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中EB病毒启动子Qp的突变及其功能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宇帆 廖奕佶 +5 位作者 刘文举 花文峰 邓海霞 买世娟 谢丹 宗永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启动EB病毒核抗原1(EBNA1蛋白)表达的EB病毒Q启动子(Qp)的变异特征,比较有第62225位点(g→a)和第62422位点(g→c)两个点突变的Qp与原型Qp(B95.8型)的功能学差异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29例...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启动EB病毒核抗原1(EBNA1蛋白)表达的EB病毒Q启动子(Qp)的变异特征,比较有第62225位点(g→a)和第62422位点(g→c)两个点突变的Qp与原型Qp(B95.8型)的功能学差异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29例鼻咽癌组织石蜡标本和1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总共43例)中的Qp序列,PCR产物测序后分析其突变情况,统计学分析Qp中的点突变与鼻咽癌的相关性。把突变型和原型Qp分别克隆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检测相对光强度(RLU),比较突变型与原型Qp启动转录的活性。使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来比较突变型和原型Qp与Sp1蛋白的亲和力。【结果】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实验,证实Qp的突变与鼻咽癌有密切的相关性(P=0.0395,<0.05)。突变型Qp启动转录的活性明显高于原型(RLU之比约为2.5:1,P<0.05),并且突变型Qp与Sp1的亲和力较原型Qp增强约1.52倍。【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突变型Qp可能通过增强与Sp1亲和力的机制,使其启动转录的活性明显增强。Qp特定位点的突变在EB病毒对鼻咽上皮细胞的感染和转化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EB病毒核抗原1 变异型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抑制剂T0070907对人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月丽 吴明玮 +4 位作者 曾昭蕾 孙健 蔡于琛 冼励坚 赵擎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PPAR-γ选择性抑制剂T0070907影响鼻咽癌(NPC)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PPAR-γ受体在5株NPC细胞株(CNE1、CNE2、HONE1、SUNE1和5-8F)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T0070907对... 【目的】探讨PPAR-γ选择性抑制剂T0070907影响鼻咽癌(NPC)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PPAR-γ受体在5株NPC细胞株(CNE1、CNE2、HONE1、SUNE1和5-8F)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T0070907对NPC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0070907对NPC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PAR-γ在5株NPC细胞中均有表达;T0070907对NPC细胞株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T0070907作用于NPC细胞CNE1和CNE2后,G2/M期细胞比例则逐渐增加,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T0070907处理浓度的增加,NPC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yclinB1、Cdc2、Cdk2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无活性的pCdc2蛋白表达则逐渐增强。【结论】PPAR-γ抑制剂T0070907能够抑制NPC细胞PPAR-γ的蛋白表达,并通过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yclinB1、Cdc2、Cdk2、pCdc2等蛋白的调控导致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从而抑制NPC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鼻咽癌 T0070907 细胞周期 G2/M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hSSB1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和稳定株的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如华 徐双兵 +1 位作者 武远众 康铁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6,85,共5页
hSSB1(Human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是参与细胞DNA损伤应答的一个重要信号分子。根据GenBank提供的hSSB1基因序列扩增其cDNA序列,插入到pBABE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连接后的质粒转化后经过双酶切,PCR扩增及测序来鉴定pBABE-hS... hSSB1(Human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是参与细胞DNA损伤应答的一个重要信号分子。根据GenBank提供的hSSB1基因序列扩增其cDNA序列,插入到pBABE逆转录病毒载体中,连接后的质粒转化后经过双酶切,PCR扩增及测序来鉴定pBABE-hSSB1阳性克隆。将阳性表达的pBABE-hSSB1和包装质粒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产生病毒液。将包装好的病毒感染细胞并用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稳定表达hSSB1的细胞株。重组pBABE-hSSB1质粒经双酶切,PCR扩增鉴定及DNA测序分析等方法证实克隆成功。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转染重组质粒pBABE-hSSB1的细胞株中hSSB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该研究成功构建了针对hSSB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hSSB1),并得到了稳定高表达hSSB1的细胞株,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B1 病毒载体 稳定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金芬 李大疆 +5 位作者 潘清华 张如华 陈丽珍 冯启胜 曾益新 贾卫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鉴定不同人群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研究对象包括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的170例鼻咽癌患者(96例血标本和74例组织标本)和96例健康... 【目的】探讨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鉴定不同人群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研究对象包括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的170例鼻咽癌患者(96例血标本和74例组织标本)和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鼻咽癌低发区河南及山西的各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观察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在中国鼻咽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的相关关系。【结果】①UGT2B17基因的纯合缺失型(del/del)在中国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均较高(广东健康人群,67.5%;广东鼻咽癌患者,62.9%;河南健康人群,58.2%;山西健康人群,66.3%),且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远远高于非洲和高加索人群(约10%)。②UGT2B17的各基因型和鼻咽癌之间的危险性分析结果显示UGT2B17基因的各基因型均不会增加鼻咽癌发病的危险性(del/ins:OR=1.693,95%CI=0.636~4.503;del/del:OR=1.132,95%CI=0.490~2.616;del/del+del/ins:OR=1.253,95%CI=0.551~2.847)。【结论】①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可能与种族密切相关,②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发病未见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UGT2817基因/遗传学 缺失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s干扰EBNA1下调EBV阳性鼻咽癌细胞内ALOX12的表达
5
作者 刘文举 王凤伟 买世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5-760,共6页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C666-1细胞中EB病毒核抗原1(EBNA1)的表达,探索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证实了能有效抑制EBNA1表达的干扰序列,使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方法检测C666-1细胞的存活率,利...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C666-1细胞中EB病毒核抗原1(EBNA1)的表达,探索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证实了能有效抑制EBNA1表达的干扰序列,使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方法检测C666-1细胞的存活率,利用实时定量PCR芯片技术探索了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转录谱变化,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进行了验证。【结果】EBNA1-1414和EBNA1-1437干扰序列转染C666-1细胞48h后,分别可抑制59%和56%的EBNA1蛋白表达,细胞存活率分别降低了33%和24%。PCR芯片实验发现干扰EBNA1表达后48hC666-1细胞中花生四烯酸盐12-脂氧合酶(ALOX12)蛋白表达有下调,谷胱甘肽还原酶(GSR)和过氧化物酶3(PRDX3)在转录水平表达上调。【结论】EBNA1或许能够通过上调ALOX12的表达间接地发挥促鼻咽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EB病毒核抗原1 RNA干扰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