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校园互动空间设计与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进军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6期21-24,共4页
从促进有效性交流的角度出发,本研究将互动空间定义为激发偶发性交流并能支持交流向正式交流转移的空间场所,提出了互动空间的基础模型。基于“交流无处不在”的理念,本研究将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一起纳入大学校园互动空间网络,归纳了校... 从促进有效性交流的角度出发,本研究将互动空间定义为激发偶发性交流并能支持交流向正式交流转移的空间场所,提出了互动空间的基础模型。基于“交流无处不在”的理念,本研究将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一起纳入大学校园互动空间网络,归纳了校园内的典型互动空间及其设计要点,进而提出从节点、连接、标志等作用定位出发的空间组织方法,以形成一个有序的互动空间网络,并结合上海科技大学校园设计实践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空间 交流 大学校园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年代文化建筑的设计实践案例——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及银星宾馆访谈录
2
作者 张应静(采访整理) 靳正先 +2 位作者 黄良 陆道渊 王伟杰 《建筑技艺》 2021年第10期66-69,共4页
访谈背景改革开放后,国家迫切需要举办国际电影节的场地,为中国电影艺术提供国际交流的窗口,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及银星宾馆在这一契机下获批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个重大文化建筑。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400号,由现华东建筑... 访谈背景改革开放后,国家迫切需要举办国际电影节的场地,为中国电影艺术提供国际交流的窗口,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及银星宾馆在这一契机下获批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个重大文化建筑。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400号,由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香港冯庆延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完成。其中,上海电影艺术中心部分由上海市电影局出资建设,银星宾馆部分由香港华人银行投资建设,上海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电影局 中国电影艺术 建筑师事务所 实践案例 国际电影节 上海市长宁区 银星 国际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可阅读、有温度理念的空间设计研究
3
作者 马进军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在“建筑可阅读、有温度”的当代建筑设计理念指导下,本研究通过梳理当代建筑与空间的设计趋势,从人的体验角度,尝试将建筑空间的含义概括为“空间以其形、用、义,表述空间与建筑及环境的一体化关系,表述空间与人的关系,并反映时代诉求... 在“建筑可阅读、有温度”的当代建筑设计理念指导下,本研究通过梳理当代建筑与空间的设计趋势,从人的体验角度,尝试将建筑空间的含义概括为“空间以其形、用、义,表述空间与建筑及环境的一体化关系,表述空间与人的关系,并反映时代诉求”。提出了空间设计的四要素:光、开放、互动与融合、情境。研究相应的设计方法,并结合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一期、二期工程等设计实践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开放 互动 融合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视角下历史建成环境的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晶 陈维安 《住宅科技》 2020年第12期41-45,共5页
文章基于城市更新理论,以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及其周边场地为研究对象,明确此类历史建成环境的定义,探究、梳理其在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及文化传承三方面的保护意义与更新价值。同时,从空间肌理、文化节点、环境优化、功能重置、交通组织... 文章基于城市更新理论,以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及其周边场地为研究对象,明确此类历史建成环境的定义,探究、梳理其在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及文化传承三方面的保护意义与更新价值。同时,从空间肌理、文化节点、环境优化、功能重置、交通组织、建筑景观一体化、文化传承的角度,对沪西工人文化宫这一历史建成环境提出七大针对性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期为类似的保护与更新实践提供可操作的策略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建成环境 更新策略 沪西工人文化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再生游憩地“后修复”阶段管控体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聪惠 应博华 +1 位作者 冒宇飞 黎颖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120,共8页
将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和改造利用为游憩活动场地已成为当前实践的热点,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大多再生游憩场地上将存留部分未完全降解的垃圾和有害物质,在场地使用过程中需要建构和持续实施精细化管控。"后修复&qu... 将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和改造利用为游憩活动场地已成为当前实践的热点,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大多再生游憩场地上将存留部分未完全降解的垃圾和有害物质,在场地使用过程中需要建构和持续实施精细化管控。"后修复"阶段管控虽然短期投入强度不大,但能为活动人群提供健康安全的长期保障,却很难受到足够重视。鉴于此,文章基于垃圾填埋场再生游憩地的功能使用特征,对管控对象类型进行梳理和辨析,针对分时、分区和分目标管控体系的建构特征展开讨论,探讨了管控体系实施保障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棕地 修复 游憩 管控 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基础支持体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凌晨 冯婧婕 +2 位作者 周聪惠 怀玉菡 杨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3-139,共7页
基础支持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合理程度将关系到整个修复规划和治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同时也往往是整个修复治理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文章通过借鉴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修复治理基础支持体系建构与运行特点,着重围绕基础支持体系中修复... 基础支持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合理程度将关系到整个修复规划和治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同时也往往是整个修复治理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文章通过借鉴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修复治理基础支持体系建构与运行特点,着重围绕基础支持体系中修复责任分配、污染场地认定与评估及目标生成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基础支持体系的建构和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染场地 修复治理 基础支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村庄风貌提升设计--以洱海湖滨缓冲带的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中洱滨村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姚靓凯 《安徽建筑》 2022年第5期12-13,57,共3页
随着近些年来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加强乡村建设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乡村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有的样子,乡村原本所具有的生态人文景观已经越来越少见。文章通过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中的沿线乡村改造提升实... 随着近些年来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加强乡村建设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乡村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有的样子,乡村原本所具有的生态人文景观已经越来越少见。文章通过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中的沿线乡村改造提升实践,总结概括了在生态修复当中,如何针对性地打造村庄风貌的策略。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使乡村景观规划变得更加具有其人文地域特色,才能促进乡村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生态修复 风貌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新城区公园规划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8
作者 袁晶 张圣 张征骑 《城市建筑》 2020年第33期146-148,共3页
公园城市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城区的公园作为引领新城发展的重要生态抓手,是实践公园城市理念的物质空间载体,探索与实践新城公园的创新规划设计策略,对于我国诸多后续发展城市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公园城市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城区的公园作为引领新城发展的重要生态抓手,是实践公园城市理念的物质空间载体,探索与实践新城公园的创新规划设计策略,对于我国诸多后续发展城市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盐城市新区南海公园规划为例,从新区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公园城市理念,提出了公园先行、开放边界、编织绿廊、布局蓝网、共享服务、激活水岸、塑造人文7个方面的规划策略,探讨新城公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借鉴,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公园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理念 新城区公园 南海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