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电向列相液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秀虎 黄明俊 谢晓晨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94,共18页
铁电性是电介质具备的一种自发极化状态,普遍发现于对称性较低的晶(固)体材料体系。流体或高流动性软物质材料通常呈现高对称性,因而与铁电性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引入强极性或者铁电性是液晶新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的策略,对开发新型柔性光... 铁电性是电介质具备的一种自发极化状态,普遍发现于对称性较低的晶(固)体材料体系。流体或高流动性软物质材料通常呈现高对称性,因而与铁电性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引入强极性或者铁电性是液晶新材料领域备受关注的策略,对开发新型柔性光电器件具有重要意义,在液晶乃至软物质流体材料中一直充满挑战性。相比于传统的液晶和软物质材料,铁电向列相液晶具备多种变革性性质,包括超高介电常数、强非线性光学响应、低电压驱动以及高流动性等,为开发新型先进的柔性光学和电学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介绍了铁电向列相液晶的发展历史,重点阐述了铁电向列相液晶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物理拓扑结构及特征物性,总结并展望了铁电向列相液晶的未来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新型存储设备、柔性高端光电子器件、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性 液晶 非线性光学 铁电向列相 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粒径变化的细菌检测方法
2
作者 许哲玮 陈坤 胡长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232,共6页
基于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对溶菌酶(lysozyme,LZM)的竞争结合实现了革兰氏阳性菌的广谱快速定量检测。在GNPs与LZM的孵育时间为15 min、孵育p H值为8. 0、孵育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通过紫外(ultraviolet-... 基于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对溶菌酶(lysozyme,LZM)的竞争结合实现了革兰氏阳性菌的广谱快速定量检测。在GNPs与LZM的孵育时间为15 min、孵育p H值为8. 0、孵育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通过紫外(ultraviolet-visible,UV-Vis)光谱以及激光光散射仪(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分别实现革兰氏阳性菌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相比UV-Vis光谱,DLS对粒子尺寸变化体现出了更高的灵敏度,LZM的添加量由UV-Vis法的40μL(0. 14 mg/m L)降低至DLS法的20μL(0. 14 mg/m L),定量限由1. 26×10^7CFU/m L降低至6. 87×10^5CFU/m L。与革兰氏阴性菌相比,2种定量方式均体现出对革兰氏阳性菌良好的选择性,均能实现真实样品中细菌的定量检测,其中回收率为83. 0%~87. 0%,相对标准偏差为2. 4%~3. 1%,且DLS定量法同样体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竞争结合细菌检测体系中,DLS优于UV-Vis法,能够实现更灵敏的细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溶菌酶 革兰氏阳性菌 定量测定 紫外光谱 激光光散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薄膜的三维显微表征
3
作者 何炳恩 邵盛培 +6 位作者 梁霄 陈家董 殷盼超 毛雁 吴明星 龚湘君 张广照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788,共11页
高分子薄膜通常具有结晶、相分离等微尺度结构,同时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也会形成表面缺陷、气泡等不均匀结构,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其性能。然而,表征这些结构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本文探究了数字全息显微镜(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 高分子薄膜通常具有结晶、相分离等微尺度结构,同时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也会形成表面缺陷、气泡等不均匀结构,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其性能。然而,表征这些结构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本文探究了数字全息显微镜(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DHM)这一原位、无损、高精度的光学三维显微技术在高分子薄膜表面及内部结构、缺陷表征中的应用。利用自建的DHM和三维连续定位算法对100 nm聚苯乙烯纳米颗粒在液相薄层中的分布、晶圆涂覆聚氨酯后表面的形貌、聚甲基丙烯酸酯薄膜与水的相分离过程、聚乙二醇薄膜干燥过程中的边缘结晶、聚乙烯醇薄膜内的微纳气泡进行了表征,证明DHM具有很高的成像分辨率,能够对高分子薄膜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实现高精度的原位三维缺陷监测与结构表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薄膜 数字全息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表面活性剂的溶液自组装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桢 王岚 +3 位作者 叶祖山 严笑云 程正迪 唐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两亲性化合物的溶液自组装可形成有序的纳米结构,在纳米科学、生物载药、光电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近十年来,以具有三维刚性结构的分子纳米粒子为结构基元,研究者发展了一种分子尺度介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和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之... 两亲性化合物的溶液自组装可形成有序的纳米结构,在纳米科学、生物载药、光电子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近十年来,以具有三维刚性结构的分子纳米粒子为结构基元,研究者发展了一种分子尺度介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和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之间的两亲性化合物——巨型表面活性剂。巨型表面活性剂通过高效的“点击”化学连接亲水的分子纳米粒子头和疏水的聚合物尾链,具有精准的化学结构和灵活的分子构型可调节性。文中系统总结了巨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自组装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自组装体的形成机理角度,阐述了在溶液中巨型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体的形成和演化。通过精准调控巨型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分子构型以及实验条件可以得到丰富多样的有趣的自组装结构,这种自下而上构筑有序纳米结构的方法,为纳米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多样化的材料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表面活性剂 溶液自组装 形貌调控 组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