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处理对蜡质玉米淀粉糊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志刚 扶雄 +2 位作者 何小维 罗发兴 涂雅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前后蜡质玉米淀粉的流变性质变化。采用超声波对含水量70%的蜡质玉米淀粉进行处理,运用旋转黏度计对处理前后的淀粉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超声功率处理的蜡质玉米淀粉糊均为假塑性流体;超声处理的蜡质玉米淀粉... 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前后蜡质玉米淀粉的流变性质变化。采用超声波对含水量70%的蜡质玉米淀粉进行处理,运用旋转黏度计对处理前后的淀粉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超声功率处理的蜡质玉米淀粉糊均为假塑性流体;超声处理的蜡质玉米淀粉糊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升高而降低,随着体系浓度增高,剪切稀化增强;超声处理的淀粉糊其触变性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蜡质玉米淀粉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场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罗志刚 于淑娟 杨连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71-2875,共5页
研究了微波辐射前后小麦淀粉物化性质的变化。采用微波对水分含量30%的小麦淀粉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小孔,微波处理增强了对应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降低了膨胀度、溶解度、析水率以及焓值,提高了糊化转变温度、转... 研究了微波辐射前后小麦淀粉物化性质的变化。采用微波对水分含量30%的小麦淀粉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小孔,微波处理增强了对应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降低了膨胀度、溶解度、析水率以及焓值,提高了糊化转变温度、转变温度范围。小麦淀粉经处理后糊化起始温度升高、黏度降低,但其黏度曲线不改变。以上数据表明在淀粉颗粒内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直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发生交互作用,产生了新的不同稳定性的结晶体,从而导致微波处理淀粉内部更加有序的结晶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小麦淀粉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醇介质中盐酸对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志刚 谢显华 徐中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3,98,共5页
以无水甲醇、无水乙醇、异丙醇及正丁醇作溶剂,用盐酸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改性.研究了马铃薯淀粉在有机醇溶液中酸改性前后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经酸处理的马铃薯淀粉随有机醇介质(从甲醇到正丁醇)碳原子数量的增加,颗粒表面逐步出现裂纹... 以无水甲醇、无水乙醇、异丙醇及正丁醇作溶剂,用盐酸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改性.研究了马铃薯淀粉在有机醇溶液中酸改性前后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经酸处理的马铃薯淀粉随有机醇介质(从甲醇到正丁醇)碳原子数量的增加,颗粒表面逐步出现裂纹直到产生碎片,冻融稳定性依次减弱,透明度依次增强,黏度依次减小,溶解度逐渐增加,膨胀度逐渐降低.以上结果表明酸在不同有机醇介质中对淀粉的作用程度从甲醇到丁醇依次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有机醇 酸改性 物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研磨对木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徐中岳 罗志刚 何小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4-146,151,共4页
采用贝利粉碎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研究了逆研磨对木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逆研磨后,颗粒粒径变化很小,团聚颗粒更多,结晶结构无变化,溶解度增大,膨胀度、表观粘度减小,透明度变化不大,剪切稀化程度降低,Brabender黏度... 采用贝利粉碎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研究了逆研磨对木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逆研磨后,颗粒粒径变化很小,团聚颗粒更多,结晶结构无变化,溶解度增大,膨胀度、表观粘度减小,透明度变化不大,剪切稀化程度降低,Brabender黏度曲线由B型变为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贝利粉碎机 逆研磨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有机醇介质中盐酸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显华 罗志刚 杨连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89,共4页
研究了小麦淀粉在有机醇溶液中酸变性前后的物化性质。采用无水甲辞、无水乙醇、异丙醇及正丁醇为溶剂,用盐酸对小麦淀粉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经酸处理的小麦淀粉与原淀粉相比,随有机醇介质(从甲醇到正丁醇)碳原子数量的增加,颗粒表面出... 研究了小麦淀粉在有机醇溶液中酸变性前后的物化性质。采用无水甲辞、无水乙醇、异丙醇及正丁醇为溶剂,用盐酸对小麦淀粉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经酸处理的小麦淀粉与原淀粉相比,随有机醇介质(从甲醇到正丁醇)碳原子数量的增加,颗粒表面出现的形变逐渐明显、冻溶稳定性依次减弱、透光率依次增强,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逐渐增加,膨胀度逐渐降低,但改性后淀粉的黏度很小,几乎检测不出。说明酸在不同有机醇介质中对淀粉的作用程度不同,从甲醇到丁醇依次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有机醇 酸变性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的酶学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志刚 杨景峰 王敏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55,共5页
采用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并对相应的固定化脲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后,载体之间形成较大的团状.研究发现: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量达到24.3%;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作... 采用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并对相应的固定化脲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后,载体之间形成较大的团状.研究发现: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量达到24.3%;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作用温度为70℃;固定化脲酶具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较高的米氏常数,且重复使用10次后的活力仅下降约25%.说明酶解双醛淀粉能有效固定化脲酶,是一种高效的固定化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双醛淀粉 脲酶 固定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