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导纳测量原理的隐极发电机失磁保护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兀鹏越 徐雷钧 +1 位作者 王正元 王智高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5-210,共6页
介绍了我国传统发电机的失磁保护采用的阻抗判据,指出其存在缺乏直观性、与低励限制整定配合困难的缺点。介绍了基于导纳测量的失磁保护原理,鉴于导纳特性与发电机运行极限特性曲线的相似性,因此其具有物理意义清晰直观、易于整定、易... 介绍了我国传统发电机的失磁保护采用的阻抗判据,指出其存在缺乏直观性、与低励限制整定配合困难的缺点。介绍了基于导纳测量的失磁保护原理,鉴于导纳特性与发电机运行极限特性曲线的相似性,因此其具有物理意义清晰直观、易于整定、易于与励磁限制特性配合等优点。分析了基于导纳测量原理的失磁保护的整定原则,指出其与国内保护整定的不同之处,说明了将国内保护整定原则应用于基于导纳测量原理的失磁保护整定的合理性。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基于导纳测量原理的失磁保护的整定算例,并通过实际发电机进相试验过程验证了整定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 继电保护 失磁保护 静态稳定 阻抗测量 导纳测量 整定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衍生燃料耦合煤粉燃烧试验研究
2
作者 文海南 张向宇 +3 位作者 刘雯 马兆耀 杜智华 徐世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174,共7页
利用大型燃煤机组掺烧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可以减少碳排放,同时破解垃圾治理难题。为验证RDF在燃煤锅炉中掺烧的可行性,首先利用一维炉开展煤粉与RDF耦合燃烧试验,确定RDF的容纳比例极限,然后在4 MW锅炉上开展煤与RD... 利用大型燃煤机组掺烧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可以减少碳排放,同时破解垃圾治理难题。为验证RDF在燃煤锅炉中掺烧的可行性,首先利用一维炉开展煤粉与RDF耦合燃烧试验,确定RDF的容纳比例极限,然后在4 MW锅炉上开展煤与RDF耦合燃烧的中试试验,研究了RDF掺烧对锅炉制粉、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沾污结渣的影响。结果表明:RDF掺烧质量比小于10%时,烟气中的二噁英质量浓度、灰渣中的二噁英及重金属质量浓度均小于污染物控制标准;10%的RDF与煤在中速磨煤机中共磨时,煤粉细度R90增大到27.2%;煤与RDF混合掺烧时,火焰温度及NOx生成质量浓度均减小,燃尽风区域结渣加重,水平烟道沾污变化较小,底渣中可燃物质量分数增大约15%。该结论将为燃煤锅炉掺烧RDF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垃圾衍生燃料 二噁英 重金属 结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 MW锅炉氨煤混燃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3
作者 马兆耀 张向宇 +3 位作者 文海南 刘雯 王志超 余波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2,共9页
燃煤掺氨燃烧是实现煤电机组减碳的重要路径之一,为进一步探究高比例掺氨燃烧的可行性,建立了氨煤混燃的机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计算了4 MW机组锅炉氨煤混燃及纯氨燃烧过程,CFD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误差小于3%。试验结果表... 燃煤掺氨燃烧是实现煤电机组减碳的重要路径之一,为进一步探究高比例掺氨燃烧的可行性,建立了氨煤混燃的机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计算了4 MW机组锅炉氨煤混燃及纯氨燃烧过程,CFD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误差小于3%。试验结果表明:氨煤混燃时,氨掺烧比例每提高20%,火焰温度下降约30℃,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降低约20%;当掺氨比例从0增加到40%时,炉膛出口NO质量浓度增加约77.33%,飞灰含碳量由4.65%增加至6.16%;氨掺烧比例从0增加到60%时NO质量浓度增加约136.44%;氨煤混燃时过量空气系数选择1.15,燃尽性和氮氧化物生成达到最优;氨燃料分两级投入方式相比于不分级方式能够使炉膛出口NO体积分数降低31.07%;与煤粉和氨煤混燃火焰相比,纯氨燃烧时火焰温度低,着火距离长且切圆直径较大,纯氨燃烧时炉膛出口NO质量浓度为475 mg/m3,逃逸氨量接近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氨燃烧 氮氧化物 氨逃逸 燃料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CC电厂气化装置满负荷试验进展
4
作者 李海明 王相平 +4 位作者 付彬 吴平 于洋 步新战 文子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03,共7页
华能(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示范电厂是中国第一座IGCC电厂,其核心装置为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天津IGCC电厂在解决运行不稳、烧嘴罩泄漏、设备故障等难题和完成机组大负荷试验的基础上,为了对机组进行深度调... 华能(天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示范电厂是中国第一座IGCC电厂,其核心装置为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天津IGCC电厂在解决运行不稳、烧嘴罩泄漏、设备故障等难题和完成机组大负荷试验的基础上,为了对机组进行深度调试,开展了气化装置满负荷试验。通过对比分析,IGCC电厂气化装置满负荷试验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现了系统潜在的部分问题,这为以后机组的放大改进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电厂 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 满负荷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巍 李太江 +6 位作者 娄正计 李志强 高壮 许冬亮 刘贺佳 周昊 李聚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以准东煤为代表的高碱煤虽储量巨大,但火电机组掺烧高碱煤过程中造成锅炉受热面结焦问题突出,不仅降低锅炉热效率,而且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解决结焦技术难题,促进高碱煤掺烧利用,对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 以准东煤为代表的高碱煤虽储量巨大,但火电机组掺烧高碱煤过程中造成锅炉受热面结焦问题突出,不仅降低锅炉热效率,而且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解决结焦技术难题,促进高碱煤掺烧利用,对燃用高碱煤锅炉受热面结焦及其防治研究进行了综述。截至目前,国内外围绕燃煤锅炉受热面结焦特征、结焦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已经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控制燃煤质量、改善锅炉结构、优化锅炉运行等措施基础上,在锅炉受热面制备涂层成为防治结焦的重要技术途径。在未来研究过程中,涂层在具备突出抗结焦性能的同时,须兼具优良的耐高温、抗腐蚀、耐磨损、导热性、热疲劳等综合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制备经济性、制备效率,特别是现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结焦 机理 高碱煤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CC电站燃气轮机启动燃料的替换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穆延非 史绍平 +2 位作者 张波 王相平 秦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7-876,共10页
当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电站低热值合成气燃气轮机的启动燃料为柴油时,启动成本高,污染物难以控制。为了解决该问题,一个较适用的方法是将燃气轮机的启动燃料由柴油替换为天然气。但由于2种... 当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电站低热值合成气燃气轮机的启动燃料为柴油时,启动成本高,污染物难以控制。为了解决该问题,一个较适用的方法是将燃气轮机的启动燃料由柴油替换为天然气。但由于2种燃料的燃烧特性的不同,需要对燃机在两种不同燃料下的动态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相应的改造和运行策略。基于天津IGCC低热值燃气轮机的结构及实际运行数据,建立燃气轮机热力学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柴油量、天然气量随燃气轮机负荷的变化情况;其次计算了燃烧器燃烧天然气时的火焰稳定速度范围和优化燃烧器当量直径的范围;并对该燃气轮机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最后提出了燃烧器的改造方案和运行策略,在尽量小的范围内进行改造来实现对柴油的替代而且保证燃机的稳定、安全和清洁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燃气轮机 热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天然气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CC电厂水分级利用与零排放方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火强 袁国全 +4 位作者 刘亚鹏 王相平 王璟 李相军 吴志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3,共8页
针对国内首家IGCC电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用排水流程不尽合理、煤气化与含硫废水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开展了水分级利用与零排放方案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诊断IGCC电厂用排水现状,尤其是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具体改造方案,主要内容有:... 针对国内首家IGCC电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用排水流程不尽合理、煤气化与含硫废水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开展了水分级利用与零排放方案研究。通过系统分析诊断IGCC电厂用排水现状,尤其是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出了具体改造方案,主要内容有:(1)做好废水分类收集、分级使用工作,分别回收低盐和高盐废水;(2)根据不同废水水质特点,分别提出了生活污水、煤气化与含硫废水、化学制水系统反渗透浓水、末端废水处理工程改造方案,尤其是针对IGCC电厂特有的煤气化与含硫废水,提出了全新的处理工艺路线。按上述水分级利用与零排放方案改造,可使IGCC电厂实现废水零排放,单位发电量取水量由原来的1.51 m^3/(MW·h)降低到1.01 m^3/(M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电厂 水分级利用 超低排放 零排放 煤气化与含硫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分级燃烧室NO_x排放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钱文凯 朱民 +3 位作者 李苏辉 丁盛 崔丕桓 刘祥山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40,共8页
通过建立轴向分级燃烧室的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在燃气轮机典型工况下研究第一级与第二级燃烧段之间的燃料分配、流量分配和停留时间分配等因素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出口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减少第一级的燃料分配比例使第... 通过建立轴向分级燃烧室的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在燃气轮机典型工况下研究第一级与第二级燃烧段之间的燃料分配、流量分配和停留时间分配等因素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出口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减少第一级的燃料分配比例使第二级出口烟气温度高于第一级,调节第二级喷嘴位置来缩短第二级燃烧段的停留时间,可以显著降低NO_x排放;但是当第一级燃烧产物与第二级燃料/空气混合物混合不均匀时,会严重影响分级燃烧的NO_x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分级燃烧 NOX排放 混合不均匀度 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CC燃用低热值燃料的燃气轮机运行性能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磊 宋文蛰 +2 位作者 王相平 于洋 王二信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9,共6页
天津IGCC是中国第一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系统中燃气轮机的燃料为气化炉产生的热值较低的合成气,作为国内第一台应用于IGCC技术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合成气热值与设计值偏差大、烧嘴过热、燃烧室偏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 天津IGCC是中国第一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系统中燃气轮机的燃料为气化炉产生的热值较低的合成气,作为国内第一台应用于IGCC技术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合成气热值与设计值偏差大、烧嘴过热、燃烧室偏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IGCC电站燃用低热值燃料的燃气轮机与普通燃气轮机在燃料、燃烧方式、燃烧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然后结合实际运行参数分析,重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性能优化方案及措施。对燃用低热值燃料的燃气轮机后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 低热值燃料 燃气轮机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CC汽轮机旁路系统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建博 张宇 +4 位作者 冯松 周广利 段进宽 陈智 白力 《广东电力》 2023年第4期124-130,共7页
某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发电示范电站机组启停时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系统压力增大,易导致旁路装置执行机构机械损坏或旁路装置失控;旁路系统逻辑设置不合理,存在误跳燃气轮机风险。针对上述问... 某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发电示范电站机组启停时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系统压力增大,易导致旁路装置执行机构机械损坏或旁路装置失控;旁路系统逻辑设置不合理,存在误跳燃气轮机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对旁路装置执行机构进行分体改造,以提升旁路系统性能。优化执行机构气路,取消气控放大器,采用大流量定位器,提高旁路装置控制精度;在旁路阀控制逻辑中引入最小开度(10%)参数,解决误跳燃气轮机的逻辑隐患问题。采取上述优化措施后,可提高IGCC汽轮机旁路系统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汽轮机旁路控制 故障分析 装置优化 逻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CC电站单一煤种运行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明 吴平 +4 位作者 付彬 步新战 文子强 赵利加 黄安培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通过气化炉的运行参数可以判断不同煤种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2014—2016年,天津IGCC电站分阶段分别在气化炉内进行单一煤种和混煤的对比运行试验。试验表明,从实施...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通过气化炉的运行参数可以判断不同煤种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2014—2016年,天津IGCC电站分阶段分别在气化炉内进行单一煤种和混煤的对比运行试验。试验表明,从实施单一煤种运行试验以来,气化炉运行稳定,各主要参数正常,挂渣排渣正常,并降低了1400万左右的运行费用。气化炉进行单一煤种运行试验,验证了单一煤种在气化炉中运行的可行性,对以后气化炉特别是IGCC电站气化炉的设计和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电站 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 单一煤种 混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铬鞣段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明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06-408,共3页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杂质和Cr3+离子的制革中铬鞣段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高效。废水中COD发生氧化反应,Cr3+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在温度为550℃,压力为30 MPa,停留时间为35 s,过氧比为2.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杂质和Cr3+离子的制革中铬鞣段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高效。废水中COD发生氧化反应,Cr3+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在温度为550℃,压力为30 MPa,停留时间为35 s,过氧比为2.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98.3%,Cr3+离子的回收率为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制革鞣段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分系统降低氧气纯度对IGCC运行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石磊 荀涛 +3 位作者 步新战 文子强 付彬 王二信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131,共5页
空分系统的优化及高效运行对提高IGCC电站整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装机容量为250 MW级IGCC示范电站的运行情况,依据最小分离功理论、等温可逆压缩功理论,在空分氧气(纯氧)产量41.7 km^3/h负荷下,研... 空分系统的优化及高效运行对提高IGCC电站整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华能(天津)煤气化发电有限公司装机容量为250 MW级IGCC示范电站的运行情况,依据最小分离功理论、等温可逆压缩功理论,在空分氧气(纯氧)产量41.7 km^3/h负荷下,研究了降低氧气纯度对空分系统、气化炉及动力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空气压缩机出口压力由0.525 MPa降低至0.485 MPa,空分系统氧气纯度由99.5%降低至96.5%;氧气纯度的降低可显著降低系统功耗,实验条件下空分系统功耗降低约4.35%,IGCC厂用电率降低约0.75%;氧气纯度的降低对气化炉运行无显著影响;随着氧气纯度降低,合成气中含氮量增加,可降低燃气轮机注入蒸汽量,提高机组的发电效率。建议新建IGCC电站进一步降低氧气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 空分 氧气纯度 最小分离功 功耗 气化炉 动力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CC燃机入口合成气温度低导致跳机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建博 赵雁鹏 王健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天津IGCC示范电站的燃气轮机采用轻柴油和低热值的合成气为燃料。合成气由气化炉产生,先经过净化脱硫再通过混合加湿系统进入燃气轮机。在合成气切换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燃气轮机入口燃料温度波动、燃烧状况不稳定的问题,严重时可直接触... 天津IGCC示范电站的燃气轮机采用轻柴油和低热值的合成气为燃料。合成气由气化炉产生,先经过净化脱硫再通过混合加湿系统进入燃气轮机。在合成气切换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燃气轮机入口燃料温度波动、燃烧状况不稳定的问题,严重时可直接触发连锁跳机。对影响燃气轮机入口合成气温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入口管路积水是导致入口合成气温度降低并触发跳机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的结果,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加设管道疏水设备、优化控制系统逻辑等多个方面解决了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 燃气轮机入口温度 合成气 燃气轮机 合成气饱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白色烟羽的潜值和控制策略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伟静 汪永威 +3 位作者 吕小林 熊远南 龙腾 李培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9-1586,共8页
随着多地政府出台政策,燃煤电厂白色烟羽的控制引发广泛关注。为评价白色烟羽控制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潜值计算模型,对2017年上海市和天津市白色烟羽的消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气冷凝、烟气加热、烟气冷凝再热均无法完全消除白色烟... 随着多地政府出台政策,燃煤电厂白色烟羽的控制引发广泛关注。为评价白色烟羽控制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潜值计算模型,对2017年上海市和天津市白色烟羽的消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气冷凝、烟气加热、烟气冷凝再热均无法完全消除白色烟羽,特别是在冬季和北方城市(天津市)控制效果较差。以某燃煤电厂为例,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潜值模型用于白色烟羽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气象数据测量误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的精确度。此外,对白色烟羽控制对脱硫系统、烟气焓值和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白色烟羽控制会改变脱硫系统的水平衡、影响燃煤电厂能耗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目前燃煤电厂白色烟羽控制不具有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白色烟羽 潜值 水平衡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