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安全管理行为交互机制与模型
1
作者 王大龙 王冰山 +3 位作者 曹睿 王志刚 吕红亮 佟瑞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8,共7页
为探究煤矿安全管理中各行为间的交互机制,将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划分为组织安全行为和个体不安全行为,并将组织安全行为划分为4个维度和16个子维度,个体不安全行为划分为11类,进而探究组织安全行为各维度间的作用关系,构建煤矿安全管理行... 为探究煤矿安全管理中各行为间的交互机制,将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划分为组织安全行为和个体不安全行为,并将组织安全行为划分为4个维度和16个子维度,个体不安全行为划分为11类,进而探究组织安全行为各维度间的作用关系,构建煤矿安全管理行为的交互模型。结果表明:安全监督检查的原因度最高,安全事故管理的原因度最低,安全教育培训则起到重要的中介与桥梁作用;落实培训方案和提供充足有效的安全培训的中心度较高,表明其在组织安全行为子维度的相互影响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有效制止和纠正违规行为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安全管理行为的交互模型包含驱动机制和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管理 组织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 交互机制 交互模型 驱动机制 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细粒煤复合式干法分选特性研究
2
作者 陈存强 顾雷雨 +6 位作者 周延明 汪义龙 冯来宏 曹睿 高利晶 刘海涛 唐海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194,共8页
为研究潮湿细粒煤复合式干法分选效率,对潮湿细粒煤进行了振动强度和气速的单因素试验,结合RSM-BBD预测模型获得了最优参数;并探索了不同水分的原煤在不同分选时间内的分选效果,同时分析了气流对潮湿细粒煤分选过程的影响,并评价了分选... 为研究潮湿细粒煤复合式干法分选效率,对潮湿细粒煤进行了振动强度和气速的单因素试验,结合RSM-BBD预测模型获得了最优参数;并探索了不同水分的原煤在不同分选时间内的分选效果,同时分析了气流对潮湿细粒煤分选过程的影响,并评价了分选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分选时长的增加,分选效果明显提高,最大灰分离析度可达12.05。试验煤样在气速为0.78 m/s,振动频率为25 Hz,振幅为3 mm时达到最佳分选效果,此时可能偏差E=0.135 g/cm^(3),且在此条件下分选产品有很好的脱水效果,复合式干法分选可实现潮湿煤炭的提质。该研究可以对细粒煤炭的干法分选工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细粒煤 复合干选 灰分离析度 分配曲线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L-YOLO模型的综放工作面混矸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福奇 王志峰 +4 位作者 金建成 井庆贺 王耀辉 王大龙 汪义龙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5,137,共8页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综放工作面混矸率检测方法在井下低照度、高粉尘、煤矸堆叠等复杂条件下存在煤矸识别精度低、分割效果差、模型参数量和运算量大、未实现混矸率的实时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SL-YOLO模型的混矸率检测方法。GS...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综放工作面混矸率检测方法在井下低照度、高粉尘、煤矸堆叠等复杂条件下存在煤矸识别精度低、分割效果差、模型参数量和运算量大、未实现混矸率的实时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SL-YOLO模型的混矸率检测方法。GSL-YOLO模型在YOLOv8-seg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改进: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全局注意力机制(GAM),通过减少信息弥散和放大全局交互表示提高模型特征提取能力;选用具有高效局部聚合网络的空间金字塔池化(SPPELAN)模块,提升模型处理不同尺寸目标时的检测性能;采用轻量级非对称多级压缩检测头(LADH),降低模型的训练难度,同时提高推理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别分割掩码的混矸率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煤流图像处理结果中的分割掩码信息,计算其中矸石的像素面积与总像素面积的比值,作为瞬时混矸率。实验结果表明:(1)GSL-YOLO模型的m AP@0.5∶0.95达96.1%,比YOLOv8-seg模型提高了0.8%。(2)GSL-YOLO模型的参数量为2.9×10^(6)个,浮点运算次数为11.4×10^(9),模型权重为6.0MiB,比YOLOv8-seg模型分别降低了12.1%,5.8%,11.8%,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3)GSL-YOLO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帧率为12帧/s,基本满足实时检测要求。(4)与YOLO系列模型相比,GSL-YOLO模型分割效果最好,检测精度最高,参数量和运算量较少,综合性能最佳。(5)基于截取的综放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上煤流视频中的3帧图像,计算了瞬时混矸率,结果表明,提出的混矸率计算方法基本实现了综放工作面混矸率的实时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放煤 煤矸识别 混矸率检测 YOLOv8-seg 图像分割 全局注意力机制 非对称检测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链路预测的煤矿事故隐患文本分析研究
4
作者 周翔 马利宁 +7 位作者 马新根 郝强 贾海钰 刘辉 白文兴 张宏智 李圣江 杨起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4,共9页
为有效从海量文本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煤矿事故隐患信息并进行预测,基于某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预处理文本进行研究,利用链路预测方法来探寻煤矿事故隐患文本的关联规则,提出1种RA与RWR相结合的局部随机游走指标进行研究。研究... 为有效从海量文本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煤矿事故隐患信息并进行预测,基于某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预处理文本进行研究,利用链路预测方法来探寻煤矿事故隐患文本的关联规则,提出1种RA与RWR相结合的局部随机游走指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指标在较高的移除比例范围内拥有优于局部相似性方法的精度,且其计算效率明显优于全局随机游走指标;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现关系,验证了改进的链路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并成功预测出部分未来存在但当前未产生的节点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1种新的方法和工具,有利于提升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隐患排查 数据挖掘 链路预测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轴式掘进机行驶性能及履带力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井庆贺 刘杰 +3 位作者 孟鹏飞 肖运智 王福奇 王彬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593,共6页
为提高纵轴式掘进机在巷道内的行驶性能,以天河科技EBZ200M-4型掘进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履带板与底板之间的力学性能,并结合EDEM、RecurDyn和Ansys软件对其行驶性能与履带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两侧履带张紧力不同,掘进机在... 为提高纵轴式掘进机在巷道内的行驶性能,以天河科技EBZ200M-4型掘进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履带板与底板之间的力学性能,并结合EDEM、RecurDyn和Ansys软件对其行驶性能与履带力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两侧履带张紧力不同,掘进机在3 mm颗粒模型行驶向左侧偏移,在5和7 mm颗粒模型行驶向右偏移,但行驶偏移量范围均在5~6 mm之间,相差不大。掘进机在7 mm颗粒模型的下沉量最小,为16 mm。C型履带板沉陷量为14.6 mm,侧向载荷标准差为138.3 N,相比于传统A型履带板抗侧滑能力提升了22.1%,应力最大值为79.9 MPa,平均值为2.8 MPa,变形最大值为0.027 mm,平均值为0.006 5 mm。由此可知,掘进机在颗粒尺寸为7 mm模型下的行驶性能最佳,且将传统A型履带板更改为C型履带板后可进一步提高掘进机的行驶性能,为其性能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轴式掘进机 行驶性能 DEM-MBD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调节阀配置方式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江浩 常东锋 +4 位作者 蒋辉 黄嘉驷 李欣 李钊 王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8,24,共6页
论述了高压调节阀配置方式与汽轮机进汽压力的关系,以600 MW机组为例,计算得出了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在不同调节阀配置方式下的经济性,以及在顺序阀定压与滑压运行方式下热耗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各调节阀所控制的调节级喷嘴数不等时... 论述了高压调节阀配置方式与汽轮机进汽压力的关系,以600 MW机组为例,计算得出了亚临界机组与超临界机组在不同调节阀配置方式下的经济性,以及在顺序阀定压与滑压运行方式下热耗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各调节阀所控制的调节级喷嘴数不等时,各调节阀配置方式下机组热耗率的变化规律及调节阀配置原则,并对重叠度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调节阀配置方式对机组运行经济性影响明显,对于配置4个调节阀的机组,2阀点时,提前开启调节阀压损每增大2%,机组热耗率增加约13~15 kJ/(kW.h);3阀点时,机组热耗率仅增加约5~6 kJ/(kW.h);2阀点下,超临界机组热耗率增加略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调节阀 配置方式 重叠度 定压运行 滑压运行 热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TOM超(超)临界汽轮机现场动平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国安 吴志强 +3 位作者 康伟 姜广政 张卫军 张学延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基于大量现场动平衡试验数据,对ALSTOM技术生产的超(超)临界汽轮机采用的不对称高压转子、无支撑中压转子和单支撑低压转子的动平衡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转子振型存在严重不正交问题,在动平衡计算中必须考虑振型干扰系数;中... 基于大量现场动平衡试验数据,对ALSTOM技术生产的超(超)临界汽轮机采用的不对称高压转子、无支撑中压转子和单支撑低压转子的动平衡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转子振型存在严重不正交问题,在动平衡计算中必须考虑振型干扰系数;中压转子可以依据临界转速区域1号和2号轴承处的振动峰值及相位关系,来识别一阶不平衡状况,在定速3 000 r/min运行时,可通过2号和3号轴承处的振动幅值和相位关系,来推断中压转子的一阶或二阶不平衡状况;低压转子无支撑侧可以借助相邻轴承的振动信息进行不平衡振型的识别与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振动 不平衡状况 转子 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冲击荷载下锚索动力响应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利兴 郭洁 +8 位作者 高斌 周翔 李灵博 高健勋 李永元 李靖宇 李义朝 汪占领 周鹏赫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9,共9页
为了研究锚索在轴向冲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取砚北煤矿冲击地压巷道常用的锚索材料,采用AW-15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和自由落锤冲击试验机进行了锚索静、动载力学性能试验,共设计9种不同能量等级的冲击试验,获得了冲击力时程曲... 为了研究锚索在轴向冲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特征,选取砚北煤矿冲击地压巷道常用的锚索材料,采用AW-1500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试验机和自由落锤冲击试验机进行了锚索静、动载力学性能试验,共设计9种不同能量等级的冲击试验,获得了冲击力时程曲线、冲击力-变形曲线、锚索冲击变形以及吸收能量的特征曲线。结果表明:静载拉伸破断载荷为350.83~356.81 kN,平均延伸率3.49%,冲击载荷作用下锚索承受的冲击力明显大于静载破断载荷,而延伸率明显降低,平均最大降低35.24%,锚索脆性破坏特征突出;锚索变形-冲击力曲线变化过程分为初期震荡阶段、急剧增长阶段以及弹性回弹等3个阶段,冲击能量小于15000 J时,锚索主要发生弹性变形,锚索冲击力时程曲线峰值点与冲击能量峰值点基本一致,随着冲击能量的逐渐增大,锚索冲击力峰值也逐渐增大,在急剧增长阶段震荡型增长趋势较显著;冲击能量大于等于15000 J时,冲击能量未达到峰值前,锚索即发生破坏,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锚索塑性变形变化突出,冲击动能向锚索变形能转化,锚索吸收能量与塑性变形基本成正比。通过对锚索冲击载荷下的力学响应特征分析,可为冲击地压矿井的巷道支护设计和材料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锚索 冲击载荷 落锤试验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固结地层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及水害防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宣东 张风达 +7 位作者 张春牛 曹路通 宋文杰 申晨辉 于忠升 蔡昌伟 李汉汉 周全超 《中国矿业》 2023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为解决多重含水层下弱固结特厚煤层水害防治问题,本文采用类比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和相似模拟法,研究了灵东煤矿采空区下Ⅱ3特厚煤层顶分层开采的覆岩破坏特征,分析了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提出了“物探+钻探”的方式提前疏放导水裂缝带内... 为解决多重含水层下弱固结特厚煤层水害防治问题,本文采用类比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和相似模拟法,研究了灵东煤矿采空区下Ⅱ3特厚煤层顶分层开采的覆岩破坏特征,分析了导水裂缝带发育特征,提出了“物探+钻探”的方式提前疏放导水裂缝带内含水层的控水采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位于Ⅱ3特厚煤层上覆的Ⅱ2特厚煤层回采时,覆岩破坏呈现“阶梯式”垮塌特征,Ⅱ3特厚煤层顶分层回采时,在工作面初次来压后,覆岩呈现出与Ⅱ2-1煤层层间岩层同步协调弯曲下沉的现象;预计导水裂缝带未波及Ⅱ2-1煤层采空区,采用“音频电透视+瞬变电磁”探测得出一含、二含(1)的采空区的富水异常区,重点针对富水异常区进行钻孔探测,兼顾非富水异常区,最终实现了首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固结地层 特厚煤层 多重含水层 覆岩破坏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抽采巷小直径TBM转弯位姿控制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良发 谭家贵 +5 位作者 汪义龙 蔡昌伟 王冰山 金鲁华 周全超 杨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76,共7页
当前TBM在隧道岩巷中转向仍需依靠驾驶员人为控制转角,常常导致隧道岩巷超挖、欠挖,严重时会导致TBM卡机。针对小直径(直径小于6 m)TBM在煤矿瓦斯抽采巷中的转弯与位姿调控问题,提出了一种TBM位姿控制方法,通过AMESim仿真平台与ADAMS动... 当前TBM在隧道岩巷中转向仍需依靠驾驶员人为控制转角,常常导致隧道岩巷超挖、欠挖,严重时会导致TBM卡机。针对小直径(直径小于6 m)TBM在煤矿瓦斯抽采巷中的转弯与位姿调控问题,提出了一种TBM位姿控制方法,通过AMESim仿真平台与ADAMS动力学软件搭建了TBM推进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结合参数化表征抽采巷的设计轴线对推进系统使用主从控制方法,以刀盘的倾覆角与横摆角为参变量设计PID控制器,实现对刀盘位姿的实时控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位姿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小直径TBM在煤矿瓦斯抽采巷的转弯位姿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位姿控制 联合仿真 主从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层原位充填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贵和 汪义龙 +4 位作者 崔鹏飞 陈存强 顾雷雨 杨简 李继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7,共6页
基于白龙山煤矿瓦斯抽采及矸石处理的工程背景需求,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近距离煤层群瓦斯卸压问题的保护层原位充填开采技术方法,阐述了其主要原理及设计流程,分析了保护层原位充填开采方法关键参数,理论计算了底板破坏深度和等价采... 基于白龙山煤矿瓦斯抽采及矸石处理的工程背景需求,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近距离煤层群瓦斯卸压问题的保护层原位充填开采技术方法,阐述了其主要原理及设计流程,分析了保护层原位充填开采方法关键参数,理论计算了底板破坏深度和等价采高,设计了保护层充填高度,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分析该组参数下岩层破坏效果、采场卸压效果以及被保护层膨胀增透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参数条件下模拟结果符合规程要求,该技术方法实现了近距离煤层群压煤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研究以期促进保护层原位充填技术发展,可为其他矿井提供工程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 原位充填 底板破坏深度 卸压增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冲击波煤层增透技术在穿层钻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迪 张永民 +4 位作者 李建栋 任婧 赵有志 汪峰 李克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78,共6页
云贵地区煤炭资源通常为多煤层叠置构造,煤层薄、煤层数量多、层间距近且构造复杂,不具备保护层泄压开采条件,穿层钻孔抽采效率差,迫切需求煤层增透措施。可控冲击波是一种新型煤层增透技术,已在国内北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针... 云贵地区煤炭资源通常为多煤层叠置构造,煤层薄、煤层数量多、层间距近且构造复杂,不具备保护层泄压开采条件,穿层钻孔抽采效率差,迫切需求煤层增透措施。可控冲击波是一种新型煤层增透技术,已在国内北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针对云贵地区煤层问题,以云南白龙山煤矿C7+8大块煤样为例使用冲击波进行能量优化实验;采用可控冲击波煤层增透技术结合钻孔及煤层条件设计了“煤层增透”和“岩层预裂”的交叉重叠作业模式和作业参数,并开展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增透采用30 kJ含能棒,岩层预裂采用80 kJ含能棒。煤岩结合部增透的5号钻孔较煤层增透的4号钻孔的抽采浓度提高16.2倍,抽采纯量提高15.8倍,较常规穿层钻孔抽采纯量可提高2.8倍。观测后期5号钻孔整体浓度和流量有增加趋势,说明在煤层中部和煤岩结合处交叉冲击作业起到均衡预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冲击波 瓦斯 煤层 穿层钻孔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山煤矿一井掘进工作面自动导风风筒的研制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明富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92,共3页
掘进工作面因局部通风机故障等原因常造成停风而出现工作面瓦斯积聚和超限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白龙山煤矿一井经过反复摸索、研制加工出掘进工作面自动导风风筒并开展了相关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自动导风风筒有效导风量为正常机械供风量的... 掘进工作面因局部通风机故障等原因常造成停风而出现工作面瓦斯积聚和超限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白龙山煤矿一井经过反复摸索、研制加工出掘进工作面自动导风风筒并开展了相关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自动导风风筒有效导风量为正常机械供风量的72.92%,试验工作面最大瓦斯浓度为0.06%;自动导风风筒能及时自动实现负压导风,导风量满足最低供风需求,提高了局部通风安全系数,可防止工作面因停风而发生瓦斯积聚和超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自动导风风筒 瓦斯积聚 瓦斯超限 局部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治理巷小直径TBM刀盘设计研究——以白龙山煤矿一井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冰山 王大龙 +5 位作者 汪义龙 陈存强 李永元 李克相 马新根 肖运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06-315,共10页
白龙山煤矿一井为煤与瓦斯双突矿井,采用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施工能更好地满足煤矿安全、高效和环保的建设需要,刀盘是决定TBM掘进效率和施工安全的关键部件,其设计是否合理对保障TBM施工效率与煤矿高效生... 白龙山煤矿一井为煤与瓦斯双突矿井,采用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施工能更好地满足煤矿安全、高效和环保的建设需要,刀盘是决定TBM掘进效率和施工安全的关键部件,其设计是否合理对保障TBM施工效率与煤矿高效生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煤矿瓦斯治理巷道与非煤矿领域隧道工程要求和地质特点差异,总结了煤矿瓦斯治理巷TBM刀盘设计需求,阐述了瓦斯治理巷TBM刀盘的设计流程。针对白龙山煤矿一井瓦斯治理巷开展小直径TBM刀盘设计,从刀盘盘体结构、刀具布置、出渣结构等3个主要方面确定刀盘初始方案,结合倾覆力矩、不平衡力、强度及刚度校核形成刀盘最终设计方案。白龙山煤矿一井瓦斯治理巷TBM刀盘选取平面型二分块结构,采用单螺旋线刀具布置形式,滚刀刀间距设计根据离散元仿真分析确定,铲斗均布在刀盘外周,铲斗尺寸根据出渣量确定。刀盘最大倾覆力矩为946.53 kN·m,由刀具产生的倾覆力矩为523.28 kN·m,占比为55.3%,刀具产生的水平与竖直不平衡力最大值为78.12 kN,仅为刀盘重力产生的竖直不平衡力的17.2%,刀盘最大应力为99 MPa,最大变形为0.4 mm,相当于刀盘整体厚度应变量为0.027%,满足设计要求。面向白龙山煤矿一井瓦斯治理巷提出的刀盘设计流程能够为同类工程TBM刀盘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治理巷 岩石隧道掘进机(TBM) 刀盘设计 滚刀布置 性能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智能控制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哲 徐元强 +10 位作者 张德生 赵全文 杜明 李慧 周杰 张帅 刘杰 高健勋 温存宝 周翔 赵凯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46,152,共7页
针对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装备在空间小、震动大、电磁干扰严重的环境下传感技术水平低、运动控制不精准、作业流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智能控制系统。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工艺的被控需求:具备姿态、障碍物、位置等周边... 针对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装备在空间小、震动大、电磁干扰严重的环境下传感技术水平低、运动控制不精准、作业流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智能控制系统。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工艺的被控需求:具备姿态、障碍物、位置等周边环境信息检测技术手段;具备自适应、自调整、自决策的控制方法;具备快速、平稳、精准的执行部件。根据上述需求,提出智能控制系统的3项关键技术:智能感知、逻辑控制、执行。基于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和任务流程,提出了系统总体架构;基于姿态、障碍物识别、压力及位置和速度信息的多传感融合技术手段,提出了多工况运动控制策略。研制了运输巷超前支护“转-运-支”一体样机,并进行地面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支架中心点及障碍物视觉识别、支架搬运小车自动行走及行程判断、支架自动偏移及旋转、支架自动抓取及升降功能;视觉识别传感器可实现支架架号编码识别、支架姿态、支护区域决策功能;实现了“行—抓—降—转—行—转—升—松—降”自动化作业流程,能够达到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 无反复支撑 智能控制 多融合感知 智能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两票业务信息系统开发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轩 薛晗光 +4 位作者 倪向宇 邱学芮 刘凤祥 孙屹林 颜飞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138,共5页
目前风电场风机分布分散,人员配制施行运维一体,其两票管理执行较为困难。在风电场信息化建设中,本文结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蓝牙定位技术、分词搜索技术、流媒体直播技术及近场通信技术应用于风电场两票业务的执行与... 目前风电场风机分布分散,人员配制施行运维一体,其两票管理执行较为困难。在风电场信息化建设中,本文结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蓝牙定位技术、分词搜索技术、流媒体直播技术及近场通信技术应用于风电场两票业务的执行与管理中,依靠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创新实现了风电场两票业务高效规范运行。目前该移动应用系统已在多个风电场运行,结果显示,该系统提高了风电场两票执行效率,规范了两票业务流程,满足了风电场高效运维的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操作票 工作票 智能终端 分词搜索 流媒体 蓝牙定位 N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冲孔增透促抽技术在突出煤层石门揭煤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谭家贵 李克相 +4 位作者 张茂元 郭建忠 盛柱稳 孙京 陈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5,61,共6页
白龙山煤矿一井C_(2)煤层为突出煤层,为提高矿井瓦斯抽采效果,保障石门揭煤安全、缩短揭煤周期,对水力冲孔增透促抽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门揭煤区域采取水力冲孔措施后,渗透性较低且较为松软的C_(2)煤层出煤量较大,单孔... 白龙山煤矿一井C_(2)煤层为突出煤层,为提高矿井瓦斯抽采效果,保障石门揭煤安全、缩短揭煤周期,对水力冲孔增透促抽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门揭煤区域采取水力冲孔措施后,渗透性较低且较为松软的C_(2)煤层出煤量较大,单孔出煤量1.27~2.73 t,平均出煤量2.28 t;试验区域经210 d连续抽采,煤层瓦斯含量由11.4659 m^(3)/t降低至3.5511~4.2517 m^(3)/t,下降约63%,瓦斯压力由0.81 MPa降低至0.34 MPa,下降约58%;揭煤期间工作面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_(1)值最大值为0.32 mL/(g·min^(1/2)),钻屑量最大值为2 kg/m,炮后瓦斯浓度为0.04%~0.24%,瓦斯涌出量为2.22 m^(3)/min。水力冲孔措施可为矿井石门安全快速揭煤提供技术保障,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 石门揭煤 水力冲孔 煤层增透 瓦斯吸附 瓦斯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井下智能干选技术装备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来宏 李克相 +4 位作者 顾雷雨 张西斌 高利晶 谭家贵 朱凌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5,共5页
井下智能分选技术装备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总结了当前智能干法煤矸识别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当前井下智能干选工艺应用的阶段性成果,探讨了井下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的基本准... 井下智能分选技术装备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总结了当前智能干法煤矸识别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当前井下智能干选工艺应用的阶段性成果,探讨了井下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的基本准则:紧凑型、智能化、模块化、一体化,并分析了制约其装备研发与应用的关键因素:布料均匀性、识别高效性、粉尘无害化。最后从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等角度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井下分选 智能分选设备 煤矸识别 工艺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驾岭煤矿采动覆岩裂隙场分布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福龙 李奇贤 +5 位作者 李克相 马新根 孙京 栗磊 王冰山 郭建忠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1期236-244,共9页
为了研究云驾岭煤矿采动覆岩裂隙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采动后上覆岩层的下沉曲线与裂隙场分布特征,计算覆岩离层率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开挖工作的不断推进,采动覆岩裂隙场呈梯形分布特... 为了研究云驾岭煤矿采动覆岩裂隙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采动后上覆岩层的下沉曲线与裂隙场分布特征,计算覆岩离层率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开挖工作的不断推进,采动覆岩裂隙场呈梯形分布特征,逐步向较高层位和推进方向发育,其中下部裂隙被压实,两端裂隙较为发育,整体上裂隙密度逐步减小,经历裂隙产生、扩展和压实三个阶段,而覆岩离层率先后经历“单峰”和“双峰”两个分布形态。采空区中部与煤壁后方和开切眼附近区域采动裂隙演化规律截然不同,采空区中部区域的采动裂隙随着垮落岩层被上覆岩层压实,采动裂隙逐渐减小,煤壁后方和开切眼附近区域,边界煤柱和垮落岩层形成三角形的采动裂隙区域。采动覆岩位移场影响区随着工作面推进向高层位和推进方向发育,开采初期呈现矩形分布,而后随工作面的推进,采动覆岩位移场影响区则呈现梯形分布,中部的位移矢量箭头垂直于底板,开切眼和工作面端位移矢量分别呈逆时针和顺时针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隙 采动作用 离层率 垮落 相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接长度对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承载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井庆贺 曹富荣 +6 位作者 葛伦贵 王耀辉 胡兵 李靖宇 张笃学 于忠升 陈杰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29,共9页
输送带接头区域钢丝绳的抽出力是衡量接头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针对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头的结构参数、硫化工艺及胶料的粘合性能,并没有指出搭接长度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为研究搭接长度对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 输送带接头区域钢丝绳的抽出力是衡量接头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针对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头的结构参数、硫化工艺及胶料的粘合性能,并没有指出搭接长度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为研究搭接长度对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以st1250型钢丝绳芯输送带为研究对象,取输送带接头处单根钢丝绳部分建立接头模型,采用双线型内聚力模型模拟钢丝绳与橡胶的胶接状态,并通过切向拉剪试验与法向拉伸试验获得模型参数。将双线型内聚力模型与钢丝绳-橡胶接触界面相结合,对接头单根钢丝绳从橡胶中脱粘抽出的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接头损伤演化过程分为线性加载、损伤萌生、损伤扩展与完全失效4个阶段,且接头损伤失效曲线与双线型内聚力模型牵引力-位移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双线型内聚力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钢丝绳芯输送带接头损伤失效过程。对不同搭接长度的接头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出搭接长度为350~750 mm时,随着搭接长度增大,接头刚度总体呈非线性增大,接头橡胶所受最大剪应力呈递减趋势,从而确定了接头搭接长度范围应控制在350~750 mm。对不同钢丝绳直径下搭接长度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钢丝绳抽出力随搭接长度增大总体呈非线性递增;钢丝绳直径越大,接头钢丝绳抽出力随搭接长度增大的涨幅越大。拟合得到了不同钢丝绳直径下接头搭接长度与单根钢丝绳抽出力之间的函数关系,为不同承载能力要求下接头搭接长度的合理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芯输送带 接头 搭接长度 承载能力 内聚力模型 抽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