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 MRI和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检测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苏勇 赵充 +7 位作者 谢传淼 卢丽霞 孙颖 韩非 吴湖炳 崔念基 曾宗渊 卢泰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5-250,共6页
目的:比较CT、MRI和18F-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的检测差异和探讨18F-PET-CT检测鼻咽癌局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 目的:比较CT、MRI和18F-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的检测差异和探讨18F-PET-CT检测鼻咽癌局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定体位,完成增强CT、MRI和PET-CT扫描检查,在CT、MRI和PET-CT上分别读片判定鼻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结果:CT、MRI与PET-CT分别检出咽后淋巴结转移31例(58.5%)、36例(67.9%)、20例(37.7%),CT、MRI检出率显著高于PET-CT(P=0.02,P=0.001);CT稍低于MRI,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314)。CT和MRI检出的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大部分未能显示;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明显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均未能检出。对鼻腔、口咽、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CT、MRI和PET-CT无明显差异;对海绵窦和鼻窦侵犯的检出,MRI可能优于CT和PET-CT。结论:对鼻咽癌局部肿瘤侵犯的检测,PET-CT较CT和MRI无明显优势;对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或MRI;对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测,PET-CT可能存在较大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18F-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