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NI-PVC原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曾幸荣 潘莉芳 +4 位作者 张淳 王子标 杨卫 吴振耀 龚克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3-56,共4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材料,吸附一定量的苯胺单体(ANI)后,通过氧化剂使ANI在PVC中发生就位(insitu)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了电导率高达0.233S/cm的聚苯胺-聚氯乙烯(PANI-PVC)原位复合...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材料,吸附一定量的苯胺单体(ANI)后,通过氧化剂使ANI在PVC中发生就位(insitu)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了电导率高达0.233S/cm的聚苯胺-聚氯乙烯(PANI-PVC)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单体用量、氧化剂种类及反应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条件。SEM观察的结果表明PANI在PVC中分散非常均匀,在PANI含量较少时即能形成导电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氯乙烯 导电聚合物 原位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曾幸荣 杨卫 +2 位作者 吴振耀 武萃霖 龚克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99-104,共6页
通过把化学法合成的具有高导电性的聚苯胺粉末与丁腈橡胶共混,制备了聚苯胺/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丁腈橡胶中加入聚苯胺可显著提高了腈橡胶的导电性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聚苯胺在丁腈橡胶中只起导电填... 通过把化学法合成的具有高导电性的聚苯胺粉末与丁腈橡胶共混,制备了聚苯胺/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丁腈橡胶中加入聚苯胺可显著提高了腈橡胶的导电性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聚苯胺在丁腈橡胶中只起导电填料的作用,两者之间不存在化学反应。聚苯胺在丁腈橡胶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对丁腈橡胶具有补强作用。聚苯胺的适宜用量是30~40份,其用量过大时,对丁腈橡胶的硫化反应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直接损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塑料 丁腈橡胶 复合材料 聚苯胺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尼龙1010耐溶剂合金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宋湘怡 吴水珠 +2 位作者 卢家荣 赵建青 曾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6,共5页
对聚碳酸酯(PC)以及聚碳酸酯/尼龙1010(PC/PA1010)共混物用二甲苯进行浸泡,对其浸泡前后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样品宏观表面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并探讨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SMA)、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E-g-GMA)两... 对聚碳酸酯(PC)以及聚碳酸酯/尼龙1010(PC/PA1010)共混物用二甲苯进行浸泡,对其浸泡前后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样品宏观表面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并探讨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SMA)、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E-g-GMA)两种相容剂对PC/PA1010共混体系物理机械性能、耐溶剂性能、结晶性能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尼龙1010的加入改善了PC的加工流动性和耐化学溶剂性,相容剂PE-g-MAH有效地改善了PC与PA1010之间的相容性,使得体系在浸泡溶剂前后均能保持较佳的物理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尼龙1010 结晶 耐溶剂 动态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高强度PP/PA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国林 吴水珠 +1 位作者 曾钫 赵建青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27,31,共4页
以共聚聚丙烯(PPC)与均聚聚丙烯(PPH)复配物作为基体树脂,研究了不同组成比的PP/PA6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并考察了不同相容剂PP-g-MAH和PE-g-GMA对PP/PA6体系的影响,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组分,并引入BaSO4,制得了高模量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以共聚聚丙烯(PPC)与均聚聚丙烯(PPH)复配物作为基体树脂,研究了不同组成比的PP/PA6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并考察了不同相容剂PP-g-MAH和PE-g-GMA对PP/PA6体系的影响,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组分,并引入BaSO4,制得了高模量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有机刚性粒子PA6的引入提高了PP的弯曲模量与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有所下降;PP-g-MAH在综合力学性能改善上优于PE-g-GMA;当BaSO4用量为15份时,复合体系在保持一定冲击强度的基础上,较大地提升了弯曲模量和拉伸强度,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尼龙6 增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A6共混体系的耐溶剂性及其结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家荣 吴水珠 +1 位作者 赵建青 曾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2,19,共5页
聚碳酸酯(PC)易于应力开裂,耐化学腐蚀性差,尼龙(PA6)的加入可以改善PC的耐药性、耐应力开裂性。本实验以二甲苯为溶剂,对空白PC以及改性后的PC/PA6共混物进行浸泡,对其浸泡前后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样品宏观表面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聚碳酸酯(PC)易于应力开裂,耐化学腐蚀性差,尼龙(PA6)的加入可以改善PC的耐药性、耐应力开裂性。本实验以二甲苯为溶剂,对空白PC以及改性后的PC/PA6共混物进行浸泡,对其浸泡前后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样品宏观表面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探讨了POE-g-MAH、PE-g-GMA两种不同相容剂及其用量和添加剂滑石粉对PC/PA6共混体系物理机械性能、耐溶剂性能、结晶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PA6的加入可明显改善PC的耐二甲苯溶剂性能,滑石粉能进一步改善其耐溶剂性能,但添加量过多会致使冲击强度下降而限制材料的应用;POE-g- MAH、滑石粉较PE-g-GMA更有利于PA6的结晶,这可能与其异相成核或反应增容的作用有关;POE-g-MAH可明显地提高PC/PA6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且5%为较合理的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尼龙6 耐溶剂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苯乙烯SIPNs固化动力学 (Ⅰ)环氧树脂固化剂含量对体系固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孙群辉 姜正军 余作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用化学滴定,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固化剂(T31)用量对聚醚型聚氨酯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PUDGEBA)/聚苯乙烯(PSt)室温同步IPNs体系固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T31的用量,可以... 用化学滴定,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固化剂(T31)用量对聚醚型聚氨酯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PUDGEBA)/聚苯乙烯(PSt)室温同步IPNs体系固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T31的用量,可以大大地缩短上述体系的凝胶时间。两个网络固化速度的峰值相对位置未改变。苯乙烯的固化受扩散控制,反应级数为2.0级;PUDGEBA的固化为自动催化机理,反应级数为3.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 环氧树脂 聚苯乙烯 固化 IP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聚合物网络的高分辨裂解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罗远芳 贾德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80-88,共9页
本文用高分辨裂解色谱-质谱法(HRPyGC—MS)研究了聚醚型聚氨酯/聚(苯乙烯-共-二乙烯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co—DVB)—IPN]热分解过程的特征、裂解产物的组成和分布;IPN与其组分聚合物的裂解谱图... 本文用高分辨裂解色谱-质谱法(HRPyGC—MS)研究了聚醚型聚氨酯/聚(苯乙烯-共-二乙烯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co—DVB)—IPN]热分解过程的特征、裂解产物的组成和分布;IPN与其组分聚合物的裂解谱图比较表明,PU/P(St—co—DVB)是一种两网络间不存在化学结合的典型的互穿聚合物网络。由热失重曲线发现IPN材料有两个热分解阶段;从裂解产物的温度依赖性和分步裂解色谱分析并结合动态热重法结果讨论了其热分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 热分解 色谱 质谱 高聚物 互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幸荣 张淳 +4 位作者 王子林 潘莉芳 杨卫 吴振耀 龚克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3,共4页
通过机械共混把化学法合成的聚苯胺(PANI)粉末分别与PVC、ABS共混复合,制备了聚苯胺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聚苯胺用量对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PVC是一种较适宜的基体材料,当PANI用量为80份时,P... 通过机械共混把化学法合成的聚苯胺(PANI)粉末分别与PVC、ABS共混复合,制备了聚苯胺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聚苯胺用量对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PVC是一种较适宜的基体材料,当PANI用量为80份时,PANI/PVC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提高七个数量级,而且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SEM观察的结果表明PANI在PVC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共混 ABS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纹法对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俞淇 涂玉谦 顾学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174-180,共7页
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精确测定是轮胎有限元分析成功应用的关键。采用云纹技术直接测量应变来确定这些力学性能较为适宜。本文应用云纹法对不同体积分数的单层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研究,并与哈尔平-蔡等... 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精确测定是轮胎有限元分析成功应用的关键。采用云纹技术直接测量应变来确定这些力学性能较为适宜。本文应用云纹法对不同体积分数的单层钢丝帘线-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研究,并与哈尔平-蔡等公式的理论计算值作了对比讨论。发现云纹法测得试验结果与帘线一橡胶复合层表面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此外对试样没长不同长宽比也进行了对比,表明试样尺寸在本文中所取的长、宽比范围内对帘线-橡胶复合材料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复合材料 云纹法 钢丝帘线 轮胎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超临界CO_2中制备生物可降解PEC/OMMT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鼐 贾德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共5页
将聚碳酸亚乙酯(PEC)与有机蒙脱土(OMMT)在超临界CO2(sc-CO2)中溶胀并混合,制备了生物可降解PEC/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失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万能电子拉力机等对PE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 将聚碳酸亚乙酯(PEC)与有机蒙脱土(OMMT)在超临界CO2(sc-CO2)中溶胀并混合,制备了生物可降解PEC/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失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万能电子拉力机等对PE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70℃下制备的PEC/OMMT复合材料为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得到较大改善;加入少量OMMT,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与熔融插层法和溶液插层法相比,sc-CO2法既可以解决PEC在熔融插层中面临的热降解问题,也可以避免溶液插层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造成的污染问题,是制备PEC/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聚碳酸亚乙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 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苯乙烯IPNs的固化动力学Ⅱ苯乙烯含量对体系固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群辉 姜正军 余作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7-103,共7页
用化学滴定、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苯乙烯含量对聚醚型聚氨酯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PUDGEBA)/聚苯乙烯(PSt)室温同步半-IPN's(简称SIPN's)体系固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所研究的体系中,苯乙烯含量的变化对凝胶时间有... 用化学滴定、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苯乙烯含量对聚醚型聚氨酯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PUDGEBA)/聚苯乙烯(PSt)室温同步半-IPN's(简称SIPN's)体系固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所研究的体系中,苯乙烯含量的变化对凝胶时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凝肢时间明显延长。随苯乙烯含量的变化,两个组分固化反应反应速度最大值到来的时间可以相对提前或延后,甚至达到刚好同步。对上述体系两个组分固化动力学行为的计算机拟合结果表明:在转化率≤70%时苯乙烯的固化为扩散控制,呈现自动加速机理,反应级数为2.0;PUDGEBA的固化为自动催化机理,反应级数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环氧树脂 聚苯乙烯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氢合金/聚合物电极复合材料的研究
12
作者 庞永新 贾德民 +2 位作者 范祥清 李志峰 袁朝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7期-,共6页
通过对模拟电池的负极电荷量测试,研究了烯土储氢合金/聚合物电极复合材料(MH/P)的性能。发现聚合物种类、储氢合金粉粒度、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条件等因素对MH/P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几类聚合物中,以MH... 通过对模拟电池的负极电荷量测试,研究了烯土储氢合金/聚合物电极复合材料(MH/P)的性能。发现聚合物种类、储氢合金粉粒度、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条件等因素对MH/P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几类聚合物中,以MH/PVH体系的充放电性能最好。用作模拟电池负极时,其电极电荷量高达275mA·h/g,而且电流强度由1C增加到2C时,电荷量损失仅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聚合物 复合材料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相体系中的脂肪酶催化反应制备酯化葡甘聚糖的初步研究(英文)
13
作者 李光吉 祁黎 宗敏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9期21-24,共4页
研究了在各种非水相反应体系中以不同的脂肪酶为催化剂的魔芋葡甘聚糖(KGM)的酶催化酯化和转酯化反应,以探索制备酯化KGM衍生物的可行的、环境友好的新途径。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非水相反应体系中的脂肪酶催化反应能够制得KGM的酯... 研究了在各种非水相反应体系中以不同的脂肪酶为催化剂的魔芋葡甘聚糖(KGM)的酶催化酯化和转酯化反应,以探索制备酯化KGM衍生物的可行的、环境友好的新途径。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非水相反应体系中的脂肪酶催化反应能够制得KGM的酯化衍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脂肪酶Lipase-OF和Lipozyme TI 100L是制备酯化KGM的有效的生物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甘聚糖 脂肪酶 生物催化剂 非水相体系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聚合物网络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热老化寿命
14
作者 罗远芳 贾德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95-101,共7页
本文用热重法(FG)研究了聚醚型聚氨南/聚(苯乙烯一共一二乙烯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St—co—DVB)—IPN]建筑防水材料在空气中热分解的动力学性质,计算了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确定了IPN材料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反应为无规引发断裂模型;在此... 本文用热重法(FG)研究了聚醚型聚氨南/聚(苯乙烯一共一二乙烯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St—co—DVB)—IPN]建筑防水材料在空气中热分解的动力学性质,计算了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确定了IPN材料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反应为无规引发断裂模型;在此基础上用Dakin函数推算了它们在不同使用温度下的热老化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材料 防水材料 互穿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变色材料研究概况
15
作者 孙群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3-44,共2页
光电变色材料研究概况孙群辉(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41)光、电变色材料的研究,目前国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另一类是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1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这类材料的研究... 光电变色材料研究概况孙群辉(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广州510641)光、电变色材料的研究,目前国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另一类是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1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这类材料的研究种类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如T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材料 光致变色材料 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ET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文真 吴水珠 +2 位作者 卢家荣 赵建青 曾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5-67,共3页
采用平板动态流变仪研究了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PET)共混体系熔体在设定温度下的动态流变性能,探讨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SMA)、丙烯酸酯共聚物(M1)以及(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M2)3种增容剂对... 采用平板动态流变仪研究了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PET)共混体系熔体在设定温度下的动态流变性能,探讨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SMA)、丙烯酸酯共聚物(M1)以及(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M2)3种增容剂对PC/PET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增容剂、PET含量对PC/PET共混体系的动态复合粘度、动态储能模量及损耗因子等动态流变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增容剂均能增强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链之间的缠结,提高界面粘合,其中M2的增容效果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动态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在丁腈橡胶阻燃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迪珍 林红旗 +1 位作者 罗东山 李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研究了木质素在丁腈橡胶(NBR)中的阻燃效果及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随木质素用量增加,氧指数增IO大,但生烟量(SL)也随之增多。这与一般阻燃剂的作用相符。但是,在木质素/NBR共混体系中加入Al(OH)3,则会增大I... 研究了木质素在丁腈橡胶(NBR)中的阻燃效果及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随木质素用量增加,氧指数增IO大,但生烟量(SL)也随之增多。这与一般阻燃剂的作用相符。但是,在木质素/NBR共混体系中加入Al(OH)3,则会增大IO又使SL下降。木质素/NBR共混硫化橡胶燃烧残渣的SEM照片表明,残渣表面生成了光滑的炭层,炭层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孔洞。估计木质素分子结构中的苯环对NBR的碳化起了催化作用,而内部有机物热分解生成的低分子气体,冲破表面薄弱处造成了孔洞。加入Al(OH)3后,由于Al(OH)3受热产生的水蒸汽,在熔融木质素中膨胀,水蒸汽逸出则使残渣表面形成疏松的结构,更有利于隔绝火焰产生的高温,延缓了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使IO提高而SL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丁腈橡胶 氢氧化铝 氧指数 阻燃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壳核结构ACR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Ⅰ.乳化剂对ACR乳液聚合反应及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旭东 高翩 +2 位作者 吴忠辉 沈家瑞 谭作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3,共4页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乳胶粒子 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粒径 乳化剂 抗冲强度 ACR树脂 合成 PVC/A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蒙脱土复合母粒对聚丙烯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章永化 许德雄 +3 位作者 钟伟东 曾幸荣 赵建青 龚克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共5页
将功能化聚乙烯蜡 /有机蒙脱土插层复合母粒与聚丙烯 (PP)共混 ,制备了有机蒙脱土填充的聚丙烯 .采用X 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等温结晶分析和非等温结晶分析方法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复合母粒对聚丙烯结晶性能的影响 ,采用阿夫拉米 (Av... 将功能化聚乙烯蜡 /有机蒙脱土插层复合母粒与聚丙烯 (PP)共混 ,制备了有机蒙脱土填充的聚丙烯 .采用X 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等温结晶分析和非等温结晶分析方法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复合母粒对聚丙烯结晶性能的影响 ,采用阿夫拉米 (Avrami)方程的Jeziorny修正法研究了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果表明 ,一部分有机蒙脱土可进一步被PP插层 ,使层间距增大 ,同时有机蒙脱土复合母粒使一部分PP由α晶型转变为β晶型 .有机蒙脱土复合母粒填充PP的最快结晶的温度为 4 0 0K .有机蒙脱土复合母粒能有效促进PP异相成核 ,提高PP的结晶速率和结晶温度 ,但对结晶速率常数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聚乙烯蜡 有机蒙脱土 插层复合母粒 填充聚丙烯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磺化阶段化学结构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树楷 曾繁森 +2 位作者 赖汉全 陈志泉 宁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45-51,共7页
研究了羟甲基三聚氰胺磺化阶段体系化学结构的变化、产物的组成及pH值、温度和时间对磺化反应的影响。用13C—NMRMIJ定发现,在摩尔比F/M=4.0和S/M=1.0的反应体系中,磺化可同时发生在仲氮和叔氮原子上,两种... 研究了羟甲基三聚氰胺磺化阶段体系化学结构的变化、产物的组成及pH值、温度和时间对磺化反应的影响。用13C—NMRMIJ定发现,在摩尔比F/M=4.0和S/M=1.0的反应体系中,磺化可同时发生在仲氮和叔氮原子上,两种结构之比约为2/1。在pH>11.0,温度为80-90℃和合适的时间内可以获得高磺化程度的三聚氰胺磷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 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 NMR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