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造纸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继庚 刘焕彬 +1 位作者 洪蒙纳 满奕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共13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造纸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迭代方向和造纸工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路径。讨论了新一代智能化技术对造纸工业的价值所在。用维达纸业实践案例推演了造纸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证明了造纸工业智能化升级在提升生产效... 本文探讨了中国造纸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迭代方向和造纸工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路径。讨论了新一代智能化技术对造纸工业的价值所在。用维达纸业实践案例推演了造纸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证明了造纸工业智能化升级在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价值和潜力。并对推进中国造纸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出了两条建议:①造纸行业要遵循"做好规划,抓住重点;跨界集成,协同创新;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效益导向,稳妥实施"的原则推进;②造纸企业要分"两步走"实施:第一步实现造纸企业的数据化运营,第二步实现造纸企业的智能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业 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 数据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子作为造纸原料的性能和潜力 被引量:60
2
作者 杨仁党 陈克复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1,14,共5页
竹子的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制浆性能。从制浆性能及纸浆强度来评价,竹子是较好的造纸原料,仅次于针叶木,接近于阔叶木。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采用连续蒸煮和以氧及过氧化氢等无污染漂白新方法、新技术代替传统的竹子间歇... 竹子的纤维形态及化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制浆性能。从制浆性能及纸浆强度来评价,竹子是较好的造纸原料,仅次于针叶木,接近于阔叶木。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采用连续蒸煮和以氧及过氧化氢等无污染漂白新方法、新技术代替传统的竹子间歇蒸煮及常规含氯漂白的制浆技术是现代竹浆厂的目标。以竹代木,以减轻造纸工业对木材原料需求的压力,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为竹浆造纸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良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造纸原料 性能 纤维形态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杀菌剂解决造纸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仁党 陈克复 +1 位作者 陈学志 赵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9-51,共3页
造纸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酵母。浆料中主要微生物种类与生产用水、原料种类及pH值等有关。定期清洗流程中的管道和纸机,可较好地防止浆料中的微生物滋生。选用合适的高效、广谱抗菌、低毒的“绿色”杀菌剂如:异噻唑啉酮类... 造纸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酵母。浆料中主要微生物种类与生产用水、原料种类及pH值等有关。定期清洗流程中的管道和纸机,可较好地防止浆料中的微生物滋生。选用合适的高效、广谱抗菌、低毒的“绿色”杀菌剂如:异噻唑啉酮类能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生长,使细菌数降低3~4个数量级,使纸机提高正常运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造纸过程 微生物污染 浆料 纸机 防腐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水解残渣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斌 阴秀丽 +5 位作者 吴创之 邱泽晶 谢建军 汪丛伟 马隆龙 武书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5-1229,共5页
采用典型的木粉稀酸水解残渣,在热天平和管式炉反应器中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样品中残酸的存在对热解过程和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残渣热失重900℃时的最终固体残留物高于未经稀酸水解的原生物质(达35%);水... 采用典型的木粉稀酸水解残渣,在热天平和管式炉反应器中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样品中残酸的存在对热解过程和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残渣热失重900℃时的最终固体残留物高于未经稀酸水解的原生物质(达35%);水解残渣的三相产物规律与未经稀酸水解的原生物质类似,但是热解焦产率明显高于原生物质(为32%~45%);残酸对水解残渣热分解起到了催化作用,对气相产物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对于固相产物,在620~710℃以前水洗样品的产焦率低于未水洗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粉 水解残渣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阳离子季胺盐杀菌剂在造纸白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黄良辉 杨仁党 +3 位作者 杨飞 陈克复 李小东 刘国宏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9,共4页
通过分析阳离子季铵盐杀菌剂的杀菌机理,针对季铵盐杀菌的不足,将MBC-X和BKC-Y进行复配处理造纸白水,结果表明,当两者用量分别为12×10–6g/mL和4×10–6g/mL时,杀菌率达到99.4%;金属腐蚀实验分析表明,该杀菌剂对金属管线还存... 通过分析阳离子季铵盐杀菌剂的杀菌机理,针对季铵盐杀菌的不足,将MBC-X和BKC-Y进行复配处理造纸白水,结果表明,当两者用量分别为12×10–6g/mL和4×10–6g/mL时,杀菌率达到99.4%;金属腐蚀实验分析表明,该杀菌剂对金属管线还存在缓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季铵盐 杀菌剂 白水 缓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浆造纸概论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与应用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牟洪燕 刘怡蓓 +1 位作者 詹怀宇 樊慧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大学新生刚入学接触到的概论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概况,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激发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掌握好这类课程,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将翻转课... 大学新生刚入学接触到的概论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概况,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激发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掌握好这类课程,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制浆造纸发展历程与展望》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及成果总结反思,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自主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了解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自身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强化了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了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制浆造纸 概论类课程 知识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测试技术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宗任 陈小泉 《湖南造纸》 2008年第2期31-33,39,共4页
主要论述了红外光谱技术、气相色谱、紫外光谱技术、凝胶渗透色谱,气质连用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和最新动态。
关键词 色谱 光谱 制浆造纸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制浆造纸应用前景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键 詹怀宇 陈嘉川 《黑龙江造纸》 2006年第1期33-34,共2页
分析了目前造纸原料的状况,华北地区现有麦草制浆生产线面临着原料严重短缺的问题,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并使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上升。建议广泛开发利用棉秆,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棉秆原料采集规模化;棉秆蒸煮工艺的改进,... 分析了目前造纸原料的状况,华北地区现有麦草制浆生产线面临着原料严重短缺的问题,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并使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上升。建议广泛开发利用棉秆,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棉秆原料采集规模化;棉秆蒸煮工艺的改进,使其能适应现有草浆连续蒸煮生产线以及必要的预处理技术和蒸煮助剂的研究;棉秆清洁制浆(主要是低氯或无氯漂白)技术的研究应用,以适应目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棉秆浆配抄纸种的工艺技术研究,研究棉秆浆适合生产的品种以及能否替代现有麦草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短缺 棉秆 清洁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及清洁生产 被引量:9
9
作者 丁歆 陈克复 《广东造纸》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40,共5页
本文讨论了造纸工业废水的产生及种类 ,介绍了造纸废水最新的处理方法及清洁生产在降低造纸工业废水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清洁生产 高得率制浆 零排放 无水抄纸 造纸工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企业智能仓储系统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文光 黄鹏 +1 位作者 王胜丹 陈克复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9-154,共6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探究造纸企业智能化发展新模式,是助推其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本课题分析了造纸企业智能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条形码系统技术实现造纸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通过构建智能仓储...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探究造纸企业智能化发展新模式,是助推其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本课题分析了造纸企业智能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条形码系统技术实现造纸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通过构建智能仓储系统,实现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升级改造。进一步介绍了构建智能仓储系统技术方案及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机制,结合应用实践,分析了该智能仓储系统的运行成效。核算结果表明,智能仓储系统运行1年后,公司的财务成本约降低6200万元,精准订单量提高20%,交付时间缩短30%,物资出入库效率提高10%,客户投诉率减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企业 智能化 智能制造 智能仓储系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造纸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11
作者 何北海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广东省是我国的造纸大省,2017年纸和纸板的产量仍保持全国第一位,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文中重点分析了广东省造纸产业发展在纤维原料、环境保护转型升级等方面遇到的挑战,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思路。
关键词 广东造纸产业 挑战 纤维原料 环境保护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组分快速热解联产生物质炭和碳纳米管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帅 陈泽虹 +2 位作者 赖海宏 赵轩 钟林新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以纤维素、木聚糖和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快速热解的方法,使热解挥发性组分在泡沫镍催化下形成上层炭,同时固体产物形成残留固体炭(即下层残炭)。纤维素和木聚糖所得上层炭中含有大量的碳纳米管(CNTs),且掺杂有部分石墨片,而碱木质素则... 以纤维素、木聚糖和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快速热解的方法,使热解挥发性组分在泡沫镍催化下形成上层炭,同时固体产物形成残留固体炭(即下层残炭)。纤维素和木聚糖所得上层炭中含有大量的碳纳米管(CNTs),且掺杂有部分石墨片,而碱木质素则难以形成CNTs。其中,纤维素CNTs比木聚糖CNTs含有更多的石墨化碳,并且纤维素CNTs的石墨化程度、比表面积和产率均较高。纤维素残炭和木聚糖残炭则为致密块状结构,石墨化程度低;纤维素残炭的得率更高,因此纤维素整体的利用率比木聚糖高。结果表明,纤维素和木聚糖的热稳定性较低,热解过程可以产生大量的挥发性组分,且大多为小分子,为CNTs的形成提供了较充足的碳源,而碱木质素的热稳定性高,且热解气体产物少,不利于CNT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生物质炭 化学气相沉积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改性AKD表面施胶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克 毕红富 +1 位作者 楚西庆 秦兴靖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4期70-74,共5页
基于抗水型表面施胶剂与增强型表面施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改性AKD表面施胶剂概念及工艺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文化用纸的生产。结果表明:对于使用OBA增白的文化用纸,相比于增强型表面施胶剂,苯乙烯-... 基于抗水型表面施胶剂与增强型表面施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改性AKD表面施胶剂概念及工艺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文化用纸的生产。结果表明:对于使用OBA增白的文化用纸,相比于增强型表面施胶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改性AKD表面施胶剂在保证产品强度性能与抗水性能优良的前提下,能够降低ASA的用量15.09%,表面施胶剂用量降低13.15%,OBA总用量降低26.54%,平均每吨纸节约成本8.07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施胶剂 文化用纸 荧光增白剂O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对对位芳纶纤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魏家瑞 唐爱民 孙智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6,共6页
采用粘度法、XRD、光学显微镜及SEM等测试手段对超声波预处理前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聚集态结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探讨超声波功率和处理时间对芳纶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波(600W)处理6min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 采用粘度法、XRD、光学显微镜及SEM等测试手段对超声波预处理前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聚集态结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探讨超声波功率和处理时间对芳纶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波(600W)处理6min后,对位芳纶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由2.70万变为2.62万,变化不大;结晶度和晶粒尺寸也变化不大;未处理对位芳纶纤维表面光滑,处理后表面有微细纤维;随着超声波功率增大和预处理时间增加,细纤维化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 超声波 预处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水解木质素的结构及热解产物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斌 武书彬 +3 位作者 阴秀丽 吴创之 邱泽晶 马隆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采用木质纤维典型稀酸水解残渣为实验原料,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对酸水解木质素(简称AHL)进行分离提纯,通过定量31P-NMR及木质素衍生化后的还原降解(DFRC)技术研究分离得到的水解残渣木质素的官能团的含量。采用TG和DTG研究AHL的热分... 采用木质纤维典型稀酸水解残渣为实验原料,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对酸水解木质素(简称AHL)进行分离提纯,通过定量31P-NMR及木质素衍生化后的还原降解(DFRC)技术研究分离得到的水解残渣木质素的官能团的含量。采用TG和DTG研究AHL的热分解特性。借助Py-GC-MS分析AHL热裂解产物的主要组成。研究结果表明,AHL的热解发生在一个宽泛的温度范围内,并且DTG曲线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失重峰;AHL热裂解产物主要由木质素大分子β-O-4连接断裂所得产物及二次裂解产物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水解木质素 热裂解 NMR 热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草酶解木素制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邕文 陈中豪 王宗和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共5页
在总结有关酶解木素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球磨时间、酶用量、底物浓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麦草酶解木素制备的影响。考虑到球磨时间对木素结构的可能变化的影响和尽可能地获得更大的木素提取率,提出了一个合适的麦草酶解木素的提取... 在总结有关酶解木素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球磨时间、酶用量、底物浓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麦草酶解木素制备的影响。考虑到球磨时间对木素结构的可能变化的影响和尽可能地获得更大的木素提取率,提出了一个合适的麦草酶解木素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时间 麦草 木素结构 酶用量 提取率 草霉 提取方法 制备 球磨时间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浆卡伯值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线测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文浩 谢益民 刘焕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5-37,共3页
卡伯 (Kappa)值是纸浆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纸浆中的木素含量决定了纸浆的卡伯值。该文研究了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线测量酸法制浆过程蒸煮液中溶出的木素含量去预测纸浆中木素含量和纸浆卡伯值的方法 ;确定了合适的可见光光谱测量波段 (460... 卡伯 (Kappa)值是纸浆质量的重要指标 ,而纸浆中的木素含量决定了纸浆的卡伯值。该文研究了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线测量酸法制浆过程蒸煮液中溶出的木素含量去预测纸浆中木素含量和纸浆卡伯值的方法 ;确定了合适的可见光光谱测量波段 (460~580nm) ;建立了纸浆卡伯值与蒸煮液吸光度 (A)的相关方程。结果显示卡伯值与A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为实现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的在线测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伯值 酸法制浆 分光光度法 测定 纸浆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AM纸张增强剂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梁雪军 张宏伟 +2 位作者 唐爱民 陈港 谢国辉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共4页
本文以丙烯酰胺 (AM)和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胺 (ADAMQUAT)为共聚单体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CPAM)。通过改变共聚单体配比及引发体系中氧化剂、还原剂用量 ,研究其共聚产物对纸页增强作用 ,并利用红外光谱、1... 本文以丙烯酰胺 (AM)和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胺 (ADAMQUAT)为共聚单体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CPAM)。通过改变共聚单体配比及引发体系中氧化剂、还原剂用量 ,研究其共聚产物对纸页增强作用 ,并利用红外光谱、13 C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对所合成的CPAM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M纸张增强剂 合成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造纸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导电油墨的研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宝玲 陈广学 +1 位作者 陈奇峰 邰晶磊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0年第S1期358-361,共4页
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导电油墨的应用前景非常值得期待。本文研制的是纳米银导电油墨,首先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以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分散剂,还原硝酸银溶液得到纳米银颗粒;然后以制得的银微粒为填料,以聚氨酯... 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导电油墨的应用前景非常值得期待。本文研制的是纳米银导电油墨,首先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以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分散剂,还原硝酸银溶液得到纳米银颗粒;然后以制得的银微粒为填料,以聚氨酯/丙烯酸树脂为连接料,乙酸乙酯和乙醇为溶剂,加入适量的油酸分散剂,经过搅拌混合分散,配制导电油墨。用SEM表征制取的银微粒平均粒径为62.79nm。最后用300目的涤纶丝网版在电路板底基上印刷导电油墨,高温干燥后,测试油墨的导电性能、耐摩擦性能和附着力等;测试表明:所研制导电油墨的电阻率数量级达到10^(-4)欧姆·米(Ω·m),耐摩擦次数达6000次以上,能抵抗封箱胶带的多次撕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油墨 纳米银微粒 薄层电阻率 银导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谱法快速测定乙酸乙酯含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俊华 林鹿 张蓓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4-69,共6页
为探讨一种快速有效的乙酸乙酯(EA)含量测定方法,以确定和优化乙酸乙酯的制备工艺,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快速测定乙酸乙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丁酮和过氧化氢反应液验证该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在与盐酸羟胺乙... 为探讨一种快速有效的乙酸乙酯(EA)含量测定方法,以确定和优化乙酸乙酯的制备工艺,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光谱法快速测定乙酸乙酯含量的方法,并通过丁酮和过氧化氢反应液验证该方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在与盐酸羟胺乙醇及FeCl_3进行显色反应后,生成的洋红色络合物在530nm处具有最大吸收峰,通过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建立该洋红色物质在530nm及800nm处的吸光值差值与乙酸乙酯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定量测出乙酸乙酯的含量;此方法简单、快速,且在FeCl_3/EA摩尔比不小于1.1、沸水浴温度为100℃、沸水浴时间为40 s、显色后物质在60 s内完成测定时效果较好,在丁酮和过氧化氢反应液中其测定相对偏差为1.79%,回收率为95.5%~1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酯 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光谱 显色反应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