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补分野加量照射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三维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晓波 何智纯 +3 位作者 张卫东 胡丹 胡婧晔 夏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11,共9页
【目的】探讨颅底、后颅窝和茎突后区广泛C形侵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中传统耳后野补量(PAP)、三维适形野推量(3DCRT)及互补分野加量照射(SF-SBI)计划的剂量学特征,为进一步改进其计划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例广泛颅底及脑干... 【目的】探讨颅底、后颅窝和茎突后区广泛C形侵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中传统耳后野补量(PAP)、三维适形野推量(3DCRT)及互补分野加量照射(SF-SBI)计划的剂量学特征,为进一步改进其计划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例广泛颅底及脑干侵犯NPC患者的增强CT模拟图像传输到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在面颈联合野和面颈缩野加上颈后区电子线野照射50Gy的基础上,分别模拟设计传统PAP、3DCRT及改进的SF-SBI计划,计算出等剂量曲线分布,并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分析比较三种计划中原发肿瘤计划靶体积(PTVnx)和脑干等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特点。【结果】①三种计划均有满意的PTVnx靶区覆盖(接受95%处方剂量照射的PTVnx体积比V95%均>98%);②PAP计划存在明显的高剂量区,接受80Gy以上剂量照射的PTVnx体积比V80为59.4%,3DCRT和SF-SBI技术均能一定程度改善剂量均匀性,其中3DCRT计划V80仅为1.1%,而SF-SBI计划还能对常规50Gy照射计划欠量的颅底等区域同期大分割高剂量照射;③PAP计划和3DCRT计划中脑干的照射明显增加,接受60Gy以上剂量照射的V60分别为36.0%和30.2%,33%体积接受的最大照射剂量D33分别为61.0Gy和57.0Gy,SF-SBI计划能有效的减少脑干的照射,V60和D33分别降低为15.1%和55.5Gy,三种计划中同侧颞叶、颞颌关节与中耳的受照剂量和体积也以SF-SBI计划为最低。【结论】在C形后上侵犯局部晚期NPC患者后段放疗计划中,SF-SBI方法能在有效减少脑干等OARs照射的基础上予原发肿瘤靶区足够剂量和一定均匀性的照射,同时能提高颅底等区域的分割照射剂量和总剂量,但同期加量的合理分割剂量、如何设置优化互补射野和是否能于放疗计划开始时提前应用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疗法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体积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 SUV在鼻咽癌T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新儒 胡莹莹 +5 位作者 张旭 林晓平 梁培炎 樊卫 陈明远 赵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灶18F-FDG SUV在鼻咽癌T分期中的价值,以期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11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首次放疗前的PET/CT资料,按照T分期分为4组:T1期6例,T2期18例,T3期64例,T4期25例。采用18F-FDG高摄取(SUV≥2.5)...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灶18F-FDG SUV在鼻咽癌T分期中的价值,以期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11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首次放疗前的PET/CT资料,按照T分期分为4组:T1期6例,T2期18例,T3期64例,T4期25例。采用18F-FDG高摄取(SUV≥2.5)为阈值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OI),在XELERIS工作站上自动计算所勾画病灶的大小、SUVmax和SUVmean。分析SUV与T分期的关系。【结果】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原发灶大小(Size)、SUVmax、SUVmean在T分期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4.46,17.02,16.62;P均<0.01)。病灶大小和SUVmax、SUVmean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和0.37,P<0.01。鼻咽癌病灶的大小和SUVmax、SUVmean呈正相关。【结论】18F-FDG PET/CT SUVmax、SUVmean在鼻咽癌T1~T4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分期升高逐渐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联合Sorafenib对肝癌细胞的不同时效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巧巧 刘孟忠 +1 位作者 王莉 李锦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651,680,共7页
【目的】在人肝癌细胞中观察放射联合Sorafenib对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选择人肝癌SMMC-7721和BEL-7402细胞株,分为单纯放射组(IR)、放射前30min联合Sorafenib组(IR+S-pre)和放射24h后联合Sorafenib组(IR+S-post)... 【目的】在人肝癌细胞中观察放射联合Sorafenib对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选择人肝癌SMMC-7721和BEL-7402细胞株,分为单纯放射组(IR)、放射前30min联合Sorafenib组(IR+S-pre)和放射24h后联合Sorafenib组(IR+S-post)。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绘制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6Gy照射后第1、2、3、4、5、6d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照射后DNA损伤阳性细胞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放射后细胞凋亡比例。【结果】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IR+S-pre放射后细胞克隆形成增加,放射增敏比在SMMC-7721和BEL-7402细胞中分别为0.78和0.88;而IR+S-post放射后细胞克隆形成减少,放射增敏比在SMMC-7721和BEL-7402细胞中分别为1.43和1.23。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显示IR+S-pre与IR放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相似,而IR+S-post放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提高。Sorafenib在SMMC-7721与BEL-7402中均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IR+S-pre在放射后24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高[IRvsIR+S-pre:(6.1±1.0)%vs(18.3±2.0)%(SMMC-7721),(8.2±2.1)%vs(17.0±2.4)%(BEL-7402),P<0.001]。IR+S-post在放射后48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高,[IRvsIR+S-post分为(6.9±2.0)%vs(15.9±1.8)%(SMCC-7721),(8.0±1.5)%vs(14.2±2.5)%(BEL-7402),P<0.05]。放射后30min,IR+S-pre与IR的DNA受损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放射后6hIR+S-pre的DNA受损阳性细胞残留比例明显下降[IRvsIR+S-pre:(59.9±2.4)%vs(23.8±2.9)%(SMMC-7721),(46.4±3.8)%vs(25.0±3.0)%(BEL-7402),P<0.001]。【结论】放射联合Sorafenib对肝癌细胞作用具有明显时效性,放射24h后联合Sorafenib增加放射引起的细胞克隆性生长抑制和增殖抑制,而放射前30min联合Sorafenib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放射 索拉非尼 凋亡 DNA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