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投资如何实现投后融合?——基于华润三九并购澳诺制药的案例研究
1
作者 段文譞 刘俊勇 周辉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8,共14页
通过选取华润三九并购澳诺制药为案例,以分权理论为理论依据,深入分析了投资方在营销、供应链、人员与企业文化等方面赋予被并购企业的自由决策权。研究发现:(1)被并购企业的能力决定了其在投后整合中的分权程度。被并购企业在某一维度... 通过选取华润三九并购澳诺制药为案例,以分权理论为理论依据,深入分析了投资方在营销、供应链、人员与企业文化等方面赋予被并购企业的自由决策权。研究发现:(1)被并购企业的能力决定了其在投后整合中的分权程度。被并购企业在某一维度的能力越强,分权程度也越高,有助于发挥被并购企业的能力与优势,避免因过度管控造成高昂的决策成本。被并购企业能力越弱的维度,获得的分权程度也越低,有助于控制因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代理成本。(2)并购方根据情况动态调整投后整合的强度,对于被并购企业能力较弱的融合维度,其分权程度随着融合程度的提升而逐步降低。(3)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文化融合对于稳定人员与团队,促进后续正式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果填补了产业投资投后整合的研究空白,也可为投资方从长远利益出发、更好地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整合与赋能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后整合 分权 管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开发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梦梦 高旦 +5 位作者 吴宇涵 杨泽敏 王家禄 高波 郭志俊 李西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建立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方法:以传统的黄芪饮片为对照,通过评估流动性、出膏率、转移率、指标性成分含量、特征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等指标,全面阐述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品质差异。结果:DNA条形码鉴定表明不... 目的:建立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方法:以传统的黄芪饮片为对照,通过评估流动性、出膏率、转移率、指标性成分含量、特征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等指标,全面阐述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品质差异。结果:DNA条形码鉴定表明不同批次黄芪饮片均为蒙古黄芪;流动性试验显示新型颗粒饮片以小粒径(24~65目)最佳,中粒径(10~24目)次之,传统饮片最差;出膏率结果显示新型颗粒饮片的大粒径(5~10目)最佳,中粒径次之,较传统饮片提升10%,小粒径最差,且小粒径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现象。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相似度高(R>0.98);均一性分析显示新型颗粒饮片之间的化学成分相似度更高,一致性更好。指标性成分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计算,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产的中粒径和大粒径新型颗粒饮片显著高于原饮片(均P<0.05),以黄芪甲苷含量计算,3个产地的小粒径新型颗粒饮片均显著高于原饮片(均P<0.05)。结论:黄芪新型颗粒饮片与市售传统饮片的基本属性一致,但在流动性性、均一性方面表现更优,有利于临床调配和工业机械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流动性 新型颗粒饮片 指纹图谱 传统饮片 标准汤剂 均一性 出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郁毒致虚”理论探讨乳腺癌的形成与干预
3
作者 高晓宇 牛楠 +8 位作者 张董晓 高允海 于飞 陈苏宁 王文萍 韩凌 王亮 冷锦红 刘彩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2,共5页
“郁毒致虚”理论认为,忧怒抑郁过激,气郁始成,脏腑功能受损,机体内环境失衡,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的湿、痰、热、瘀等病理产物是癌变的始动因素。“郁毒搏结、癌毒蔓生、因癌致虚、虚毒互伤”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多因交合、... “郁毒致虚”理论认为,忧怒抑郁过激,气郁始成,脏腑功能受损,机体内环境失衡,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的湿、痰、热、瘀等病理产物是癌变的始动因素。“郁毒搏结、癌毒蔓生、因癌致虚、虚毒互伤”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多因交合、癌毒转化”是乳腺癌发生的核心驱动程序。现代医学背景下“热毒伤阴”“毒损气血”“虚火郁热”分别是乳腺癌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病机演变,“实去虚存”与“余毒流注”分别与乳腺癌手术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刘彩刚教授针对乳腺癌“郁毒致虚”的复合病机及现代医学干预后出现的并发症,采用团队自主研发的中药现代化研发工具-肿瘤免疫知识图谱CKTTD,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挖掘抗肿瘤优势中药组方,围绕癌因性疲乏、化疗耐药等病症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从宏观调正虚之态、纠郁毒之偏,从微观打癌毒之靶。现已研发出以参百灵颗粒为代表的多个医疗机构制剂,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形成“高效、低毒、个体化”的乳腺癌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郁毒致虚 中医病机 治则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常数的覆盆子等级评价
4
作者 陈芳芳 邸继鹏 +5 位作者 赵桉熠 闫智勇 刘安 闫志翻 郭丛 章军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对覆盆子进行等级评价,并建立其等级划分标准。方法采用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法和HPLC法测定33批药材的形态参数及指标成分(鞣花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计算相对质量常数及百分质量常数。结果不同批次药材之间的外观形态差异较小... 目的对覆盆子进行等级评价,并建立其等级划分标准。方法采用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法和HPLC法测定33批药材的形态参数及指标成分(鞣花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计算相对质量常数及百分质量常数。结果不同批次药材之间的外观形态差异较小,指标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有1批药材含量不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其他32批相对质量常数为0.59~1.20,百分质量常数为49~100。一等品相对质量常数≥0.96,有15批;二等品相对质量常数≥0.60且<0.96,有15批;三等品相对质量常数<0.60,有2批。结论该方法能科学客观地反映覆盆子质量,可为其分档定价、质量控制与提升、市场规范发展及临床用药指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等级评价 质量常数 形态 鞣花酸 山柰酚-3-O-芸香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汤剂的水蛭、烫水蛭配方颗粒UPLC特征图谱建立
5
作者 刘华明 林小钰 +2 位作者 张辉 谭沛 马名利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建立水蛭、烫水蛭配方颗粒UPLC特征图谱。方法分析采用Shim-pack GIST_HP C_(18)-AQ色谱柱(2.1 mm×150 mm,1.9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甲酸铵溶液(醋酸调pH至4.0),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建立水蛭、烫水蛭配方颗粒UPLC特征图谱。方法分析采用Shim-pack GIST_HP C_(18)-AQ色谱柱(2.1 mm×150 mm,1.9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甲酸铵溶液(醋酸调pH至4.0),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5 nm;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对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影响差异的标志性成分。结果15批生品(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中有10个特征峰,15批炮制品(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中有12个特征峰,指认出其中5个(水蛭胺C羧基衍生物、水蛭胺A、水蛭胺B、Whitmanine B、维生素B_(2)),相似度均大于0.900。以特征值>1为标准,提取得到2个主成分,并得到3个VIP值大于1的差异性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水蛭、烫水蛭基原鉴别、炮制品质量控制、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烫水蛭 配方颗粒 UPLC特征图谱 标准汤剂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特征图谱与多成分动态分析的黄精酒制过程成分变化规律及质量评价研究
6
作者 詹智洪 魏家保 +3 位作者 唐双燕 谢嘉慧 胡雨 张丽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858,共10页
建立黄精特征图谱及果糖、蔗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黄精不同酒制时间的化学成分变化并探寻其成分变化规律。以性状、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含量、果糖与蔗糖含量、特征图谱特征峰数量及峰面积为评价指标,综合比较优选出黄精最佳酒制时间,... 建立黄精特征图谱及果糖、蔗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黄精不同酒制时间的化学成分变化并探寻其成分变化规律。以性状、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含量、果糖与蔗糖含量、特征图谱特征峰数量及峰面积为评价指标,综合比较优选出黄精最佳酒制时间,并建立该方法酒制所得酒黄精饮片的特征图谱。研究结果显示,黄精和酒黄精HPLC特征图谱分别呈现10、9个特征峰,其中6个特征峰由黄精传递至酒黄精,酒制过程中新增3个特征峰,4个特征峰消失。指认黄精各峰为尿苷(峰1)、腺嘌呤(峰4)、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峰5)、鸟苷(峰6)、胸苷(峰7)、色氨酸(峰8)、腺苷(峰9)、黄精碱A(峰10),酒制后酒黄精5号峰5-HMF峰面积显著增大,新增成分7号峰为5-(羟基甲基)-1H-吡咯-2-甲醛;浸出物和果糖含量呈增加趋势;蔗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酒制8 h达到最大值;多糖含量呈减少趋势。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检测方法,展现了黄精酒制过程中的多种成分变化规律,可为酒制工艺的优化提供数据参考,为黄精与酒黄精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酒制时间 特征图谱 多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种子形态及发芽率差异分析
7
作者 董青松 张洪胜 +4 位作者 李浩通 胡营 韦筱媚 黄宝优 朱艳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2,共8页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两面针种子形态和发芽率的差异,本研究测定10个产地99份两面针种子的千粒重、表面积、周长、长、宽、长/宽和发芽率,计算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面针种子形态和发芽性状存在...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两面针种子形态和发芽率的差异,本研究测定10个产地99份两面针种子的千粒重、表面积、周长、长、宽、长/宽和发芽率,计算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面针种子形态和发芽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3个指标分别是15℃恒温发芽率(275.11%)、30℃/20℃昼夜变温发芽率(221.43%)、种子千粒重(16.00%)。种子的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不相关,与种子长/宽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出第1主成分反映种子的形态,第2主成分反映种子的发芽能力,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2.47%。聚类分析将99份材料分为三类,类群Ⅰ种子千粒重大,类群Ⅱ发芽率高,类群Ⅲ种子千粒重小且发芽率低。筛选出发芽率高的种质3份,编号分别为JN2、MS5和YF8,可作为两面针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种子形态 发芽率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花香茶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ISSR与SSR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靖 赵双双 +4 位作者 古敬锋 萧晓吉 谢文波 詹若挺 刘军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茶菜种子最佳诱变处理。利用EMS诱变处理3000粒纤花香茶菜种子,对得到的1262株成株期M 1代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共筛选出489株表型变异植株,变异频率为38.7%,表型变异性状包括高杆、矮杆、粗茎、细茎、分枝、多分枝、叶色深等。M 2代经表型鉴定初步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单株。ISSR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共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75.00%。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389~0.8472;SSR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8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62.79%。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5~0.8286。基于ISSR及SSR的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对照组基本上能与表型变异植株区分开,说明大部分诱变植株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花香茶菜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丹参饮片产地溯源研究
9
作者 傅饶 史亚博 +6 位作者 李铭轩 李昱 屈凌芸 毛春芹 郭志俊 陆兔林 赵晓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4-1423,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丹参饮片色泽与气味变化,结合现代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产地快速区分。方法采用智能传感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分析、判别因子分析(DFA)、成分热图、相关分析、机器学习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丹参饮片的颜...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丹参饮片色泽与气味变化,结合现代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产地快速区分。方法采用智能传感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分析、判别因子分析(DFA)、成分热图、相关分析、机器学习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丹参饮片的颜色和气味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基于色泽信息建立了丹参饮片产地判别函数。通过对气味信息的分类和筛选,鉴定出10种不同的标志物:乙醇、二硫化碳、环戊烷、3-甲基呋喃、丙二醇、正壬烷、苯酚、1,5-辛二烯酮、1,8-桉叶醇和葫芦巴内酯。同时发现饮片的颜色和气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基于数据融合的理念,研究建立了子空间聚类等分类模型,与单一色泽分析相比,分类准确率提高到94.4%。结论研究证实了智能感官技术在中药产地溯源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丹参饮片的产地快速区分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产地溯源 快速识别 智能感官 机器学习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康养产品新零售服务设计中的共情思维
10
作者 段宏莉 刘珊 +2 位作者 丁熊 潘华华 陈德腾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8-116,共9页
目的新时代老龄化大背景下,为“新老人”群体打造有良好体验的康养产品购物场景及新零售模式。方法以华润堂“悦见”新零售概念方案为例,运用服务设计思维,洞察“乐龄新老人”的衣食住行特点,通过共情思维分析其购物体验,以及该服务的... 目的新时代老龄化大背景下,为“新老人”群体打造有良好体验的康养产品购物场景及新零售模式。方法以华润堂“悦见”新零售概念方案为例,运用服务设计思维,洞察“乐龄新老人”的衣食住行特点,通过共情思维分析其购物体验,以及该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和关键资源,提出通过差异化选品、场景化体验、社交式购物、大数据驱动等方式进行多方资源整合来为用户提供选品共情、场景共情、服务共情及技术共情的康养产品零售服务,并对其中的“服务共情”场景展开原型测试。结论基于共情思维的老年人康养产品新零售服务设计研究方法,能够为目标用户提供创新的购物体验,如定制化购物、家居式环境、同理心导购及精准化推送等,同时也为“乐龄新老人”康养产品的设计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龄新老人 共情 服务设计 新零售 康养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近30年野菊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李建领 樊光辉 +2 位作者 韩正洲 段国珍 邓昌蓉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9-34,共6页
系统梳理野菊研究进展,明确野菊各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994~2023年发表的野菊相关中文期刊文献为数据样本,结合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年发表数量、所属学科、发表期刊、资金支持、研究作者和机构合作网... 系统梳理野菊研究进展,明确野菊各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994~2023年发表的野菊相关中文期刊文献为数据样本,结合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年发表数量、所属学科、发表期刊、资金支持、研究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等进行动态、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我国野菊研究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和衰退期两个时期,对应的研究热点分别为临床应用和质量评价。高被引文献主要与野菊药理活性和进化育种相关,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文机构和期刊主要集中于医药类和农学类,南京农业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最活跃的单位,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陈发棣,其次是郭巧生和韩正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 野菊花 CITESPACE CNKI 文献计量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包装的表意类型与指示性的设计策略
12
作者 段宏莉 周慧敏 +1 位作者 陈思婕 陈德腾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0-258,共9页
目的对药品包装设计中的不同表意类型进行解析,通过药品包装设计实践,总结建立在知觉、经验基础上的指示性药品包装的设计策略。方法基于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理论,从具体案例中分析研究符号三分类型分别对应药品包装类型的表意目的与倾向;... 目的对药品包装设计中的不同表意类型进行解析,通过药品包装设计实践,总结建立在知觉、经验基础上的指示性药品包装的设计策略。方法基于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理论,从具体案例中分析研究符号三分类型分别对应药品包装类型的表意目的与倾向;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讨论不同认知方式符号化后形成的药品包装符号的表意倾向及其原因。结果文化符号修辞的药品包装像似性突出,促使解读者不断探寻文本中两事物间的相似性关系的同时会致使药品包装中的指示性信息解读滞后;知觉与经验符号化的药品包装指示性突出,可以自然高效地引导使用者的操作与使用行为,不会受药品系统外符号干扰。结论以知觉、经验为来源的符号,既具有生物遗传与社会遗传的稳定性又具有药品系统内新生符号的新颖性,以其修辞药品包装设计,不仅能使药品包装中指示性信息能被优先精准解读又保证了包装设计的创新性,为药品包装设计提供新的创作思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包装设计 符号三分法 指示性 直接知觉 集体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蒸、炖工艺的酒女贞子外观性状和主成分比较
13
作者 薛青苹 张丽君 +3 位作者 郭志俊 胡雨 马洪涛 袁珂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了研究蒸法和炖法对酒女贞子的外观性状及主成分影响的变化规律,探究蒸、炖工艺对酒女贞子的质量影响。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制备蒸、炖酒女贞子样品,结合中式传统色片比较蒸、炖工艺对酒女贞子外观性状的影响,采... 为了研究蒸法和炖法对酒女贞子的外观性状及主成分影响的变化规律,探究蒸、炖工艺对酒女贞子的质量影响。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制备蒸、炖酒女贞子样品,结合中式传统色片比较蒸、炖工艺对酒女贞子外观性状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及药典浸出物测定法测定蒸、炖酒女贞子的主成分及浸出物,比较蒸、炖工艺对酒女贞子的浸出物、特女贞苷及红景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法和炖法对酒女贞子的外观性状有较大影响,相同的炮制时间炖法酒女贞子颜色为黑色,蒸法颜色为褐色,分别在蒸制10 h、炖制12 h后的饮片性状才能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蒸法和炖法对酒女贞子浸出物无明显差异;在蒸、炖过程中特女贞苷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相同时间内蒸法的降低速度快于炖法;红景天苷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同时间内蒸法的升高速度快于炖法。由此可知,蒸法和炖法对酒女贞子外观性状、内在成分的变化规律影响较大,2种方法的炮制原理虽然相同,但主成分变化率差异较大,结合酒女贞子外观性状及内在成分含量变化,酒女贞子采用蒸法需蒸制10 h以上,采用炖法需炖制12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女贞子 酒蒸 酒炖 外观性状 特女贞苷 红景天苷 主成分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岗梅种子清选分级方法比较
14
作者 黄锦鹏 黄煜权 +3 位作者 谢文波 曾烨 张洪胜 马庆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9-11,19,共4页
为提高中药材岗梅的种子质量,开展岗梅种子不同清选方法的对比试验。对岗梅种子进行水选、色选及风选试验,而后测定种子千粒重、净度和生活力,对比3种清选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风选的岗梅种子不仅能实现清选目的,同时还能达到分级效果... 为提高中药材岗梅的种子质量,开展岗梅种子不同清选方法的对比试验。对岗梅种子进行水选、色选及风选试验,而后测定种子千粒重、净度和生活力,对比3种清选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风选的岗梅种子不仅能实现清选目的,同时还能达到分级效果,进一步提高岗梅种子质量。岗梅主要通过种子直播育苗繁殖,播种前对岗梅种子进行风选处理,能够得到质量较优的岗梅种子,提高种子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梅 种子 清选分级 水选 色选 风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采收期、存储方法对延胡索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周平飞 邹俊 +5 位作者 刘水龙 李博涵 邢建永 温建云 赵康 高巍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268-270,共3页
通过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产地加工工艺的探究,以延胡索乙素、稀乙醇浸出物、乙醇浸出物、黄曲霉毒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蒸煮工艺、采收期、存储方法对延胡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后干燥延胡索整体质量优于煮后干燥处理,其... 通过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产地加工工艺的探究,以延胡索乙素、稀乙醇浸出物、乙醇浸出物、黄曲霉毒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蒸煮工艺、采收期、存储方法对延胡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后干燥延胡索整体质量优于煮后干燥处理,其中蒸制3 min的样品质量最佳;采收时期与延胡索乙素含量之间没有明显关联;自然存储和冷库存储5 d以上能明显提高延胡索浸出物含量。建议选择蒸制方式处理延胡索,其中蒸制3 min最佳。采收应在植物茎叶完全枯萎时进行。新鲜采收的延胡索不应立即加工,而应存储一定时间积累有效成分含量。建议自然存储或冷库存储10 d或20 d以上。鲜货存储过程中不易导致黄曲霉素污染,加工后及时干燥可以明显降低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加工工艺 采收期 存储方法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配方颗粒标准的麸炒薏苡仁炮制工艺
16
作者 闫士猛 高巍 +3 位作者 邢建永 温建云 高亭 胡雨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51-54,共4页
基于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麸炒薏苡仁的炮制加工工艺,为配方颗粒原料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以甘油三油酸酯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加麸量3个因素进行考察,优选适用于麸炒薏苡仁配方颗粒原料... 基于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麸炒薏苡仁的炮制加工工艺,为配方颗粒原料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以甘油三油酸酯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加麸量3个因素进行考察,优选适用于麸炒薏苡仁配方颗粒原料生产的炮制工艺。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加麸量;优选的麸炒薏苡仁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10℃、炒制时间16 min、加麸量15%。该炮制工艺合理可行、产品质量可控,可用于麸炒薏苡仁配方颗粒原料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薏苡仁 炮制工艺 配方颗粒国家标准 甘油三油酸酯 出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质野菊器官构件色度和蒙花苷的差异
17
作者 池莲锋 魏民 +2 位作者 许雷 叶姿 刘三波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265-267,共3页
利用测色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分别测定华菊02、华菊05、华菊08的头状花序、花蕾、管状花、舌状花、花萼及花托、叶片、二级分枝及花梗、一级分枝的色度(明暗色度值L^(*)、红绿色度值a^(*)、黄蓝色度值b^(*))和蒙花苷含量。结果表... 利用测色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分别测定华菊02、华菊05、华菊08的头状花序、花蕾、管状花、舌状花、花萼及花托、叶片、二级分枝及花梗、一级分枝的色度(明暗色度值L^(*)、红绿色度值a^(*)、黄蓝色度值b^(*))和蒙花苷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器官构件的蒙花苷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片、花萼及花托、花蕾、头状花序、管状花、舌状花、二级分枝及花梗、一级分枝。不同器官构件的蒙花苷含量与L*色度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蒙花苷含量越高,器官构件的色度越偏暗,可通过颜色的明暗初步判断野菊药材中蒙花苷含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 器官构件 色度 蒙花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与混伪品及近缘种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新业 刘锋 +2 位作者 詹若挺 韩正洲 陈蔚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对两面针真伪鉴定的可行性,为两面针种质资源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两面针及其常见混伪品和同属近缘种(10种31份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软件处理和人工校对,采... 【目的】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对两面针真伪鉴定的可行性,为两面针种质资源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两面针及其常见混伪品和同属近缘种(10种31份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软件处理和人工校对,采用TaxonGap法比较rbcL、trnH-psbA和ITS2等3条序列的物种鉴定力大小;选择适用条形码在不同物种样品范围内进行分析,检查种内种间距离变化情况。【结果】ITS2和trnH-psbA两条序列对10个试验物种的鉴定效率均为100.0%,rbcL在实验物种范围内不存在最小种间遗传距离;ITS2序列在样品鉴定范围由12个物种33个数据扩大为33个物种132个数据时,鉴定成功率从100.0%下降至84.8%,种内变异大于种间变异的比例由71.4%上升至90.1%。【结论】ITS2和trnH-psbA序列可作为两面针真伪鉴定的标准条形码,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确定物种鉴定样品数及种内充分取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DNA条形码 rbcL、trnH-psbA、ITS2序列 鉴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梅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俊仁 陈秀珍 +4 位作者 梁凌玲 张振山 邢建永 詹若挺 何瑞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岗梅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测量1年生岗梅种子实生苗的株高、株径、根长等参数,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级获得分级标准,以不同级别存活苗分布情况来评价3种质量分级方法。结果:确定以种苗参数K-聚类法进行质量分级,将岗梅种... 目的:研究岗梅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测量1年生岗梅种子实生苗的株高、株径、根长等参数,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级获得分级标准,以不同级别存活苗分布情况来评价3种质量分级方法。结果:确定以种苗参数K-聚类法进行质量分级,将岗梅种苗分为三级,其中一级种苗株高≥59cm,根长≥22cm,株径≥6.96mm;二级种苗株高43~59cm,根长18~22cm,株径4.88~6.96mm;三级种苗株高15.5~43cm,根长10~18cm,株径2.18~4.88mm。结论:建立了适用于生产实践的岗梅种苗质量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梅 种苗 分级标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基黄总黄酮抗胆管结扎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永刚 谭沛 +4 位作者 李沛波 徐冰 苏薇薇 陈周全 彭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对田基黄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从造模首日起,灌胃给药,每天给予田基黄总黄酮(9、18、36 mg/kg)1次,4周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 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对田基黄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从造模首日起,灌胃给药,每天给予田基黄总黄酮(9、18、36 mg/kg)1次,4周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TNF-α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及MMP-1、TIMP-1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田基黄总黄酮能显著降低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BIL、DBIL、ALT、AST、PCⅢ、HA、LN的水平、肝组织中Hyp的含量和TIMP-1蛋白的表达,说明田基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胆汁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此外,田基黄总黄酮也能提高肝组织SOD、GSH-Px的活性,降低肝组织MDA及血清中TNF-α的含量。田基黄总黄酮可抑制胆总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抗TNF-α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基黄总黄酮 肝纤维化 胆总管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