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能石洞口第二发电厂2×600MW机组性能试验
1
作者 樊明 《中国电力》 CSCD 1996年第3期12-14,共3页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一期工程安装2×600MW超临界压力机组,通过机组性能考核概况介绍,提出试验和测点布置上存在的问题,以供新建电厂借鉴。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性能试验 热耗率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燃煤电厂SCR脱硝系统超低排放运行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乐乐 杨敏 +7 位作者 吴善森 黄春艳 张庆文 朱磊 姚燕 何金亮 孔凡海 向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6-162,共7页
本文以某超超临界660 MW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超低排放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诊断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脱硝性能提效和运行优化集成措施。最终实现了脱硝出口NOx波动幅度控制在±10 mg/m^3... 本文以某超超临界660 MW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超低排放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诊断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脱硝性能提效和运行优化集成措施。最终实现了脱硝出口NOx波动幅度控制在±10 mg/m^3以内,降低出口截面上平均NOx分布相对标准偏差至20%以内,并通过初装催化剂再生提效的方法控制现场平均氨逃逸量在0.5μL/L以下,有效消除了脱硝出口截面上氨逃逸量局部过高现象,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和NOx深度减排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超低排放 SCR 脱硝系统 运行优化 NOx分布 氨逃逸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颗粒性质对二氧化碳富液解吸促进作用的影响
3
作者 刘健 陈宝康 +9 位作者 顾振宇 王乐乐 何川 雷嗣远 王思源 杨宇航 张庆文 朱磊 朱松鹤 陆晓林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为探讨固体颗粒在促进富液CO_(2)解吸过程中的强化传质传热作用和催化作用的主导地位及作用机制,选取纳米二氧化钛(TiO_(2))和分子筛(HZSM-5)作为代表性颗粒,分别代表具有强化传热传质作用和化学催化作用的2种典型颗粒。通过搭建连续搅... 为探讨固体颗粒在促进富液CO_(2)解吸过程中的强化传质传热作用和催化作用的主导地位及作用机制,选取纳米二氧化钛(TiO_(2))和分子筛(HZSM-5)作为代表性颗粒,分别代表具有强化传热传质作用和化学催化作用的2种典型颗粒。通过搭建连续搅拌反应器,定义添加颗粒和未添加颗粒条件下富液CO_(2)解吸速率之比为解吸增强因子,系统调节颗粒质量分数、颗粒粒径、搅拌转速、富液CO_(2)负载量和吸收剂种类等因素,研究TiO_(2)和HZSM-5颗粒对富液解吸CO_(2)强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HZSM-5颗粒相比TiO_(2)具有更高的解吸增强因子,主要归因于HZSM-5颗粒具有更大微孔表面积和BrФnsted酸位点耦合参数,且TiO_(2)的解吸增强因子受操作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小,在1.00~1.20范围内波动;相比之下,提高颗粒的质量分数和富液CO_(2)负载均能显著提升HZSM-5的解吸强化效果,解吸增强因子最高可达2.25;通过拟合富液中HCO_(3)-浓度与HZSM-5解吸增强因子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线性相关,表明HZSM-5颗粒通过强化与HCO_(3)-相关的反应路径从而促进CO_(2)的解吸过程,这一发现为进一步优化固体颗粒的设计和提升富液CO_(2)解吸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解吸 TiO_(2) HZSM-5 解吸增强因子 HC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因特网的火电厂炉管温度实时监测系统
4
作者 曹鸣 任平 +1 位作者 余正环 单光先 《现代电力》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为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建立开放的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和组态的实时监控系统 ,并将其传送至管理信息系统 (MIS) ,可充分获得生产现场的数据信息 ,使得设备检修科学化。论述了一种基于ADO技术的炉管温度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运行... 为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建立开放的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和组态的实时监控系统 ,并将其传送至管理信息系统 (MIS) ,可充分获得生产现场的数据信息 ,使得设备检修科学化。论述了一种基于ADO技术的炉管温度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运行监测、数据追忆、监测报表、寿命预估等模块组成 ,并通过组态的使用 ,使实际运行具有了灵活性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锅炉 炉管温度 实时监测系统 数据采集 企业因特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炉管温度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单光先 任平 曹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1-103,共3页
为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建立开放的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和组态的实时监控系统 ,并将其传送至管理信息系统 (MIS) ,可获得生产现场的信息 ,使得设备检修科学化。该文论述了一种基于ADO技术的炉管温度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 为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建立开放的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和组态的实时监控系统 ,并将其传送至管理信息系统 (MIS) ,可获得生产现场的信息 ,使得设备检修科学化。该文论述了一种基于ADO技术的炉管温度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运行监测、监测报表等组成 ,并通过组态的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在线监测 设备检修 活动数据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600MW机组协调控制的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志丹 顾涛 +3 位作者 陈志刚 郗成超 郭建辉 俞静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针对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1、2号超临界2×600MW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方式下的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及汽水分离器中间点温度的控制偏差较大、燃料量波动幅度大等使得AGC投入率较低的问题,结合机组的运行工况,对机组协调和主、... 针对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1、2号超临界2×600MW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方式下的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及汽水分离器中间点温度的控制偏差较大、燃料量波动幅度大等使得AGC投入率较低的问题,结合机组的运行工况,对机组协调和主、再热蒸汽温度、给水流量等子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控制系统进行了1.5%/min变负荷试验。在负荷变化过程中,2台机组的主蒸汽温度偏差绝对值均<5℃,再热蒸汽温度偏差绝对值均<10℃,汽水分离器中间点温度偏差绝对值均<6℃,主蒸汽压力偏差绝对值均<0.6MPa,功率偏差绝对值均<2MW,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系统减小了各参数的控制偏差,负荷响应快,且满足AGC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600 MW机组 协调控制 AGC 变负荷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20CrMoV121钢长时间时效后材质状态试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梁 谢晶 王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7-141,共5页
开展在役高温部件的材质状态检验,掌握设备的安全状态和寿命损耗,对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合理地安排机组检修周期,降低检修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设备的安全状态和寿命损耗,对某电厂经12万h长期运行后的X20CrMoV121钢制末级过热器... 开展在役高温部件的材质状态检验,掌握设备的安全状态和寿命损耗,对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合理地安排机组检修周期,降低检修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设备的安全状态和寿命损耗,对某电厂经12万h长期运行后的X20CrMoV121钢制末级过热器管及高温再热器管进行了拉伸试验、显微组织分析及高温持久断裂试验。结果表明,运行管与原始管相比强度有所下降;沉淀相发生熟化,同时还出现了局部板条特征减弱,板条内出现亚结构,位错密度明显降低;高温持久强度仍然高于设计值。综合分析表明,经12万h长期运行后的X20CrMoV121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老化,但仍可满足设计工况下安全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钢 末级过热器管 高温再热器管 受热面管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持久强度 状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SS烟气测试系统的SCR喷氨优化调整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鲍强 何金亮 +6 位作者 王建阳 金理鹏 卢承政 周健 梁俊杰 顾江峰 张庆文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71,共7页
基于网格化快速采样自动切换(GASS)烟气测试系统对SCR喷氨优化调整试验测试时间、测量不确定度和准确度进行研究,并利用某1000 MW机组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GASS烟气测试系统单工况测试时间为传统方法的1/5~1/10,提高了测试效率,可减... 基于网格化快速采样自动切换(GASS)烟气测试系统对SCR喷氨优化调整试验测试时间、测量不确定度和准确度进行研究,并利用某1000 MW机组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GASS烟气测试系统单工况测试时间为传统方法的1/5~1/10,提高了测试效率,可减少试验负荷申请时间。GASS烟气测试系统降低了NO x质量浓度测量不确定度,直接提高了测试准确度和SCR喷氨优化调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S烟气测试系统 SCR 测试时间 不确定度 喷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组负荷经济调度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玉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25,45,共4页
针对地区负荷峰谷的悬殊情况及石洞口二电厂机组的性能特点,研究分析机组负荷经济调度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测计算、函数求解,提出了调度方案,指导运行生产。经现场实施验证,省煤效果很好。
关键词 负荷 经济调度 发电机组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机组FCB处理经验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浩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3,5,共3页
介绍了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发电厂两台600 MW超临界机组快速甩负荷(FCB)的基本功能,并对历年FCB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成功实现FCB的要领。
关键词 发电厂 600 MW超临界机组 FCB M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660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运行特点及故障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顾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5,共3页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超超临界660 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小机)为ND(Z)84/79/07型变转速凝汽式汽轮机,采用弹簧基座,可满足主机在各种工况运行时对给水的要求。总结了小机的特点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小机的优化运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超超临界 660MW机组 给水泵 汽轮机 振动 润滑油系统 弹簧基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50%负荷时后水冷壁超温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玉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34,61,共3页
介绍了600MW超临界锅炉50%负荷时后水冷壁超温情况,分析超温原因,通过组织现场测试和燃烧调整试验,制订了对策。在初步解决超温问题的基础上。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锅炉 水冷壁 温度 试验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冲渣水回用的深度处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保中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1-34,共4页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冲渣水系统由开式排放改造成闭式循环系统后,为达到系统的水量平衡,必须要对冲渣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工业水进行回用。为使冲渣水能达到工业水的水质指标,对冲渣水进行了混凝、沉淀处理工艺...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冲渣水系统由开式排放改造成闭式循环系统后,为达到系统的水量平衡,必须要对冲渣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工业水进行回用。为使冲渣水能达到工业水的水质指标,对冲渣水进行了混凝、沉淀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合适的处理工艺并在现有的工业水澄清池中进行了处理调试,使出水水质完全达到了回用的要求,实现了连续的处理和回用。通过连续处理和回用,达到了冲渣水闭式循环系统的水量平衡,每年减少约330万t冲渣废水的外排和相同数量的长江水的取水,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机组 锅炉 冲渣水回用 冲渣水处理 闭式循环 混凝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用于设备预测检修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单光先 任平 曹鸣 《江苏电机工程》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针对电力系统中待处理数据量的急剧增加 ,研究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概况、实现方法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以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为研究背景 ,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应用于设备状态检修中 ,结合炉管超温这一主题 ,... 针对电力系统中待处理数据量的急剧增加 ,研究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概况、实现方法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以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为研究背景 ,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应用于设备状态检修中 ,结合炉管超温这一主题 ,介绍了数据仓库的系统结构 ,说明了数据仓库的实施原则 ,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结果分析 ,发现当机组负荷和给水量与给煤量之比同时低于特定值时 ,极易发生炉管超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电力设备 状态检修 预测检修 电力系统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660MW机组汽轮机的特点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3,共5页
介绍了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超超临界660 MW机组汽轮机的特点和性能优势,并对发电机转子、轴封蒸汽温度、补汽阀、高压缸效率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汽轮机 性能 振动 轴封 补汽阀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和液体燃料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赛赛 姚金刚 +5 位作者 陈冠益 易维明 颜蓓蓓 刘静 张庆文 朱磊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51,共18页
以合成气作为平台化合物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和液体燃料是有效利用碳资源的重要路径,具备流程短、能耗低的特点,有着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合成气一步法直接转化制备低碳烯烃和液体燃料包括两条工艺路线:费托合成路线和双功能催化路线。... 以合成气作为平台化合物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和液体燃料是有效利用碳资源的重要路径,具备流程短、能耗低的特点,有着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合成气一步法直接转化制备低碳烯烃和液体燃料包括两条工艺路线:费托合成路线和双功能催化路线。本综述简述了两种路线的反应机理,重点阐述了费托合成路线中采用添加助剂和惰性载体对铁基和钴基催化剂的优化设计,费托金属粒径、反应条件、催化剂界面结构对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影响。详细解析了双功能催化路线中,一氧化碳活化组分和酸性分子筛的选择、金属氧化物粒径与元素比例、分子筛酸度与孔径大小以及一氧化碳活化组分和酸性分子筛的耦合方式对于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两条路线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高效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催化剂 低碳烯烃 液体燃料 双功能催化 费托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机组凝结水泵变频控制逻辑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郗成超 俞静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0,共6页
通常将凝结水泵(凝泵)变频控制逻辑设计为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控制除氧器水位及凝泵变频器控制凝结水压力和凝泵变频器控制除氧器水位及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控制凝结水压力2种控制方式。为了使控制具有裕量,两者均无法使凝泵变频器在最节能方... 通常将凝结水泵(凝泵)变频控制逻辑设计为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控制除氧器水位及凝泵变频器控制凝结水压力和凝泵变频器控制除氧器水位及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控制凝结水压力2种控制方式。为了使控制具有裕量,两者均无法使凝泵变频器在最节能方式下运行。对此,对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控制除氧器水位,凝泵变频器控制压力的控制逻辑进行了优化,并应用于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4号机组。结果表明,4号机组负荷在480MW以上以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全开及凝泵变频控制水位方式控制,可降低除氧器水位调节阀节流损失,节能效果更好。同时,避免了因低压加热器疏水泵跳闸、高压加热器切除、除氧器溢流调节阀误开启以及异常工况下除氧器水位低等,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水泵 变频器 除氧器 水位调节阀 控制逻辑 凝结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燃煤锅炉一、二次风同心反切布置的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万顺 葛友康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以600MW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为例,讨论了大型燃煤锅炉一、二次风采用同心反切布置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二次风喷嘴的方案。最后指出,一、二次风同心反切布置是改善炉内结渣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燃煤锅炉 二次风 喷嘴 技术改造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动力煤煤质特性对炉内换热量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增权 樊晋元 王林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43,共6页
为了建立动力煤煤质特性与炉内传热特性的影响关系的半定量方法,对国内大型电厂燃用的170个煤质分析数据进行了大量理论与数学分析。探讨了煤质特性对电站锅炉炉膛内烟气参数以及烟气参数对辐射放热量的影响关系;根据热平衡原理,通过大... 为了建立动力煤煤质特性与炉内传热特性的影响关系的半定量方法,对国内大型电厂燃用的170个煤质分析数据进行了大量理论与数学分析。探讨了煤质特性对电站锅炉炉膛内烟气参数以及烟气参数对辐射放热量的影响关系;根据热平衡原理,通过大量数据计算和理论分析,提出了煤质低位发热量、炉膛出口烟温与烟气在炉内的放热量之间的简捷半定量关系,拟合出精度和可靠性较高、适用范围较广的三维函数关系式。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型锅炉的设计运行、控制系统的优化提供一种简便可靠的函数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动力煤 煤质特性 烟气放热量 拟合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脱硝喷卤素协同脱汞效果评估
20
作者 黄见勋 尹子骏 +7 位作者 马云龙 苏胜 王乐乐 鲍强 张庆文 向军 雷嗣远 叶顺长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4-200,共7页
为进一步降低现有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深度治理,选取现役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条件下HCl/HBr等卤素成分对现役SCR催化剂脱硝协同汞氧化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设计卤素溶液喷... 为进一步降低现有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深度治理,选取现役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条件下HCl/HBr等卤素成分对现役SCR催化剂脱硝协同汞氧化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设计卤素溶液喷射系统,依据实验室研究结果,在现场脱硝过程中进行了不同浓度NH_(4)Cl/NH_(4)Br溶液喷射的工程应用与试验。结果表明:脱硝过程合理添加NH_(4)Cl或NH_(4)Br溶液均可有效提高现役SCR脱硝催化剂对单质汞氧化能力,HCl/HBr共同作用可以提高单一HCl在SCR催化剂表面对单质汞的氧化效果,进一步通过脱硝、下游脱硫、除尘等环保设施实现汞污染物的高效协同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烟气脱硝 催化剂汞氧化 卤素喷射 协同脱除 工程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