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和MRI诊断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仰康 周修国 +2 位作者 蔡爱群 林建浜 许桂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患者,对38例行CT检查,其中29例行3DVR血管重建;对27例行MR检查,其中16例行三维对比增强MRA(3DCE-MRA)检查...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患者,对38例行CT检查,其中29例行3DVR血管重建;对27例行MR检查,其中16例行三维对比增强MRA(3DCE-MRA)检查。分析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信号、内部结构、强化特征及其与颈动静脉的关系。结果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颈动脉体瘤、颈内动脉瘤、淋巴结转移瘤、巨淋巴结增生症、腮裂囊肿及腮裂囊肿合并感染的CT或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血管瘤、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结节病及支气管囊肿罕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使颈动静脉向外或前外侧移位。淋巴结病变使颈动静脉向内或前内侧移位。颈动脉体瘤和颈内动脉瘤使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但颈内动脉瘤使受累血管呈瘤样增粗,CTA或MRA可直接定性诊断。结论CT和MRI分别结合3DVR血管成像和3DCE-MRA是定位诊断颈动脉及其周围间隙孤立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根据平扫和增强特征及其与颈动静脉的关系,可对大部分孤立性病变做出定性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间隙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