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超临界汽轮机快速冷却技术及其寿命损耗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天佐 唐敏锦 +2 位作者 赵朋飞 金晓 张国栋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2-446,共5页
基于转子应力-温差公式,计算了快冷中冷却空气与转子金属之间允许温差;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超超临界机组高压汽缸和转子整体进行了停机冷却模拟;分析了快冷过程中温度和应力的变化,预测了冷却时间;评估了快冷过程中的寿命损耗。结果表明,... 基于转子应力-温差公式,计算了快冷中冷却空气与转子金属之间允许温差;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超超临界机组高压汽缸和转子整体进行了停机冷却模拟;分析了快冷过程中温度和应力的变化,预测了冷却时间;评估了快冷过程中的寿命损耗。结果表明,由于轴承油的强冷却效果,转子冷却比汽缸快,常温空气和实际转子温度之间的温差比测量值小,能够满足空气与金属允许温差的要求。常温空气快冷的热应力不大,启动-快冷停机过程的寿命损耗很小。由于常温空气快冷不需要额外设备,易操作,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望在更多的火电、核电机组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快速冷却 温差 寿命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碱改性粉煤灰对铬(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滕菲 张海燕 齐立强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年第4期26-31,共6页
为了强化改性粉煤灰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吸附效果,利用微波联合碱改性的方法,研究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等制备条件对改性粉煤灰吸附铬(Ⅵ)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特性。结果表明,粉煤灰改性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微波功率600 W,微波温... 为了强化改性粉煤灰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吸附效果,利用微波联合碱改性的方法,研究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等制备条件对改性粉煤灰吸附铬(Ⅵ)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特性。结果表明,粉煤灰改性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微波功率600 W,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15 min,吸附量达到0. 341 mg/g,较改性前提高50%以上。此改性条件下的粉煤灰进行吸附等温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对铬(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此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粉煤灰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可广泛用于含铬(Ⅵ)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粉煤灰 六价铬 吸附性能 制备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燃煤智能制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崔修强 孟凡科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8年第9期56-60,共5页
机器人燃煤智能制样系统是解决现有人工制样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人为因素对煤样代表性干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论述了机器人全自动制样流程、制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系统的主要特点;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煤炭制样领域,可... 机器人燃煤智能制样系统是解决现有人工制样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人为因素对煤样代表性干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论述了机器人全自动制样流程、制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系统的主要特点;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煤炭制样领域,可实现煤样的转运、上下料,各个单体设备并联布置,提高了制样效率,解决了传输环节的煤样残留问题,方便设备检修,煤种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工业机器人 制样 自动化 智能 发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因素模糊时间序列的一次风机指标预测
4
作者 杨荣利 王伟 +1 位作者 杨栋 周东阳 《电子设计工程》 2023年第7期91-94,99,共5页
一次风机是电厂生产的重要辅机设备,对其指标进行准确预测,有利于保障该设备乃至系统整体的安全、可靠运行。文中采用一种两因素模糊时间序列的预测算法,实现了对一次风机指标数据的精准预测。该算法克服了传统单因素模糊时间序列预测... 一次风机是电厂生产的重要辅机设备,对其指标进行准确预测,有利于保障该设备乃至系统整体的安全、可靠运行。文中采用一种两因素模糊时间序列的预测算法,实现了对一次风机指标数据的精准预测。该算法克服了传统单因素模糊时间序列预测的有限性,能够有效利用两因素的数据信息。基于采集到的一次风机数据集展开测试,将一次风机轴承的X向振动指标作为待预测因素,并以一次风机总一次风量为辅助因素,构建了两因素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完成了对一次风机轴承X向振动未来值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误差低、预测效果良好,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最低仅为0.00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风机 两因素模糊时间序列 预测 辅机设备 一次风机轴承X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全水分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发与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崔修强 《煤质技术》 2018年第6期36-40,共5页
为解决现有燃煤全水分检测过程中水分损失大、检测结果偏低的问题,研制了燃煤全水分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在对燃煤全水分检测原理探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在机械系统结构设计、软件控制系统设计及自动检测功能实现等方面... 为解决现有燃煤全水分检测过程中水分损失大、检测结果偏低的问题,研制了燃煤全水分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在对燃煤全水分检测原理探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在机械系统结构设计、软件控制系统设计及自动检测功能实现等方面的设计与研发。该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用于煤炭采样或制样现场,集接样、样品提升、样品缩分、样品摊平、自动干燥测试、自动弃样、检测结果自动上传等智能化功能于一体,可实现采、制、化的协同工作以及减少煤样制样、送样的过程中水分的损失,提高了全水分测试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全水份 在线自动检测系统 机械系统结构 软件控制系统 检测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1 000 MW锅炉入炉煤分子模型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修强 王玉敬 +2 位作者 李其浩 杨锐 吴桐 《能源与节能》 2020年第12期114-116,182,共4页
以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1000 MW锅炉入炉煤分子结构特征研究为基础,从微观层面研究煤分子骨架的化学键构成形式,对进一步促进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入炉煤的分子骨架结构,清晰直观地了解其化学键构成形式,利... 以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1000 MW锅炉入炉煤分子结构特征研究为基础,从微观层面研究煤分子骨架的化学键构成形式,对进一步促进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入炉煤的分子骨架结构,清晰直观地了解其化学键构成形式,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对入炉煤进行表征,获得煤样中元素赋存的种类、价态、化学键环境等物质微观结构的关键参数,从而构建入炉煤分子模型。根据煤FTIR谱图分峰拟合结果,通过特定红外振动吸收峰强度和振动模式对入炉煤结构中脂肪族官能团进行定性分析,认为入炉煤分子结构中脂肪碳主要以脂肪侧链和桥键碳原子的形式存在。氧元素在煤结构中主要以含氧官能团的形式存在,根据13C-NMR和FTIR分析结果,可知在煤分子结构中不含醚键和甲氧基。因此,煤分子模型中氧原子以羰基、羧基、羟基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型 入炉煤 FTIR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