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上游色拉古滑坡复活特征与堵江溃决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贵良 刘文 +6 位作者 鄢勇 范雄安 张毅 杜光远 熊皓 王猛 余天彬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2-615,共14页
色拉古滑坡位于金沙江结合带内,地表复活变形迹象明显,存在大规模失稳的风险,极可能形成滑坡-堵江-洪水灾害链。本文采用光学遥感影像动态监测、工程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色拉古滑坡的复活变形特征,开展了滑坡稳定性和堵江... 色拉古滑坡位于金沙江结合带内,地表复活变形迹象明显,存在大规模失稳的风险,极可能形成滑坡-堵江-洪水灾害链。本文采用光学遥感影像动态监测、工程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了色拉古滑坡的复活变形特征,开展了滑坡稳定性和堵江溃决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色拉古滑坡为特大型滑坡,体积约6300×10^(4)~9500×10^(4) m^(3),滑体物质为碎块石土,滑床物质为二叠系—下三叠统岗托岩组云母石英片岩,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2018年至2023年存在持续变形,主要集中在斜坡前缘。色拉滑坡沿古滑动面复活滑动,表现为牵引式渐进破坏,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4种潜在失稳模式:天然工况下,Ⅲ-2区失稳,持续过程约35 s,滑体最大速度约30 m/s,堵江堰塞坝高度约97 m,堰塞湖库容约1.56×10^(8) m^(3),堰塞坝溃决后拉哇电站坝址处最大洪水流量约3650 m^(3)/s,最大洪峰高度约14 m;天然工况下,Ⅲ-3区或Ⅲ-4区单独失稳,堵江堰塞坝高度约88~90 m,堰塞湖库容约1.22×10^(8) m^(3),堰塞坝溃决后拉哇电站坝址处最大洪水流量约2900 m^(3)/s,最大洪峰高度约12 m;地震工况下,Ⅱ区、Ⅲ区同时失稳,堵江堰塞坝高度约152 m,堰塞湖库容约5.88×10^(8) m^(3),堰塞坝溃决后拉哇电站坝址处最大洪水流量约19270 m^(3)/s,最大洪峰高度约44 m。色拉滑坡堵江风险高、致灾性强,建议采用天空地一体化的手段对色拉滑坡持续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堵江滑坡链式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活特征 数值模拟 堵江溃决 金沙江上游 色拉古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干流大型滑坡光学遥感识别研究
2
作者 赵恒 余天彬 +4 位作者 王猛 黄细超 王军 刘文 宋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26-633,共8页
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大型及以上滑坡发育,曾经形成多次类似白格滑坡的堵江链式灾害,受地面调查手段和通行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早发现。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开展金沙江上游干流大型滑坡识别研究,从滑坡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入手,采用遥... 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大型及以上滑坡发育,曾经形成多次类似白格滑坡的堵江链式灾害,受地面调查手段和通行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早发现。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开展金沙江上游干流大型滑坡识别研究,从滑坡形成条件及演化过程入手,采用遥感解译和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综合识别方法,建立了高位远程滑坡的影像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地质环境条件标志、人类工程活动标志等四大类识别指标,根据各指标的贡献程度,将各指标划分为基本条件、重要条件、辅助识别条件等三个等级。应用该方法在研究区共识别出84处大型及以上滑坡隐患。研究成果可为金沙江上游干流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依据,也为类似高山峡谷区滑坡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大型滑坡 光学遥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沙东滑坡发育特征与堵江溃决预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顺祥 王军 +7 位作者 鄢勇 刘文 赵恒 杨钧翔 范雄安 张毅 王猛 余天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70,共11页
沙东滑坡位于金沙江结合带内,复活变形迹象明显,极可能形成滑坡-堵江-洪水灾害链,严重威胁沿线重大工程建设、交通设施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采用多源遥感动态监测、工程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滑坡的复活变形特征,探讨滑坡堵... 沙东滑坡位于金沙江结合带内,复活变形迹象明显,极可能形成滑坡-堵江-洪水灾害链,严重威胁沿线重大工程建设、交通设施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采用多源遥感动态监测、工程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滑坡的复活变形特征,探讨滑坡堵江溃决的危险性。结果表明:沙东滑坡为巨型滑坡,体积约23045×10^(4) m^(3),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2018—2023年存在持续变形,滑坡变形区主要集中在斜坡前缘,下游侧变形比上游侧强烈。沙东滑坡沿基覆界面滑动,表现为牵引式渐进破坏,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3种潜在失稳模式:①天然工况下,C3次级滑体前缘失稳,滑坡持续过程约35 s,滑体最大速度达30 m/s,堵江堰塞坝高度约90 m,堰塞湖库容约1.62×10^(8) m^(3),堰塞坝溃决后拉哇电站坝址处最大洪水流量约3535 m^(3)/s,最大洪峰高度约14 m;②暴雨工况下,Ⅱ-2区失稳,堵江堰塞坝高度约133 m,堰塞湖库容约4.10×10^(8) m^(3),堰塞坝溃决后拉哇电站坝址处最大洪水流量约11315 m^(3)/s,最大洪峰高度约31 m;③暴雨+地震工况下,Ⅱ-1、Ⅱ-2区同时失稳,堵江堰塞坝高度约153 m,堰塞湖库容约5.66×10^(8) m^(3),堰塞坝溃决后拉哇电站坝址处最大洪水流量约19960 m^(3)/s,最大洪峰高度约45 m。沙东滑坡堵江风险高、致灾性强,建议采用天-空-地-内一体化的手段进行持续监测,研究滑坡的预警阈值,精准管控重大地质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特征 堵江溃决 金沙江上游 沙东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巴滩堆石混凝土二道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及温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厚然 徐艳杰 +2 位作者 赵恒 梁婷 金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3,182,共8页
对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叶巴滩堆石混凝土二道坝工程开展全坝段温度应力仿真分析,重点研究大坝横缝分缝措施和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对坝体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分缝措施可以降低坝体内部拉应力,设置1条横缝即可有效控制坝体内部高拉... 对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叶巴滩堆石混凝土二道坝工程开展全坝段温度应力仿真分析,重点研究大坝横缝分缝措施和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对坝体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分缝措施可以降低坝体内部拉应力,设置1条横缝即可有效控制坝体内部高拉应力区范围,并使应力极值降低约0.8 MPa;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可在秋冬季节显著降低大坝表层混凝土温降幅度,减小表层温度应力水平,使应力极值降低约0.6 MPa;叶巴滩二道坝设置1条横缝并采取表面保温可满足施工期温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坝 温度应力 横缝 表面保温 高寒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岸塔柱状危岩的压裂耦合损伤-突变失稳预测
5
作者 唐红梅 宋刚 +2 位作者 杨健 毛柯洁 周福川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消落带的塔柱状危岩,其底部多损伤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常呈压裂诱发座溃整体失稳模式,危岩底部耦合损伤至突变机制是研究该类库岸危岩体失稳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库岸巫峡段箭穿洞塔柱状危岩体为例,将危岩体简... 位于三峡库区巫峡段消落带的塔柱状危岩,其底部多损伤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常呈压裂诱发座溃整体失稳模式,危岩底部耦合损伤至突变机制是研究该类库岸危岩体失稳预警的关键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库岸巫峡段箭穿洞塔柱状危岩体为例,将危岩体简化为中上部非劣化区和下部劣化区的二元地质力学模型,基于应变等价原理获得其危岩体下部劣化区的荷载效应、溶蚀效应、干湿循环弱化效应的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和总损伤度演化方程,根据地质力学模型概化为等效弹簧模型转化为力-位移的耦合损伤本构方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和突变理论建立了塔柱状危岩的耦合损伤-折叠突变模型,获取了其失稳判据和临界位移的表达式.通过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危岩体突变失稳时的系统控制变量为-0.0073,预测模型计算理论的突变起点垂向位移为42.2mm,终止点位移为60.5mm,当监测数据危岩体最大垂向累积位移为26.2mm时,小于突变起始位移时就采用及时治理措施,与危岩未失稳的状态吻合.其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灰岩地区库岸塔柱状压溃型危岩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塔柱状危岩 压溃失稳型 耦合损伤 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堆石混凝土一体化厚层浇筑坝体温度研究
6
作者 夏勇 杨家琦 +2 位作者 赵恒 张喜龙 金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213,共12页
【目的】低水化热温升和施工速度快的堆石混凝土(Rock-Filled Concrete,RFC)筑坝技术契合了高寒区的筑坝需求,针对其在高寒区建设过程中的仓内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可为其在高寒区的设计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与参考依据。【方法】为研... 【目的】低水化热温升和施工速度快的堆石混凝土(Rock-Filled Concrete,RFC)筑坝技术契合了高寒区的筑坝需求,针对其在高寒区建设过程中的仓内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可为其在高寒区的设计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与参考依据。【方法】为研究高寒区RFC坝在一体化厚层浇筑下的坝体温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对叶巴滩二道坝(坝顶高程2730.0 m)的坝体温度展开了现场跟踪监测,累计在13个施工仓面内布设了83个温度测点。【结果】结果显示:抗冲耐磨层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的水化热温升均值为24.77℃,显著高于坝体RFC的10.94℃;当浇筑层厚增加0.5 m时,C25-RFC的水化热温升均值的变化幅度仅为0.02℃,而C30-SCC则从24.33℃增加到27.24℃,上升了近3.0℃;堆石内部测点(30 cm深)与堆石外部测点(5~15 cm)的入仓温度与水化热温升度数相差不大,且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一致。【结论】结果表明:(1)在高寒区抗冲耐磨一体化通仓厚层浇筑的情况下,坝体局部高温、高温度梯度区一般会分布在上下游抗冲耐磨层表面;(2)浇筑层厚的适当增加,对坝体RFC水化热温升幅度影响较小,但对抗冲耐磨层SCC的影响较大;(3)当混凝土标号和浇筑层厚一定时,抗冲耐磨层的水化热温升度数相对稳定,可通过调整入仓温度来使其峰值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堆石混凝土 一体化厚层浇筑 坝体温度 抗冲耐磨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技术用于黄河流域滑坡隐患识别和多维形变分析
7
作者 赵恒 董继红 +4 位作者 王猛 黄细超 余天彬 刘文 张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89-698,共10页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受地质和气候影响,黄河两岸频繁发生滑坡灾害。采用SBAS-InSAR技术利用Sentinel-1数据获取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黄河流域玛沁段的地表形变信息,并结合可视性分析开展滑坡隐患识别。采用升、降轨数据获...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受地质和气候影响,黄河两岸频繁发生滑坡灾害。采用SBAS-InSAR技术利用Sentinel-1数据获取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黄河流域玛沁段的地表形变信息,并结合可视性分析开展滑坡隐患识别。采用升、降轨数据获取了二维形变结果,并选取军功滑坡进行监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地表平行流约束模型对秀麻乡滑坡开展三维形变反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基于InSAR形变速率,升、降轨数据分别识别出65处和46处变形区域,共计82处变形区,升降轨结合可消除几何畸变对结果的影响,实现工作区均为好可视性区;二维形变结果显示东西向和垂直向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50 mm/a和88 mm/a,二维结果有助于辅助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军功滑坡的二维形变显示2#区变形强烈,受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等因素干扰,玛多地震对其变形也有明显影响,垂直向形变达到-175 mm;三维形变揭示了秀麻乡滑坡群不同部位的运动方向,坡体水平滑动方向受微地貌影响,以正南为主偏向沟内,同时伴有下沉状态,时序结果显示滑坡受降雨影响明显,局部有周期性形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隐患识别 INSAR MSBAS 多维形变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高拱坝首仓混凝土温度反演分析与温控措施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夏勇 刘毅 +6 位作者 齐问坛 张磊 李建武 盛志刚 刘露 刘伟 朱振泱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目的】大坝各个坝段首仓浇筑混凝土常采用大量三级配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绝热温升较高,同时该区域受基础约束大,在温控措施失效的情况下温度峰值容易超过设计允许值,即温度超标而产生较大的应力。为保障大坝的安全,需要采用合理的二期... 【目的】大坝各个坝段首仓浇筑混凝土常采用大量三级配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绝热温升较高,同时该区域受基础约束大,在温控措施失效的情况下温度峰值容易超过设计允许值,即温度超标而产生较大的应力。为保障大坝的安全,需要采用合理的二期冷却措施控制大坝的温度应力。【方法】在分析了高寒高海拔地区坝体首仓混凝土温度超标和应力形成的原因,以及温度超标后大坝最大应力及安全系数的基础上,对二期冷却进行优化分析。然后以叶巴滩工程为例,设置一、二灌区(拱坝浇筑过程中,在横缝位置,按一定高程埋设止浆片,形成各个灌浆区域,即为横缝灌浆中的灌区)同冷,将16-1仓的温度降低到12.50℃时进行暂时的控温处理,保持首仓的温度高于第一和第二灌区其余仓2.00℃,将首仓混凝土二期冷却目标温度设定为设计可行的上限11.00℃。【结果】计算结果显示,通过温控措施优化,可将坝体的安全系数从优化前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的1.25提高至优化后的1.63。【结论】结果表明,温控优化措施可有效避免大坝首仓混凝土出现裂缝,同时可为同类工程类似情况提供温控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混凝土温度超标 温度控制 温控措施优化 变形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处理前后高拱坝施工期倒悬变形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磊 崔腾洲 +3 位作者 齐问坛 王海州 张国新 张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9,共9页
【目的】高拱坝坝址通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包括深部卸荷带、节理、裂隙等。深部节理是深部岩体卸荷破裂引起的一种特殊地质缺陷,在自重、温度和混凝土徐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高拱坝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将进一步加大施工期的倒悬变形... 【目的】高拱坝坝址通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包括深部卸荷带、节理、裂隙等。深部节理是深部岩体卸荷破裂引起的一种特殊地质缺陷,在自重、温度和混凝土徐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高拱坝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将进一步加大施工期的倒悬变形,不利于高拱坝的工作状态,从而影响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全坝全过程反馈仿真分析方法,以西南某在建大坝为例,建立大坝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精细模型,根据坝体混凝土整体浇筑、封拱灌浆计划,开展对大坝全坝段施工的仿真模拟分析,全面反映温度场、应力场和施工期变形状况,研究了包括Ⅱ级结构面、Ⅲ级结构面和建基面置换块等地质缺陷对倒悬变形和大坝工作性态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高拱坝从坝基开始随浇筑高度的增大,倒悬度不断增大,1/3坝高以下的倒悬变形值较小;在1/3~2/3坝高内产生倾向顺河向上游的倒悬变形,在2/3坝高以上倒悬变形消失,产生顺河向下游方向的变形。全坝全过程仿真计算结果显示,顺河向上游方向倒悬变形的最大值约为20.000 mm,在1/3~2/3坝高间产生;顺河向下游方向变形的最大值约为13.000 mm,在2/3坝高以上产生。同一高程下,上游面至下游面受温度荷载、徐变等综合因素影响,变形波动在3.400 mm范围内,实际安装布置时需考虑此误差对倒悬变形监测的影响,Ⅲ级结构面和建基面置换块对拱冠梁坝段施工期变形影响较小,Ⅱ级结构面(F_(2)、F_(2-1)断层)位于14^(#)坝段下方,对施工期倒悬变形和坝顶下游方向变形影响较大,最大倒悬变形增幅约为4.000 mm,坝顶顺河向下游变形增幅约为7.500 mm。【结论】根据计算结果,在进行施工期变形数据反演时不仅要考虑高拱坝坝体材料的力学参数,也要重点反演Ⅱ级结构面弹性模量和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地质缺陷 全坝全过程仿真计算 倒悬变形 施工期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浇筑混凝土热学参数现场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凯 齐问坛 +2 位作者 赵恒 张磊 朱振泱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5,151,共5页
寒冷地区自然入仓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温度难以得到保障,高拱坝需要较好的完整性才能保障结构的安全,不建议长间歇,由此需要准确地计算分析寒冷地区极端条件下的浇筑温度保障措施。由于新鲜混凝土自由水分含量与老混凝土存在较大区别,因此... 寒冷地区自然入仓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温度难以得到保障,高拱坝需要较好的完整性才能保障结构的安全,不建议长间歇,由此需要准确地计算分析寒冷地区极端条件下的浇筑温度保障措施。由于新鲜混凝土自由水分含量与老混凝土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新浇筑混凝土表面等效热交换系数、导热系数、导温系数与老混凝土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需要进行试验确定。因此,针对新浇筑混凝土布置试验,对距离坯层表面不同位置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提出相应的参数反演方法,对混凝土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和表面等效热交换系数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新浇筑混凝土表面等效热交换系数、导热系数、导温系数与老混凝土存在较大差别,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为老混凝土的1.67倍,裸露时新浇筑混凝土表面等效热交换系数则为老混凝土的7.78倍。这些差异造成的计算误差足以影响施工措施的制定。该试验结果可以为坯层浇筑期间混凝土温度变化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筑温度 极端条件 新浇筑混凝土 表面等效热交换系数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岩体室内模拟化学灌浆试验研究
11
作者 刘强 张健 +5 位作者 梁慧 曾乾礼 崔腾洲 肖承京 齐问坛 王海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83-489,共7页
化学灌浆方法可有效处理水利水电工程坝基复杂软弱地质体的防渗加固难题。以叶巴滩水电站现场断层部位取回的原状岩样作为室内模拟灌浆试验的被灌介质,在自行设计制作的模拟灌浆装置中装入原状岩样,灌注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研究不同... 化学灌浆方法可有效处理水利水电工程坝基复杂软弱地质体的防渗加固难题。以叶巴滩水电站现场断层部位取回的原状岩样作为室内模拟灌浆试验的被灌介质,在自行设计制作的模拟灌浆装置中装入原状岩样,灌注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研究不同浆材和不同灌浆压力下断层岩体的浆液充填浸润情况,并对灌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为叶巴滩水电站及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坝基断层防渗加固处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化学灌浆 断层岩 力学性能 叶巴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高拱坝施工期变形异常值检测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磊 纪新帅 +3 位作者 齐问坛 韩国君 张磊 张国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136,共10页
【目的】高拱坝建设过程中的倒悬变形是导致施工期裂缝的原因之一,采用连续测斜设备开展施工期变形监测时,因分层浇筑等施工过程造成的监测异常值需进行检测和判断。【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所需精度,设计了变形监测试验以模拟拱坝工作状... 【目的】高拱坝建设过程中的倒悬变形是导致施工期裂缝的原因之一,采用连续测斜设备开展施工期变形监测时,因分层浇筑等施工过程造成的监测异常值需进行检测和判断。【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所需精度,设计了变形监测试验以模拟拱坝工作状态和“突变”过程。针对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异常值检测模型,通过小波变换预处理数据,降噪后的数据采用改进孤立森林算法检测异常值,将结果通过窗函数回归分析,并和实际调节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孤立森林算法,改进孤立森林算法在各个调节值下的识别率均达到95%。当调节值为0.1 mm时,本模型的预测变形为0.105 mm,误差为5.0%;当调节值为0.6 mm时,本模型的预测变形为0.610 mm,误差为5.0%;当调节值为1.0 mm时,本模型的预测变形为1.010 mm,误差为1%;当调节值为1.4 mm时,本模型的预测变形为1.424 mm,误差为1.7%。【结论】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调节值对比,本模型的异常值识别率在各加载位移下均大于96%,误差率在各加载位移下均小于5%,能有效识别测斜仪在高拱坝施工期位移监测中的“突变”异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施工期 小波变换 孤立森林 类间方差 异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高寒地区堆石混凝土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温度监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强 赵厚然 +1 位作者 姬广祥 徐艳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2,39,共8页
叶巴滩二道坝是首个水电工程堆石混凝土过水建筑物及高海拔高寒地区大型堆石混凝土坝工程,对堆石混凝土技术在高海拔高寒严酷环境及水电行业的推广应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采用有限元法对叶巴滩堆石混凝土二道坝典型坝段施工期和运行期... 叶巴滩二道坝是首个水电工程堆石混凝土过水建筑物及高海拔高寒地区大型堆石混凝土坝工程,对堆石混凝土技术在高海拔高寒严酷环境及水电行业的推广应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采用有限元法对叶巴滩堆石混凝土二道坝典型坝段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温度场、应力场进行全过程仿真分析,并通过现场试验仓温度监测,验证仿真分析的可信性。分析结果表明:堆石混凝土坝“42 m”与“21 m”坝段宽度方案相比,坝体温度场分布与量值基本相同,应力场分布规律类似,但由于“42 m”坝段宽度大,散热条件不利,表面抗冲耐磨混凝土在冬季会出现超过允许拉应力值的区域,存在开裂风险;冬季在坝体表面采取保温养护措施,表面抗冲耐磨混凝土拉应力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均在应力允许值范围内。最大坝段宽度采用42 m是合理的,并可取消内部温控措施,只需在冬季时采取相应外部保温措施即可。现场监测的水化温升远小于仿真分析的绝热温升值,说明坝体实际整体应力水平更低,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坝 高海拔高寒地区 温度与应力仿真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