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电高分子场发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赖国洪 彭俊彪 +2 位作者 李政林 程兰 曹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8,i003-i004,共6页
用掺杂樟脑磺酸的聚苯胺 (PANI CSA)形成的导电高分子制成的薄膜作为场致发射的阴极材料,用覆盖了荧光层 (ZnO∶Zn)的氧化铟锡 (ITO)做阳极,由所制成的显示器件得到比较稳定的场致电子发射,并具有较低的场发射阈值电压。通过研究导电高... 用掺杂樟脑磺酸的聚苯胺 (PANI CSA)形成的导电高分子制成的薄膜作为场致发射的阴极材料,用覆盖了荧光层 (ZnO∶Zn)的氧化铟锡 (ITO)做阳极,由所制成的显示器件得到比较稳定的场致电子发射,并具有较低的场发射阈值电压。通过研究导电高分子薄膜形貌,初步分析了场发射电流机制。认为导电高分子薄膜产生场发射的原因是薄膜在高电场作用下,首先在平整的高分子薄膜表面形成了尖锥和凹陷,提高了场强增强因子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聚苯胺 薄膜 场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高分子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2
作者 高维先 黄文波 +3 位作者 韩绍虎 莫越奇 杨伟 彭俊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7-480,共4页
采用多层高分子发光层和电极层结构实现了在同一ITO基片上产生红、绿、蓝三基色发光。得到电压阈值分别为:蓝色:2 5V,绿色:2 5V,红色:1 8V;发光量子效率:蓝色:2 5%,绿色:1 7%,红色:1 2%;色度坐标分别为:蓝色:(0 16,0 16),绿色:(0 34,0 5... 采用多层高分子发光层和电极层结构实现了在同一ITO基片上产生红、绿、蓝三基色发光。得到电压阈值分别为:蓝色:2 5V,绿色:2 5V,红色:1 8V;发光量子效率:蓝色:2 5%,绿色:1 7%,红色:1 2%;色度坐标分别为:蓝色:(0 16,0 16),绿色:(0 34,0 58),红色:(0 60,0 39)。这种多层薄膜结构可能成为实现高分子彩色发光显示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发光 电致发光器件 电压阈值 发光薄膜 制备 发光量子效率 电致发光显示器 发光机理 高分子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矩阵驱动高分子发光显示屏的典型串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晓斌 彭俊彪 韩绍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4,i003,共7页
无源驱动对高分子发光显示屏质量要求较高,每个像素都应具有完好的二极管特性。为了在选通像素时,消除D.Braun串扰 [1],无源驱动必须断绝选通像素与非选通像素之间的关联,所以需空闲行列上加以反向偏压。但研究表明,对于整流特性比较低... 无源驱动对高分子发光显示屏质量要求较高,每个像素都应具有完好的二极管特性。为了在选通像素时,消除D.Braun串扰 [1],无源驱动必须断绝选通像素与非选通像素之间的关联,所以需空闲行列上加以反向偏压。但研究表明,对于整流特性比较低的像素,在行扫描的空闲时间内,使驱动IC的VDD与VEE短路,产生相当大的漏电流并在显示屏的电阻网络上形成异常的压降,从而改变空闲行列上的原有电位。这样也就改变了非选通像素的偏置状态,使之正偏导通发光,形成了新的串扰。其表现为两种亮线:一是列串扰,亮度分布与阳极ITO及金属引线电阻有关;二是行串扰。从实验上讨论此两种串扰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减缓串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驱动 行串扰 列串扰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硒杂环红光聚芴电解质的电致发光器件制备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罗潺 黄飞 +2 位作者 杨伟 彭俊彪 曹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利用新型的聚[9,9-二辛基芴-9,9-(双(3′-(N,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硒二唑](PFNBr—DBse)共扼聚电解质制备了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这类共扼聚电解质可用乙醇等溶剂成膜,不仅可代... 利用新型的聚[9,9-二辛基芴-9,9-(双(3′-(N,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7-二噻吩-2-基-2,1,3-苯并硒二唑](PFNBr—DBse)共扼聚电解质制备了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这类共扼聚电解质可用乙醇等溶剂成膜,不仅可代替传统的甲苯等芳香性非极性溶剂,而且有利于制备溶液型的多层显示器件。文章研究了这类新型聚电解质的光致发光特性及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荧光特性。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照射或电激发下,窄带系的DBse链段通过俘获激子能够实现有效的能量转移。聚电解质中DBSe的含量在5%以上,其器件具有电致发光峰值为700-740nm的饱和红光发射。所制聚电解质器件在用铝作电极时的电致发光效率比用钡作电极时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聚[9 9-二辛基芴-9 9-(双(3′-(N N-二甲基)-N-乙基铵^+溴-)丙基)芴-4 7-二噻吩-2-基-2 1 3-苯并硒二唑] 共扼聚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阴极结构BaO/Al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电子注入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 黄美纯 +2 位作者 刘银春 许运华 曾永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326-329,共4页
介绍了用双层阴极BaO/Al和发光层MEHPPV制成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研究了绝缘层BaO对电子注入所起的作用.实验发现,BaO对电子的注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直接用Al做阴极的器件对比,其发光亮度和效率分别提高了20倍和10倍,达到了... 介绍了用双层阴极BaO/Al和发光层MEHPPV制成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PLEDs),研究了绝缘层BaO对电子注入所起的作用.实验发现,BaO对电子的注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直接用Al做阴极的器件对比,其发光亮度和效率分别提高了20倍和10倍,达到了1250cd/m2和0.4%.同时也研究了不同厚度的绝缘层BaO对电子注入的影响,随着厚度的增加,外部量子效率和亮度先增加后减少,存在一个约为1nm的最佳厚度.另外,国外用绝缘层LiF和CsF做成器件,与他们的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是绝缘层BaO增强了电子的注入,而不是BaO分解得到的金属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电子注入 BAO AL 阴极结构 绝缘层 实验发现 发光亮度 量子效率 最佳厚度 PPV MEH 发光层 CSF L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黎永涛 宋小锋 +2 位作者 陈建龙 姚日晖 文尚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30-1635,共6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与其封装结构密切相关,封装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寿命.本文采用热阻抗模型对三种常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封装结构进行热阻抗分析,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热分析模块对热特性进...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与其封装结构密切相关,封装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寿命.本文采用热阻抗模型对三种常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封装结构进行热阻抗分析,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热分析模块对热特性进行研究,得出各种器件封装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根据温度场分布比较得出各种封装结构散热性能的差异.分析得出,传统后盖式封装结构与混合封装结构散热效果相差不大,Barix封装结构具有最好的散热性能.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当玻璃厚度从0.5mm增加至0.9mm时,传统封装结构的发光层温度升高了0.124℃,Barix封装结构的发光层温度升高了0.262℃,表明玻璃层厚度的增减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散热影响较小.改变器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对流系数从25W/(m2.K)变为85W/(m2.K)时,传统封装结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层的温度由42.911℃递减到26.85℃,可见增大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对降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源层的温度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有机电致发光 封装结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点阵驱动电路设计及OLED驱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小灵 刘汉华 +3 位作者 郑学仁 李斌 冯秉刚 彭俊彪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方便测试OLED显示屏特性的驱动电路。用此驱动电路研究了与驱动方式相关的OLED显示屏特性即“串扰”、老化、击穿等,观测到与OLED“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恢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驱动电路采取适当的措施,能够减轻“... 设计了一种方便测试OLED显示屏特性的驱动电路。用此驱动电路研究了与驱动方式相关的OLED显示屏特性即“串扰”、老化、击穿等,观测到与OLED“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恢复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驱动电路采取适当的措施,能够减轻“串扰”和击穿对显示屏造成的影响,并延长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路 形成过程 恢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P3HT与PCBM共混体系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於黄忠 彭俊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5-908,共4页
从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光致发光谱(PL)、X射线衍射(XRD)图及太阳电池性能等方面,分析了热处理对聚噻吩P3HT(poly(3-hexylthiophene))与C60的衍生物PCBM([6,6]-phenylC61-butyricacidmethylester)共混体系光电性能的影响.紫外可见光... 从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光致发光谱(PL)、X射线衍射(XRD)图及太阳电池性能等方面,分析了热处理对聚噻吩P3HT(poly(3-hexylthiophene))与C60的衍生物PCBM([6,6]-phenylC61-butyricacidmethylester)共混体系光电性能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表明,热处理使P3HT∶PCBM共混体系所成膜的吸收峰增强并红移.光致发光谱及X-射线衍射图表明,热处理使其光谱峰及衍射峰增强.以P3HT为电子给体材料,PCBM为电子受体材料,制成了共混体系太阳电池.热处理使得器件性能大幅度提高.其热处理光电池在100mW·cm-2强度光照下,开路电压Voc为0.55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9.87mA·cm-2,填充因子FF为60.1%,能量转换效率η为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聚合物 光电性能 共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及器件结构对MEH-PPV与PCBM电池性能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於黄忠 彭俊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7-1641,共5页
以MEH-PPV(poly(2-methoxy-5-(2′-ethylhexoxy)-1,4-phenylene vinylene))为电子给体材料,PCBM(1-(3-methoxycarbonyl)-propyl-1-1-phenyl-(6,6)C61)为电子受体材料,制成了不同结构的共混体系太阳电池.详细分析了器件结构对器件性能影... 以MEH-PPV(poly(2-methoxy-5-(2′-ethylhexoxy)-1,4-phenylene vinylene))为电子给体材料,PCBM(1-(3-methoxycarbonyl)-propyl-1-1-phenyl-(6,6)C61)为电子受体材料,制成了不同结构的共混体系太阳电池.详细分析了器件结构对器件性能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PEDOT∶PSS(4083)(poly(3,4-ethylene 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 sulphonic acid))的插入增大了器件的开路电压,并有利于电荷的传输.采用LiF/Al阴极结构提高了器件的短路电流及填充因子.由其组成的光电池在80mW·cm-2强度光照下,开路电压为0.8V,短路电流密度为3.40mA·cm-2,填充因子为52.1%,能量转换效率为1.43%.并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二氯苯溶剂有利于良好体相异质结的形成,所做器件性能最好.用器件的光导、暗导I-V曲线,光敏(PS)特性,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分析了溶剂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原因,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聚合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H-PPV和PCBM共混体系光电池中电荷传输及性能与光强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於黄忠 彭俊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59-2363,共5页
以MEH-PPV{poly[2-methoxy-5-(2′-ethylhexoxy)]-1,4-phenylene vinylene}作为电子给体材料,PCBM[1-(3-methoxycarbonyl)-propyl-1-1-phenyl-(6,6)C61]作为电子受体材料,制成了共混体系的高性能太阳电池.光电池在100 mW/cm2强度光照下... 以MEH-PPV{poly[2-methoxy-5-(2′-ethylhexoxy)]-1,4-phenylene vinylene}作为电子给体材料,PCBM[1-(3-methoxycarbonyl)-propyl-1-1-phenyl-(6,6)C61]作为电子受体材料,制成了共混体系的高性能太阳电池.光电池在100 mW/cm2强度光照下,其开路电压Voc为0.8 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5.06 mA/cm2,填充因子FF为48.1%,能量转换效率η为1.93%.UV-Vis及PL图表明,MEH-PPV与PCBM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有明显的荧光猝灭,说明光生激子能有效地快速分离,并在各自的传输网络中传递.分析了光照及暗导I-V曲线的物理意义,探讨了MEH-PPV与PCBM之间的电荷传输,研究了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器件性能的变化.随着光强的增加,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线性增大,开路电压也略有升高,并联电阻和填充因子下降,串联电阻变化不明显.分析了其物理机理,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聚合物 电子给体材料 电子受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共混结构聚合物光电池性能的因素
11
作者 於黄忠 彭俊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26,31,共5页
共混结构聚合物光电池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太阳能电池,其性能主要由器件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填充因子FF,能量转换效率η等因素决定。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验经验,从溶剂、给体与受体材料的比例、器件后处理、电极等方面综述了这些因素... 共混结构聚合物光电池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太阳能电池,其性能主要由器件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填充因子FF,能量转换效率η等因素决定。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验经验,从溶剂、给体与受体材料的比例、器件后处理、电极等方面综述了这些因素对器件的性能影响,为提高聚合物光电池工艺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光电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与印刷OLED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迪萱 钟锦耀 +7 位作者 唐彪 曹秀华 许伟 周尚雄 史沐杨 姚日晖 宁洪龙 彭俊彪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8,共12页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凭借其自发光、响应速度快、轻薄、易于柔性制备等特点逐渐成为主流显示技术。柔性OLED与印刷OLED是OLED显示技术的两个重点发展方向。柔性OLED已初步应用于高端手机中,但还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印刷OLE...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凭借其自发光、响应速度快、轻薄、易于柔性制备等特点逐渐成为主流显示技术。柔性OLED与印刷OLED是OLED显示技术的两个重点发展方向。柔性OLED已初步应用于高端手机中,但还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印刷OLED因其节约成本的特点吸引了许多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关注与开发。虽然印刷OLED技术尚未成熟,但发展非常迅速,产业化指日可待。针对柔性OLED与印刷OLED的技术问题,本文综述了柔性OLED与印刷OLED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柔性显示 应力 喷墨打印 像素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掺杂的聚芴类蓝光器件 被引量:6
13
作者 粟立军 杨伟 +4 位作者 杨晓辉 刘传珍 张赤 甄红宇 曹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用PVK作空穴传输/电子阻挡层,提高了ITO/PEDOT/PVK/PDOF/Ba/Al器件的发光效率,但器件的启亮电压也增加。同PDOF单层器件相比,相同驱动电压下双层器件的电流明显减小而器件的发光效率却提高。在芴均聚物(PDOF)和芴共聚物(PF10T)中掺杂LiN... 用PVK作空穴传输/电子阻挡层,提高了ITO/PEDOT/PVK/PDOF/Ba/Al器件的发光效率,但器件的启亮电压也增加。同PDOF单层器件相比,相同驱动电压下双层器件的电流明显减小而器件的发光效率却提高。在芴均聚物(PDOF)和芴共聚物(PF10T)中掺杂LiNPTEOS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器件的EL效率,有效地抑制EL光谱红移现象。掺杂浓度在10%~20%(质量分数),PVK作为电子阻挡层的蓝光器件的EL效率可达1%。掺杂引起的PFO能级的改变降低了空穴注入的势垒高度,使电子和空穴注入趋于平衡以及在电场作用下LiNPTEOS的偶极取向作用可能是提高量子效率、降低启亮电压和工作电压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器件 聚芴 表面活性剂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芯片LED照明灯光重影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健敏 文尚胜 +1 位作者 桂宇畅 姚日晖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0-94,共5页
本文运用Trace Pro光学仿真软件对多芯片LED照明时产生的重影现象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光源芯片对减小重影大小的影响规律.通过多光源的光强叠加原理,用多个LED芯片光源代替传统的大尺寸光源,有效地减小了照明时产生的重影现象.本研... 本文运用Trace Pro光学仿真软件对多芯片LED照明时产生的重影现象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光源芯片对减小重影大小的影响规律.通过多光源的光强叠加原理,用多个LED芯片光源代替传统的大尺寸光源,有效地减小了照明时产生的重影现象.本研究以台灯为例,通过建立台灯照明时的简化模型,设计了不同芯片数量及排布,并分析了照明台面的辉度分布,从仿真结果可知在相同的LED阵列长度内,光源芯片越多,产生的重影越小;若使用的芯片数量一定时,其聚拢效果越好,重影越小.研究结果为优化台灯性能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PRO 重影仿真 LED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墨打印PVP绝缘层柔性薄膜晶体管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洪 罗浩德 +7 位作者 宁洪龙 姚日晖 蔡炜 郑喜凤 汪洋 王铂 曹慧 彭俊彪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3-640,共8页
柔性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薄膜晶体管(TFT)提出了低功耗、耐弯折和可低温制备的要求。其中,栅极绝缘层是核心材料之一。溶液法制备有机栅极绝缘层具有低成本、柔韧性强的优点,适合大面积加工。本文采用喷墨打印法实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 柔性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薄膜晶体管(TFT)提出了低功耗、耐弯折和可低温制备的要求。其中,栅极绝缘层是核心材料之一。溶液法制备有机栅极绝缘层具有低成本、柔韧性强的优点,适合大面积加工。本文采用喷墨打印法实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墨水的印刷成膜,采用XPS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处理的印刷PVP薄膜成分差异,并测试了PVP器件的漏电流、电容和转移特性参数。200℃退火的PVP薄膜漏电流密度≤10^(-4)A/cm^(2)(5 V),相对介电常数约为3.8,玻璃衬底器件饱和迁移率达到4.6 cm^(2)/(V·s),开关比≥10^(5);PI柔性衬底器件在20 mm弯折半径下迁移率2.8 cm^(2)/(V·s),开关比约6×10^(4),在柔性电子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打印 柔性衬底 有机绝缘材料 薄膜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D分子对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董海星 彭俊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研究了由聚合物发光材料poly(2-methoxy,5-(2-ethylhexyloxy)-1,4-phenylene vinylene)(MEH-PPV)掺杂2-(4-biphenyl)-5-(4-tert-butylphenyl)-1,3,4-oxadiazole(PBD)制成的发光层厚度为80, 170 nm的高分子发光器件(PLEDs)。研究了PBD不... 研究了由聚合物发光材料poly(2-methoxy,5-(2-ethylhexyloxy)-1,4-phenylene vinylene)(MEH-PPV)掺杂2-(4-biphenyl)-5-(4-tert-butylphenyl)-1,3,4-oxadiazole(PBD)制成的发光层厚度为80, 170 nm的高分子发光器件(PLEDs)。研究了PBD不同掺杂浓度时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J-V)和亮度-效率-电压(L-E-V)特性,发现PBD除传输电子外,还阻挡空穴的注入和传输。研究发现,PBD的最优掺杂浓度为20%,掺入PBD后MEH-PPV的EL光谱红移且发生窄化,当PBD掺杂浓度为40%时MEH-PPV的EL光谱窄化最明显,EL光谱半峰全宽从100 nm减小到4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PBD 阻挡空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芴类发光共聚物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镛 侯琼 +4 位作者 牛于华 阳仁强 许怡赦 罗洁 杨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0,共10页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芴与低带隙单体噻吩 (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 (ED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噻二唑 (DB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 ,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 ,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 (...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芴与低带隙单体噻吩 (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 (ED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噻二唑 (DBT )、4 ,7_二噻吩_2 ,1,3_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 ,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 ,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 (峰值波长在4 90~ 5 6 0nm之间 )以及饱和红光 (峰值波长在 6 2 8~ 718nm )的聚合物 ,所得到的共聚物的光荧光和电荧光量子效率都比文献中所报道的交替共聚物要高得多 .芴与噻吩共聚物的最大电致发光 (EL)外量子效率为 0 .4 5 % ,芴与ED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8% ,芴与DB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 1.4 % ,均比文献中所报道的相应聚合物高得多 .芴与BTSe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 0 .5 % ,这是首次报道含BTSe的发光聚合物 .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由于激子在低带隙单体DBT和BTSe位置的捕获而产生的有效的能量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芴 低带隙共聚单体 噻吩 衍生物 无规发光共聚物 发光性能 Suzuki偶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噻吩单元的硅芴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蓝色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希 田仁玉 +1 位作者 莫越奇 曹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86-1592,共7页
将少量(摩尔分数为1%~3%)含噻吩的窄带隙单体和宽带隙硅芴单体进行共聚,合成了聚{9,9-二己基-3,6-硅芴-co-[2,5-二(2-甲基苯撑-4-基)-噻吩]}和聚{9,9-二己基-3,6-硅芴-co-[2,5-二(2-苯撑-4-基)-噻吩]}两类硅芴共聚物,通过紫外-... 将少量(摩尔分数为1%~3%)含噻吩的窄带隙单体和宽带隙硅芴单体进行共聚,合成了聚{9,9-二己基-3,6-硅芴-co-[2,5-二(2-甲基苯撑-4-基)-噻吩]}和聚{9,9-二己基-3,6-硅芴-co-[2,5-二(2-苯撑-4-基)-噻吩]}两类硅芴共聚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并制作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器件测试电致发光光谱等手段,系统表征了两类硅芴共聚物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噻吩的加入形成了新的蓝色发光中心,并且实现了从硅芴链段到含噻吩发光中心的有效能量转移.通过增加发光中心结构的空间位阻来减小其共轭程度,可以使聚合物的PL和EL光谱发生较大蓝移.最终得到了效率为0.46%和色坐标(CIE)为(0.19,0.16)的蓝光LED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聚硅芴 噻吩 蓝光聚合物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_2O_5的氢热处理对有机薄膜晶体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俊彪 兰林锋 +2 位作者 杨开霞 牛巧丽 曹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5-108,112,共5页
以高分子聚(2-甲氧基-5-(2-乙基-已氧基)-1,4-苯撑乙烯撑)(MEH-PPV)为半导体有源层、Ta2O5为绝缘层,制备了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研究了氢热处理Ta2O5绝缘层对OTFT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器件性能改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氢热处理的... 以高分子聚(2-甲氧基-5-(2-乙基-已氧基)-1,4-苯撑乙烯撑)(MEH-PPV)为半导体有源层、Ta2O5为绝缘层,制备了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研究了氢热处理Ta2O5绝缘层对OTFT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器件性能改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氢热处理的Ta2O5绝缘层使MEH-PPV的场效应迁移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从1.24×10-5cm2/(V.s)提高到2.15×10-4cm2/(V.s),阈值电压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晶体管 氧化钽 氢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蓝绿色磷光配合物二(1-苯基吡唑)铱(吡啶三唑)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秀菊 许运华 史华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共5页
利用1-苯基吡唑、吡啶三唑与水合三氯化铱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铱配合物Ir(2N)2(PZ),研究了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光致发光效率。利用该材料作为磷光客体,掺杂到高分子主体材料中制作了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光谱。... 利用1-苯基吡唑、吡啶三唑与水合三氯化铱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铱配合物Ir(2N)2(PZ),研究了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光致发光效率。利用该材料作为磷光客体,掺杂到高分子主体材料中制作了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228,250,328nm处存在自旋允许的1π-π跃迁;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在470nm处有较强的磷光发射;电致发光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相比却发生较大程度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材料 铱配合物 PI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