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制备淀粉-油酸复合物及其消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峻 陈玲 +2 位作者 李冰 梁毅 李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微波制备淀粉-油酸复合物,降低大米淀粉消化速率,调控其消化特性。方法在微波作用下,将油酸引入淀粉体系使其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分析比较复合物的短程有序度、结晶结构、晶粒大小、热稳定性与消化特性的关系。结果相比... 目的微波制备淀粉-油酸复合物,降低大米淀粉消化速率,调控其消化特性。方法在微波作用下,将油酸引入淀粉体系使其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分析比较复合物的短程有序度、结晶结构、晶粒大小、热稳定性与消化特性的关系。结果相比于原淀粉,油酸的引入提高了淀粉的抗消化性,淀粉与油酸形成的复合物呈典型的V型结晶结构,并显示出比原淀粉更好的热稳定性。淀粉油酸复合物的短程有序度、相对结晶度、晶粒尺寸与微波处理温度呈负相关,且较低温度下制备的复合物具有更好的抗消化性。结论淀粉和油酸复合后消化速率降低,较低微波处理温度下制备的淀粉油酸复合物结晶结构更好,因而赋予其更好的抗消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油酸 微波 淀粉油酸复合物 结晶结构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耦合湿热处理对板栗淀粉消化性能与回生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屈腾飞 涂园 +3 位作者 黄双霞 何忠超 陈玲 李晓玺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板栗淀粉的消化和回生性能制约着板栗食品产业发展,合理选择食品加工方法调控板栗淀粉的消化和回生性能对开发高品质营养健康的板栗食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了普鲁兰酶酶解及耦合湿热处理对板栗淀粉的消化率、长期回生和多尺度结构... 板栗淀粉的消化和回生性能制约着板栗食品产业发展,合理选择食品加工方法调控板栗淀粉的消化和回生性能对开发高品质营养健康的板栗食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了普鲁兰酶酶解及耦合湿热处理对板栗淀粉的消化率、长期回生和多尺度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酶解处理增加了板栗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改变了淀粉链长分布,提高了淀粉短程有序结构和结晶结构,从而降低了淀粉消化率;进一步的湿热处理促进淀粉链相互作用,提高了淀粉短程有序结构、结晶结构和纳米聚集体结构,导致了更低的淀粉消化率。在储存过程中,由于酶解导致更短的A链增加及易于重排的B1链降低,使得淀粉形成的结晶结构和纳米聚集体结构较少,从而降低了淀粉的回生程度;湿热处理促进了A链分子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加剧抑制淀粉分子重排程度,导致回生程度继续降低。因此,酶解耦合湿热处理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调控淀粉消化和回生性能的方法,促进慢消化和低回生度板栗淀粉食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淀粉 普鲁兰酶酶解 湿热处理 消化率 回生 多尺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方法对于大豆7S球蛋白糖基化产物构象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彩虹 王金梅 +1 位作者 杨晓泉 于淑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5,60,共5页
针对传统的两种糖基化接枝方法和一种改进方法从糖基化产物构象和产物功能特性方面对三种糖基化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以期进一步揭示不同糖基化方法对于蛋白质糖基化反应及产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水相体系比固相体系对于蛋白质空间结构... 针对传统的两种糖基化接枝方法和一种改进方法从糖基化产物构象和产物功能特性方面对三种糖基化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以期进一步揭示不同糖基化方法对于蛋白质糖基化反应及产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水相体系比固相体系对于蛋白质空间结构影响更大,二级结构中,湿热法和水热法的制备产物α-螺旋含量均减少,三种糖基化产物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与大豆7S球蛋白一样仍以β-结构为主,接入糖链导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无规则卷曲含量都增加;三级结构中,干热法对于三级结构的变化影响不明显,然而湿热法和水热法对于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三种糖基化产物的主要功能特性溶解性、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提高,干热法产物在溶解性和乳化性方面均优于其它两种方法,热稳定性三种方法差异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 7S球蛋白 葡聚糖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方法对于大豆7S球蛋白糖基化反应及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彩虹 王金梅 +1 位作者 杨晓泉 于淑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针对传统的两种糖基化接枝方法和改进方法从糖基化反应程度进行系统比较,并对产物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糖基化方法对于糖基化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干热法、湿热法和加压辅助湿热三种糖基化方法,对大... 针对传统的两种糖基化接枝方法和改进方法从糖基化反应程度进行系统比较,并对产物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糖基化方法对于糖基化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干热法、湿热法和加压辅助湿热三种糖基化方法,对大豆7S球蛋白和葡聚糖的糖基化产物从反应程度、氨基酸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制备方法的反应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湿热法>加压辅助湿热法>干热法,说明压力能够对Maillard反应的进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控制反应向理想阶段进行。大豆7S球蛋白和葡聚糖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蛋白质肽链上的赖氨酸和精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干热法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糖链更有易于和精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发生共价交联,而湿热法和加压辅助湿热法相比糖链更易于和赖氨酸侧链上的自由氨基发生共价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 大豆7S球蛋白 葡聚糖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糖基化反应及自组装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可溶性大豆多糖核壳结构纳米凝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纪璐 齐军茹 刘倩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99-2005,共7页
结合大分子拥挤环境下的糖基化反应与自组装两步法,制备了安全而新型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首先,通过水相体系中的Maillard反应使亲水性大豆多糖(SSPS)共价连接到大豆分离蛋白(SPI)上形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然后,在疏水聚集及静电吸... 结合大分子拥挤环境下的糖基化反应与自组装两步法,制备了安全而新型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首先,通过水相体系中的Maillard反应使亲水性大豆多糖(SSPS)共价连接到大豆分离蛋白(SPI)上形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然后,在疏水聚集及静电吸引作用力的驱动下诱导接枝共聚物自组装形成SPI-SSPS纳米凝胶.原子力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SPI-SSPS纳米凝胶为分布均匀、具有核壳结构的球形粒子,以亲水性的SPI为壳,以交联的SSPS为核;利用圆二色光谱法与荧光光谱法表征了SPI-SSPS纳米凝胶的结构,结果表明,SPI-SSPS纳米凝胶中蛋白的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疏水基团暴露于蛋白表面使纳米凝胶内部形成疏水微区,有利于荷载疏水性药物;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PI-SSPS纳米凝胶具有环境稳定性,在一定的pH值与生理离子强度范围内粒子基本不变,于4℃能稳定储藏120 d以上.因此,SPI-SSPS纳米凝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凝胶 MAILLARD反应 自组装 疏水聚集 静电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 可溶性大豆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辅助溶剂法提取火麻叶中大麻二酚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俊锋 杨晓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82,共4页
为了研究从火麻的植物叶中利用酶辅助以及溶剂萃取方法制备富含大麻二酚的浸膏,考察了加热预处理方式、酶的种类、酶解的时间、酶量、料液比以及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浸膏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对浸膏中的大麻二酚含量进行了表征。... 为了研究从火麻的植物叶中利用酶辅助以及溶剂萃取方法制备富含大麻二酚的浸膏,考察了加热预处理方式、酶的种类、酶解的时间、酶量、料液比以及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浸膏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对浸膏中的大麻二酚含量进行了表征。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火麻叶在100℃的烘箱中加热处理2 h;采用的复合植物水解酶(Viscozyme L)和酸性蛋白酶的复合物进行酶解,用量分别为物料的0.5%,酶解时间1 h;料液比1∶20(g∶m L),萃取时间3 h。在此工艺条件下,浸膏得率达到5.40%,大麻二酚含量为56.1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辅助 火麻叶 大麻二酚 溶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