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O模型的广东省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慧舒 欧阳明 +3 位作者 李文翠 谢丹萍 范阳东 包品红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0,共5页
目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SPO)模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广东省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引用SPO模型,运用文献研究法构建指标体系初稿,使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及终稿。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 目的: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SPO)模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广东省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引用SPO模型,运用文献研究法构建指标体系初稿,使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及终稿。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达成了一致,最终构建了一套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的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选取的咨询专家权威程度高,构建的指标结果可信;指标体系引用了SPO模型、紧跟政策导向,能为广东省三级医院门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兄弟省份制定相关指标和标准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模型 三级医院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门诊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在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刘鸿翔 刘锡海 +1 位作者 陈敏坚 钟惟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9-650,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通过细胞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A)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揭示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为ccRCC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策略。【方法】利用转染实验构建MSRA过表达细胞株;... 【目的】本研究旨通过细胞学和动物实验验证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A)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揭示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为ccRCC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策略。【方法】利用转染实验构建MSRA过表达细胞株;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凋亡实验、划痕实验、侵袭实验评估MSRA对ccRC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ROS检测,RT-qPCR、Western blot实验探讨其作用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随后,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在动物水平上验证MSRA对ccRCC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OS-RC-2和786-O细胞株MSRA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较低(RT-qPCR:0.57±0.09,0.56±0.04;WB:0.26±0.13,0.24±0.09);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提示成功构建了OS-RC-2-pLVSO2-MSRA(RT-qPCR:108.04±1.80;WB:117.01±20.19)和786-O-pLVSO2-MSRA(973.45±51.37,WB:190.34±30.13)过表达细胞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增殖实验提示OS-RC-2-pLVSO2-MSRA(72 h:1.246±0.003)和786-O-pLVSO2-MSRA(72 h:1.468±0.001)增殖活力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板克隆实验提示OS-RC-2-pLVSO2-MSRA(0.090±0.002)和786-O-pLVSO2-MSRA(0.080±0.002)克隆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凋亡实验提示OS-RC-2-pLVSO2-MSRA(2.013±0.116)和786-O-pLVSO2-MSRA(4.767±0.199)凋亡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划痕实验提示OS-RC-2-pLVSO2-MSRA(0.643±0.028)和786-O-pLVSO2-MSRA(0.603±0.034)迁移距离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answell实验提示OS-RC-2-pLVSO2-MSRA(16.80±2.28)和786-O-pLVSO2-MSRA(21.40±4.78)穿透细胞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荧光实验显示OS-RC-2-pLVSO2-MSRA(50.59±6.24)和786-O-pLVSO2-MSRA(62.87±5.35)活性氧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OS-RC-2-pLVSO2-MSRA和786-O-pLVSO2-MSRA中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下降,而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OSRC-2-pLVSO2-MSRA和786-O-pLVSO2-MSRA中p-ERK1/2和p-SMAD3的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物实验提示OS-RC-2-pLVSO2-MSRA肿瘤体积降低(155.00±5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物组织Western blot实验提示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下降,而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OS-RC-2-pLVSO2-MSRA中IHC实验提示Ki-67、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下降,而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表达MSRA抑制ccRCCROS的表达,抑制EMT过程,进而抑制ccRC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 活性氧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病原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俊 张玲 +3 位作者 顾东伟 郑磊 赵祝香 赵子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的诱因,但相关病原学研究相对匮乏。目的分析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BE)与BCOS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比较两者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住院的支扩患者5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慢阻肺将患者分为两组:BE组(未合并慢阻肺,335例)和BCOS组(合并慢阻肺,2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药敏结果及变迁,分析两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结果584例支扩患者共分离299株病原菌,BE组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59.59%),革兰阳性菌3株(2.05%),分枝杆菌9株(6.16%),真菌47株(32.19%);BCOS组分离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52.29%),革兰阳性菌1株(0.65%),分枝杆菌2株(1.31%),真菌70株(45.75%);BCOS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构成比高于BE组(χ^(2)=5.274,P=0.022)。两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10.64%、25.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8%、15.91%,环丙沙星12.77%、21.28%,阿米卡星2.13%、2.13%;两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0、1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14.29%,环丙沙星15.38%、35.71%,阿米卡星0、7.14%;BCOS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低于BE组(P=0.026)。BCOS组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χ^(2)=4.357,P=0.037)及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均高于BE组(χ^(2)=5.593,P=0.018)。2016—2022年支扩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均最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在2021、2022年明显升高,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2020—2022年分离分枝杆菌株数及2021—2022年分离曲霉菌株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BCOS作为一种特殊表型,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铜绿假单胞菌目前是BE及BCOS患者常见分离致病菌,近年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分枝杆菌、曲霉菌株数较前亦明显上升,应引起重视,尤其是B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践技能虚拟仿真应用技术体系标准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医院协会模拟医学专业委员会 秦文健 吕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33-2840,共8页
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考核带来新的变革。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及实践应用。为统一、规范并推广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考核中的应用,中国医院协会模拟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临床、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考核带来新的变革。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及实践应用。为统一、规范并推广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考核中的应用,中国医院协会模拟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临床、技术、教育和管理等领域专家,在全面调研国内外医学虚拟仿真培训考核的技术标准、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及相关疾病诊疗指南、管理共识等的基础上,编写形成《临床实践技能虚拟仿真应用技术体系标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初稿,并邀请实践技能培训考核领域的临床、技术以及管理专家开展意见征集和专家论证,经三轮意见征集和专家论证,对初稿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共识》终稿,包括虚拟仿真内容设计与建模、管理平台接口设计、质量评价、数据传输与安全4个部分。本《共识》是在充分学习借鉴医学虚拟仿真培训相关标准、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成果,征求和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形成的,为医学院校、医疗机构或培训机构开展临床实践技能虚拟仿真培训考核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临床实践技能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标准评估框架对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欧阳明 宋应诺 +3 位作者 李紫薇 刘剑龙 张脐伟 范阳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96,共4页
介绍了欧洲标准评估框架(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CAF)的起源、目的、核心价值观、内容结构与实施方法。从我国公立医院部门属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内涵、引入CAF理念现实需要等3方面分析了CAF之于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 介绍了欧洲标准评估框架(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CAF)的起源、目的、核心价值观、内容结构与实施方法。从我国公立医院部门属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内涵、引入CAF理念现实需要等3方面分析了CAF之于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借鉴CAF的有益启示,认为我国应将CAF本土化并融入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过程,在公立医院中树立CAF八大核心价值观,构建基于CAF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按照CAF流程全员参与落实自我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标准评估框架 公立医院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卓越绩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性理论下三甲医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紫薇 银孟卓 +1 位作者 郑桂花 卢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2,共3页
基于嵌入性理论,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对医养结合的两种服务模式——结构嵌入式和关系嵌入式医养结合的现状、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提出三甲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建议:发挥三甲医院在医养结合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医养结合服务... 基于嵌入性理论,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对医养结合的两种服务模式——结构嵌入式和关系嵌入式医养结合的现状、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提出三甲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建议:发挥三甲医院在医养结合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购买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快建设老年慢性病信息化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理论 三甲医院 医养结合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实现策略:基于海氏三要素评估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欧阳明 关颖 +3 位作者 刘小艳 范阳东 李姗姗 高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9-812,共4页
如何对医院管理岗位进行价值评估是当下研究重点。本研究介绍了海氏三要素评估法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状况,对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基于海氏三要素评估法的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实现策略:... 如何对医院管理岗位进行价值评估是当下研究重点。本研究介绍了海氏三要素评估法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状况,对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基于海氏三要素评估法的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实现策略:一是基于海氏三要素评估法构筑科学合理的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在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中植入人力资源一般系统理论;三是将医院发展战略与政府期望绩效融入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氏三要素评估法 岗位价值 医院 管理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c-Cbl基因重组干扰慢病毒与过表达腺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以及病毒功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启鑫 吴秉毅 +2 位作者 姚倩倩 黄志伟 朱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281,共8页
目的:构建可调控c-Cbl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与腺病毒并评估其功效。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靶向人c-Cbl基因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采用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白血病细胞(HL60、THP1)c-Cbl基因表达与转录本... 目的:构建可调控c-Cbl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与腺病毒并评估其功效。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靶向人c-Cbl基因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采用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病毒感染后白血病细胞(HL60、THP1)c-Cbl基因表达与转录本的变化。结果:3个靶向人c-Cbl基因的重组干扰慢病毒载体经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包装的病毒滴度均大于1×10^(8)TU/ml,其中shRNA-2号慢病毒干扰效率最高,白血病细胞感染后c-Cbl基因的表达约下调95%,CBL蛋白的表达约下调60%;同时,靶向人c-Cbl基因的重组过表达腺病毒载体也经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包装的病毒滴度大于1×10^(9)TU/ml,细胞感染腺病毒后,c-Cbl基因表达可瞬时上调约10倍,CBL蛋白表达约上调1.5倍。结论:重组干扰慢病毒和过表达腺病毒均可高效感染白血病细胞,并能分别下调和上调c-Cbl基因与CBL蛋白的表达,为后续研究肿瘤细胞内c-Cbl基因功能打下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bl基因 慢病毒载体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模型预测肝细胞癌的微血管侵犯 被引量:4
9
作者 钟伟雄 梁芳蓉 +1 位作者 杨蕊梦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目的探讨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MVI)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1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术前DCE... 目的探讨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MVI)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期动态增强CT(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4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11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术前DCE-CT图像。分别在早期动脉期(EAP)、晚期动脉期(LAP)、门静脉期(PVP)和平衡期(EP)进行了感兴趣容积(VOI)的勾画,并从中提取出这4个期相的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经过筛选后的特征子集分别训练7种基于不同算法的分类器,得到不同期相下的多个基分类器。然后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多准则决策的权重分配算法,按照分层融合的策略依次对同一期相下多个基分类器以及提取了不同期相信息后的模型进行融合,最终得到基于多期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ACC)、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4种评价指标来定量评价所提出的预测模型的性能。提出的模型与使用单一期相或多个不同期相的融合模型、基于单期相单分类器的模型、不同基分类器多样性的模型以及八种基于其他集成方法的分类器模型进行定量比较。结果提出的模型预测HCCMVI的性能在融合4个期相及7种分类器后达到最优,AUC、ACC、SEN和SPE分别为:0.828、0.766、0.877、0.648。对比实验显示,所提出的模型性能优于基于单期相单分类器的模型以及其他集成模型。结论基于多期DCE-CT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分类器分层融合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HCC的MVI情况,相比于其他模型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分类器 多准则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广东省肿瘤介入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放射介入质控中心 +2 位作者 广东省护理学会介入护理专委会 韩晓玲 陆骊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9-943,共5页
为了帮助各医疗机构科学规范使用及管理铅防护用具,促进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特制定《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通过系统文献检索,综合国内多领域专家两轮函询的意见后制定了本共识。该共识在用... 为了帮助各医疗机构科学规范使用及管理铅防护用具,促进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特制定《电离辐射铅防护用具的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通过系统文献检索,综合国内多领域专家两轮函询的意见后制定了本共识。该共识在用具的选择、配置、清洁与维护及检验等4个方面进行专业指导,旨在为广大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铅防护用具 清洁维护 报废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伐替尼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协同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肝细胞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嘉敏 杨蕊梦 +3 位作者 韦瑞丽 姚旺 张婉丽 江新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6-795,共10页
目的:探讨仑伐替尼(lenvatinib, Len)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小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疗效,并分析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的Len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目的:探讨仑伐替尼(lenvatinib, Len)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小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疗效,并分析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的Len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 10, CXCL10)分泌的影响并分析Len影响CXCL10分泌的机制。构建小鼠原位HCC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PBS组、BMS-202(PD-1/PD-L1抑制剂)组、Len组和Len/BMS-202组,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小鼠原位HCC的生长情况。治疗第13天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血管结构和缺氧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增殖标志物Ki6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的表达水平,及CD4+T细胞、CD8+T细胞的浸润程度。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免疫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CXCL10和TGF-α的分泌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en在低剂量范围内可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且Len通过阻断FGFR增强肿瘤细胞对IFN-γ的响应,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分泌CXCL10。(2)与PBS组相比,各给药组肿瘤生长均较缓慢,其中以Len/BMS-202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受抑制为著(P<0.05)。(3)与PBS组及单药组相比,Len/BMS-202组明显促进了肿瘤组织的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P<0.05)。(4)与PBS组及BMS-202组相比,Len组及Len/BMS-202组肿瘤组织周细胞覆盖率明显提升(P<0.01),缺氧状态明显缓解(P<0.01)。(5)与PBS组及单药组相比,Len/BMS-202组肿瘤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明显增加(P<0.01),TGF-β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6)与PBS组相比,各治疗组不同程度促进了小鼠血清中IFN-γ、CXCL10和TGF-α的分泌(P<0.05),其中Len/BMS-202组效果最好(P<0.01)。结论:Len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缺氧及促进CXCL10分泌,共同激活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协同增强BMS-202对HCC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肿瘤微环境 仑伐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研究: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12
作者 张振阳 谢金城 +3 位作者 钟伟雄 梁芳蓉 杨蕊梦 甄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性脑转移(SBM)中的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21例患者(61例HGG和60例SBM)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图像,在T1W1、T2W1、T2加权液体... 目的探索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GG)与单发性脑转移(SBM)中的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121例患者(61例HGG和60例SBM)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图像,在T1W1、T2W1、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_FLAIR)和T1WI增强图像(CE_T1WI)4种常规轴位MRI图像上勾画目标感兴趣区域(ROI),并使用开源影像组学工具Pyradiomics从4个MRI序列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对4个MR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融合并得到分类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和特异性(SPE)、灵敏度(SEN)、准确率(ACC)、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该分类模型的鉴别性能。将本研究所提模型与其他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对于HGG与SBM的鉴别能力进行定量比较,同时对本研究提出特征融合方法得到的融合特征进行样本散点可视化实验,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中的SPE、SEN、ACC、AUC分别为:0.871、0.817、0.843、0.930,且特征融合方法在可视化实验中具有优秀的表现。结论基于距匹配及判别表征学习的多模态特征融合分类模型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中的应用具有优秀的鉴别能力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与其他特征融合分类模型相比,本研究提出的分类模型在HGG与SBM的鉴别分类任务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融合 共享表征学习 判别分析 高级别胶质瘤 单发性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鼠MCF7乳腺癌多模态超声定量参数与肿瘤微环境酸化程度的相关性
13
作者 丘丹霞 陈丽萍 +5 位作者 胡志文 马穗红 金海 何杨成 冯玉仪 柳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3-1817,共5页
目的观察裸鼠MCF7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微血流成像(MFI)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肿瘤微环境(TME)酸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MCF7人乳腺癌细胞注入20只BALB/c-nu裸鼠皮下,以肿瘤生长至150~200 mm 3为建模成功。对裸鼠模型行CEUS... 目的观察裸鼠MCF7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微血流成像(MFI)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与肿瘤微环境(TME)酸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MCF7人乳腺癌细胞注入20只BALB/c-nu裸鼠皮下,以肿瘤生长至150~200 mm 3为建模成功。对裸鼠模型行CEUS、MFI及SWE检查,获取相关参数,包括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峰值强度(PI)和曲线下面积(AUC)]、血管指数(VI)及杨氏模量最大值(E_(max))、中位数(E_(med))和平均值(E_(mean))。采用荧光淬灭法测量肿瘤pH值,分析其与CEUS、MFI及SWE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裸鼠MCF7乳腺癌组织pH值为6.05~6.43,平均6.27±0.05;且高灌注区pH值显著高于低灌注区(P<0.001)。TIC PI和AUC、VI均与pH值呈正相关(r=0.661、0.611、0.768,P均<0.001),E max、E med及E mean与pH值呈负相关(r=-0.490、-0.562、-0.571,P均<0.001)。结论裸鼠MCF7乳腺癌TIC参数及VI均与TME酸化程度呈正相关,E max、E med及E mean则与TME酸化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乳腺肿瘤 糖酵解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v^(Cre)介导的荧光报告系统对小鼠小胶质细胞的标记效率
14
作者 李冰冰 李佳倬 +2 位作者 朱盼盼 王一婷 谢华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Vav^(Cre)介导的荧光报告系统对小胶质细胞的标记效率。方法:将Vav^(Cre)/Rosa26REYFP fl/fl雄鼠与C57BL/6雌鼠杂交获得Vav^(Cre)/Rosa26REYFP^(fl/-)和Rosa26REYFP^(fl/-)子代。以发现雌鼠阴道栓的时间标记为E0.5,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Vav^(Cre)介导的荧光报告系统对小胶质细胞的标记效率。方法:将Vav^(Cre)/Rosa26REYFP fl/fl雄鼠与C57BL/6雌鼠杂交获得Vav^(Cre)/Rosa26REYFP^(fl/-)和Rosa26REYFP^(fl/-)子代。以发现雌鼠阴道栓的时间标记为E0.5,流式细胞术检测EYFP在E7.5~E8.25、E10~E10.5、E12~E12.5、E14~E14.5小鼠胚胎和新生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Vav^(Cre)/Rosa26REYFP^(fl/-)组E10~E10.5、E12~E12.5、E14~E14.5胚胎和新生小鼠小胶质细胞中EYFP阳性率高于Rosa26REYFP^(fl/-)组(P<0.001),且均>95.000%。Vav^(Cre)/Rosa26REYFP^(fl/-)E7.5~E8.25小鼠胚胎中EYFP阳性率为(0.059±0.009)%。结论:以Vav^(Cre)介导的荧光报告系统可以稳定、高效地标记小鼠小胶质细胞,可以用于动态监测小胶质细胞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Vav^(Cre) Rosa26REYFP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祛痰逐瘀方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管腔形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镇秋 洪郭驹 +3 位作者 韩晓蕊 何伟 张庆文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白组、bFGF组(阳性对照组)、QZD中药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为将QZD含药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对干预后的SVEC进行迁徙实验,另外对SVEC进行管腔形成实验,对10T1/2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中药促管腔形成效果,运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等蛋白表达,研究QZD对SVEC的作用机制。结果 (1)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SVEC细胞的迁徙(P<0.05);(2)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可促进SVEC血管管腔形成,包括管腔面积(P<0.05)和管腔腔周长度(P<0.05);(3)荧光染色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10T1/2细胞呈规律性聚集,并形成管腔状状态;(4)Western blot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可促进SVEC中ERK1/2和p38的磷酸化(P<0.05)。结论 QZD经MARK/ERK通路调控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徙和血管官腔的形成,提示其可运用于骨血管化重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祛痰逐瘀方 血管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MARK/ERK 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指标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程 楼慧玲 +3 位作者 袁辉辉 陈巧聪 李雯曦 李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75-2578,共4页
目的探索营养指标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随访队列为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病理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1 319例。使用COX生存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营养指标与乳腺癌患者术后2年无... 目的探索营养指标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随访队列为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病理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1 319例。使用COX生存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营养指标与乳腺癌患者术后2年无瘤生存之间的关联。结果经COX生存分析发现,白蛋白(HR=0.52,95%CI:0.36~0.76,P=0.001)、血红蛋白(HR=0.47,95%CI:0.24~0.91,P=0.026)、单核细胞计数(HR=0.61,95%CI:0.39~0.94,P=0.025)和单核细胞比例(HR=0.59,95%CI:0.39~0.89,P=0.012)是乳腺癌患者术后2年无瘤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良好的营养状况是乳腺癌患者术后2年无瘤生存的保护性因素;术前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指标 乳腺癌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活体检测结肠癌耐药性及其分子标志物的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琦 陈惠娴 +7 位作者 杜磊 廖炎辉 谭智霖 杨逸铭 吴敏仪 潘奇锋 吴锦斌 张鼎旋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索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活体评价人类结肠癌耐药性及可能分子标志物。材料与方法 8只耐药与8只不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于肿瘤最大径大于1.5 cm后,分别行1H-MRS检查后,过度麻醉处... 目的探索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活体评价人类结肠癌耐药性及可能分子标志物。材料与方法 8只耐药与8只不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于肿瘤最大径大于1.5 cm后,分别行1H-MRS检查后,过度麻醉处死荷瘤鼠,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的坏死(HE染色)及P-gp、MRP1、PKC、γ-GCSh、γ-GCSl、GSHS、GST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裸鼠模型Cho峰、Lac峰、Glx1峰、Lip及Ins峰/Cr峰面积较不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5-FU裸鼠模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切片上,组耐药组与不耐药组均见少许坏死,两组组织坏死面积差别无显著性,不耐药组组织间隙较耐药组增大。耐药组PKC、P-gp、MRP1、γ-GCSh、γ-GCSl、GSHS、GS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不耐药组(P<0.05)。Cho峰、Lac峰、Glx1峰、Lip及Ins峰/Cr峰面积与肿瘤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ho峰、Lac峰、Glx1峰及Ins峰/Cr峰面积比有可能作为活体监测结肠癌SW480耐药性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结肠肿瘤 移植瘤模型鼠 多药耐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阿梅 温金玉 +4 位作者 黄俊祥 成小芳 阮秀杭 方美娥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床资料(包括多种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评分和脑脊液检查资料)和MRI资料完整。本研究中分析了以下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的评估结果: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HVLT;其中包括即刻/总回忆测试、辨别记忆测试和维持记忆测试)、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老年抑郁量表(GDS)、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PSIT)、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分级量表(MDS-UPDRS)第1~3部分及全部(total)及H-Y分级量表(Hoehn and Yahr stages)。脑脊液生物标记物包括Aβ42、a-syn、t-tau、p-tau、t-tau/Aβ42和p-tau/Aβ42。所有MR图像在Siemens 3.0T磁共振仪上完成采集。利用FSL及Image-J软件在每例被试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分别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平的投射纤维区域、联合纤维区域及皮层下纤维区域勾画绘直径5.0 mm的球形感兴趣区,测量每种纤维在X、Y和Z轴方向的扩散率,并根据公式计算DTI-ALPS指数。比较PD组与HC组之间ALPS指数值的差异,并分析PD患者ALPS指数与临床指标及脑脊液生物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PD组DTI-ALPS指数值显著减低(Z=3.769,P<0.001)。PD组ALPS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6,P=0.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三个因素后,PD组ALPS指数与MDS-UR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0.245,P=0.002),与脑脊液p-tau浓度呈负相关(r=-0.357,P<0.001)。结论:DTI-APLS指数可用于评估PD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受损情况,在探索PD相关发病机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类淋巴系统 扩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和免疫抑制受体的表达特点和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郁志 黄桂璇 +7 位作者 张玉平 陈小惠 沈琦 陈存特 谭广销 曹长姝 李扬秋 李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和免疫抑制受体情况,为全面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常T细胞免疫机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收集12例健康人和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CD4^+T细胞中共...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和免疫抑制受体情况,为全面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常T细胞免疫机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收集12例健康人和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OX40、ICOS、4-1BB、GITR和HVEM,以及免疫抑制受体TIM-3、LAG-3和CTLA-4的分布情况。结果:健康人CD4^+T细胞中OX40、ICOS、4-1BB、GITR和HVEM的比例依次为3.26%、2.40%、1.39%、25.95%和49.60%,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上述信号分子的比例依次为8.01%、2.44%、1.16%、11.55%和82.20%。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OX40^+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与健康人(P<0.01),而CD4^+GITR^+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健康人(P<0.01)。不同病情程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GITR^+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OX40^+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HVEM^+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T细胞中免疫抑制受体TIM-3、LAG-3和CTLA-4分布比例与健康人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常CD4^+T细胞活化可能与OX40、HVEM和GITR等密切相关,不同病情程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4^+T细胞中共刺激分子OX40和HVEM存在差异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共刺激分子 免疫抑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ersine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20
作者 黄迪 黄宇 +4 位作者 翁杰锋 黄子圣 麦振豪 赵俐 古维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24-2328,共5页
目的研究reversine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分别用不同浓度的reversine干预4T1细胞24、48 h,应用CCK-8法检测reversine对4T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情况,计算半数抑制... 目的研究reversine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分别用不同浓度的reversine干预4T1细胞24、48 h,应用CCK-8法检测reversine对4T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情况,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reversine对4T1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bax、bcl-2、TGF-β1、TIMP1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reversine可以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并呈现时间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组(10μg/m L)、中浓度组(25μg/m L)和高浓度组(50μg/m L)的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4.65±1.04)%,(11.68±0.69)%和(15.11±2.09)%;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应用reversine干预后,4T1细胞活化的Caspase-3表达增加(P<0.001),bax与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01),bax/bcl-2比值增大(P<0.001),TGF-β1表达无差异(P>0.05),TIMP1、MMP9和Aurora B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Re-versine可以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reversine可以通过TIMP1/MMP9通路抑制4T1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ine 乳腺癌 4T1细胞株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