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的科研平台申报研究——以某科学研究院为例
1
作者 王勇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8期267-269,共3页
指出了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科研创新平台申报成功将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设计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以某设计院的基本情况及国家的最新政策为依据,... 指出了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科研创新平台申报成功将作为支撑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设计院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以某设计院的基本情况及国家的最新政策为依据,思考了申请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的定位,并详细论述了申请及建设过程、联合申请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流程以及申请文件的编制技巧,总结了申报科研平台的具体过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申报 经费预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安全性挑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新荣 高翔 +7 位作者 于鹏峰 何建乐 周晓鸣 张鹏威 向军 刘金亮 郭剑雄 黄一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18-4335,I0017,共19页
现阶段我国主体电源正在从煤电向新能源转变。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是当下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与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矛盾的最佳选择。然而,燃煤机组包含大量的主辅设备和复杂的工作过程,其灵活运行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现阶段我国主体电源正在从煤电向新能源转变。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是当下解决新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与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矛盾的最佳选择。然而,燃煤机组包含大量的主辅设备和复杂的工作过程,其灵活运行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鉴于此,该文对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所面临的安全性挑战与对策进行综述。首先,从燃煤机组“炉机电控”四大系统出发,明确灵活运行过程中锅炉侧安全性问题在于燃烧不稳、受热面损伤、风机失速喘振、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无法投运,汽轮机侧安全性问题在于热疲劳损伤、叶片水蚀、轴系振动大,发电机侧安全性问题在于定转子疲劳断裂、短路,控制侧安全性问题在于数据采集不准、数据处理及控制滞后、设备控制策略执行失调;进而,从工程实际出发,梳理解决各系统灵活运行安全性问题的技术方案;最后,展望提升燃煤机组灵活运行能力的发展方向。该文可为推动燃煤机组低碳、灵活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灵活运行 安全性 锅炉 汽轮机 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固体吸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文韬 杜振 +2 位作者 张杨 罗聪 张立麒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78,共15页
针对“双碳”形势下国内煤电机组低碳转型需求,探索CCUS技术工业化固碳新路径,开发可直接用于燃煤烟气CO_(2)捕集的新型固体化学吸附材料,实现燃煤烟气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 针对“双碳”形势下国内煤电机组低碳转型需求,探索CCUS技术工业化固碳新路径,开发可直接用于燃煤烟气CO_(2)捕集的新型固体化学吸附材料,实现燃煤烟气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研究多以分项理论研究为主,对此,系统梳理和分析了低、中、高温固体吸附材料研究进展,指出固体吸附材料研究需拓展的方向,以及实现规模化应用需开展的研究内容。以典型高温钙基吸附剂为例,针对吸附剂放大制备、造粒成型、反应器设计及钙循环CO_(2)捕集系统验证全过程工业化应用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可为下一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突破,加快构建高活性低能耗固体吸附捕集CO_(2)的全流程装备技术体系,实现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固体吸附 CO_(2)捕集 规模化 钙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侧调控的超临界锅炉宽负荷SCR入口烟温控制研究
4
作者 田永丰 张鹏威 +5 位作者 刘梁 何建乐 金燕 黄中 吕俊复 柯希玮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4,共12页
火电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往往偏离SCR脱硝温度窗口,从而导致脱硝效率降低等系列问题,该现象在目前燃煤电厂中普遍存在。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适用于20%~50%深度调峰工况的某35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全流程模型,并利用现... 火电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往往偏离SCR脱硝温度窗口,从而导致脱硝效率降低等系列问题,该现象在目前燃煤电厂中普遍存在。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适用于20%~50%深度调峰工况的某35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全流程模型,并利用现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此模型,研究了省煤器给水旁路、省煤器热水再循环和省煤器复合热水再循环三种基于锅炉水侧调控的宽负荷脱硝提效技术方案,分析各自对SCR脱硝装置入口烟温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省煤器复合热水再循环方案下,SCR脱硝装置入口烟气最大温升在湿态运行时分别为33.5℃(20%THA)和35.4℃(30%THA),在干态运行时为28.6℃(50%THA),烟温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水侧调控技术方案下的烟温提升效果;20%THA负荷工况下,当复合热水再循环份额达到80%时,SCR脱硝装置入口烟温可以提升至323.3℃。三种水侧调控方案中,省煤器复合热水再循环方案可以满足锅炉20%~50%深度调峰工况下SCR脱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低负荷NOx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脱硝 烟温 水侧调控 流程模拟 超临界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钙基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杜振 张立麒 +4 位作者 张杨 刘博 朱文韬 罗聪 喻江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52,共17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成为工业领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高温钙基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因成本低、吸附容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CaO吸附剂在循环过程中易烧结、磨损,致使性能衰减,限...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成为工业领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高温钙基固体吸附CO_(2)捕集技术因成本低、吸附容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CaO吸附剂在循环过程中易烧结、磨损,致使性能衰减,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综述了近年来CaO吸附剂的改性方法、规模化制备工艺、反应器设计以及钙循环中试装置的研究进展。在改性方法上,有机酸、碱金属盐、生物质衍生材料、金属氧化物及固体废弃物等均可用于改性CaO吸附剂,例如,丙酸改性的石灰石在100次循环后CO_(2)捕集能力为未处理样品的4倍。吸附剂颗粒制备技术包括挤压法、滚圆法、挤压–滚圆法、浇铸法、核壳法等,不同方法制备的颗粒在机械强度、CO_(2)捕集能力等方面各有差异。例如,挤压−滚圆法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的吸附剂微球,25次循环后CO_(2)吸附量较高且抗磨损能力强,旋转3000次后的失重率低于0.8%。在反应器方面,流化床反应器应用最为广泛,但存在颗粒磨损的问题;移动床反应器可缩小反应器尺寸,但存在阻力的问题。另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试装置验证了钙循环CO_(2)捕集技术的可行性,如德国斯图加特的200 kWh平台、西班牙La Pereda的1.7 MWh平台等,可实现约90%的CO_(2)捕集效率。最后,指出未来需突破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工艺,解决现有成型技术原材料成本高、成品率低等问题;优化反应器传热传质性能;推进构建余热梯级利用的能量集成系统,降低捕集能耗,从而推动CaO吸附剂CO_(2)捕集技术从工程验证迈向工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吸附剂 CO_(2)捕集 造粒 反应器设计 抗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面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德运 郑亚风 +5 位作者 安原龙 王贺超 冯亦武 张盼盼 张群莉 姚建华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184,共13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作为关键的能源转换设备,在众多工业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CFB锅炉的受热面在长期运行中常遭受磨损和腐蚀,这不仅降低了运行效率,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作为关键的能源转换设备,在众多工业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CFB锅炉的受热面在长期运行中常遭受磨损和腐蚀,这不仅降低了运行效率,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激光表面强化技术以其显著的优势,逐渐成为提升锅炉受热面性能的有效解决方案。综合评估了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在提高CFB锅炉受热面耐磨和耐蚀性能方面的有效性,并对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概述了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关键方法,包括激光淬火、激光重熔、激光合金化、激光冲击强化和激光熔覆等。这些技术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涂层,从而显著延长锅炉部件的使用寿命,增强其可靠性。进一步地,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效果,证实了激光表面强化技术不仅能显著提升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还能通过产生残余压应力层来增强材料的耐腐蚀性。此外,该技术还具备非接触性、强可控性和强化效果显著等优点。尽管如此,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对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技术的复杂性等。针对这些挑战,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技术的优化,包括开发高精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新型合金粉末和添加剂,以及探索更经济高效的激光设备和技术方案。文章还探讨了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在工业环境中的适应性及其潜在的创新应用前景,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交流视角,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研究方向。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预计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将在工业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对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和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激光表面强化技术为CFB锅炉受热面的改进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有望在未来的工业应用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为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耐磨耐蚀 激光淬火 激光重熔 激光合金化 激光冲击强化 激光熔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风电机组可靠性模糊评估与健康预测研究
7
作者 黄仪灵 房方 +1 位作者 卢成志 张勇铭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3,共11页
针对风电机组在复杂运行环境中面临的高故障率和高昂维护成本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CADA系统数据的风电机组可靠性模糊评估与健康预测研究。首先,基于机组能量传递过程及SCADA数据指标集,筛选与可靠性相关的指标,构建了包含风轮系统、主... 针对风电机组在复杂运行环境中面临的高故障率和高昂维护成本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CADA系统数据的风电机组可靠性模糊评估与健康预测研究。首先,基于机组能量传递过程及SCADA数据指标集,筛选与可靠性相关的指标,构建了包含风轮系统、主轴承系统和发电机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多层次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的重要性度量、专家打分法、三角模糊数隶属度求解与模糊评价综合法,建立了科学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完成对机组的实时运行可靠性评价;然后,开发了基于多数据特征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风电机组健康状态预测,并通过误差分析验证模型精度;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评价模型能够准确评估机组运行状态,为故障预警与健康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可靠性 模糊综合评价 健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融合的高压隔离开关状态识别技术研究
8
作者 张平 杨天 李志军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9-148,共10页
针对高压隔离开关状态识别中单一模态图像受环境干扰大、误检率高的技术难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与轻量化检测的高压隔离开关状态(分闸/合闸、触头温度异常、瓷瓶裂纹)识别方法。借助CNN-Transformer分层交互嵌入模块(CTHIE... 针对高压隔离开关状态识别中单一模态图像受环境干扰大、误检率高的技术难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与轻量化检测的高压隔离开关状态(分闸/合闸、触头温度异常、瓷瓶裂纹)识别方法。借助CNN-Transformer分层交互嵌入模块(CTHIE)融合CNN局部特征提取能力与Transformer全局依赖建模优势,运用动态重聚合特征表示(DRFR)模块实现跨模态特征自适应对齐,通过全感知前向融合(FPFF)机制重建高保真融合图像。在此基础上,提出轻量化检测模型YOLO-MECD,以高效多尺度注意力(EMA)机制替代原C2PSA模块增强小目标特征聚焦能力,采用基于部分卷积的CSPPC模块替换C3K2结构,并引入最小点距离交并比(MPDIoU)损失函数优化边界框回归过程。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CNN-Transformer融合模型在视觉和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均优于比较流行的融合方法;YOLO-MECD检测模型在高压隔离开关数据集上精度(P)达85.6%、召回率(R)达83.32%、平均精度均值(mAP)达88.6%,模型体积压缩至4.66 MB(减少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隔离开关 图像融合 CNN-Transformer YOLO-MECD EMA注意力 MPDIo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光电催化水分解的光电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与挑战
9
作者 越巍 王祎璇 +3 位作者 冯亮 宋丹 沈向琼 郝功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1,67,共6页
围绕光电催化制氢技术展开论述。介绍了光电催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对于光电催化制氢的原理和效率测定进行了论述以及概括了光电催化剂的改性策略,包括形貌调控、元素掺杂、异质结构造;对光电催化制氢技术研究给出结论及建议,旨在为未... 围绕光电催化制氢技术展开论述。介绍了光电催化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对于光电催化制氢的原理和效率测定进行了论述以及概括了光电催化剂的改性策略,包括形貌调控、元素掺杂、异质结构造;对光电催化制氢技术研究给出结论及建议,旨在为未来光电催化制氢的长期发展和早日实现工业化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光电化学 氢气 水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厚合 王为超 +3 位作者 姜涛 魏俊红 张嵩 李国庆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47-3056,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方法。根据发电机同调关系与节点间电气距离,明确网络划分原则;以所研究区域边界母线电压及联络线功率作为输入,辨识外部区域等值发电机的暂态电抗;以等值发电机有功输出与原始系统联络线有功功...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方法。根据发电机同调关系与节点间电气距离,明确网络划分原则;以所研究区域边界母线电压及联络线功率作为输入,辨识外部区域等值发电机的暂态电抗;以等值发电机有功输出与原始系统联络线有功功率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基于最小二乘辨识等值发电机的惯性常数TJ和阻尼系数D,进而构建等值系统;以动曲线均方根误差及拟合度指标,定量评价等值系统;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修改的IEEE-68节点测试系统和张北四端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等值 参数辨识 电力系统 最小二乘 惯性常数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中介轴承系统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玲 陈凯乐 +2 位作者 李林春 邴汉昆 胡爱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3-1041,1050,共10页
针对双转子系统复杂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总是存在的质量不平衡现象,建立内外双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轴心轨迹图、时域图、频谱图、庞加莱截面图和分岔图分析其振动特性,并通过双转子系统实验台升速和不平衡实验验证了理论和仿真结果。... 针对双转子系统复杂的动力学特性以及总是存在的质量不平衡现象,建立内外双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轴心轨迹图、时域图、频谱图、庞加莱截面图和分岔图分析其振动特性,并通过双转子系统实验台升速和不平衡实验验证了理论和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双转子系统在升速过程中会发生2次振幅突然加剧的现象,2次主共振分别由内、外转子转速达到系统固有频率引起;双转子系统在不同的转速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振动特性;增大内转子的不平衡量,不仅会影响内转子系统振动响应,还会影响外转子系统振动响应,并且对前者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系统 动力学 中介轴承 非线性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前瞻性环保导向驱动开放式绿色创新效能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供应商资源编排视角
12
作者 李勃 高奕 郑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5,共11页
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开放式绿色创新是制造企业实施开放式绿色创新的常见形态。从供应商资源编排视角,探究制造企业前瞻性环保导向驱动开放式绿色创新效能提升路径。基于231个制造商—供应商配对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供应商作为资源... 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开放式绿色创新是制造企业实施开放式绿色创新的常见形态。从供应商资源编排视角,探究制造企业前瞻性环保导向驱动开放式绿色创新效能提升路径。基于231个制造商—供应商配对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供应商作为资源提供者参与以及供应商作为共同创造者参与,是制造企业在开放式绿色创新中编排供应商参与角色的两种形式,能够在前瞻性环保导向与开放式绿色创新效能之间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制造商—供应商不对称依赖正向调节供应商作为资源提供者参与的中介作用,但对供应商作为共同创造者参与的中介作用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两种供应商参与角色编排形式的中介效应比重会随着双方不对称依赖程度变化而改变。结论不仅能够丰富开放式绿色创新研究,而且可为中国制造企业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发展方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环保导向 开放式绿色创新 供应商参与角色 不对称依赖 资源编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节能接线端子表面镀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准备 张向军 +1 位作者 杨文涛 张兵 《陕西电力》 2015年第11期90-93,共4页
对铜基节能接线端子表面通过电镀覆盖Ag、Sn和Cu-Sn-zn三元合金镀层,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接线端子进行镀层厚度检测、机械性能试验、电气性能试验、耐腐蚀性能试验和制造成本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镀层材质、厚度对接线端子的电气性能... 对铜基节能接线端子表面通过电镀覆盖Ag、Sn和Cu-Sn-zn三元合金镀层,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接线端子进行镀层厚度检测、机械性能试验、电气性能试验、耐腐蚀性能试验和制造成本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镀层材质、厚度对接线端子的电气性能影响很小,对耐腐蚀性能影响较大,Cu-Sn-Zn三元合金复合镀层耐腐蚀性能最佳。Ag镀层制造成本最高,Sn镀层制造成本最低。综合考虑,选择厚度不小于10μm的Cu-Sn-Zn三元合金复合镀层为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线端子 镀层 Cu-Sn-Zn三元合金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受热表面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中彪 蒋生玉 +3 位作者 冯亦武 张盼盼 张群莉 姚建华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35,共12页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因其燃料适用范围广、燃烧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及垃圾处理等领域,但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严重的磨损和高温腐蚀问题,锅炉受热部件易失效而导致运行过程不稳定甚至停炉,降低了锅炉使用寿命。为提高锅炉...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因其燃料适用范围广、燃烧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及垃圾处理等领域,但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严重的磨损和高温腐蚀问题,锅炉受热部件易失效而导致运行过程不稳定甚至停炉,降低了锅炉使用寿命。为提高锅炉受热表面耐磨耐蚀性能,近年来有多种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锅炉受热表面防护,调研这些表面防护技术,阐述了超音速火焰喷涂、高速电弧喷涂、大气等离子喷涂、激光熔覆和堆焊技术的工艺原理及特点,对比了不同改性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锅炉表面防护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优化锅炉表面防护技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耐磨耐蚀 表面改性技术 火焰喷涂 电弧喷涂 等离子喷涂 激光熔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市场与电力市场机制影响下发电机组成本分析与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友源 郭振 +1 位作者 张继广 秦亚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6-483,共8页
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将共同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共同市场主体发电企业带来经营和发展挑战。在考虑碳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发电机组经济性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碳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对发电机组发电成本的影响,定量评价不同能源... 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将共同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对共同市场主体发电企业带来经营和发展挑战。在考虑碳成本的基础上,采用发电机组经济性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碳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对发电机组发电成本的影响,定量评价不同能源结构投资收益经济性,以及对集中竞价市场出清顺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有偿配额比例和碳价增加,碳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逐步攀升,燃煤机组碳成本占发电成本比例最高将达29%,燃气机组此比例达6%;在设定碳市场高比例配额有偿分配和高碳价情况下,煤电和气电单位发电收益逐步降低甚至出现亏损,远低于可再生能源,推动投资逐步向清洁高效火电机组和可再生能源倾斜;碳成本将成为竞价市场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影响发电机组出清顺序,进一步巩固高效率、低排放机组在集中竞价市场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市场 电力市场 碳成本 发电成本 出清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超临界水汽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栋 周臣臣 +2 位作者 葛志伟 于鹏峰 胡志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7,52,共6页
回顾了近年来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制氢的进展,介绍了制氢反应机理,系统总结了温度、浓度、停留时间和催化剂等因素对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制氢的影响及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反应装置的发展现状。针对现存问题对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制氢的未来前景进行... 回顾了近年来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制氢的进展,介绍了制氢反应机理,系统总结了温度、浓度、停留时间和催化剂等因素对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制氢的影响及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反应装置的发展现状。针对现存问题对煤炭超临界水汽化制氢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汽化 制氢 反应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转子系统故障诊断与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潘宏刚 李员禄 +1 位作者 郭宝仁 刘昱伯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针对传统转子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精度低、适应性差、难以满足识别复杂多变故障类型的需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实现对转子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研究。通过HZXT-009滑动轴承故障模拟综合试验台进行转子不对中、不平衡... 针对传统转子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精度低、适应性差、难以满足识别复杂多变故障类型的需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实现对转子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研究。通过HZXT-009滑动轴承故障模拟综合试验台进行转子不对中、不平衡、碰摩等故障试验,获取数据并分析时域振动信号;搭建卷积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将该方法与深度信念网络(DBN)算法进行对比。该方法准确率能够达到99.16%,高于深度置信网络(DBN)算法方法,该方法有望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转子系统故障诊断效率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系统 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大坝安全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大全 郑程之 +2 位作者 张雯雯 陈献 熊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6-187,共2页
为了提高大坝安全管理水平,解决无法系统性预测和防范的大坝风险和隐患,提出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把风险评估分为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级、风险分级管控、风险管控评价5个方面,把隐患排查治理分为定期检查、水文和地质... 为了提高大坝安全管理水平,解决无法系统性预测和防范的大坝风险和隐患,提出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把风险评估分为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级、风险分级管控、风险管控评价5个方面,把隐患排查治理分为定期检查、水文和地质评估、应急预案的完善和实施、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等9个方面,剖析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受数据的可用性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长期维护和监控难等限制,针对限制因素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切实提高大坝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方面的安全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隐患排查治理 大坝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膜电渗析的矿井浓盐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晋银佳 王绍曾 +2 位作者 郭栋 尤良洲 衡世权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双极膜电渗析(BMED)工艺能够将矿井水膜浓缩系统产生的浓盐水转化为酸和碱,从而实现浓盐水的资源化处理。BMED系统的运行能耗较高,且其性能与系统的初始酸/碱浓度、电解质质量分数以及电流密度等参数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研究,... 双极膜电渗析(BMED)工艺能够将矿井水膜浓缩系统产生的浓盐水转化为酸和碱,从而实现浓盐水的资源化处理。BMED系统的运行能耗较高,且其性能与系统的初始酸/碱浓度、电解质质量分数以及电流密度等参数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研究,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以某矿井水零排放处理系统产生的纳滤(NF)浓盐水和碟管式反渗透(DTRO)浓盐水为研究对象,采用BMED小试装置研究了不同初始酸/碱浓度、电解质质量分数以及电流密度工况下,BMED系统运行电压、酸/碱浓度、电流效率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处理浓盐水,当初始酸/碱浓度为0.1 mol/L左右时,BMED产生的酸/碱浓度最高;BMED装置产生酸/碱的速度与电解质质量分数有关,电解质质量分数较低的工况下酸/碱浓度增加较快;此外,产生酸/碱的速度与电流密度呈正相关,而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呈负相关。对于NF浓盐水的处理,在初始酸/碱浓度为0.1 mol/L左右、电流密度控制在21 mA/cm^(2)时经济性最高。此外,根据BMED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浓盐水资源化处理的成本收益测算,结果表明,采用双极膜电渗析工艺处理NF浓盐水的运行成本低于DTRO-蒸发结晶工艺,具有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浓盐水 资源化处理 双极膜电渗析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中间变量确定汽轮机中间分隔轴封漏汽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容赫 潘宏刚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2-758,共7页
针对高、中合缸汽轮机的中间分隔轴封漏汽测量较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引进中间变量确定汽轮机中间分隔轴封漏汽量的方法,经理论推导得出计算方法,并通过变工况试验,将中间分隔轴封平衡管漏汽分量作为中间变量,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高压中间... 针对高、中合缸汽轮机的中间分隔轴封漏汽测量较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引进中间变量确定汽轮机中间分隔轴封漏汽量的方法,经理论推导得出计算方法,并通过变工况试验,将中间分隔轴封平衡管漏汽分量作为中间变量,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高压中间分隔轴封漏汽总量以及中压中间分隔轴封漏汽分量。以某台亚临界600 MW汽轮机为例,将计算结果与其设计工况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机组中间分隔轴封漏汽量相对误差在1%以内;与变汽温法计算结果相比,中压中间分隔轴封漏汽量相对误差在5%以内。本文方法理论可靠,计算精度高,操作简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中间分隔轴封 中间变量 漏汽量计算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