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鸡笼山金铜矿床煌斑岩地球化学、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敏芳 张富成 +2 位作者 魏克涛 刘坤 张旭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1-735,共15页
湖北省鸡笼山金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成矿带西部的九瑞矿集区的丰山矿田中。本文对产于鸡笼山岩体北部的煌斑岩脉进行采样,共计5件样品。在对煌斑岩脉样品进行详细镜下岩相学观察后,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其中主要造岩矿... 湖北省鸡笼山金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成矿带西部的九瑞矿集区的丰山矿田中。本文对产于鸡笼山岩体北部的煌斑岩脉进行采样,共计5件样品。在对煌斑岩脉样品进行详细镜下岩相学观察后,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对其中主要造岩矿物角闪石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研究表明,鸡笼山煌斑岩为钙碱性煌斑岩,从角闪石基质到斑晶,由早到晚,角闪石由富Mg、Ti端元向富Fe、Al方向演化;计算得知,鸡笼山煌斑岩中角闪石基质温压条件均明显低于角闪石斑晶,煌斑岩形成时的岩浆体系,从早期到晚期,氧逸度逐渐降低;鸡笼山煌斑岩中角闪石的钛含量明显高于有关报道的煌斑岩中角闪石中的钛含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体制,认为煌斑岩的形成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引发软流圈地幔上升,继而在上升减压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从而形成煌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矿物化学 煌斑岩 鸡笼山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五圩矿田箭猪坡Pb-Zn-Sb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来自硫同位素和闪锌矿微量元素的制约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涛涛 朱传威 +4 位作者 王大鹏 张守刚 张其兵 陈传英 王光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662,共17页
为探讨箭猪坡Pb-Zn-Sb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及物质来源,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的硫化物进行了硫同位素分析、对闪锌矿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3.92‰~8.00‰,硫化物沉淀过程中硫同位素已达平衡。利用硫同位素温度... 为探讨箭猪坡Pb-Zn-Sb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及物质来源,对该矿床主成矿阶段的硫化物进行了硫同位素分析、对闪锌矿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VCDT值为3.92‰~8.00‰,硫化物沉淀过程中硫同位素已达平衡。利用硫同位素温度计估算的成矿温度为114~377℃,利用共生矿物对(Δ34 SPy-Sp值)估算出成矿流体中总硫的δ34 S(ΣS-fluids)为5.93‰,暗示硫主要来自岩浆,但不排除有少量地层硫的加入。箭猪坡矿床闪锌矿相对富集微量元素Fe、Cd、Mn、Cu、In等,元素对比值如Zn/Cd、Cd/Fe、Cd/Mn和Ga/In值,lnGa-lnIn关系判别图解以及地质特征均显示岩浆热液型矿床特征,说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热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硫同位素 微量元素 岩浆热液 箭猪坡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以湖北来凤-咸丰区块来地1 井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宇龙 牟传龙 +3 位作者 肖朝晖 王秀平 刘小龙 陈尧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志留系龙马溪组是位于四川盆地之外的湖北来凤-咸丰区块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为了探究复杂构造区储层特征及其对含气量的影响,以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条野外露头剖面进行取样分析,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液态氮吸附-... 志留系龙马溪组是位于四川盆地之外的湖北来凤-咸丰区块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为了探究复杂构造区储层特征及其对含气量的影响,以来地1井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条野外露头剖面进行取样分析,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液态氮吸附-脱附实验、现场解吸等常规手段,观察分析储层孔隙类型、结构,并将储层各参数与DFT孔容及储层含气量进行拟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及小尺度裂缝;中孔占孔容的比重最大,微孔次之,大孔占比最小,它们的发育程度由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黏土矿物含量共同控制;含气量与TOC、黏土矿物含量及总孔容有一定正相关性,次生黄铁矿含量与游吸比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来地1井龙马溪组三段由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可塑性较强、有一定的抗破坏能力,因此,龙三段储层的封闭性好,储层内存在异常高压,在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层段含气量与TOC较高的龙一段相当。研究指出,在物质基础一般、整体保存条件较差的复杂构造区,寻找远离深大断裂、具有较高黏土矿物含量及一定TOC的局部封闭性好、存在异常高压的储集层段或区域,是今后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异常高压 含气性 龙马溪组 来地1井 来凤-咸丰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吸附法的页岩有机孔隙结构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征 商少石 +2 位作者 张志炳 李怀彬 黄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8-1415,共8页
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页岩气的赋存至关重要,气体吸附法可以对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测量四川盆地东南丁山地区丁页1井不同深度样品的矿物含量、R_(o)值和TOC含量,结果表明丁页1井龙马溪组页岩样品的矿物含量比较稳定,有机... 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页岩气的赋存至关重要,气体吸附法可以对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测量四川盆地东南丁山地区丁页1井不同深度样品的矿物含量、R_(o)值和TOC含量,结果表明丁页1井龙马溪组页岩样品的矿物含量比较稳定,有机质成熟度变化不大,均为过成熟。通过低温氮吸附法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微、介孔容积和孔径分布,结果表明:(1)样品的平均孔径为2.8~4.9 nm,10 nm以下的孔隙提供了大部分的微、介孔容积。微、介孔容积为0.00136~0.0108 cm^(3)/g,平均0.004 cm^(3)/g,比表面积为2.54~13.69 m^(2)/g,平均6.68 m^(2)/g;(2)微、介孔容积、比表面积和TOC三者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通过计算TOC含量为0时的微、介孔容积和比表面积推算无机孔和有机孔之间的比例和其对比表面积的影响,发现有机孔提供了大部分的微、介孔容积,有机孔还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因素;(3)样品的吸附曲线符合IPUAC分类中的第Ⅳ型吸附曲线,样品的脱附曲线反映样品孔隙形态随TOC含量的增加,由楔形孔(不定型孔)变为连通的墨水瓶型孔(狭缝型孔)或墨水瓶型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孔 微观结构 气体吸附法 丁页1井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来凤—咸丰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5
作者 刘小龙 牟传龙 +3 位作者 肖朝辉 王秀平 郑宇龙 陈尧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350,共7页
基于露头剖面、钻井岩心观察及样品实验测试结果,从优质页岩段厚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矿物含量以及含气量等方面,对湖北省来凤—咸丰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与四川盆地焦石坝... 基于露头剖面、钻井岩心观察及样品实验测试结果,从优质页岩段厚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矿物含量以及含气量等方面,对湖北省来凤—咸丰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与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建产区对比,评价了研究区页岩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两河口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优质泥页岩段北厚南薄,主体厚度在10 m左右。②研究区有机碳含量主体大于2.7%,往北有增加的趋势;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成干气为主。③研究区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超过60%,大量发育有机质孔和微裂缝;含气量北高南低,北部的来地1井和龙潭坪剖面含气量超过3.0 m^3/t。④与四川盆地焦石坝页岩气田焦页1井相比,虽然来凤—咸丰区块优质页岩段厚度较小,有机碳含量略低,但两者脆性矿物含量、含气量相当,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指出两河口向斜北部为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 五峰组 龙马溪组 来凤—咸丰区块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