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隔板倾斜对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孝明 郑铁刚 +5 位作者 金瑾 孙双科 温静雅 石凯 周荣攀 黄忠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2,共8页
为了明晰鱼道在建造以及组装时产生的误差对其内部水力特性的影响,针对导、隔板倾斜类误差展开研究.当前国内外竖缝式鱼道应用广泛,但在前期的鱼道工程现场勘测中,施工误差普遍存在于鱼道中,针对导、隔板倾斜类型的误差并依据现场对该... 为了明晰鱼道在建造以及组装时产生的误差对其内部水力特性的影响,针对导、隔板倾斜类误差展开研究.当前国内外竖缝式鱼道应用广泛,但在前期的鱼道工程现场勘测中,施工误差普遍存在于鱼道中,针对导、隔板倾斜类型的误差并依据现场对该误差情况的统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学模型计算参数进行修正,在倾斜角度±15°的范围内每隔5°共测试了7种计算工况.结果表明:导、隔板倾斜(倾斜角度±15°内)后,鱼道池室内水流结构的二维特性所受影响有限且不足以造成不同规律;主流轨迹线范围增大,主流流速的衰减效果更加明显;目标导、隔板竖缝处的紊动能整体高于鱼类偏好紊动能上限,高总水力应变的分布范围明显增大,且有随着导、隔板倾斜幅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目标导、隔板下游竖缝平均流速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隔板倾斜 水力特性 竖缝式鱼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DG水电站工区边坡植被修复效果及生态因子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申剑 李明明 +2 位作者 周明涛 王辰元 程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3,共13页
[目的]探究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效果及主导生态因子,为提高工区植被修复成功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工区内5种不同类型边坡(渣土堆积体、土质、土石混合、岩质、混凝土)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效果及主导生态因子,为提高工区植被修复成功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工区内5种不同类型边坡(渣土堆积体、土质、土石混合、岩质、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相对湿度、气温、坡度、坡向为生态因子,通过实地监测和取样分析,采用熵权法计算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和土壤肥力(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权重分值,再由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得分,并结合极差分析甄选主导生态因子。[结果]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渣土堆积体边坡、土质边坡植被修复综合得分最高,均为10.0000,现场植被修复效果最好,而混凝土边坡植被修复综合得分仅为5.3690,现场植被修复效果较差;边坡类型不同,各生态因子对其植被修复影响的强弱不同,即土石混合边坡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坡度>气温>坡向,岩质边坡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气温>坡度>坡向,而土质边坡、混凝土边坡、渣土堆积体边坡均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坡向>坡度>气温,但主导生态因子却均为土壤相对湿度。[结论]影响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主导生态因子为土壤相对湿度。不同类型边坡植被修复最优生态因子组合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混凝土边坡和渣土堆积体边坡相对湿度和坡度均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坡向和温度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水电站 边坡植被修复 生态因子 熵权法 西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耳石日轮特征及繁殖期推算 被引量:1
3
作者 赖柏霖 顾正选 +13 位作者 李磊 何智 高阔 蒲勇 田琴瑶 熊金鑫 罗文杰 黄俊杰 文磷 熊旭 唐子婷 张明旺 杨德英 严太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9,共10页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出膜时间进行了推算,并结合胚胎发育积温推算了亲鱼产卵时间。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实验确定了异齿裂腹鱼孵化有效积温为2062.67℃·h,生物学零度为6.31℃;在水温6.8—8.8℃条件下,50%样本耳石第一轮纹在出膜后第1天形成(理论值为出膜后8.94h,n=439);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即仔稚鱼的日轮数为日龄。对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生长过程中耳石形态发育观察发现,微耳石的形态稳定,轮纹清晰,更适宜作为日轮计数材料。依据野生仔稚鱼样本微耳石日轮数,结合采样时间及耳石轮纹沉积规律等,推算出2022年野生仔稚鱼样本的孵化时间为3月11日至5月2日,结合孵化积温与实测平均水温,推算出其产卵时间为2月8日至4月23日。文章为研究异齿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保护与流域水电站生态调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日轮技术 繁殖期 仔稚鱼 雅鲁藏布江中游 异齿裂腹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齿裂腹鱼耳石年轮特征与沉积规律研究
4
作者 岳青松 赖柏霖 +11 位作者 何智 王翔 刘飞 高阔 蒲勇 熊金鑫 罗文杰 黄俊杰 唐子婷 张明旺 杨德英 严太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5,共10页
为提高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年龄鉴定的准确性,以已知年龄养殖样本为研究对象,确证了其耳石年轮沉积规律,分析了养殖与野生样本微耳石第一年轮形成时间与年轮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矢耳石和星耳石相比,微耳石形状变化相... 为提高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年龄鉴定的准确性,以已知年龄养殖样本为研究对象,确证了其耳石年轮沉积规律,分析了养殖与野生样本微耳石第一年轮形成时间与年轮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矢耳石和星耳石相比,微耳石形状变化相对稳定,适宜作为年轮的分析材料;耳石年轮由暗带与相邻亮带组成,亮带与下一个暗带交界处即为年轮,且年轮沉积具年周期性;基于耳石日轮技术推算养殖(n=45)和野生(n=56)样本第一年轮形成时间均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微结构分析发现,养殖与野生样本微耳石的第一年轮中暗带与亮带宽度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养殖与野生样本的微耳石半径与体长均呈幂函数关系,微耳石面积与体长均呈线性相关。研究结果为养殖与野生群体识别提供了参考,为异齿裂腹鱼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耳石 微结构 年轮特征 第一年轮形成时间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灰岩粉-中热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动力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何定全 李杨 +1 位作者 王世奎 李家正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6,共6页
天然火山灰质凝灰岩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应用于西部地区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景。采用等温微量热技术和Krstulovic-Dabic模型,研究了凝灰岩粉-中热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特性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凝灰岩粉能够减少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 天然火山灰质凝灰岩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应用于西部地区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景。采用等温微量热技术和Krstulovic-Dabic模型,研究了凝灰岩粉-中热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特性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凝灰岩粉能够减少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降低水化放热峰的峰值速率,并延缓水化放热峰的出现时间;Krstulovic-Dabic模型可较好的表征凝灰岩粉掺量不超过30%、比表面积不超过800 m^(2)/kg的复合胶凝材料水化过程;复合胶凝材料水化过程包含3个阶段(结晶成核(NG)、相边界反应(I)和扩散(D))。但各阶段的水化速率随凝灰岩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凝灰岩粉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同时,提高凝灰岩粉掺量、增大凝灰岩粉比表面积可使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有从NG→I→D向NG→D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中热水泥 水化动力学 天然火山灰 等温微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凝灰岩-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响 李正平 +3 位作者 胡贤 李家正 石妍 田德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压汞法(MIP)、扫描电镜分析(SEM)等现代测试技术与方法对水泥-凝灰岩-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微观结构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凝灰岩的掺入使得硬化浆体中引入了长石、水云母及低温型石英(α-...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压汞法(MIP)、扫描电镜分析(SEM)等现代测试技术与方法对水泥-凝灰岩-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微观结构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凝灰岩的掺入使得硬化浆体中引入了长石、水云母及低温型石英(α-SiO_2)等晶相物质,其余水化产物与纯水泥样品基本相同;含有凝灰岩的水泥硬化浆体中Ca(OH)_2含量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水泥-粉煤灰二元胶凝体系;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孔隙率逐渐降低,孔径逐步得到细化,到水化180 d时,各样品中最可几孔径的分布主要集中在4.5~50 nm,浆体结构朝着对耐久性有利的方向发展;凝灰岩颗粒特殊形貌引起的形态效应和微集料填充作用在水化初期显得较为明显;相比于同掺量情况下的单掺粉煤灰体系和单掺凝灰岩体系,水泥-凝灰岩-粉煤灰三元胶凝体系的水化产物较多,越来越多的凝灰岩和水泥的水化产物包裹粉煤灰球形颗粒,并逐渐形成整体,整个浆体微观结构结合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凝灰岩 复合胶凝材料 硬化浆体 微观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设计强度下凝灰岩粉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响 彭松涛 +3 位作者 田德智 李家正 严伟 石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216-219,共4页
目前对矿物掺和料的研究大多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试验并非在相同设计强度下进行,为此,有必要设计新的试验方案研究掺加粉煤灰和(或)凝灰岩的水工混凝土其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绝热温升以及自生体积变形随养护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目前对矿物掺和料的研究大多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试验并非在相同设计强度下进行,为此,有必要设计新的试验方案研究掺加粉煤灰和(或)凝灰岩的水工混凝土其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绝热温升以及自生体积变形随养护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设计强度等级情况下,相较于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而言,掺凝灰岩粉碾压混凝土的7 d抗压强度较高,但28 d后增速变缓,360 d时其抗压强度比单掺粉煤灰混凝土低约8MPa;单掺凝灰岩粉碾压混凝土早期绝热温升值明显高于单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7 d后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对于C25常态混凝土来说,不同掺和料方案的混凝土在28 d前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基本一致,而后单掺凝灰岩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速明显下降;不同掺和料方案的混凝土绝热温升和自生体积变形的时变规律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粉 抗压强度 自生体积变形 绝热温升 相同设计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裂隙可视化渗流装置可行性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杰 黎照 +4 位作者 杨渝南 张子睿 唐洪宇 高进 申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27-4136,4144,共11页
自主研发一套能从可视化角度反映岩石单裂隙渗流特征的装置,并以模拟岩石的变形模量为主要技术指标,获得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的添加剂含量为:促进剂0.8%、硬化剂0.6%、消泡剂0.6%;通过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得到原岩裂隙面粗糙度,为研究... 自主研发一套能从可视化角度反映岩石单裂隙渗流特征的装置,并以模拟岩石的变形模量为主要技术指标,获得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的添加剂含量为:促进剂0.8%、硬化剂0.6%、消泡剂0.6%;通过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得到原岩裂隙面粗糙度,为研究细微观裂隙渗流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可视化装置与原岩装置模拟试验,得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系数,进而推出原岩渗流流量的修正公式,获得了渗流量、渗流面积等能反映原岩性能的相关参数。阐明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对渗流量的影响效应β总及其影响的内在机制;与以ELE仪器为研究平台的渗流试验进行异同性分析,得到两者渗流量之间存在差异的相对变化系数,证明可视化渗流装置研究岩石裂隙渗流是合理可行的。利用该装置开展空间多角度试验,在耦合粗糙度、渗透压、围压、空间多角度、水自重效应等多因素下,通过渗流面积数字化自识别技术为精确获取岩石渗流特征的相关参数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渗流装置 K39透明类岩石材料 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 数字化自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寒地区不同边坡生态修复类型土壤的肥力变化
9
作者 朱蒙恩 沙利云 +3 位作者 周明涛 尉军耀 胡旭东 杜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65,共8页
[目的]对西藏DG水电站6种不同边坡生态修复类型土壤的肥力变化进行对比研究,为西藏水电工程扰动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实地测量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分析不同边坡生态修复类型的肥力变化特征及植被生长情况,... [目的]对西藏DG水电站6种不同边坡生态修复类型土壤的肥力变化进行对比研究,为西藏水电工程扰动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实地测量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分析不同边坡生态修复类型的肥力变化特征及植被生长情况,并用相关性分析确定边坡土壤肥力时空变化与植被生长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边坡植被生长土壤的肥力主控因素。[结果]在6种边坡生态修复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和氮元素波动变化均较大,随季节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pH值、速效磷、速效钾变化相对较小。从不同边坡对比结果来看,边坡的土壤养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均为:弃土弃渣地>土质边坡>一般施工场地>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施工硬化地表,不同边坡的植被恢复生长状况方面,与土壤养分含量呈现相同的排序。各肥力指标中氨氮、硝氮、速效磷与植被生长情况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速效钾、有机质,而与pH值相关性最低,说明氨氮、硝氮、速效磷对边坡植被生长效果的影响较大。[结论]在不同边坡的土壤肥力状况中,弃土弃渣地表现最佳,而岩质边坡和施工硬化地表均表现较差,且土壤肥力中氨氮、硝氮、速效磷含量与植被生长情况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水电站 边坡生态修复 肥力变化 植被生境 主控因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古水电站RCC重力坝施工期温控防裂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晏国顺 颉志强 陕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89,195,共8页
大古水电站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环境复杂,施工期温控防裂是该工程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选取5号边坡坝段为研究对象,模拟坝体浇筑全过程,考虑混凝土徐变,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计算,研究坝体温度场及应力特性,提出温控防... 大古水电站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环境复杂,施工期温控防裂是该工程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选取5号边坡坝段为研究对象,模拟坝体浇筑全过程,考虑混凝土徐变,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计算,研究坝体温度场及应力特性,提出温控防裂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碾压混凝土筑坝,具有低温季节浇筑混凝土上下游坝面开裂风险高,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内部后期开裂风险高的特点;采用本文提出的大坝温控防裂措施后,在外部保温与内部通水冷却共同作用下,坝体上下游面及仓面温度变幅明显减小,坝体表面和内部混凝土抗裂安全度均能达到1.8,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RCC重力坝 仿真计算 温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流隧洞泄流能力预测偏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科 李学海 +2 位作者 王世奎 郑南 任坤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为解决导流隧洞泄流能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复杂引起的预测偏差较大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导流隧洞泄流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剖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泄流能力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提出了减小... 为解决导流隧洞泄流能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复杂引起的预测偏差较大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导流隧洞泄流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剖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泄流能力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提出了减小泄流能力预测偏差的方法。结果表明:导致泄流能力预测发生较大偏差的关键因素是糙率模拟偏差和模型水气两相因素缩尺效应引起的洞内明满流流态及流量区间偏差,使得模型洞内明满流转变为满流的分界点提前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对试验得到的明满流区间范围进行修正,在有压流条件下,糙率模拟偏差可采用原模型糙率偏差值按所介绍的步骤予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隧洞 泄流能力 影响因素 糙率模拟偏差 明满流区间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喷混植生护坡绿化技术浅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申剑 周明涛 +1 位作者 田德智 杜颖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64,80,共5页
喷混植生作为一种护坡绿化工程技术,具备边坡植被修复与浅层防护的双重效益,是传统硬化圬工护坡所无法媲美的,近些年来在众多裸露干扰边坡的综合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喷混植生护坡绿化技术定义为采用喷播设备将植绿物种同其他若干... 喷混植生作为一种护坡绿化工程技术,具备边坡植被修复与浅层防护的双重效益,是传统硬化圬工护坡所无法媲美的,近些年来在众多裸露干扰边坡的综合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喷混植生护坡绿化技术定义为采用喷播设备将植绿物种同其他若干材料的均匀混合物喷射到边坡,实现坡面植被恢复与浅层防护的机械绿化技术。介绍了国内4种典型喷混植生护坡绿化技术的内涵及其异同点。指出了当前喷混植生护坡绿化技术所存在的植被群落生态适应性差、工程实施成本高、养护管理措施欠缺等问题。从优势植物品种选育及时空配模式、施工工艺及养护管理技术、护坡绿化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喷混植生护坡绿化技术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混植生 护坡绿化 液压喷播 客土喷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植被混凝土结构演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晏国顺 周明涛 +2 位作者 高家祯 胡旭东 尉军耀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9,共7页
选取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为研究对象,制备6种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3%、19%、25%、31%、37%、43%的试样。通过烘干法和叠式饱和法分别模拟脱湿和增湿过程,采用土壤收缩仪测量试样宏观胀缩量,Matlab软件提取试样表面裂隙几何特征,探究干湿循... 选取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为研究对象,制备6种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3%、19%、25%、31%、37%、43%的试样。通过烘干法和叠式饱和法分别模拟脱湿和增湿过程,采用土壤收缩仪测量试样宏观胀缩量,Matlab软件提取试样表面裂隙几何特征,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植被混凝土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试样在常温下的干缩过程可分为急剧收缩阶段、平缓收缩阶段和稳定阶段3个阶段;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收缩量与膨胀量近乎等量;裂隙发育过程主要体现在裂隙宽度、总长度及总面积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初始含水率过低或过高,均易使植被混凝土发生湿胀干缩破坏;初始含水率31%试样的裂隙平均宽度、裂隙总面积、裂隙长度和表面收缩率均最小,31%为生产实践的最佳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混凝土 干湿循环 裂隙 初始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截流模型试验中的阻力相似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訾进甲 李学海 +2 位作者 陈亮 董宝顺 任坤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8-162,共5页
施工导截流模型阻力不相似会导致试验成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采用理论分析及水力计算方法,剖析了长导流隧洞壁面沿程阻力相似的影响因素,揭示了截流模型试验中阻力危机现象,提出了解决阻力不相似问题的途径。研究表明:对于隧洞导流模... 施工导截流模型阻力不相似会导致试验成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采用理论分析及水力计算方法,剖析了长导流隧洞壁面沿程阻力相似的影响因素,揭示了截流模型试验中阻力危机现象,提出了解决阻力不相似问题的途径。研究表明:对于隧洞导流模型受模型比尺制约,模型水流往往处于紊流过渡区,洞壁阻力系数是模型雷诺数的函数,如忽视模型阻力相似问题,会导致模型泄流能力试验值和洞内流态与原型存在较大偏差,可采取加大流量法或通过系统试验拟合阻力系数与模型雷诺数的关系,再对模型试验泄流能力成果予以修正。对于截流模型,块体抗冲稳定相似需满足推阻力系数相似,模型雷诺数Re只有在3×10^(4)~2×10^(5)时,绕流阻力系数C才为常数,可通过合理选择模型比尺使模型水流进入自模拟区,避免阻力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截流模型 长隧洞导流 紊流阻力相似 推阻力系数相似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斑原仔稚鱼藏匿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席杰 郑宗林 +5 位作者 牟振波 刘飞 刘欣苑 申剑 刘海平 周燕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9-1137,共9页
文章研究了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稚鱼对缝隙的喜好行为、对底质颜色及种类的选择行为,旨在优化苗种培育模式,改善其养殖条件。结果表明:黑斑原仔稚鱼对缝隙的喜好日间(7:00—20:00)显著高于夜间(21:00—6:00;P<0.0... 文章研究了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稚鱼对缝隙的喜好行为、对底质颜色及种类的选择行为,旨在优化苗种培育模式,改善其养殖条件。结果表明:黑斑原仔稚鱼对缝隙的喜好日间(7:00—20:00)显著高于夜间(21:00—6:00;P<0.05);开口22d、23d和25—30d对缝隙无喜好行为(P>0.05),且夜间(开口6d、11—13d除外)对缝隙无喜好行为(P>0.05);开口12d、13d、15d和24d仔稚鱼表现出对较小缝隙(0.9 cm)的喜好性(P<0.05);开口2d和3d仔稚鱼表现出对底层缝隙的喜好性(P<0.05);开口5d、6d、8—21d和24d仔稚鱼表现出对表层缝隙的喜好性(P<0.05);在(400±50)lx光补偿条件下仔稚鱼对底质颜色无明显的喜好性;在(10±2)lx光补偿条件下仔稚鱼对黑色底质的喜好性显著于白色底质(P<0.05)。仔稚鱼日间具有较强的藏匿行为,喜好藏匿于较小的缝隙中,并在弱光补偿条件下喜好黑色底质。仔稚鱼的藏匿特点,为优化苗种培育和改善苗种培育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原 仔稚鱼 缝隙 底质颜色 光补偿 底质种类 藏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古水电站大坝岸坡坝段温度应力特性及浇筑温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亮 颉志强 王首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9-215,共7页
研究和实践表明,控温浇筑与表面保温、通水降温都是重要的混凝土大坝施工防裂措施。然而,严格的浇筑温度控制指标,大多需要骨料风冷及加冰拌和来实现,会大幅增加混凝土生产成本。以地处高海拔地区的大古水电站岸坡坝段为研究对象,采用... 研究和实践表明,控温浇筑与表面保温、通水降温都是重要的混凝土大坝施工防裂措施。然而,严格的浇筑温度控制指标,大多需要骨料风冷及加冰拌和来实现,会大幅增加混凝土生产成本。以地处高海拔地区的大古水电站岸坡坝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系统研究了岸坡坝段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应力及开裂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工况仿真,比较了浇筑温度对岸坡坝段不同部位开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该工程而言,上下游面机拌变态混凝土需要严格控制浇筑温度,但坝体内部碾压混凝土浇筑温度可在设计指标基础上适当提高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岸坡坝段 温度应力 浇筑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水冷却措施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应力及防裂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晓明 颉志强 徐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5,共9页
大古水电站是目前在建的海拔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环境条件特殊、防裂要求高。通水冷却降温法作为效果显著的大坝温控措施之一,在本工程施工中被广泛采用。为准确掌握通水冷却方法对大坝温度、应力及抗裂性能的影响,在比较常用的各... 大古水电站是目前在建的海拔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环境条件特殊、防裂要求高。通水冷却降温法作为效果显著的大坝温控措施之一,在本工程施工中被广泛采用。为准确掌握通水冷却方法对大坝温度、应力及抗裂性能的影响,在比较常用的各类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求解算法的基础上,运用基于改进冷却水管埋置单元法的自主研发软件,以大古水电站岸坡坝段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材料、结构及施工实际情况,系统研究了通水冷却过程对大坝温度、应力及抗裂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冷却水温、通水流量及通水时长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岸坡坝段 温度应力 通水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黑斑原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磊 刘欣苑 +2 位作者 周荣攀 禹猛 李赞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251-253,共3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胚胎发育的影响,设计4个温度梯度(9、12、15、18℃),并对其孵化率、孵化时间和孵化平均温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在9.2~18.2℃,黑斑原胚胎均可孵化,孵化时间与水温呈负相...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胚胎发育的影响,设计4个温度梯度(9、12、15、18℃),并对其孵化率、孵化时间和孵化平均温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在9.2~18.2℃,黑斑原胚胎均可孵化,孵化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其相关方程为y=1.2461x^(2)+53.886x+729.19,R^(2)=0.9984(P<0.01)。14.6℃的孵化率最高,为52.1%;18.2℃时胚胎孵化时间最短,为162 h;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2.5~14.6℃;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46℃,平均有效积温为2717.4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 胚胎发育 温度 孵化率 孵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