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县2009年棚栽莴笋菌核病的发生调查及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琳 郭蕾 +2 位作者 张爱荣 贾王军 赵荣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172-173,共2页
莴笋菌核病是保护地莴笋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笔者根据调查数据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概述了该病的田间发病症状、侵染危害特点,影响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莴笋 菌核病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县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与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成民英 左争气 +1 位作者 孙晓艳 贾王军 《西北园艺(蔬菜)》 2011年第3期54-55,共2页
华县作为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示范县、中国果菜标准建设十强县,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73万hm2,产量45万t,产值7.8亿元。但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许多菜农生产中仍停留在"重数量。
关键词 蔬菜产业 华县 种植面积 设施蔬菜 示范县 陕西省 果菜 菜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桂兰 郭艳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19,共2页
我省黄河故道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该区气候条件具亚热带和寒温带双重气候特点。苹果病虫种类繁多(多达50余种),危害严重。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栽培、品种和防治等诸种因素,致使苹果上的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防治对... 我省黄河故道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该区气候条件具亚热带和寒温带双重气候特点。苹果病虫种类繁多(多达50余种),危害严重。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栽培、品种和防治等诸种因素,致使苹果上的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防治对象,如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军配虫、枣尺蠖等,使防治对象由原来的5—6种上升为10余种,传统防治技术难以有效地控制其危害。研究并寻求新的防治技术已成当务之急。为此,在摸清主要防治对象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研究解决防治关键技术,同时吸收现有科技成果,组装成综合防治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倒伏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淑粉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5期122-122,共1页
针对近年来夏玉米倒伏现象,分析倒伏的主要原因,提出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期为实际生产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 倒伏原因 预防措施 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韭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琳 张莉 +1 位作者 郭蕾 赵荣芳 《西北园艺(蔬菜)》 2009年第6期41-41,共1页
在韭菜生产中,常发性病害有疫病、灰霉病、锈病、菌核病、紫斑病等;常见的虫害有根蛆、蓟马、葱须鳞蛾、斜纹夜蛾等。现笔者结合近几年指导陕西华县韭菜生产的经验,将无公害韭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无公害韭菜 综合治理技术 病虫害 斜纹夜蛾 常发性 灰霉病 菌核病 紫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盲蝽种群发生活动规律及防治新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如民 郭军 刘红岩 《河南农业》 2009年第5期15-15,共1页
一、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主发害虫种群调查 2002年。西华县植保站在艾岗乡牛庄中队进行了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与常规棉主发害虫发生活动规律调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t转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已得到有效遏止,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田。各代卵... 一、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主发害虫种群调查 2002年。西华县植保站在艾岗乡牛庄中队进行了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与常规棉主发害虫发生活动规律调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t转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已得到有效遏止,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田。各代卵和幼虫发生高峰期较常规棉晚3-5天,乱代现象更为严重。抗虫棉田棉盲蝽发生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规律 棉盲蝽 种群发生 BT转基因 抗虫棉田 技术 防治 害虫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麦田除草剂效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月莲 秦陆凤 +1 位作者 蔡宏科 张阳 《农村农业农民》 2009年第7期59-59,共1页
一、影响除草剂效果的主要原因 目前麦田中使用的除草剂种类很多,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杀草谱广,防效好,省工省时。但是由于麦田除草剂的长时间大量使用,其防治效果也逐渐下降。经调查总结分析认为,影响除草剂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影响除草剂效果的主要原因 目前麦田中使用的除草剂种类很多,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杀草谱广,防效好,省工省时。但是由于麦田除草剂的长时间大量使用,其防治效果也逐渐下降。经调查总结分析认为,影响除草剂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除草剂 原因 防治效果 杀草谱 防效 省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吸剂处理棉种防治小地老虎毒效测定
8
作者 祝长清 曹宗亮 +1 位作者 乔秀荣 白春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372-379,共8页
进行了用内吸杀虫剂处理棉籽毒杀小地老虎的效力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50%甲胺磷、50%久效磷及75%三九一一乳剂浸种和30%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都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毒杀力高低与棉苗生长期(出苗后天数)及虫龄有密切关系。经简单效应方差分... 进行了用内吸杀虫剂处理棉籽毒杀小地老虎的效力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50%甲胺磷、50%久效磷及75%三九一一乳剂浸种和30%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都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毒杀力高低与棉苗生长期(出苗后天数)及虫龄有密切关系。经简单效应方差分析,各生长期和各龄虫的组合,其毒效差异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以出苗后5-15天的子叶期对1、 2、 3龄幼虫和16~26天的1~2片真叶对1、 2龄幼虫毒效最高;3~4片真叶期对2、 3、 4龄幼虫毒效差。对1龄幼虫残效期长达出苗后39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吸剂 棉种 小地老虎 毒效 方差分析 呋喃丹 久效磷 甲胺磷 三九一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顶对烟株碳氮代谢及烟碱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华伟 《河南农业》 2007年第21期35-36,共2页
氮与生物碱合成存在密切关系,而烟碱又是制约我国烟叶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控制土壤中氮素供应对维持烟叶中低浓度的烟碱是非常重要的。前人采用了不同栽培方法尽量减少土壤氮素的供应和烟株对氮素的吸收,以求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 氮与生物碱合成存在密切关系,而烟碱又是制约我国烟叶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控制土壤中氮素供应对维持烟叶中低浓度的烟碱是非常重要的。前人采用了不同栽培方法尽量减少土壤氮素的供应和烟株对氮素的吸收,以求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但收效甚微。同时,从烟草的生长发育规律可以看出,烟株在生长旺期,吸收了大量的氮素,但烟碱的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株 库源关系 打顶 摘心 烟碱含量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病毒病和瓜蓟马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琳 李泽宽 陈玉环 《西北园艺(蔬菜)》 2008年第3期30-31,共2页
西瓜病毒和瓜蓟马是西瓜生产上的重要有害生物,近几年在西瓜田的为害逐渐加重。2007年两种病虫在陕西华县、华阴两县(市)发生尤为严重,多数田块病(虫)株率在30%以上,重发田块达70%以上,部分晚播瓜田甚至毁种绝收。其发生与病... 西瓜病毒和瓜蓟马是西瓜生产上的重要有害生物,近几年在西瓜田的为害逐渐加重。2007年两种病虫在陕西华县、华阴两县(市)发生尤为严重,多数田块病(虫)株率在30%以上,重发田块达70%以上,部分晚播瓜田甚至毁种绝收。其发生与病(虫)源基数、气象条件、防治方法、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生产中应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为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病毒病 防治方法 瓜蓟马 重发原因 西瓜生产 为害程度 有害生物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如民 《农业工程》 2018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病虫害是大棚蔬菜种植的重要问题。病虫害的防治可有效提高大棚蔬菜农作物的生产率。生物技术可有效降低传统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大棚内土地的污染,保证蔬菜绿色和健康。主要分析了生物技术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并积极利用... 病虫害是大棚蔬菜种植的重要问题。病虫害的防治可有效提高大棚蔬菜农作物的生产率。生物技术可有效降低传统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大棚内土地的污染,保证蔬菜绿色和健康。主要分析了生物技术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并积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大棚蔬菜 病虫害防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钠与退菌特复配防治苹果轮纹病和斑点落叶病
12
作者 郭艳春 姚桂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27-29,共3页
化学农药的使用,在防治农林病虫害和夺取丰收方面使人类获得重大经济效益,但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人畜中毒和农药残毒使土壤、水质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健康及生态平衡,为了减少这种危害,可使农药缓释增效的物质研... 化学农药的使用,在防治农林病虫害和夺取丰收方面使人类获得重大经济效益,但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人畜中毒和农药残毒使土壤、水质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类健康及生态平衡,为了减少这种危害,可使农药缓释增效的物质研究也应运而生。黄腐酸(FA)或其钠盐(NaFA)与多种农药混合使用,在农药用药量减少1/3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轮纹病 落叶病 黄腐酸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科牌玉米专用肥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
13
作者 王志敏 王生军 +3 位作者 张书中 康自红 马晓芬 蔡宏科 《河南农业》 2007年第23期31-31,共1页
周科牌玉米专用肥,是周口市农科院科研人员根据黄、淮地区土壤特点和玉米生长需肥规律而精心研制的一种高科技肥料。在合理搭配N、P、K比例的同时,科学地加入了玉米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需求。
关键词 玉米专用肥 玉米品种 生长需求 土壤特点 需肥规律 控释肥 增产效果 单穗粒重 玉米幼苗 前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前麦田除草效果试验观察
14
作者 刘艳霞 杨东雷 《种业导刊》 2016年第9期24-25,共2页
采用不同除草剂配方进行冬前麦田除草效果对比试验,探索不同配方常规除草剂的使用效果,为科学指导生产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麦田 除草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5
作者 薛鹏 郝静 马亮 《西北园艺(蔬菜)》 2014年第5期31-32,共2页
华县是陕西省最大的马铃薯春早熟栽培产区,马铃薯生产已经成为华县群众增收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连作栽培、传统的栽培技术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马铃薯产量和效益逐年下降,导致群众种植积极性下降,影响了这... 华县是陕西省最大的马铃薯春早熟栽培产区,马铃薯生产已经成为华县群众增收的主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连作栽培、传统的栽培技术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马铃薯产量和效益逐年下降,导致群众种植积极性下降,影响了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据调查,2012年全县马铃薯平均单产1600 kg/亩,2013年1500 kg/亩,投入成本不断增加,产量效益却逐年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黄家、三小等地开展使用脱毒一级种薯与铺黑地膜、膜下滴灌、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实验,2013年亩增产900 kg,增收1900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早熟马铃薯 特色产业 产量效益 春早熟栽培 马铃薯生产 马铃薯产量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树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8期97-97,106,共2页
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用、施肥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指导大豆高产栽培。
关键词 大豆 栽培技术 河南西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病虫无害化综合治理经验
17
作者 赵琳 赵荣芳 《西北园艺(蔬菜)》 2008年第5期51-51,共1页
1实施健身栽培,提高芦笋抗逆能力 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芦笋。2)根据市场需求,选用抗病、耐病、优质、高产的品种。3)减少田间菌源基数,避免将菌源带入田间。种子用50℃热水或饱和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杀菌。用无... 1实施健身栽培,提高芦笋抗逆能力 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芦笋。2)根据市场需求,选用抗病、耐病、优质、高产的品种。3)减少田间菌源基数,避免将菌源带入田间。种子用50℃热水或饱和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杀菌。用无病土育苗,避免苗株带病入大田。冬季和夏季挖开根部周围土壤,清除根部以上病残体,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集中烧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经验 芦笋 无害化 病虫 健身栽培 抗逆能力 市场需求 消毒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18
作者 郭华生 《种业导刊》 2016年第7期25-26,共2页
为切实做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干热风、早衰危害,促进小麦正常灌浆,确保夏粮优质、丰产、丰收,对"一喷三防"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从防治时期、防治配方、经验与做法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关键词 小麦 一喷三防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花生间作套种保粮增油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如民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2期79-79,共1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导致耕种面积不断缩小,如何运用有限的耕地面积确保粮油稳产增收的的问题成为当今一大热点。运用好耕地资源和基础设施,保障农作物的光照和气温,实施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管理方式,这些方式方法是解...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导致耕种面积不断缩小,如何运用有限的耕地面积确保粮油稳产增收的的问题成为当今一大热点。运用好耕地资源和基础设施,保障农作物的光照和气温,实施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管理方式,这些方式方法是解决粮油产量问题的现代化方式。该文针对小麦玉米花生间套种植的方式来研讨现代化的种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花生 间套保粮 增油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安全使用原理及安全使用技术
20
作者 杨华伟 《河南农业》 2008年第17期18-18,共1页
一、安全使用原理 (一)利用形态差异 有些化学除草剂,是利用杂草和农作物形态上的差异来防除杂草的。如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外部形态上的差别很大,单子叶植物叶片窄小且直立,表面角质层较厚,表面积小,药液难以附着,即不易吸... 一、安全使用原理 (一)利用形态差异 有些化学除草剂,是利用杂草和农作物形态上的差异来防除杂草的。如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外部形态上的差别很大,单子叶植物叶片窄小且直立,表面角质层较厚,表面积小,药液难以附着,即不易吸收;双子叶植物叶片宽,表面角质层较薄,表面积大,药液易附着,且吸收的药液也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使用技术 化学除草剂 使用原理 双子叶植物 防除杂草 植物叶片 表面积 形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