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麻醉方式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温丽丽 林文前 +3 位作者 招伟贤 李国才 白晓晖 肖建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后气管插...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后气管插管,术中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5%。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3h时用药量,恢复指数、停药至TOF比值为0.9的时间。结果与初始输注速率比较,两组持续给药30~180min期间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下降(P<0.05),且Ⅰ组输注速率显著低于Ⅱ组,总体平均输注速率较Ⅱ组减少28%。但120min后两组输注速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恢复指数、停药到TOF比值为0.9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恒定肌松水平,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其肌松作用,输注120min时达最大程度,且前者的增强效应大于后者,但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七氟烷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输注 神经肌肉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倍他乐克对于麻醉诱导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曾维安 欧阳汉栋 +4 位作者 李强 陈祥楠 冯文娟 蒋艳波 陆霄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术前口服倍他乐克对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ASAⅠ~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第一组为实验组(B组),术前口服倍他乐克50mg,第二组为对照组(C组)给予安... 【目的】本研究探讨术前口服倍他乐克对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全麻病人(ASAⅠ~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第一组为实验组(B组),术前口服倍他乐克50mg,第二组为对照组(C组)给予安慰剂;以30mg﹒kg-1﹒h-1的恒速灌注丙泊酚至BIS达到50,记录病人入睡时和BIS=50时丙泊酚的用量以及插管前后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入睡时丙泊酚的用量:B组是(1.35±0.22)mg﹒kg-1;C组是(1.60±0.24)mg﹒kg-1,组间差异P<0.01;BIS=50时的丙泊酚的用量:B组是(1.71±0.27)mg﹒kg-1;C组是(1.98±0.24)mg﹒kg-1;组间差异P<0.01;B组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程度较C组小(P<0.05),插管过程中心静脉压和心输出量组间变化差异不大。【结论】术前口服倍他乐克50mg减少麻醉诱导丙泊酚的用量,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乐克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宫颈锥切手术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何伟雄 古模发 +1 位作者 曾维安 李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52-253,共2页
[目的]观察官颈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最佳的适合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宫颈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全凭静脉组,即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复合微泵输注迪施宁(国产... [目的]观察官颈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最佳的适合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宫颈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全凭静脉组,即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复合微泵输注迪施宁(国产异丙酚)+瑞芬太尼;Ⅱ组为腰麻组,两组术中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循环情况,观察二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Bjs值及有无发生呼吸抑制,患者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手术过程顺利,静脉组患者术中安睡,术中无知晓,术后10 min内清醒,对答准确,术后不用留置尿管,术后1 h均能起床活动,术者及患者对麻醉方式的选择满意。但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或经鼻置鼻咽通气管立即均能解决。腰麻组患者有10例病人术中强烈要求镇静,术后均需留置尿管,术后6 h需去枕平卧。术后2-4 h双下肢有麻木感,术者及患者对麻醉方式的选择欠满意。[结论]]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确切,但静脉组患者术中安睡,无术中知晓,术后不用留尿管,术后清醒快且彻底,术后能早期活动及无不适感。故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但术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若出现呼吸抑制时应及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宫颈锥切术 异丙酚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甲状腺手术中丙泊酚麻醉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维安 徐湄 +2 位作者 陈秉学 蒋艳波 谭红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全麻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E组麻醉诱导前30min时单次静注艾司洛尔0.5mg·kg-1,随后以50μg·kg-1·min-1的速度...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全麻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全麻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E组麻醉诱导前30min时单次静注艾司洛尔0.5mg·kg-1,随后以50μg·kg-1·min-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的诱导和维持量。结果E组和C组比较,丙泊酚诱导用量较少而苏醒较快(P<0.05)。而两组丙泊酚维持用量无统计学差异。气管插管后E组BIS和心率较C组为低(P<0.01)。气管拔管时舒张压和气管拔管后5min的心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静注艾司洛尔可降低丙泊酚诱导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气管插管前后的BIS和心率波动,对丙泊酚维持用量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Β受体阻滞剂 艾司洛尔 麻醉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尧新华 曾维安 +5 位作者 卿朝辉 肖珍科 周朴 王保 陈陈燕 鲁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92-993,共2页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5min,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μ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全麻诱导...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5min,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μ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全麻诱导时,两组均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4μg/ml的丙泊酚,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7min(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和10min(T4)各时点MAP、HR,并于T0、T2、T4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芬太尼组T1、T4时HR比T0时明显减慢(P<0.05),且芬太尼组T1时HR明显慢于布托啡诺组(P<0.05);两组气管插管前后及两组间比较,MAP、血浆E和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均可以有效地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与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芬太尼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尧新华 曾维安 +6 位作者 刘继云 肖珍科 周朴 王保 陈陈燕 卿朝辉 鲁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1时点明显升高(P<0.05),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3、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二异丙酚 插管法 气管内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高龄肺癌手术后恢复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何伟雄 曾维安 +3 位作者 许梅曦 陆霄云 陈祥楠 戎铁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镇痛方式对高龄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镇痛效果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方式的满意程度,以探讨最佳的镇痛方式。【方法】选择6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年龄>60岁),随机分成3组:肌肉注射吗啡镇痛组,... 【目的】观察3种不同的镇痛方式对高龄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镇痛效果及患者对术后镇痛方式的满意程度,以探讨最佳的镇痛方式。【方法】选择6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年龄>60岁),随机分成3组:肌肉注射吗啡镇痛组,静脉自控镇痛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连续3d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满意程度、术后康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检测术后3d患者的肺活量动脉血气,连续监测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结果】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效果、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另外两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的患者术后床上活动的时间明显早于另外两组,并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肺功能的康复治疗。【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良好,能主动配合医护工作者进行早期肺功能的康复治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肺肿瘤 肺叶切除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