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安金山红锥人工母树林改建技术成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文真 《福建林业》 2021年第6期27-30,共4页
为提高红锥种子产量和质量,短期内为生产提供红锥优质种子,缓解生产上对红锥优质种苗供需不足问题,根据母树林建设原则和要求,对华安金山林场27年生优良红锥人工林,通过采用疏伐留优去劣,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并辅以割灌除草、清杂... 为提高红锥种子产量和质量,短期内为生产提供红锥优质种子,缓解生产上对红锥优质种苗供需不足问题,根据母树林建设原则和要求,对华安金山林场27年生优良红锥人工林,通过采用疏伐留优去劣,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并辅以割灌除草、清杂、施肥等技术措施营建成改建型母树林。对改建前后母树林的生长性状、种子产量和质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改建型母树林长势旺盛,林分质量、种子产量和质量等性状指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或提高,改建实施1 a,母树林的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分别年均生长量达1.9 cm、0.9 m、0.7 m和0.1000 m^(3),Ⅰ级木比例达到36.35%;年产优质净种子量可达283.35~441.60 kg·hm^(-2),比改建前的种子产量提高了83.04%~185.27%,种子千粒重1.03~1.12 kg,较改造前更大粒且种子饱满、大小较为均匀,种子发芽率达91%以上,播种后苗木长势旺盛且相对较为整齐,1年生苗高平均达32.5 cm以上,达到红锥合格苗的要求。改建型母树林的营建技术可为红锥母树林的营建提供技术指导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改建型母树林 母树林改建技术 改建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年生火力楠半同胞家系遗传评价与选育
2
作者 姜清彬 孟景祥 +4 位作者 李保军 陈海军 方碧江 郭朗 田生辉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目的】研究火力楠生长指标和形质性状在不同半同胞家系间的遗传变异,探究遗传型和环境互作对火力楠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综合性状良好的半同胞家系,为火力楠优良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方法】以采集自广东和广西等12... 【目的】研究火力楠生长指标和形质性状在不同半同胞家系间的遗传变异,探究遗传型和环境互作对火力楠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综合性状良好的半同胞家系,为火力楠优良品种选育提供重要遗传信息和育种材料。【方法】以采集自广东和广西等12个火力楠天然和次生林分的75个家系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于广东和福建两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建立半同胞家系测定林,在2年生和3年生时进行生长指标调查,4年生和8年生时进行生长指标和形质指标调查。利用ASReml v3.0软件分析2个试验点中75个家系的各指标均值和标准差、家系遗传力和B型相关值。以8年生性状遗传关联结果为参考,采用材积性状育种值和形质性状综合育种分别对广东和福建试验材料进行综合筛选。【结果】在各测定年龄,75个家系树高、胸径、材积、主干通直度、主干分叉性、侧枝粗细、侧枝分枝角和枝下高等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8年生树高和胸径、8年生主干分叉性、8年生侧枝粗细、8年生侧枝分枝角和8年生枝下高在2个试验点中的家系遗传力均大于0.25,受遗传影响较大,具有一定选育潜力。B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受家系×环境效应影响为中等或较大,说明火力楠性状评价和遗传选育必须考虑遗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系树高、胸径与材积性状具有高度相关性,但与主干分叉性、侧枝粗细、侧枝分枝角存在负相关。经育种值筛选,在广东试验点获得综合性状优良家系1个(F44)、在福建试验点获得综合优良家系1个(F7)。【结论】所有性状在火力楠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在地点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生长和形质指标变异受遗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影响较大,其中材积性状同时具有较大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选育潜力较大。在2个试验点各选出1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家系,分别为广东的F44和福建的F7。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火力楠主要性状的遗传评价提供重要信息,并对进一步多性状良种选育提供核心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楠 半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形质性状 家系遗传力 综合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容器袋对红锥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邹清飚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为探讨容器袋材质及规格对苗龄为1.5年红锥生长的影响,以不同容器袋培育的苗龄为1.5年红锥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红锥生长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容器袋材质对苗龄为1.5年红锥容器苗地径、苗高、... 为探讨容器袋材质及规格对苗龄为1.5年红锥生长的影响,以不同容器袋培育的苗龄为1.5年红锥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红锥生长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容器袋材质对苗龄为1.5年红锥容器苗地径、苗高、主根长度和须根数有显著的影响,容器袋规格对红锥容器苗地径、苗高、主根长度、须根长度和须根数有显著的影响。无纺布容器袋处理红锥大部分生长指标均不同程度优于同等规格的黑色塑料袋处理。从苗木生长情况及经济成本2个方面考虑,规格为16 cm×18 cm无纺布容器袋培育容器苗为本试验最优处理。如果受客观条件所限,仅能使用塑料材质容器袋,则推荐使用规格为18 cm×20 cm的黑色塑料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容器育苗 容器袋 材质 规格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吊桥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Ⅵ——柔性吊桥悬索系统设计数学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2 位作者 黎宗禄 林永东 官印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分析柔性吊桥主索在沿弧长分布的自重及由吊杆传递的集中荷重作用下的受力和线形,可精确地计算出悬索吊桥的成桥线型,建立柔性吊桥悬索系统设计的数学模型,为柔性吊桥悬索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 柔性吊桥 悬索系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索的悬索设计数学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罗仙仙 周新年 +3 位作者 刘永川 王树宏 林永东 官印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从悬链线理论出发,利用牛顿迭代数值解法建立滑索的悬索设计数学模型,便于滑索的安装架设,提高其安全性能,为滑索的悬索设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滑索 悬链线理论 牛顿迭代法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木莲和子京在闽南山地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26
6
作者 林捷 叶功富 +1 位作者 沈德炎 黄海通 《林业科技开发》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介绍珍稀濒危树种灰木莲、子京在厦门市郊的引种表现 ,通过对其开展相关试验 ,分析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山地造林生长情况 ,总结出其相应的栽培技术 ,为灰木莲、子京作为重点珍贵用材树种在闽南山地推广应用提供... 介绍珍稀濒危树种灰木莲、子京在厦门市郊的引种表现 ,通过对其开展相关试验 ,分析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山地造林生长情况 ,总结出其相应的栽培技术 ,为灰木莲、子京作为重点珍贵用材树种在闽南山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木莲 子京 引种 山地 厦门市 生物学特性 生态适应性 抗逆性 栽培技术 珍稀濒危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国家保护蝶种概述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奇涵 江凡 +2 位作者 林延生 黄海通 姚历勇 《福建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93-96,共4页
根据多年的野外考察记录,结合有关的文献记载,对分布在福建省的11种保护蝶种逐一概述,记述它们的地理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关键词 福建 保护蝶种 地理分布 生物学特性 金斑喙凤蝶 金裳凤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森汇 丁奕 +3 位作者 陈全助 邹华南 陈清根 宋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4-560,共7页
为了明确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的病原菌,对福建省华安县采集获得的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出23株菌株,将分离到的菌株依据菌落生长特征、菌丝生长状态和孢子特征等进行比较和分类,23株菌株归为6种菌株:HA-1、HA-3、H... 为了明确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的病原菌,对福建省华安县采集获得的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出23株菌株,将分离到的菌株依据菌落生长特征、菌丝生长状态和孢子特征等进行比较和分类,23株菌株归为6种菌株:HA-1、HA-3、HA-5、HA-7、HA-16和HA-18。经致病性分析,HA-1能够使鄂西红豆产生枝干枯萎病症状,发病症状与野外发病症状相同。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初步鉴定为砖红镰刀菌,后又结合RPB1基因和RPB2基因串联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结果,最终将HA-1菌株鉴定为束梗镰刀菌(Fusariumstilboides Wollenw.),此病菌侵染鄂西红豆树尚属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红豆 枝干枯萎病 病原鉴定 束梗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灰木莲混交林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6
9
作者 方碧江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探讨杉木灰木莲混交林的可行性以及树种混交比例对林木生长情况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不同混交比例的M1(85%杉木15%灰木莲)、M2(70%杉木30%灰木莲)、M3(50%杉木50%灰木莲)及CK(100%杉木)4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林分生... 为探讨杉木灰木莲混交林的可行性以及树种混交比例对林木生长情况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不同混交比例的M1(85%杉木15%灰木莲)、M2(70%杉木30%灰木莲)、M3(50%杉木50%灰木莲)及CK(100%杉木)4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林分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参试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中灰木莲保存率均在85.48%以上,杉木保存率均在80.61%以上,各林分保存情况均较好。4种林分中,M1和M2林分林木生长情况较好,其灰木莲胸径、立木材积,杉木树高、胸径、立木材积均显著大于其他林分,林分总蓄积量显著大于杉木纯林,比杉木纯林分别提高110.42%和171.45%。M2和M3林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表现较优,其土壤持水能力、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优于其他林分。对林分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参试林分中整体表现最好的是M2林分,即70%杉木30%灰木莲混交林,表现出明显地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林分蓄积量、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杉木 灰木莲 生长情况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8年生灰木莲家系评价与选择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清根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0-416,共7页
以闽南地区8年生灰木莲(越南引进)44个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树高为8.85 m、平均胸径为14.74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096 m^(3)、平均枝下高为3.... 以闽南地区8年生灰木莲(越南引进)44个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树高为8.85 m、平均胸径为14.74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096 m^(3)、平均枝下高为3.55 m、平均保存率为69.99%,主干通直度、主干分叉性、侧枝粗细、侧枝密度和侧枝角度平均得分分别为5.15、5.17、3.17、2.32和1.75,生长正常,在闽南地区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各家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主干通直度、侧枝(粗细、密度、角度)和保存率差异显著(P<0.05),而家系间主干分叉性的差异不显著,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为66.67%;树高与枝下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850,这有利于选育优良家系、遗传改良及种质创新。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为18、43、47、24、14、39、12、25和9号家系;其中18号家系表现最佳,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分别为11.45 m、18.80 cm和0.164 m~3,比群体平均值高29.4%、27.5%和70.8%。研究结果可为闽南地区灰木莲遗传改良及营造优质高效灰木莲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木莲 家系 生长性状 形质性状 评价与选择 闽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混交方式与营造技术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柏松 刘亨平 +3 位作者 罗宁 林金顺 吴锡麟 李江才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4期38-39,29,共3页
营造混交林时,应考虑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从森林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出发,反映出树种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其发展变化,阐明了森林群落中各种植物成分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并指出森林经营所界定的混交林观念,同时明确了混交树种... 营造混交林时,应考虑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从森林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出发,反映出树种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其发展变化,阐明了森林群落中各种植物成分具有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并指出森林经营所界定的混交林观念,同时明确了混交树种的配置方式,分析比较营造混交林的优缺点,以及能提高林分结构,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方式 营造技术 混交林 混交树种 森林群落 森林生态系统 配置方式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红锥混交林间伐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江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S1期119-123,共5页
对杉木-红锥混交林进行4种间伐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间伐2a后不同间伐强度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净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混交林中的杉木提高11%~46%、6%~29%和10%~105%;红锥提高7%~36%、15%~54%和17%~52%,其中尤以间... 对杉木-红锥混交林进行4种间伐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间伐2a后不同间伐强度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净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混交林中的杉木提高11%~46%、6%~29%和10%~105%;红锥提高7%~36%、15%~54%和17%~52%,其中尤以间伐强度为30%和40%的2种方式为最好,目前两树种种间关系比较协调,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间伐后杉木与红锥比例以7∶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红锥 混交林 间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采伐后改造成桉杉混交林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清根 《桉树科技》 2018年第4期14-19,共6页
桉树采伐后分别改成桉树二代萌芽纯林、桉杉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对3种林分4.5 a生的生长量、林下植被多样性、凋落物存量、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桉杉混交林中的桉树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比桉树纯林分别提高4.... 桉树采伐后分别改成桉树二代萌芽纯林、桉杉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对3种林分4.5 a生的生长量、林下植被多样性、凋落物存量、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桉杉混交林中的桉树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比桉树纯林分别提高4.00%、8.68%和22.12%(P<0.05),但杉木与杉木纯林的生长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混交林促进了桉树个体生长,有利于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桉树纯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更明显,分布更为均匀,而杉木纯林的林下植被多样性最差;枯枝落叶量呈现桉树纯林>混交林>杉木纯林;桉树纯林表层土壤(0~20 cm)的水分物理性质优于桉杉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但随着土层加深,这一优势逐渐消失。桉杉混交林的土壤性状比杉木纯林更好,这与它们的林内光照、水分条件以及凋落物及其分解等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杉木混交 生长量 植被多样性 凋落物存量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种源/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选择 被引量:7
14
作者 方碧江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为红锥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优良基因资源。[方法]在闽南地区开展红锥种源/家系试验,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红锥种源和家系的生长量进行评价和选择。[结果]参试种源/家系的适应性较强,保存率均较高且不同家系... [目的]为红锥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优良基因资源。[方法]在闽南地区开展红锥种源/家系试验,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红锥种源和家系的生长量进行评价和选择。[结果]参试种源/家系的适应性较强,保存率均较高且不同家系的保存率达极显著差异,7年生不同种源/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极显著,遗传变异较大,广义遗传力较高,种源的生长性状遗传力达86.64%~88.79%,家系达79.76%~90.49%;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初步选出福建华安、广西凭祥和福建安溪为优良种源,这些种源7年生保存率均在80%以上,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到4.66%~12.54%、7.90%~16.05%和18.19%~44.84%。选出优良的红锥家系为GW36、A309、HC23、GW33和华安西林3,这些家系7年生保存率为82.67%~87.33%,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10.63%~14.90%、7.75%~22.78%和27.60%~69.57%,增产效果明显。[结论]初步选出福建华安、广西凭祥和福建安溪为优良种源,GW36、A309、HC23、GW33和华安西林3为优良家系,这些种源和家系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可在生产上进行中试、应用,也可作为后续育种研究的优良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山地 红锥 种源 家系 遗传增益 评价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人工林间伐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海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6-660,670,共6页
对肉桂人工林间伐试验研究表明,5年生时实施间伐能明显改善林内的光环境,利于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积累.间伐强度20 %~50 %的各林分总生物量(包括因间伐移除的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间伐的对照林分,经济效益明显提... 对肉桂人工林间伐试验研究表明,5年生时实施间伐能明显改善林内的光环境,利于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积累.间伐强度20 %~50 %的各林分总生物量(包括因间伐移除的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间伐的对照林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其中以间伐强度30 %~50 %,保留密度为3 500~4 500株/hm2的林分经济效益最高,投入产出比高达1:7.5~7.7.综合各因素的分析,以轮伐期8~10年的兼收型林分为培育目标,5年生时可根据林木长势、初植密度以及林木分化情况实施间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间伐强度 保留密度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人工幼林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登科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1期35-38,41,共5页
对不同月份红锥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N、P、K、Ca、Mg、Mn、Fe、Cu、Zn营养元素含量呈季节性变化,普遍地在生长初期(春季)较高,生长旺期(夏季)最低,而秋冬季生长缓慢时由于积累所致而略有回升;叶... 对不同月份红锥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N、P、K、Ca、Mg、Mn、Fe、Cu、Zn营养元素含量呈季节性变化,普遍地在生长初期(春季)较高,生长旺期(夏季)最低,而秋冬季生长缓慢时由于积累所致而略有回升;叶片中常量元素含量以N、K、P较高,依次排序为:N>K>P>Mg>Ca,微量元素含量以Mn、Fe为高,依次排序为:Mn>Fe>Zn>Cu,N、P、K、Ca、Mg、Mn、Fe、Zn、Cu比例为:7.40∶1.00∶5.96∶0.30∶0.51∶1.10∶0.16∶0.05∶0.01;根据研究结果及南方山地的土壤特点,红锥人工幼林的施肥时间宜在春季或春夏之交季节,在肥种及配比上,应在施用大量元素N、P、K、Mg、Ca的基础上配施微肥Zn,配比为N∶P∶K∶Ca∶Mg∶Zn=7.40∶1.00∶5.96∶0.30∶0.51∶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人工幼林 营养特征 叶片 营养元素含量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红锥优树子代苗期遗传变异测定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彩玲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5期138-141,150,共5页
对来自闽南的红锥24个初选优树子代和1个母树林子代进行苗期生长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优树子代的苗高、地径遗传变异均较大,遗传力均较高。从种源变异看,来源华安金山林场和安溪的优树子代苗木生长量和遗传增益较高,1年生... 对来自闽南的红锥24个初选优树子代和1个母树林子代进行苗期生长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优树子代的苗高、地径遗传变异均较大,遗传力均较高。从种源变异看,来源华安金山林场和安溪的优树子代苗木生长量和遗传增益较高,1年生苗高、地径平均可达31.5~33.1cm和0.30~0.31 cm,苗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达8.16%~11.84%和9.24%~11.52%;从参试的优树子代中初步选出优良家系有华安2号、华安3号、华安4号、华安5号、华安6号、华安7号、池塘底A326和安溪A311、安溪A316和安溪A320,其中尤以来自华安的优良家系遗传增益最高,苗高、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17.30%~28.53%、13.56%~26.00%。初选出的10个优良家系苗木生长的增产效果较好,1年生平均苗高、地径分别可达32.0~40.0 cm和0.31~0.3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优树子代 苗期生长 遗传变异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优质用材林间伐整枝与中期施肥试验 被引量:21
18
作者 赵登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7期186-188,共3页
对红锥人工纯林开展间伐整枝和中期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整枝或适量中期施肥均能有效提高林分生长量,不同程度地改善林分质量和林分结构,尤其是适当间伐整枝配合适量施肥效果最好,实施1年后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增量分别比间... 对红锥人工纯林开展间伐整枝和中期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整枝或适量中期施肥均能有效提高林分生长量,不同程度地改善林分质量和林分结构,尤其是适当间伐整枝配合适量施肥效果最好,实施1年后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增量分别比间伐整枝、施肥的单项效应和对照林分提高37.0%~113.5%、50.0%~134.2%和36.8%~194.2%。此外,间伐整枝也明显改善了林分小气候环境。研究还表明,在红锥人工林高度郁蔽后(七年生左右),间伐30%(伐去生长不良和干形较差的林木)并剪去保留木下脚枝和分叉枝(修枝高度为树冠长1/2),同时配合每株沟施复合肥120g、尿素65g、氯化钾22g的方案是可行的,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用材林 间伐整枝 中期施肥 树高 胸径 材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马尾松混交林效益与营造技术 被引量:20
19
作者 汤文彪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5期169-171,共3页
对7年生红锥马尾松混交林及其纯林调查结果表明,红锥与马尾松混交能明显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造林存活率。在造林密度2500株.hm-2的情况下,红锥与马尾松以7马尾松3椎星状混交,两树种种间关系比较协调,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 对7年生红锥马尾松混交林及其纯林调查结果表明,红锥与马尾松混交能明显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造林存活率。在造林密度2500株.hm-2的情况下,红锥与马尾松以7马尾松3椎星状混交,两树种种间关系比较协调,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7年生混交林分中红椎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红椎纯林提高了12.5%、11.7%和38.70%,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红椎纯林提高了42.75%和14.60%。同时,能明显提高林分质量和材质,抗逆性强,改土效果好,有明显抑制火灾发生和蔓延等特性,是一种生态、经济效益兼得的混交组合,可在闽南丘陵山地发展。此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红锥混交造林技术,为培育优质红锥用材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马尾松 混交林 混交效益 营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肉桂引种栽培管理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金德 黄海通 《林业科技开发》 2001年第2期36-37,共2页
肉桂是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引种栽培的主要经济林木之一。通过对肉桂引种栽培的多年调查和经验 ,从林地选择、造林季节、整地、经营方式、定植、抚育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肉桂的主要造林技术 。
关键词 肉桂 引种栽培 造林技术 林地选择 造林季节 整地 经营方式 定植 抚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