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和静态调强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瑞 习勉 +5 位作者 李巧巧 赵磊 黄晓波 何立儒 胡永红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和有效治疗时间(TT)等。【结果】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优于3DCRT。对于正常组织,三组计划中肺、心脏的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差异,但IMRT与VMAT可较3DCRT更好的保护脊髓。3DCRT、IMRT、VMAT的MU分别为537±92、601±122、682±139,有效治疗时间(min)分别为3.9±0.3、6.0±0.7、4.7±0.7(P<0.05)。【结论】与3DCRT相比,VMAT与IMRT在胸上段食管癌均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但VMAT较IMRT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食管肿瘤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振宇 李凤岩 +3 位作者 吴三纲 王俊杰 郭君 管迅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 【目的】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及加速器总跳数的差异。【结果】FIF-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分别为1.08±0.01、0.58±0.08,优于CRT计划1.12±0.04、0.50±0.07(P<0.05)。左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40为(2.7±1.8)%、(27.2±15.4)%、(9.4±2.3)%,与CRT计划中(3.2±2.5)%、(30.0±16.6)%、(10.0±2.6)%相似(P>0.05);但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10.5±4.5)%、(71.9±17.6)%、(24.8±6.2)%,较CRT计划中(9.1±3.5)%、(68.6±15.9)%、(23.1±6.2)%大(P<0.05)。右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40分别为(2.2±1.0)%、(7.7±2.3)%,与CRT计划中(2.1±0.8)%、(8.0±3.0)%相似(P>0.05);但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6.5±1.1)%、(24.2±3.9)%,较CRT计划中(6.1±1.0)%、(23.6±4.0)%大(P<0.05)。FIF-IMRT计划机器跳数为(221±20)MU较CRT的(388±59)MU少(P<0.05)。【结论】与CRT相比较,FIF-IMRT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减少机器的损耗,但未能减少邻近的正常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体积,反而增加低剂量的照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凤岩 何振宇 +3 位作者 童琴 廖志伟 管迅行 黄晓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5,489,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APBI-3DCRT)计划设计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3DCRT剂量学分布特点及剂量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保乳术后T1~2N0M0病例,利用三维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APBI-3DCRT)计划设计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3DCRT剂量学分布特点及剂量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保乳术后T1~2N0M0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APBI-3DCRT计划及全乳腺照射(WBI)计划。按RTOG0319标准对50例APBI-3DCRT计划进行剂量学可行性评价;并比较正常组织在APBI-3DCRT和WBI计划中受量情况。【结果】50例APBI-3DCRT计划中评为Ⅰ级1例(2%);Ⅱ级46例(92%);Ⅲ级3例(6%)。与WBI相比,评价为Ⅰ~Ⅱ级APBI-3DCRT计划的患侧肺平均剂量(Dmean)以及至少接受2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9 Gy减少至1.637 Gy和从15.53%到1.79%,心脏的Dmean和V20分别从1.826 Gy减少至0.305 Gy和从3.14%到0.04%,对侧肺的最大剂量(Dmax)和Dmean分别从2.809 Gy减少至0.236 Gy和从1.107 Gy到0.102 Gy,对侧乳腺的Dmax和Dmean分别从2.391 Gy减少至0.231 Gy和从0.984 Gy到0.098 Gy,甲状腺的Dmax和Dmean分别从0.494 Gy减少至0.203 Gy和从0.203 Gy到0.078 Gy(P<0.05)。【结论】与WBI相比,APBI-3DCRT可以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及照射剂量,有利于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APBI-3DCRT在剂量学上是可行的,建议进行Ⅰ/Ⅱ期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乳房保留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伴或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期放化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鹏 习勉 +5 位作者 李巧巧 何立儒 赵磊 刘施亮 沈静娴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方法】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方法】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D组,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E组,其他远处转移。研究终点是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A、B、C、D、E组的3年OS分别为47.6%、46.4%、33.5%、14.8%、5.7%(P=0.000);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2%、39.5%、26.4%、4.9%、4.3%(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长度、T分期、M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对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为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与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比,胸段食管鳞癌伴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好,可考虑视为区域性病变。性别、T分期、同期化疗方案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是胸段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同期放化疗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