施,获取了多端轴向缸胀变化的测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earson相关性系数和多元函数线性拟合的方法,建立汽轮机左右两端轴向缸胀与各高相关性测点的方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函数拟合优度都高于0.998。最后,设计了一套轴向缸胀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关键参数的实时综合监测,对实际故障预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滑销系统 轴向汽缸膨胀 相关性系数 多元函数线性拟合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管移动的卧式管壳式相变储热器储热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少斌 曹红梅 +4 位作者 付宁 张民 郭丰瑞 王晓龙 高明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7,共9页
相变储热技术能够实现对固态储放氢过程热量的回收和供给,实现固态储氢罐内的自热平衡,提高储放氢性能。研究针对卧式管壳式相变储热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管偏心放置绕中心轴线旋转的运动方式,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基于动网格技术... 相变储热技术能够实现对固态储放氢过程热量的回收和供给,实现固态储氢罐内的自热平衡,提高储放氢性能。研究针对卧式管壳式相变储热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内管偏心放置绕中心轴线旋转的运动方式,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基于动网格技术编写了用户自定义函数UDF,重点研究了内管偏心距离与旋转速度对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中心内管静止布置相比,偏心内管的旋转运动能够显著提高储热性能,当偏心距离为9 mm,旋转速度为0.10 r/min时,储热时间达到最小值,储热时间减少了92.16%,时间平均储热速率是内管静止布置的11.51倍;当偏心距离为9 mm,旋转速度由0.30 r/min减少至0.10 r/min时,储热时间减少了13.57%;当旋转速度为0.10 r/min,偏心距离由3 mm增至9 mm时,储热时间减少了70.48%。该研究结果可为卧式管壳式相变储热器在储氢领域的性能优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管壳式相变储热器 固态储氢 内管移动 储热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热管束优化布置的固态储氢反应器储氢性能模拟研究
13
作者 陈泽祺 曹红梅 +4 位作者 田忠玉 张民 朱世铭 时德泰 高明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108,共9页
为探究固态储氢反应器内的热质传递过程,建立了反应器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反应器内固态储氢材料的径向反应分率分布特性,以及储氢材料床层厚度与换热管径对饱和半径的影响规律,进而开展了换热管束优化布置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 为探究固态储氢反应器内的热质传递过程,建立了反应器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反应器内固态储氢材料的径向反应分率分布特性,以及储氢材料床层厚度与换热管径对饱和半径的影响规律,进而开展了换热管束优化布置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存在对应的最大饱和半径,且随管径增加而增大;当管半径为1.00~6.00 mm的单管布置时,最大饱和半径分别为2.60、3.30、3.50、3.70、3.80、3.90 mm,其中半径为1.00、2.00、3.00 mm的换热管体积分数较小,分别为7.72%、14.24%、21.30%,当这3种换热管以管束布置时,较优的管间床层厚度分别为4.86、6.09、6.38 mm;此外,增设换热管束可有效改善反应器内反应死区的储氢性能。在半径2.00 mm换热管束的反应器内,与未增设换热管束相比,在反应死区增设12根半径1.00 mm换热管后储氢时间减少了40.00%,为267 s,而换热管束体积分数仅增加了1.92%,储氢量仅减少2.17%。该研究成果可为固态储氢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并为后续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储氢 换热管束 储氢性能 饱和半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联合系统应用 被引量:41
14
作者 张华东 张知翔 +4 位作者 贾兆鹏 梁双轨 徐党旗 张广才 候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介绍了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联合系统的概况及设计特点与优势,该联合系统是利用低温省煤器来加热凝结水,低温省煤器出口一部分凝结水加热暖风器,将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提高至70℃,另一部分凝结水排挤汽轮机抽汽增加汽轮机做功能力,实现节... 介绍了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联合系统的概况及设计特点与优势,该联合系统是利用低温省煤器来加热凝结水,低温省煤器出口一部分凝结水加热暖风器,将空气预热器入口风温提高至70℃,另一部分凝结水排挤汽轮机抽汽增加汽轮机做功能力,实现节能。同时,对某300MW机组分别采用传统低温省煤器和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联合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联合系统相比于纯低温省煤器系统多节煤约0.97g/(kW·h),节煤量主要来源于替代原有暖风器的耗汽量而产生的收益;随负荷降低,系统节煤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省煤器 暖风器 凝结水 空气预热器 排烟温度 节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江涛 曹红梅 +3 位作者 董娟 郭鹏飞 魏继林 王宏宾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124,共5页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火电厂废水零排放势在必行。火电厂废水零排放工作分为深度节水和末端废水固化处置2个阶段。基于此,对不同类型电厂的典型深度节水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问题所在;同时,对目前末端废水固化处置方法进行了...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火电厂废水零排放势在必行。火电厂废水零排放工作分为深度节水和末端废水固化处置2个阶段。基于此,对不同类型电厂的典型深度节水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问题所在;同时,对目前末端废水固化处置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在考虑超低排放改造、脱硫工艺用水水质、脱硫废水水质水量和循环水系统的腐蚀结垢等多种因素后,提出了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制定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废水零排放 深度节水 末端废水固化 超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预处理装置设计与中试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连坤宙 胡特立 +5 位作者 王永前 焦绪常 王璟 曹红梅 毛进 樊开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171,共6页
针对火电厂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提出"一体式软化澄清-超滤"预处理工艺并在山东某火力发电厂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一体式软化澄清装置对Ca^(2+)、Mg^(2+)、浊度去除效果,超滤系统运行压力、产水流量、产水浊度及预处理... 针对火电厂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提出"一体式软化澄清-超滤"预处理工艺并在山东某火力发电厂进行了中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一体式软化澄清装置对Ca^(2+)、Mg^(2+)、浊度去除效果,超滤系统运行压力、产水流量、产水浊度及预处理工艺化学药剂费用等。结果表明:利用一体式软化澄清装置处理脱硫废水,出水Ca^(2+)、Mg^(2+)质量浓度可分别由400~660 mg/L和5 310~15 689 mg/L降至25 mg/L和10 mg/L,浊度小于或等于2.0 NTU;超滤系统运行稳定,产水浊度小于或等于0.1 NTU,SDI值小于3.0,可稳定达到后续反渗透系统进水水质要求。该一体式软化澄清-超滤预处理工艺中试研究成果可为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脱硫废水 处理 一体式软化澄清 超滤 废水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试运机组深度调峰控制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奎 赵晖 +4 位作者 胡罡 郭三虎 王海涛 陈志刚 谭祥帅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8-164,共7页
为减少机组投产后AGC考核并提高深度调峰自动控制水平,在超超临界机组试运过程中,采用设定值函数优化、汽轮机辅助压力调节、水煤复合控制、动态变负荷前馈、分磨煤机热值校正、闭锁及限制条件完善、阀门特性及汽泵再循环控制优化等一... 为减少机组投产后AGC考核并提高深度调峰自动控制水平,在超超临界机组试运过程中,采用设定值函数优化、汽轮机辅助压力调节、水煤复合控制、动态变负荷前馈、分磨煤机热值校正、闭锁及限制条件完善、阀门特性及汽泵再循环控制优化等一系列优化调整方法,实现了在最低稳燃负荷~50%额定负荷区间的协调控制连续稳定投入,控制指标良好。同时对深度调峰阶段控制特点、难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指出超超临界机组低负荷段的控制要点,对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改造并提高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性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深度调峰 自动控制 辅助调峰 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改造后烟气余热利用设备存在问题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3
18
作者 牟春华 王一坤 +2 位作者 白文刚 郭明 张华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0,共5页
随着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普遍应用,低温省煤器等烟气余热利用设备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烟气余热利用设备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所存在的低温腐蚀、磨损、积灰堵塞以及振动等问题,分析了形成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选用耐低温腐蚀性... 随着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普遍应用,低温省煤器等烟气余热利用设备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烟气余热利用设备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所存在的低温腐蚀、磨损、积灰堵塞以及振动等问题,分析了形成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选用耐低温腐蚀性能优异的材料制造换热器,合理设计受热面结构型式,控制烟气流速和受热面金属壁温,加装吹灰设备以及导流板和防振隔板等防治对策,有效地解决了烟气余热利用设备所存在的低温腐蚀、磨损、积灰堵塞以及振动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省煤器 低温腐蚀 磨损 积灰 堵塞 振动 超低排放 烟气余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三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昌贤 孙奉仲 +2 位作者 田思来 李飞 吴艳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3,244,共6页
针对四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低温腐蚀问题,基于CFD软件Fluent,将转子受热面温度定义为用户自定义标量(UDS)并求解标量方程,建立了四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传热三维数值模型.以某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四分仓空气预热... 针对四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低温腐蚀问题,基于CFD软件Fluent,将转子受热面温度定义为用户自定义标量(UDS)并求解标量方程,建立了四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传热三维数值模型.以某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四分仓空气预热器为例,模拟得到工质和受热面的三维温度分布,分析了转子热段和冷段受热面传热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受热面板型和板材的不同是造成热段、冷段受热面传热性能和传热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右二次风仓的热段入口处受热面是发生低温腐蚀的危险区域,使其壁温高于酸露点可有效减缓低温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仓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用户自定义标量 低温腐蚀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砷煤SCR脱硝催化剂中毒失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燕 马云龙 +2 位作者 杨晓宁 张华东 王丽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196,共6页
某电厂燃用霍林河高砷煤种,以该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蜂窝式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运行时间下的脱硝活性进行了中试检测评价,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氮气吸附脱附仪、压汞仪、全自动化学吸附仪等对其成分和微观特性进行... 某电厂燃用霍林河高砷煤种,以该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蜂窝式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运行时间下的脱硝活性进行了中试检测评价,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氮气吸附脱附仪、压汞仪、全自动化学吸附仪等对其成分和微观特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砷在催化剂表面和微孔内的沉积造成其微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催化剂表面酸量和氧化还原特性,致使催化剂活性异常劣化,机组运行1000 h时的催化剂脱硝活性仅为新催化剂脱硝活性的69%。为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提出了燃用高砷煤时减缓催化剂砷中毒的催化剂寿命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霍林河煤 高砷煤 SCR催化剂 脱硝活性 砷中毒 催化剂寿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