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125的最低水平与卵巢癌生物化学无进展时间以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海燕 张彦娜 孙晋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92-697,共6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化疗后CA125的最低水平与卵巢癌生物化学无进展时间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初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69例,其中Ⅰ组29例(化疗后CA125的最...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化疗后CA125的最低水平与卵巢癌生物化学无进展时间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初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69例,其中Ⅰ组29例(化疗后CA125的最低水平≤10U/mL)、Ⅱ组29例(10U/mL<化疗后CA125的最低水平≤20U/mL)、Ⅲ组11例(20U/mL<化疗后CA125的最低水平≤35U/mL),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不同CA125的水平患者的肿瘤生物化学无进展时间(free time to biochemical progression)及预后。用Kaplan-Meier法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Ⅱ、Ⅲ组的中位生物化学无进展时间分别为49、30、8个月,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Ⅰ、Ⅱ、Ⅲ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9.6%、20.8%,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第3周期化疗前后的CA125水平、术后分期、CA125的最低水平是生物化学无进展时间及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25的最低水平和术后分期是上皮性卵巢癌最为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A125的最低水平是上皮性卵巢癌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25 卵巢肿瘤 生物化学无进展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预后因素的层别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熊樱 梁立治 +4 位作者 刘继红 彭小萍 魏梅 沈扬 李孟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将其按预后风险水平层别化,并建立预后预测系统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87例FIGOⅠb1~Ⅱb期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并层别化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将其按预后风险水平层别化,并建立预后预测系统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87例FIGOⅠb1~Ⅱb期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并层别化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87例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81.3%。多重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1)和宫旁切缘阳性(P=0.013)(A级因素)、宫颈深肌层浸润(P=0.035)(B级因素)。具有A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局部伴远处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7.4%、4.1%和13.7%;具有B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为20.0%,局部伴远处转移率为1.1%,远处转移率为1.1%;无A级或B级因素者局部复发率为9.2%,局部伴远处转移率为1.7%,远处转移率为0.8%。根据A级和B级因素建立预后预测系统,高危组患者具有A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25.0%~61.3%;中危组患者无A级因素但具有B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83.7%;低危组患者无A级或B级因素,5年无瘤生存率为93.9%。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宫颈深肌层浸润为影响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具有上述不同因素的患者预后风险及复发模式有所不同,有必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来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FIGO Ⅰ_b期宫颈鳞癌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熊樱 梁立治 +2 位作者 彭小萍 魏梅 沈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FIGO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74例经我院治疗的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总5年无瘤生存率为79.4%,复发率为16.7%。肿瘤>4cm者(60例)和≤4cm(114例)... 目的:探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FIGO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74例经我院治疗的Ⅰ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总5年无瘤生存率为79.4%,复发率为16.7%。肿瘤>4cm者(60例)和≤4cm(114例)者中分别有75.0%和28.1%接受过术前放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肿瘤≤4cm/无术前放疗、肿瘤≤4cm/有术前放疗、肿瘤>4cm/无术前放疗和肿瘤>4cm/有术前放疗各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5%、85.2%、69.3%和77.1%,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和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与5年无瘤生存率(P<0.05)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4)和宫旁切缘阳性(P=0.040)。高危组(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或宫旁切缘阳性)中肿瘤≤4cm和>4cm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57.4%vs44.7%,P=0.575)和复发率(7/18vs6/14,P=0.821)无显著差异。低危组(无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或宫旁切缘阳性)中,肿瘤≤4cm和>4cm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86.5%vs82.9%,P>0.05)与复发率(9/95vs7/47,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FIGOⅠ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旁切缘阳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不能为预后预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大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组织微阵列对浸润性膀胱癌癌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敏 Moch Holger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基因杂交(CGH)研究发现染色体5p扩增与膀胱癌的发展有关;TRIO基因位于扩增区,其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周期调节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在于了解TRIO的扩增和表达是否与膀胱癌的发展有关。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RNA原位杂交、North... 目的:比较基因杂交(CGH)研究发现染色体5p扩增与膀胱癌的发展有关;TRIO基因位于扩增区,其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周期调节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在于了解TRIO的扩增和表达是否与膀胱癌的发展有关。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RNA原位杂交、NorthernBlot分析。结果:微小组织微阵列(TMA)FISH显示:12/14例膀胱癌组织显示TRIO扩增;含有1636例膀胱癌的组织微阵列FISH研究发现TRIO扩增与肿瘤浸润表现型、低分化密切相关。TRIO扩增仅见于1.5%早期膀胱肿瘤(pTaG1/G2)(7/456例),而在膀胱癌(pT1~4)高达12.8%(62/485例)。RNA原位杂交和NorthernBlot法证实TRIO在膀胱癌组织高表达。结论:TRIO扩增和高表达常发生在浸润性生长膀胱癌(pT1~4),可能在膀胱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FISH RNA原位杂交 NORTHERN BLOT法 组织微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