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耦合法处理循环水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龙 赵保华 +5 位作者 胡彦云 刘晓娜 贾天聪 贺燕 梁博文 马双忱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6,共9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和水质的综合管理已成为重大挑战。电厂循环冷却水排水水耗巨大,出于全厂零排放的需要,不少电厂开展了循环冷却水排水脱盐等措施以提高浓缩倍率,实现循环水回用,但现有处理技术存在...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和水质的综合管理已成为重大挑战。电厂循环冷却水排水水耗巨大,出于全厂零排放的需要,不少电厂开展了循环冷却水排水脱盐等措施以提高浓缩倍率,实现循环水回用,但现有处理技术存在能耗高、系统复杂、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为此,试验研究了电化学耦合中试试验装置在循环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除垢、防腐和废水资源化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备在去除水中硬度和碱度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并有效降低了水体的电导率和氯离子含量,在电压为3.2 V和电流为240 A的条件下,硬度去除率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15%和55.77%;在电流为250A和电压为3.2V的条件下,碱度去除率最高,去除率分别为36.96%和91.41%;电化学耦合技术相较于传统加药法和常规水处理技术,有明显的经济优势。电化学耦合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循环水处理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 除垢 电化学 循环水处理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电吸附与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对比和发展趋势
2
作者 赵保华 刘晓娜 +5 位作者 胡彦云 贾天聪 谢强 贺燕 马相帅 马双忱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01-4116,共16页
近年来,传统电吸附(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这一新型电化学技术以其节能、无污染等优势发展迅速,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电极吸附水中的离子,通过施加电压来实现水的净化。但传统电吸附(CDI)存在需要倒极、吸附效果差、脱附不彻底等问... 近年来,传统电吸附(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这一新型电化学技术以其节能、无污染等优势发展迅速,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电极吸附水中的离子,通过施加电压来实现水的净化。但传统电吸附(CDI)存在需要倒极、吸附效果差、脱附不彻底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low electrode capacitance deion,FCDI)技术应运而生。FCDI在传统CDI的基础上引入流动电极和离子交换膜,液态电极在装置内连续运行、无须脱附的特点,解决了倒极脱附的控制与脱附不彻底等问题。此外,离子交换膜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离子的迁移效率,大大提升了电吸附的工作效率。本文介绍了传统CDI和FCDI技术工作原理,对比了各自技术特点,总结了FCDI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且概述了FCDI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水处理行业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电化学 电吸附 流动电极 技术对比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式熔盐加热器内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常东锋 赵四海 +7 位作者 张国龙 赵洋 王伟 倪平 张建元 吴波 雒青 王飞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7-1483,共7页
高温熔盐电加热器是储热系统中实现电热转换的核心设备,掌握内部温度分布特性是推动其结构优化的关键。文章建立了传统电阻式熔盐加热器计算模型,采用CFD软件,通过求解三维N-S方程和能量方程,研究了加热器内部温度分布特点,得到了电加... 高温熔盐电加热器是储热系统中实现电热转换的核心设备,掌握内部温度分布特性是推动其结构优化的关键。文章建立了传统电阻式熔盐加热器计算模型,采用CFD软件,通过求解三维N-S方程和能量方程,研究了加热器内部温度分布特点,得到了电加热器内部温度分布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流动方向上熔盐和管壁温差逐渐增加,而多组串联布置能够有效降低传热温差,在加热器连接处二者温差可从27℃降低至2℃;同时,由于内部加热管密集程度不一致,横截面内中心位置熔盐、电阻丝、填充材料温度明显高于边缘位置,且伴随着负荷的增加温度梯度也逐渐增加,当平均热流密度从5.71 W/cm^(2)增加至28.57 W/cm^(2)时,截面熔盐温差从49℃升高至68℃,可以看出,合理分配电加热管排布是降低截面温差、减小热应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储热 电加热器 数值模拟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一次调频能力在线监测的锅炉蓄热系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越 徐飞 +5 位作者 陈磊 郝玲 郑旭升 倪平 常东锋 林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2-1880,I0017,共10页
锅炉蓄热系数是衡量火电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重要参数,实际运行中随着机组工况变化,但目前仿真中多忽略变工况下的蓄热系数变化对调频能力的影响。为准确掌握机组运行中真实的一次调频能力,需要在线确定蓄热系数。基于IEEE标准模型的框架... 锅炉蓄热系数是衡量火电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重要参数,实际运行中随着机组工况变化,但目前仿真中多忽略变工况下的蓄热系数变化对调频能力的影响。为准确掌握机组运行中真实的一次调频能力,需要在线确定蓄热系数。基于IEEE标准模型的框架,提出适用于一次调频能力在线监测的锅炉蓄热系数计算方法。建立考虑工质流动与传热过程的锅炉热力系统动态模型。以某1000 MW超临界机组为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变工况锅炉蓄热系数算法能更准确地描述一次调频过程中热力参数的动态变化。一次调频60 s内积分电量相较于IEEE标准模型减小62.4%。且低负荷下蓄热系数大,蓄热释放速率慢。该方法能根据现场实时数据确定当前工况下的蓄热系数,可应用于一次调频能力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调频 蓄热系数 锅炉模型 频率仿真分析 流动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姊妹孔与单入双出孔平板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玲 郭瑞红 +1 位作者 李浩 郭达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6,共7页
采用Fluent分离隐式求解器进行稳态计算,在吹风比为0.5、1.0、1.5和2.0的情况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圆柱孔、单入双出孔和姊妹孔平板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不同孔形平板主流方向和平板横向的冷却效率以及流场变化.结果表... 采用Fluent分离隐式求解器进行稳态计算,在吹风比为0.5、1.0、1.5和2.0的情况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圆柱孔、单入双出孔和姊妹孔平板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讨论不同孔形平板主流方向和平板横向的冷却效率以及流场变化.结果表明:主流方向在近孔区域姊妹孔冷却效率高于单入双出孔,且随着吹风比的增大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由于射流贴附壁面较早,射流与主流掺混引起动量损失,到远孔区域以后,姊妹孔冷却效率稍微下降,低于单入双出孔;姊妹孔平板横向近孔区域的气膜层分布较均匀,单入双出孔远孔区域由于主孔与次孔射流速度差引起气膜层偏移,导致平板一侧冷却效果好,另一侧冷却效果欠佳;吹风比较小时单入双出孔冷却效果较佳,大吹风比下姊妹孔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单入双出孔 姊妹孔 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一次调频分析的汽包锅炉模型及参数在线确定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怡涵 徐飞 +5 位作者 郝玲 陈磊 赵四海 赵则飞 陈群 闵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332-8343,共12页
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与锅炉蓄热能力密切相关,为准确反映不同工况下亚临界汽包炉机组的一次调频特性,该文建立了汽包锅炉分布式参数动态模型。模型采用动态热量流法分析换热特性,同时考虑工质变物性,重点描述工质的换热、相变及流动... 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与锅炉蓄热能力密切相关,为准确反映不同工况下亚临界汽包炉机组的一次调频特性,该文建立了汽包锅炉分布式参数动态模型。模型采用动态热量流法分析换热特性,同时考虑工质变物性,重点描述工质的换热、相变及流动过程。模型参数可基于机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监测数据在线计算,能够准确反映机组调频能力随运行工况的变化。以包头电厂600MW机组为例进行模型验证与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0.1Hz频差阶跃扰动下,加入该文所建锅炉模型后,调频功率仿真曲线和实测曲线在30s时的相对误差从38.74%有效减小至-2.16%(90%工况),该文所建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汽包锅炉主蒸汽压力等关键参数在一次调频期间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调频 汽包锅炉 主蒸汽压力 功率响应 参数在线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